登陆注册
2779700000018

第18章 中国与缅泰柬老诸国间的文化交流(1)

在中国古代,除了张骞通西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事实上已经存在着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秦时代。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便“教其民田蚕织作”。秦始皇并吞六国,秦人为逃避苦役,不断浮海迁徙朝鲜,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养蚕织丝技术。徐福东渡日本,“率童男童女数千,带去丝织品五谷和舟师百工”,至今仍被日本人民视为蚕桑之神。西汉时,中国海船已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合浦起航,携带大批丝绸和黄金,开往今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以丝绸换取各国珍珠、宝石等特产后返航。

三国时期,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又有长足进步,所造海船,坚固而庞大,远望如楼阁。地处东南沿海的东吴凭借舟楫之便,加强了同东南亚诸国的联系与往来。吴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孙权派遣朱应和康泰二人赴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从事外交和考察活动,因而了解了许多有关东南亚和南亚的海陆交通情况。他们亲自经历及据传闻所知的国家达百余个,归国后撰有《扶南异物志》和《扶南传》(亦称《吴时外国志》)。这是中国最早派专使浮海到东南亚各国考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

东晋时,法显从印度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由海路搭商船回国。他撰写的《佛国记》,生动记述了他在异域求法的经历和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描述了从师子国到广州所需航程及与之相关的详细情况。继法显之后,经南海丝路来广州的、有姓名可考的高僧就有10人。当时,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各国商人、高僧均循海上丝绸之路前来,到广州、扬州。建康(今南京)等地通商或传教。据中外史书的记载,其时(五世纪上半叶),中国海船已能远航至波斯湾。

隋炀帝时,曾派常骏出使赤土国(在今马来半岛),赐给国王丝绸5000段。国王“以舶30艘来迎”,并派王子同常骏一起赴中国作友好访问,不久,主管对外贸易事务的大臣裴矩曾“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在洛阳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变相“交易会”,可见隋朝对海外贸易的重视。

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历史的“发展时期”。唐朝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市舶贸易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所写《广州通海夷道》中,详细记录了从广州到波斯湾及远至东非沿途的地名和航程,由此可知,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但航线远远超过汉代,而且沿线所经国家的地点及航程也比汉代要多、要长。宋元时代,航海中已经开始应用指南针导航。宋元增设市舶司达7处之多,有的还在其下设市舶务,采取了更为积极的鼓励和招邀外商来华贸易的开放政策。自两宋开始,陶瓷和丝绸一样,成为由海上丝绸之路外运的主要商品。元代,为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朝廷采用官本船的办法,即由官方出资造船,所得利润官方得七成,经商者得三成。其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诸国进行丝绸、瓷器贸易的情况,在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还详尽记载了从温州至真腊的航程中开始使用罗盘针导航的情形。

郑和下西洋15世纪是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海洋世纪。在这期间,东西方先后出现了三大航海活动,即: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远航以及公元1498年葡萄牙航海者达·伽马(Vaseo da Gama)绕过非洲好望角最终抵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东方新航路的远航。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扩大明王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招致各国来朝贡,他以明初强大的封建经济为后盾,以先进的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为基础,把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繁荣发达的新阶段。郑和七下西洋的活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明州(今晋宁)人,回族,世奉伊斯兰教。12岁时进入燕王朱棣藩邸,为宦者(即太监)。朱棣称帝后,升为内宫监太监,赐姓郑,也称“三保(三宝)太监”。其时,南洋诸国多奉伊斯兰教,郑和有才能,又是伊斯兰教徒,因此当明成祖准备派人赴海时,便选中了郑和。明代以婆罗洲(今加里曼丹)以东为东洋,以西为西洋。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在婆罗洲以西,所以历史上便把他的远航称为“郑和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奉命统率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包括宝船和大小各种船只200余艘,船员2.7万余人),先后七次出使西洋,时间长达28年之久。郑和船队纵横于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远至赤道非洲以南的广阔海域,遍访了亚非30余个国家,这不仅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郑和船队所到的主要地方有:渤泥(加里曼丹北部)、满刺加(今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彭亨(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今属印度尼西亚)、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三佛齐(在巨港一带)、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美洛居(令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占城(令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榜葛刺(今孟加拉)、古里(今印度西海岸卡利库特)、小葛兰(今印度西海岸)、锡兰山(令斯里兰卡)、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在波斯湾,属伊朗)。阿丹(今亚丁,在红海口)、天方(今麦加)、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今索马里布腊瓦)、竹步(今赤道以南、索马里的朱巴河口一带)、麻林(今赤道以南、肯尼亚的马林迪)等。

郑和在七次远航中,推行了明初“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往来,对当时伊斯兰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所到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次,郑和的船队都是满载货物往返,主要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他们带出的手工业品有丝绸、瓷器、铁器、铜钱等等,带回的土特产品则是应有尽有,其中不少是奇货异宝乃至珍禽异兽,如珍珠、珊瑚、宝石、香料、麒麟(长颈鹿)、狮子、鸵鸟之类。因为收买了许多珠宝财货,所以郑和的船有“取宝”之名,被称为“宝船”。

