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300000017

第17章 便宜十六策(2)

为政之道在于能察看细节,倾听不为人知的声音。形体微小就不容易被看见,声音微弱就不容易被听到。因此,英明的君主能够从细微处看到事情的预兆,能够从听到的小言论发现大问题,上下沟通,内外应和。所以,君王处理国家政务的原则,关键在于广泛听取并采纳下属的意见,与百姓一起商量计策,如此必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书经》上说:“圣贤人没有固定的意见,完全以天下百姓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人的意志主宰着身体,因此一国有圣明之君就如同人有意志一样,如果内外相应,则一片祥和。君主如果只看到日月的光明,(而看不见平民百姓的痛苦)就称不上目明;如果只听到雷霆轰鸣的巨响,(却听不到平民百姓的声音)就算不上耳聪。所以,君主要广泛了解各种情况,才是圣明之君。听不出五音,就无法区别宫音和商音;看不出五色,就无法分辨黑色和黄色。大凡英明的君主,处事都有原则,就像白天、黑夜有规律地互相交替一样,白天处理国家大事,晚上才考虑私事。有时百姓的怨声不能听到,进谏良言的忠良得不到信任。听不到怨声,蒙冤的人便得不到申诉;若不采信忠臣的谏言,作奸犯科之徒就将会受到纵容。所以《尚书》上说:“上天以百姓的眼睛为眼睛,以百姓的听觉为听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得】

诸葛亮在这里明确指出一国之君应广闻博见、从谏如流,“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能够广泛地倾听民众的心声,仔细观察百姓的疾苦,在处理国家政务时才能采取“对”的措施,这是成为一个明君的先决条件。如果国君只愿意听取奸臣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言辞,而塞忠谏之言,只看得到歌舞升平的华丽表象,又怎能期待国富民强呢?

周朝的世宗皇帝就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君主,他志气高远,在内政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一次,他和臣子们在大殿上会餐,当时已经是寒冬季节,他对臣子们说:“这两天很冷,但我在宫殿里面吃饭,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我无功于百姓却坐享其成,实在是惭愧啊!”周世宗不仅能真心了解百姓的疾苦,并常常勉励自己的大臣。另外,他还十分留心农事,在周世宗的大殿上,有一对用木头雕刻成的农夫蚕妇,他希望能借此时刻提醒自己和大臣们心中要有百姓,要时常倾听百姓的声音,多想办法为民众减轻痛苦和负担。

周世宗在其统治期间,虽然大权独揽,但他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只要是国家事务,他都广泛地听取下属的意见,了解百姓的需求。譬如,他要求群臣极言得失,而且对他们说:“你们说了而我不听,是我的错误;请你们说但你们不说,那就是你们的责任!”

正因为周世宗是一位注重视听的君主,他才深知百姓的疾苦。公元956年,他废除沿袭多年征收谷帛的不合理制度,而改成等待民间10月收获且纺织完毕后开征。公元958年,周世宗又依据元稹《均田表》中所说的均平田租办法,制成《均田图》,彻底进行均田赋的改革,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综言之,周世宗在位期间,为完成统一大业而连年征战,如此虽然加重民众的负担,但他依照民众的意愿对政治有所改善,加之统一也符合民众的心愿,所以民众劳而不怨,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公元207年,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准备北征乌桓。决策之时,有些将领认为孤军深入,极端不利,持反对的意见,但曹操不顾劝谏,还是率军出征了。北伐途中,历尽艰险,差点不战而溃。当到了距乌桓军驻地还有200余里的地方时,曹军与乌桓军队突然遭遇,众寡悬殊,十分危急。曹操不得不亲到阵前指挥督战,令张辽当前锋,展开攻击。这才化险为夷,一战而胜。凯旋之后,曹操下令调查最初反对攻打乌桓的人,这些人因为反对错了,无不惴惴不安。但曹操却依照调查的名单,一一发给奖赏。他诚恳地说:“我征讨乌桓,实在是危险万分,全靠侥幸,虽然成功,但不是正常行动,各位的意见,才是万全智谋,所以奖励,以后不要闭口不言!”受到奖赏的将领感叹不已。

