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000000011

第11章 军统特工荆有麟:鲁迅回忆(1)

荆有麟当时的身份是军统的特工,1949年荆有麟被捕,因此鲜有人知道他与鲁迅交往密切,而且还写过一本《鲁迅回忆断片》,本书比较详实地提供了不少鲁迅的传记材料。1924年,荆有麟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求学时,开始与鲁迅交往。1925年该校停办,经鲁迅介绍,他在京报馆任校对,并参加《莽原》周刊的出版。当年他经常出入鲁迅家门,鲁迅南下后,他仍去鲁迅在京的寓所,与鲁迅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鲁迅写给他的信件,大都没有能保存下来,现《鲁迅全集》只收有一封。鲁迅在1927年给蔡元培的信中称荆有麟为“旧日学生”。

母亲的影响

北平师范大学某生,因为受了刺激,曾冒充杨树达教授名义,跑到阜城门西三条二十一号鲁迅先生的寓所,大兴问罪之师。这是先生刚刚迁到新居时的事情。关于此事的经过,先生曾在第一期《语丝》上有杨树达之袭来记。以此,颇为迷信的先生的母亲,xt于新居,竟生了厌恶,而对于先生随便接待来客,也不很赞成了。曾记诗人柯仲平第一次访先生时,带着大批诗稿,先生因其系初访的生人,便接待于客厅(此间南屋,实系书屋,三面墙都摆满了书架。不过先生从不在此房工作,若有生客,即接谈于此,故暂名客厅)。略谈一会之后,仲平便拿出他的诗稿,向先生朗诵了,声音大而嘹亮,竟使周老太太——先生的母亲,大为吃惊,以为又是什么人来吵闹了。便喊我立刻过去看看,并且还叮咛着:“要是胡闹的人,让他走好了,不要大先生同他再吵了。”待我看到是在读诗,才回头告诉老太太,老太太说:“可是个怪人吧?我听老妈子说:头发都吊在脸上,怕他同大先生打起来,大先生吃他的亏。”

这可见周老太太对于儿子的关心’虽然那样大的年岁了,她还是不放心。事实是:老太太不特对于儿子的爱护,就是对于儿子的思想及学问,我以为影响也是很大的。

自从先生回国任事以来,家产虽没有像老太太的希望:中兴起来。但先生也曾在教育部担任了几任官吏。在当时俭朴的生活下,以先生之所人,供给家庭,是颇有余裕的。因此,老太太也不必像以前一样劳作了。但老太太是认识字的人,又闲不住,便设法搜集中国的旧式小说看,越看越有瘾。以后,竟成每日的功课了。老太太初到北京,是住在西直门八道湾。那时先生的二弟作人,尚与先生同住,故老太太的读书责任,便由他们弟兄两个负,鲁迅先生代老太太到处找书看。作人也代老太太到处找书。待后,弟兄两个分居。而作人又不愿见老兄,竟连老太太也不来看了。于是老太太的读书,便由鲁迅先生一个人负责了。而老太太看书,又只限于小说故事一类的东西,而且不看外国的翻译作品。这就很使鲁迅先生大为困难了。顶多一星期,便会听见老太太说:“大,我没书看了。”

于是鲁迅先生便得忙着到处找,有时,虽然买到了,而老太太却说:“大,这本书,我看过哉。”

于是,还得再去找。

因为老太太要看小说,先生家里的藏书,中国旧小说,就特别地多,而先生又是勤勉过于勤勉的人,凡为老太太买的书,他必先看一遍,因为据先生讲:“老太太看书,多偏于才子佳人一类的故事,她又过于动感情,其结局太悲惨的,她看了还会难过好几天,有些缺少才子佳人的书,她又不髙兴看。”这却是实情,记得在《呐喊》出版后章衣萍夫人吴曙天女士将《呐喊》送给老太太看,而且在老太太面前,指明《故乡》一篇特别好,老太太马上带起眼镜,去读《故乡》,《故乡》一读完,原书交还吴女士,还说:“没啥好看,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

说的在座的人都笑了。因为根本,老太太不知有《呐喊》出版,更不知《呐喊》里的《故乡》,就是她的儿子写的。

虽然周老太太在读书的意见上,对于儿子似乎没有影响,但实际,影响是大极了,鲁迅先生自己就讲过这样的话:“因为老太太要看书,我不得不到处搜集小说,又因为老太太记性好,改头换面的东西,她一看,就讲出来:说与什么书是相同的,使我晓得:许多书的来源同改装。”

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就都是在这一影响下,而研究,而整理,而公诸社会的。

因为老太太对她的儿子爱护及影响,使鲁迅先生自己对母亲,亦是百依百从。虽然在思想上,母子是相离太远了,但先生对于家事,多半还是依了老太太主张,先生曾经这样讲过:“她们的成见,比什么都深,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顶多只能改变十分之一二,但没有多少时候,仍旧复原了。你若再想改革,那她们简直不了。真没办法0”