郑和开始下西洋后,许多亚非国家便纷纷遣使来中国,除了建立彼此间的外交关系外,也进行贸易活动,比如永乐15年(1417年),苏禄东王、西王和峒王三王各率人抵京,受到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东王在归途中病死于山东德州,永乐皇帝降旨为其建墓立碑。东王墓至今保存完好。永乐21年(1423年),忽鲁谟斯等16国使者来京,随行者多达1200人。自郑和下西洋后,到南洋去谋和生的中国人日益增多,同时也就把许多手工业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往南洋,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

(第一节)中缅文化交流

在缅甸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中缅友好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龙公主与太阳神相爱,结果生下三个龙蛋:一个破裂后,生出一块晶莹的宝石,于是成了缅甸的特产;一个孵化为一个女孩,由众神仙护送到了中国,后来成了中国的皇后;另一个孵化为一个男孩,后来就成了缅甸的国王——骠苴低(骠biao,苴:ju)。这一神话说明,中缅两国人民都是太阳神的后裔,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此后的中国皇帝是龙的后人,与缅甸有亲缘关系。所以,缅甸人称中国皇帝为“乌底巴”(缅语“乌”就是“蛋”,“巴”就是“生”,“乌底巴”的意思就是“同为蛋生”,也就是“一母所生”),称中国人为“胞波”(缅语意思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或“瑞苗”(缅语意思是亲戚)。

缅甸,在中国史书中,汉称“掸国”(掸:shan),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国”,自明代起始称“缅甸”。中缅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共同国境线,山山相依,水水相连。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都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是大盈江和龙川江,萨尔温江的上游是怒江。1957年底,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访问缅甸时,写了一首题为《赠缅甸友人》的诗,诗中写道: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如流水。

这朴实亲切的诗句,正是中缅胞波情谊的生动写照。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掸国

缅甸位于亚洲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之间,上缅甸自古就是中国通往印度、阿富汗乃至欧洲罗马的陆上通道;下缅甸又是中国古代航行到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海上中转站。据《史记·大宛传》和《史记·西南夷传》记载:秦汉时,已有中国四川的民间商人到中缅边境的乘象国(又称滇越)经商,而且还从这里途经缅甸到印度做买卖。由此可知,那时,从四川经滇缅到印度已经有了商道。另据英国学者哈威(G.E.Harvey)所著《缅甸史》记载: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中国便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这是中国丝绸从陆路传人缅甸,然后再从缅甸传人印度、阿富汗乃至欧洲的外国史料,与中国史书的记载相一致,可以互相印证。

除了陆路商道,中缅两国的海上交通也开辟得很早。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已驶抵缅甸境内沿海一带国家,以黄金、丝绸换取那里的明珠、璧琉璃等特产和奇石异物。初时,中国丝绸的外传,只是作为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商品,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乃至人民生活和增进友谊密切相关的媒介。

公元69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东汉在靠近中缅边境地区设永昌郡。永昌特产丰富,商业发达,边地商旅云集,不仅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人民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为两国建立邦交、进行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设郡不久,缅甸境内的一些部落就纷纷派使节携礼品到中国,以示友好。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遣使带乐队和“幻人”(杂技演员)到洛阳,其精彩表演,一时轰动京师。第二年,汉安帝“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并“赐印绥、金银、采(彩色)缯(zeng,丝织品)。这是中国皇帝第一次授予缅甸首领汉朝官职,也是中缅两国最早建立邦交的开始,从此,汉朝官制、汉字、和金石艺术等便传人了缅甸。

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举兵南征。据东晋史家常璩(qu)所撰《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平定滇地之后,将赢弱(leiruo)之兵。“配大姓为部曲”(部曲:家仆),并实行世袭的土司制度(这里的土司制度即指封赐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之人的办法)。这种制度,不仅对西南各少数民族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而且也影响到近邻缅甸。缅甸与中国毗邻(pilin)的掸邦和北部中缅边境一带,至今仍沿袭这一制度。当时,诸葛亮还劝各族人民“筑城堡,务农桑”,把汉族的生产经验、技术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至今,缅甸北部地区仍然沿用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同样的耕作方法。

今天,在缅甸,仍流传着诸葛亮的故事。史书中,则有缅甸境内存有“诸葛武侯庙”、“武侯南征碑”、“‘孔明城”的记载。在中缅边境的一些地方,与诸葛亮相关联的名称和遗迹比比皆是,如诸葛营、诸葛屯、诸葛堰、诸葛寨、诸葛井、诸葛粮堆、诸葛亮城等。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全面发展时期。位于中印两国之间的缅甸,在传播佛教文化上,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早在公元一世纪时,著名的印度高僧摄摩腾(亦名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人,据说就是取道缅甸来到中国的。南朝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中,记载有他们在中国传教译经的事迹。公元三世纪后,从师子国和印度通过缅甸来中国弘法的高僧就更多了。缅甸又是上座部(小乘)佛教的通行之地。有专家认为,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盛行的小乘佛教,就是从缅甸传人的。与之同时传人的,可能还有一些小乘佛教经典。后世,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曾建有“缅寺”,这些具有缅甸风格的寺庙,当是小乘佛教由缅甸传人中国的明证。

