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入伍通知后,这个年轻人非常沮丧、害怕,整天失魂落魄,忧心忡忡,仿佛即将走上一条人生不归之路。他担心自己被派往战场,不是去杀人,就是被人杀。
年轻人的爷爷是加州大学的教授,看到孙子对未来充满恐惧的眼神,便做他的思想工作:“年轻人,当兵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谁都不能逃避。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大学生同时被征调,他们都很乐观,你为什么如此恐惧呢?”
“爷爷,你不知道,我要去海军陆战队。您一定知道进入海军陆战队意味着什么,那是时刻走在生死边缘的军队!”
教授微笑着说:“即使进入海军陆战队,你也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被分配到内勤部门,就完全可以避免上战场嘛!”
青年反问:“但我还是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被分配到外勤部门啊!”
教授说:“那同样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在美国本土服役,另一个是到国外的军事基地服役。如果你被留在美国本土,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青年反问:“万一我被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呢?”
爷爷说:“即便是那样,还是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你被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是不是比在熟悉的美国更好?”
青年反问:“假如我不幸被分配到充满战乱的地区呢?”
教授说:“你同样还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立功后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人生中有了战场的经历,是不是值得庆幸?”
青年反问:“我不会那么幸运吧?万一负伤了呢?”
教授呵呵一笑说:“你依然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伤后康复,另一个光荣牺牲。如果伤后能康复,还有担心的必要吗?大不了身上多一个疤而已,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年轻人再问:“如果我不幸牺牲了呢?”
教授听完呵呵大笑:“你都牺牲了,一切都跟你没关系了,更用不着担心了!”
教授对孙子说:“年轻人,我跟你说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你,不论你置身何处,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两种结果,你有权利争取任何一个你想要的结果。即使是在绝对服从的军队里,你还是有选择权的,除非你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
这个故事里的青年,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他犯了习惯被别人安排,习惯被选择的错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目标,为达成自己的目标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凡事都有两个发展方向,每个方向的终端都有一个结果。因方向的不同,结果自然也就相反——一个是我们梦想的,一个是我们厌恶的。
我们常说“人之命,天注定”。这句话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可能就是成立的。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轨迹,就注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一种选择,注定有与其相对应的结果。
人生,就是我们各种选择的综合体现。
在中学,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方式对待学习,就注定我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在大学,用四年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注定我们走向社会时会有什么样的开始;在社会上,我们选择哪个行业、什么圈子,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经营自己、经营工作、经营事业,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无论高贵还是卑贱,都有权利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选择的方式就是自己的思路和行动;选择的范围很大,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我们想做,愿意做;结果,当然,正确的选择就有正确的结果,错误的选择就会有错误的结果,而且无法推卸,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权。我们似乎更习惯或者是喜欢被别人安排,小到如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到在什么地方发展,进入哪一个行业,做什么工作。
别人可以为我们选择人生的方向,却不能为我们的人生结果负责。不是他们不愿意负责,而是谁都无法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包括我们的父母。
既然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为什么习惯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呢?这是因为我们小时候,一直被教育说,一旦遇到一个选择,必须先问问父母或者老板,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他们说对我们就做,他们说不对,我们就不去做。
久而久之,在我们思维中形成一个惯性,一遇到选择,不经过自己的思考,马上征求别人的意见或者看法。别人认为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别人反对的就是错误的。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一下,这个选择对自己来说,是不是正确的。
父母和老板喜欢我们事事征求他们的意见,并非常愿意利用他们的经验为我们做出各种选择。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为我们负责,怕我们走错方向。其实他们这是一种剥夺,剥夺了我们的自我责任感,不利于我们成长和成熟。