明朝的朱元璋是一个注意听取下属意见的君主。在陈友谅攻占朱元璋的领地,杀死其养子朱文逊,建立国号“汉”并自称皇帝后,又率领大批水军直扑朱元璋所在的应天。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大都慑于陈友谅来势汹汹,有的主张死守城池,有的主张退守钟山,还有的干脆主张献城投降,总之都认为不能和陈友谅决战。此时,刘基对朱元璋说:“骄兵必败,陈友谅现在刚打了几场胜仗,自认为天下无敌,根本就不把我军放在眼里,我们应该诱其深入,然后以一路伏兵截击之,另以一路兵断其后路,一定能够击败陈友谅。”朱元璋沉思半晌,决定采用刘基的建议。于是命令康茂才诈降,借以引诱陈友谅深入;命常遇春、冯胜国、徐达在险要之地埋伏;又命胡大海率军直奔信州,以截断陈友谅的后路。陈友谅果然中计,长驱直入,结果被朱元璋的大军前后夹击,丟弃战船数百艘,士卒伤亡不计其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论是治国还是领兵作战,广泛地听取下属和民众的意见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四纳言

【原文】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纳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卑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注释】

谏诤:直言规劝。

匡救:纠正。

危言危行:谨言慎行。

危行言孙:孙,通“逊”,恭顺也。此句谓行为谦恭,言语谄媚。

【译文】

人君应广纳众议,接受直言规劝。身为国君应有直言进谏的大臣,为人父者要有直言不讳的子女,每当他们的行为不合道德规范时就直言规劝,以使美德得到宣扬,而不好的行为得到补救。恶行不能放任自流,美德则不能抑制诋毁。放任恶行而诋毁美德,国家必然会遭遇危险。君主拒绝接受直言规劝,正直的大臣就不敢向君主进献治国良策,于是奸臣专擅朝政,横行霸道,这是治理国家的一大祸害。所以政治清明的国家,臣下能够行为端正,言语坦直;政治昏暗的国家,臣下则行为谦恭,言语谄媚,君主听不到臣下的意见,而臣下也不敢对君主直言规劝。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所以他们能够名声显赫,被后世尊崇为圣人。就好像房屋漏雨,要止住下面之漏雨,就得把屋顶的漏洞堵住,若屋顶上的漏洞不补好,屋内就不能居住。

【心得】

广泛听取并采纳众人的直言规谏,谓之纳谏。纳谏的意思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然后判断是非,择善而从之,如果择非而从之,那就不能叫纳谏了。纳谏的目的在于采众之长以补己之短,从而更妥善地治理国家。然而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能够真正做到像诸葛亮所最推崇的圣人孔子、周公那样,始终坚持不耻下问而且正确对待下属直言规谏的,可谓凤毛鳞角。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所有帝王里,最善于纳谏的应该算是唐太宗了。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而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罢免了一批保守官僚,起用了魏征等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同时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他曾经对自己的大臣说:“我少年时就很喜欢弓箭,藏有十多张非常好的弓,自认为再也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我把它们拿给做弓箭的工匠们看,结果工匠们说它们都不是好弓。我问其中的缘故,工匠们说,做弓的材料木心不直,自然脉理就邪,弓虽然硬,但射出的箭就不能直。此时我才知道自己过去的鉴别不够完全精确。我是用弓箭定天下的,都还不能完全懂得弓箭的奥妙,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我怎么可能都懂得呢?”

唐太宗很清楚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鼓励群臣犯颜直谏。他曾问魏征,君主怎样才能明,怎么才是暗?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很赞成魏征的意见,因此他时常告诫大臣们,凡是自己下的命令中有不便实施的,都要提出异议。在所有的大臣里,魏征最敢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也继续直谏讲理。有一次,因为魏征当众和唐太宗理论,唐太宗退朝回到后宫还怒气冲天:“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人!”幸好长孙皇后劝道:“魏征这样忠直,正说明陛下是一位明主啊!”这么一来,唐太宗才算平息了怒火。

太宗曾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

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

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故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是出生于贵族的马上皇帝,他在战场上是一员性格刚猛的勇将,但他最惧怕的就是亡国,而魏征正是一位帮助他避免亡国之祸的忠臣,其谏诤越激烈,越足以证明其忠爱朝廷之心的真切,所以,唐太宗再怎么生气也会听取魏征的意见。公元643年,魏征病故,唐太宗大哭着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预见兴亡;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一面镜子了。”直谏难,纳谏更难,魏征等大臣之所以敢于直谏,正因为他们知道唐太宗是一位能够纳谏的明君。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坚和大臣们开会讨论讨伐东晋的事宜。文武百宫中除佞臣朱彤首先发言附和外,其余的都不同意。苻坚很生气,让大家都退下,只留下苻融一人商量,但他也不赞同,力谏讨伐东晋的危险在于民众都不愿意和东晋作战,并且说凡是不同意和东晋交战的人都是忠臣。当时,就连太子苻宏、幼子苻诜、苻坚的爱妾张夫人都谏符坚不可伐东晋,因此苻坚相当生气。后来,慕容垂、姚苌两人私下鼓动苻坚伐晋,请他“圣心独断”,苻坚误以为可以和他们共定天下,心中大喜。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群臣的反对,大举出兵百万余讨伐东晋,结果秦军大败于肥水,苻坚逃回长安时只剩下十多万残兵败将。苻坚不能判断是非、不能择善而从,结果导致惨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丰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中又记载:“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够纳谏的明君深知忠言之“利于行”,而不能纳谏的昏君只因“逆耳”就不顾亡国的恶果。