二、唐代:中国与骠国

唐贞元十七年(802年),受骠源国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难陀率领一个由乐工组成的35人友好使团到长安献骠国之乐。乐团在宫廷演出时,受到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欢迎。大诗人白居易曾为此赋《骠国乐》诗,描写了乐人演出时的情景,生动而传神:/+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擞龙蛇动。

诗人元稹、胡直钧、王溥(溥:Pu)等也都为骠国乐写下了诗篇并传于后世。明代陶宗仪选辑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编而成《说郛》(郛:fu,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内中收有唐次所撰《骠国乐颂》一文,表达了对骠乐的喜爱之情。

《新唐书·骠国传》中有对骠国乐乐器和乐曲的详细记载。从中可知,从骠国传人中国的乐器除了打击乐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弹奏弦乐器和吹奏乐器;传人中国的乐曲则有佛印、赞娑罗花、白鸽、白鹤游、甘蔗王、禅定、孔雀王、野鹅(均为唐译名)等12首。

中外学者一致公认,《新唐书》中关于骠国献乐的记载,是世界上仅有的记载骠国乐器、乐曲最详尽、最有价值的文献;更是当今研究缅甸古代史、音乐史和中缅文化交流史的珍贵史料。缅甸史学家对中国《新唐书》和其他古籍中有关骠国的各种翔实记载非常重视,因为缅甸国内有关古代骠国的记载已经失传,人们只能从出土文物和碑文中窥其片段。

骠国音乐传人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至为深远。直到今天,在缅甸音乐中,从所用的乐器到歌唱的曲调,有一些在中国人听来仍然是相当熟悉的。有些音乐和中国广东、福建音乐的曲调,也有极其相似之处,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当然,缅甸音乐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影响,缅甸乐器箜篌又称“德由仓”,“德由”缅语意为中国,“德由仓”的意思就是中国竖琴。中国胡琴传到缅甸,缅甸称作“德由得跃”,意为“中国提琴”。缅甸乐器中的锣、钹、鼓、笛、笙、呐等也与中国相同。

三、宋代:中国与蒲甘

同类推荐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拐了儿子弃了夫

    拐了儿子弃了夫

    休夫会上瘾(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本文简介只不过是还未告白就失恋了而已,有必要那么整她吗?
  • 魔龙霸神

    魔龙霸神

    ,然后进入修真界,本是苦命平凡的孤儿小龙。闯魔界,扫妖界,在被上官家害死的修真者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修真之旅,飞升神界,建立自己的势力,入仙界,完成自己的霸者之路
  • 山狼海贼

    山狼海贼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辽东半岛—座临海小城镇里,主人公是四个二十多岁的“海碰子”。无论是性情暴躁、不乏狡黠且又敢作敢为的刀鱼头,还是矫健英俊、感情丰沛、外刚内柔的马里,以及不时卖弄小聪明、行止有些委琐却也情有独钟的三条腿和相貌丑陋、憨实平和却做出惊天举动的大龇牙,面对无垠的大海,尽显其率真本性,没有虚伪矫饰,没有倾轧攻汗。只有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性与爱的憧憬,以及亲如手足、肝胆相照的友情。
  • 我的哑巴老公

    我的哑巴老公

    “老婆,跟我回家!”男人一脸无辜、深情款款!不装可怜怎么办?老婆孩子就要跟别的男人跑了!谁叫他从前卑鄙可恶!把亲老婆推上手术台!女人冷笑:“我们认识吗?”想复合!没门!想要孩子!狗洞都没有!女人换脸换身份,男人也各种换身份,装厨师,装孙子,要的就是两个字:复合!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逆乱苍穹变

    逆乱苍穹变

    他以为转生异世可得惊天神力,却不想一代魔头变成了废柴修仙者!什么世道?!在家被抽被侮辱,闯荡异世又被抢被追杀!时来运转,他意外获得修真圣果,从此仙道提升,独步天下!
  • 灵与肉

    灵与肉

    张贤亮说:"世界如果没有女人便不成其为世界,如果我在摇篮中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在摇篮中自我窒息而死。"《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中短篇合集,包括《灵与肉》、《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逾浓》五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其中,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
  • 重生之我为神兽

    重生之我为神兽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本是幽冥界一鬼兵队长,因资质太低,无尽岁月以来自身实力都止步不前,某一天,当幽冥界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整个幽冥界一片大乱时,唐锋却找到了命运的转机。幽冥界,密密麻麻无数顶尖血脉供唐锋随意选择,经过重重筛选后,唐锋最终选定了最适合自己的顶尖神兽血脉“八足魔刀”进入了轮回通道……他,重生了!新书《万道剑尊》已经发表,热血激情,大家可以都去看看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