父母和老板,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监督权,建议权,但绝对没有决定权。我们才是自己未来的真正决策者。当然,我们做任何一个关于自己未来的选择,都必须参考许多人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盲目地服从社会、服从别人的安排,与盲目地反对他们一样,都会招致毁灭性的后果,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把人生之车的方向盘交给别人,我们就难逃扮演乘客的角色。
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想、幸福、成功的生活,基本上是由他本人的选择和行动决定的。当我们真正认识并使用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权时,就再也不会任由环境主宰我们,再也不会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违背自己的意愿,无条件地接受摆布。
当我们自己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时,便能清楚地知道,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机会和有责任去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决定。自己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成功了有权利庆祝,失败了有勇气承担。
我们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理由让别人为我们的失败埋单。一个选择的成功会激发我们再做更大的选择,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变得骄傲自满。我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一直会很清楚自己在失败和成功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总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4.知道自己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人
北方一个庙里住着甲乙两个和尚,他们都想到南海朝拜。
甲和尚认为,此去南海,路途遥远,非三年不能到达。此行山高路远,险象环生,若是自己化缘步行前往,其难、其苦、其险可想而知。于是,他想攒够银两,置办下良马豪车,再雇几个随从,那样就会很舒服、很安全地到达南海。
乙个和尚想都没想,披上袈裟,带上一钵一禅杖便上路了。
三年后,甲和尚虽攒下一些银两,却不足以置办良马豪车雇几个随从。南海之行,渐渐淡出他的生活日程。只有在与其他和尚谈及南海时,他才会长叹一声:“那是以前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一天,乙和尚携带大量的珍贵经卷从南海归来,受到庙内众僧的无限崇拜。老住持宣布,乙和尚成为他的衣钵传人。
甲和尚私下问乙和尚:“你就是靠一钵一禅杖,步行三千里到达南海的?一定吃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吧?”
乙和尚微微一笑:“我此行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我毕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这才是重要的。其实,即使我不去南海,也一样受苦,只不过这种苦自己非常熟悉、非常适应而已。”
甲和尚听罢无语。三年来,他在庙中与闲人为伍,整日无所事事,过着无聊苦闷、庸庸碌碌的生活,修为毫无长进,徒增三岁而已。
上面甲乙和尚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笑而过的故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可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十年前,我一直想攻读某名校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当我知道读此专业,必须先读我最头痛的“高数”时,便决定先放一放,以后有时间再说。
十年中,每当我感到自己心理学知识匮乏时,就后悔当初自己没有果断地攻读心理学课程。如果那时候咬咬牙,也许到现在心理学博士学位都拿到了。可是,一想到读“高数”的痛苦,我依然对心理学专业望而却步。
十年来,我一直在对“高数”的恐惧和没读心理学专业的遗憾之间纠结。现在如此,以后依然如此。
然而,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因在古典文学方面研究能力突出,38岁时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小学五年级因患高位截瘫辍学在家的郭晖,不但获得了硕士学位,还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2013年元月,她即将赴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留学。
与蔡伟和郭晖相比,我拥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环境,没有资格在任何学科前说困难。事实上,无论我怎么笨,“高数”怎么难,学习过程怎么痛苦,只要我每天看一页书,做一道题,三年内肯定能学完那本“高数”并通过考试,进而获得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然而,我仅仅因为不愿意承受学习“高数”的痛苦,便放弃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心理学知识。十年中,我一边抱怨一边复制枯燥无味的生活,除了那点儿不断贬值的钞票,我一无所成,一无是处,收获的只有年龄。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恐惧蜕皮的痛苦而拒绝生长,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我们成为社会上可有可无的看客。
其实,我们是非常不愿意充当为别人鼓掌欢呼的看客的。
因为我们出身贫贱、见识浅薄、人脉寡淡、能量有限,担心别人说我们生得渺小活得憋屈,便宁可自己脱一层皮,也要披虎皮、吹牛皮,说给别人听,活给别人看。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别人把自己当人看、当人物看。只要别人认为我们好,我们就是真正的好。
我们在微博里,充当“公知”讨论治国之道,说得头头是道,深受粉丝追捧;在论坛里扮演领袖表现侠肝义胆,砖头激起千堆雪。然而,关上电脑,退出网络,我们却是令妻子难以启齿的丈夫,让孩子羞于说出名字的父亲。
我们在单位里,怨妇一般抱怨制度不公,以此证明自己绝非池中之物;端起酒杯,四海皆兄弟,都是贴心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我们的职位雷打不动,生活十年如一日。
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喝酒闲聊,谈到某位高官时,甲问:“没看出他有什么能力啊,他怎么就能做那么大的官呢?”