如此感慨的先生,虽然对母亲有此不满之词。但这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和憎恶,并不是违反了人性,对母亲有何不敬。在先生的家庭中,年常四季,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从老太太房中,拿出各色各样的点心、水果或者其他零星食品。而且都是先生亲自在街坊买来的。这可见先生对母亲的敬爱一般了。

鲁迅的个性

作为一个思想家,他要没有独立的卓越远见,那他的思想,一定会堕入传统的因袋中。同样地,作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超凡的意见同风格,那他的作品,也会堕入世俗一道的,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想来说一说:鲁迅先生的个性。

鲁迅先生出于世家,而在幼小时,家道即中落,那时节,他正十三四岁。以中国人年龄论,他刚刚懂得社会人情。恰巧这时期,他得时常出入于质当店,不特受着质当店朝奉的白眼,与他同年龄的一般小孩子,以及邻居街坊,都会给他一冰冷的奚落,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上,定受了很大的创伤。终于使他不得不菲薄众议,违反母意,跑到千里外的南京,投考洋学堂——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先生独立的个性,这里已开始发煌了。

他的个性发扬,由此作了起点,此后,便是一直发挥着,总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水师学堂不高兴了,又转路矿学校。路矿学校毕业,又去到日本学医,学医仅能医肉体,使他又觉得:先有医灵魂的必要,终而研究文艺,在思想界动起干戈了。

由于先生的个性发扬,可以说他,对于任何人都不容易相处。如果那与他相处的人,是走的与他相反的道路的话。但因他的个性发扬,不是孤独的傲慢自大,而是对于封建势力的坚强反抗,所以什么人也都与他容易相处,只要是志同道合。下面,我将所知的先生对人对事各方面,举些例证,以作研究先生者的参考。

周作人是先生的二弟,原同居于北平西直门八道湾寓所,自十二年两人翻脸后,至先生终期,再未与其弟讲过话,其间在北京大学教员休息室,虽常碰头,但一接触,即起争执,其对乃弟之厌恶心性,可见一斑。可是周作人,当时在思想上,是与先生起着共鸣,因此,北京报纸杂志,几次大笔战,如科学与玄学之争,如青年必读书问题,如女师大风潮问题等等,凡有自命为正人君子之流,对于周作人议论,有所攻击时,先生也曾用着各种笔名,代周作人应战,这可看出:先生虽然厌恶周作人之为人,但对周作人当时之思想,还是支持的。这是一般普通人所难于及到的。因为平常的理性是:只要讨厌某一个人,任他作什么有益于人类或社会事业,也会激起讨厌的情感。不是说他如此作,定是别有居心,便是说他那样作,定有什么背景,而先生在这一点上,他是依照了他的看法而动作,把那人的过去,总先摆在一边。

其次是:先生当时担任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这学校里的学生,完全笼罩在政治活动中,记得当时学生中分三派,国民党、共产党与无政府党。因为有这些党派关系,在第二学年,便暴发了不可收拾的学潮,整整闹了半年,学校还是无法上课。于是有些人,便找代理校长谭熙鸿,预备另外成立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以结束其风潮。当时曾邀请与学校有关之董事、教授等,在中央公园开会商决。先生为教授之一,自亦参与其会,会议中,多数以为为解决风潮起见,还是另改学校名称,学生从新举行登记。此主张,以马寅初主张最力,后来李石曾提出,为防止再有风潮起,学生中,凡系某党某党,一律不予接收。先生以此有失教育青年之旨,便激烈反对,始遭打销。事后,先生曾说:“石曾先生革命精神是可佩服的,但他那种方法,我却反对。革命不能不估计牺牲,因革命是为拯救大多数,牺牲少数,自然可以。若牺牲多数,所解放者,仅是少数,那我一向是不赞成的。”

这也可以看出,先生对于自己的主张,是怎样坚持了,虽然与先生主张不同的,是先生一向佩服的石曾先生。

因了先生有那样独立的坚强个性,所以先生做起事来,绝不为威武所屈。曾忆十四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后,先生不赞成该校校长杨荫榆女士的开除大批学生的办法,便在北京报章杂志上,为学生声援,而杨荫榆之所以能作女师大校长,因为她的朋友章士钊,是当时的教育总长,于是她便以鲁迅攻击她的文章,哭诉于章士钊之前,不幸的是,鲁迅先生当时还任教育部佥事,章士钊不顾是非公理,竟公报私仇,下令将先生免职,但先生到教育部任事,起自民元,而先生所任之佥事,又系荐任官,依照官规,荐任官之任免,须呈请大总统,且老职员,若在公事上无重大过错或触犯刑法,是不能随意免职的。但先生竟因作公事以外的文章,而被免职了。依常理,总长为内阁阁员,在黑暗的当时北京政府,本可任所欲为,免一个区区佥事,甚为平常。在旁人,若被免职,只有卷铺盖走路之一法,然而,先生实行反抗了。他向平政院提起诉状,控告章士钊违法,记得当时诉状上,曾指明章士钊手谕免职令,为某月某日,而免职令理由是说先生参加女师大校务维持会,有碍部令,但先生参加校务会,是在章士钊下手谕之次日,章士钊总不能预知先生的行动,而先予免职吧!其为挟私无疑矣。控诉的结果,先生竟胜利了’府令仍令先生官复原职。——虽然先生因总长仍系章士钊,再不高兴去到教育部办公,但先生不畏强权之精神,已完全表现出。