五察疑

【原文】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于速,疑生于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畜之;枯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若不虑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开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沉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注释】

淫声疑正乐:正乐,正统雅音。句意为靡靡之音扰乱了正统雅音。

意说为明:依臆测的结果行事。

决狱:判决诉讼。

专辞:强辞夺理。

盗视:偷偷摸摸地看。

所以:所作所为的动机。

瘦:隐藏。

【译文】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阿尔法作为世界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反恐实战经验。曾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赞为“全球最优秀的特种部队”。由于阿尔法小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脸上总是涂着黑色的油彩,所以人们称其为“超级黑兵”。这支黑兵是当前俄罗斯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中坚力量。
  •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家教是青少年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任重而道远的。为了孩子少走弯路,为了孩子不受伤害,为了孩子多学点儿知识技能,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长……父母有太多的理由,也付出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长们,少一些枯燥的说教,多一些应有的尊重;少一些强制和命令,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猜测和居高临下,多一些信任和心平气和……给孩子自由的阅读空间,让他们从精彩的故事中学习和成长
  • 邪魅公主酷王子

    邪魅公主酷王子

    十年前,被自己最爱的人追杀,绝望之际,她们带着怨恨的心情到雾幽岛训练。因为同一个目标--复仇。她们变成相生相惜的好姐妹。五年的训练,她们在离开后建立帮派,短短两年内,成为黑白两道中唯一有能力与对手噬魂抗衡的帮派--琉璃宫,与噬魂并列第一。带着复仇的信念,她们重新踏上这片给过太多伤痛的故土。在学院里却遇到了他们三个。他们将发生怎样的碰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公主和王子最终能否顺利牵手?
  • 千载相逢

    千载相逢

    前世里刚跟搞外遇的丈夫离完婚的骨科女大夫,被自家医院门口的救护车给撞了个魂飞魄散。一觉醒来却变成了自己跟别人搞外遇然后被休,继而自杀不成的出墙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冷月魅世

    冷月魅世

    本文为《珠惑》系列文之一,女强男更强*她是同心医院的心脏科权威,也是诺组织的第一杀手,如鱼得水的生活因为一颗琉璃珠穿越,从此天堂变冷宫,最可恶的是她的老公竟然答应那个老巫婆的无理要求,把她嫁到狗屁海域去和亲,好吧美人变皇后,也算是一种升迁,就看她如何化了那座冰山老公,谁也别想阻止她横行霸道,不然一巴掌把拍墙上,任谁都抠不下来!月清浅:冥明海域海主,冷清冷情,却任由这个女人在自己的后宫肆。东方无情:南国大陆皇帝,冷月的前夫,一朝错过终生错过。玉清子:第一公子,无欲无求的他遇到冷月是他一生的劫数。冷月经典语录:某日辰妃召集众姐妹赏花,姐妹们拍马将辰妃比作鲜花,冷月掩着手帕笑道:“妹妹真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屎了。”一日冥明庆典,辰妃盛装打扮,被皇太后夸奖道:“还是辰妃懂事,不像有些随便的人。”冷月吃喝着正欢抬头瞄了一眼正得意的辰妃点头:“对,可是她随便起来真不是人。”话说冷月肖想月清浅的琉璃珠好久了某日她在月清浅案前伏案小泣:“相公不就是一破珠子么,就给了臣妾吧,我保证不穿回去。”月清浅“…”“我就知道你不爱我,还是路易斯对人家好,人家要什么立马给人家送来,那天人家说想吃法国的起司蛋糕,他立马调来直升飞机就给人家买了,小卫,麻烦你给我开点后悔药,再给我杯忘情水。”侍卫卫钦,为什么倒霉的都是他。“相公,别人都说男人二十岁时是半成品;三十岁时是成品;四十岁时是精品;五十岁时是极品;六十岁时是样品;七十岁时才是纪念品。”冷月把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为啥我觉得你现在就像纪念品。”月清浅“…”路易斯一直说别总埋怨老天对你不公,其实老天根本不知道你是谁。郁闷的冷月:“为什么每次我问候老天他全家的时候,他都知道!”原来路易斯也有欺骗她的时候。月独一三岁的时候“妈咪,为什么你疼唯一比疼我多,他们都说我不是你亲生的。”“对,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可是妈咪,你上次说我是鱼船上抱来的。”“是吗?”“妈咪,我到底是怎么来的?”“你要是再烦,我就把你绑草船上借箭。”“…”*推荐一群好姐妹准备的暑期【女强系列文】大餐,精彩不容错过:珠惑之邪倾天下珠惑之毒魅珠惑之鸾斗珠惑之妖娆女太傅推荐好友女强文:白发女帝师夕夕最新搞笑文美女上错身暗莲另推荐妖的旧坑:圣尊的霸道爱人妖的新坑(月独一的故事)天才宝贝俏老婆
  • 老女再嫁