碰巧,在座的乙是那位高官的姻亲,说:“他当多大的官,我都不惊讶。自我们相识以来,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他都是那个表情,淡定如水,安稳如山。不管任何场合,他都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他有一个我们难以企及的习惯,就是随身带一个本,把同事、领导的任何一次交流,事后在本子上做详细整理。在关键时刻,只要领导需要,他肯定拿出准确的判断和预见。”
听乙这么说,我们顿时无语。看来我们这几位,之所以成为社会舞台下面可有可无的看客,是因为我们虽然羡慕社会主角台上一分钟的精彩,却没有他们台下十年功的行动。在人前,我们习惯把自己摆在爷的位置上;在人后,我们却选择孙子一样活着。
别说自己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只有不怕死,才会成为英雄,绝对不是成为英雄后才不怕死。
别人刻意制造的快乐,是短暂的,过后必是凄凉。这种快乐,是一种麻醉剂,会使你忘记自己来自哪里,要去何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渴望自己富可敌国,权倾天下,却往往摒弃自己的目标,选择舒服一时是一时、快乐一阵是一阵的活法。以丧失人生目标为代价得到的廉价伪快乐,只能让我们为别人的富有埋单、为自己的卑微埋单。
只有懂得如何祛除痛苦、怀疑和失败,才能赢得人生游戏的胜利。这一点对你、对我、对任何人都至关重要。
5.不做别人的梦,不去实现别人的理想
甲乙两个大学毕业生,入职A公司。老板对他们提出很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员工必须对公司无限忠诚,个人人生奋斗目标必须要设在公司大目标范围内。
甲恪守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老板的要求,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对于自己岗位之外的事情,他不想不听,不闻不问。因此,他成为老板最放心的员工,公司里的劳动模范。
甲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成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他要从公司底层做起,以自己的业绩和对公司的贡献作为晋升的阶梯。
乙与甲不同。他入职后不久,便发现公司制度死板僵化,管理层派系林立,相互倾轧。产品老化,积压严重,各个部门都在玩纸面上的数字游戏,以此掩盖领导无能、决策失误。
乙并没有因此离开公司,因为他喜欢这个行业,想做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个人经济状况拮据的他,需要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这个行业,需要这份工作维持生计。
乙利用工作交流之便,研究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产品研发方向,关注终端消费者需要的变化。闲暇之余,他自费参加行业内人士的各种聚会,建立自己的人脉,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
三年后,受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冲击,A公司潜在的各种危机集体爆发,陷入破产的边缘。没有人脉、能力单一、思维固化的甲,面临失业的危险。
真正了解A公司破产原因的乙,迅速利用业内的人脉和资源,收购A公司,成为A公司的掌门人,成为甲的老板。
乙上任后,对A公司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更新制度、精简人员,调整产品研发方向。一年内,便使公司扭亏为盈。
有一次,乙请甲吃饭,酒酣之际,甲问乙:“你我从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毕业,一起入职A公司。三年来,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做人上踏踏实实,年年被评为劳模,而你经常藐视领导,四处鬼混,不务正业,你怎么就成为我的老板了呢?”
乙微微一笑,说:“原因很简单。从入职公司的第一天起,你就把自己和那个刚愎自用的老板捆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寄存在那艘风雨飘摇的破船上。三年来,你一直在做别人的梦,帮助别人实现目标,而我恰恰相反!”
几年前,有一本叫《你在为谁工作》的书非常畅销。这本书之所以有神级的销量,因为其内容深受老板的欢迎,海量团购,作为公司的培训教材。
《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再强调,员工必须要忠于老板、忠于公司、忠于岗位。因为员工表面上是为老板工作,实则是为自己工作。他们只有为老板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表面上分析,确实是这样。作为员工,我们要从老板、从公司这棵大树上摘果子。只有这棵上结出又多又大的果子,老板和公司才能分给我们更多更好的果子。如果这棵果树死了,我们连树叶子都得不到。
事实上是这样吗?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成为老板,大部分人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的为这些人烧热锅或者燎冷灶。这不可耻,也不可悲,都是为人民币服务嘛!
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美好的生活。人的一生有七次转运,没准儿哪一天我们时来运转,从卧室里便爬上了天堂。
我们要想从奴隶混到将军,就必须弄懂一个问题:我们是忠于老板还是忠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