    老女再嫁

    二十七岁的年纪,怎样都不算年轻了。经历了七年之痒,被曾经山盟海誓的夫君以七年无所出的名义休弃,她心碎欲绝。本以为就这样了此残生,却没发现,有两道目光,已追随了她经年之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幻石神游记4·戏说红楼》,本书是一本儿童幻想小说。女娲补天时遗留下两块“五彩神石”,一块化为《红楼梦》里贾宝玉随身佩戴的宝玉,一块化成了北京城一个时尚少年-幻石。不凡的身世和神奇的经历,让他穿越进了中国的古典名著当中,跟书中人物一起上演了一幕幕惊险刺激、引人入胜的故事,经历了一段段令人向往的神游之旅。女娲用五色石子补天遗漏的一块神石,历经千年沉睡后,化身为21世纪一个时尚、炫酷、睿智的初中二年级光头学生——幻石,他天质聪明,悟性极高,又通神仙法术,将世间的诸多知识汇集到了自己幻化出的一台万能笔记本电脑中。春雨纷纷时节,幻石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酒馆,巧遇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十个作者。
  •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

    《冷宫德妃》简介:当场抓‘奸’,不贞的德妃,她被刺字淫——妃,鲜红的血迹,青花般的字印,一辈子背负,忍受屈辱,在所有人的嘲讽目光中,她依然挺直了身躯,步入那个,于她而言是另外一片天的——冷宫她是今朝冷宫‘淫’妃,她是前朝冷宫‘淫’妃,不同的人,相同的命运。人生,有多少的因缘巧合,因为缘分,她入了宫,当了宫妃。相貌平凡的她,一直默默无闻,虽然贵为德妃,无权无势,只想保全,却在后宫选秀之际,受到皇帝的宠爱。隐含目的、尊贵不凡的他说:“爱妃,替朕生个孩子吧。”是真是假,她分不清。只能,淡淡一笑回避。豪迈奔放却一往情深的他说:“虽然你是我的皇嫂,但是知音难求,为何,相遇太晚。”阴柔狠绝却饱含痛苦的他说:“你是他的女人,而他的母后,抢走了我的一切,所以,他的女人,我要抢回来。”温文如玉却邪魅深情的他说:“即使你是他的宫妃,我也只爱你。”谁真谁假,她分不清。平凡如她,何德何能,面对所有的一切,她从不说,但,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她所求的,只是,一片干净而宁静的天空而已。这是大概简介,或许有更多的男猪,也或许更加的少,简介只是简介,内容如何,大家陪飘舞一起挖坑吧。此文结局皆大欢喜,亲们,飘舞不会弄个悲剧的,亲们安心的跳坑吧。推荐飘舞新文《绝魅残颜皇后》赵云倾,一个冷淡随性的现代女子,没人比她更倒霉,赏个湖景都可以跌入湖中,穿越至毁容的贤德皇后身上。云倾,大月皇朝的贤德皇后,不贤不德,尖酸刻薄心眼小心胸狭窄――两道‘狡诈’先皇的遗旨,她,成了太后与皇帝争斗下的牺牲品,抑或,是母仪天下、万千恩宠于一身的残颜皇后?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以心相交以魂交融最终,谁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片断我许你一个稳固江山,你许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朕命你,过来!”冷魅阴沉的皇帝,眯眼看着浴火中的女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恼怒,怒吼着命令她,掩不住的心虚――他伸出手,喜气的大红龙袍上栩栩如生的九爪金龙,猩红的龙眼熠熠发光,狂狷地看着贤德皇后,仿佛在嘲笑她一样。今晚,是他的纳妃大日——一生一世一双人,云倾淡定一笑,隔着火焰笑看她倾心爱过的男子,凤眸只余清冷绝决。灼灼的火焰化作一条条火龙,在她周边张扬吞吐火舌,烈火辉映着她如玉的凝脂,只见她扫了皇帝一眼,看着怀中缓缓皱眉的稚儿,额头因为焦热沁出了细细的密汗,她怜惜一笑,“炎儿,随母后一起,可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