但还不止此也哩,先生个性发扬之结果,不特不畏强权之压迫。且不逢迎任何权贵,曾经有过以下的故事:

十/V年春天,先生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应黄埔军校之约,前往讲演那有名的《文学无用论》。讲毕,有某政治家,约先生前往其官邸吃饭,先生再三推辞不掉,只得前往应酬,酒席自然是很丰美的,但在吃饭时,先生发觉主人,虽对自己再三恭维,但实际,是什么也不懂得的俗人,更不必谈文学了。自然,主人所谈的对于先生的讲演,怎样佩服,怎样同感,完全是假话了,先生于是很i寸厌起来,刚巧上来一道菜,主人对于此菜,特别称道其好处,并说明此菜系某先觉所喜食,而此菜之制作人,就系为某先觉做菜的原厨子等语,在旁人,得到这样的恭维,除了随同主人赞美菜好而外,恐无别话可说了。而先生当时连筷子都不动一动,竟说:“我就是不喜欢吃这一样菜0”

其不喜逢迎人,可谓到极点了。

可是,这一外,还有更怪的故事呢。

大约是民国十八九年罢,先生有个既是同乡,又是同事,而且平素还常同先生往来的某君,忽然作了大官了。有次到上海去看先生,先生竟由后门走出,避不见面,只让娘姨告诉客人,说主人不在家,而某君又系晓得先生脾气的人,便在先生前门附近徘徊起来,大约等候了有半小时以上,先生又由后门回来,在楼下堂屋讲话,某君听见了,便一下冲进去,先生要再躲,已是来不及了,而某君还说:“哈哈!我晓得你在家呢。”

先生当时虽然有点窘,但也即刻答复:“你不是已经做了官了么?”

某君晓得先生的意思所在,便接着说:“做官归做官,老朋友总还是老朋友呀!”两人才一同上楼去谈天。

类于此的事,在先生,是很多很多,我现在再举一件,作为这篇小文的结束吧。

民十三,中山先生北上后,给青年界以很大的刺激。但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同真确的消息报导,于是国民党当局,决定在北京办一《国民新报》,已故中委邵元冲曾面请先生代写文章,此事被未名社几位朋友晓得,决定活动《国民新报副刊》,于是由某君出面,要求先生写介绍信,同时又找正在办《猛进》的北大教授徐旭生先生亦写介绍信。可是,某君的话,是两样讲法,他对徐旭生先生说:是鲁迅先生要求徐先生介绍韦素园去编副刊,而对鲁迅先生则说:是国民党方面要求先生介绍一位副刊编辑去。总之,两方面都写了介绍信去,事情算是成功了,便由素园出面去编辑,鲁迅先生还代他各方面拉稿,后来不知道怎样一弄,鲁迅先生知道了某君两样话语,竟非常之生气,说:“你看,他竟到我这里玩手段来了。”

以后,便再不与某君讲话了。直至他死时为止。

对事与对人

鲁迅不大拿出批评家的派头去批评某一篇著作或某一个人。但是,他的杂感、论文和小说,甚至于散文诗《野草》,却没有一篇不是充满了批评的态度。我们只要翻捡一下,从五四后,直到他死时为止,文坛上一切潮流与现象,都会发现在他的笔墨中。

他的批评,有时只是一鳞半爪,但就只这一鳞半爪罢,那深刻性,却要比了洋洋数万言,还要有力得多。下面便是一个例子。

《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在脱离了《晨报》,而去主编《京报副刊》时,剩下的《晨报副刊》,便由诗人徐志摩来接编了。徐志摩是伏园的朋友,所以他们俩,虽编着几乎可以说是敌对的报纸,但并没因此减却他们两人见面的机会。相反地,因为志摩也编着副刊,为了拉稿的关系,倒容易常常与伏园碰头。因此,他们俩便相互交换着意见,交换着批评,甚至交换着旁人对他们所编的副刊的好恶消息。

有一次,志摩写了他那有名的杂感式论文:《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当时是志摩正向社会活动的时代,每月用茶点召集着贤人、淑女的新月会议,在北大等校,又讲授着英国历史上的诗人——拜伦与济兹,而他的表扬他的客厅的新诗——《石虎胡同七号》,也正起着引诱青年去拜访的作用。但他却忽然高兴,发表起有关政治的论文,多事的伏园,便将志摩的《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拿去给鲁迅先生看,而且在鲁迅看完后,还问了鲁迅的意见。过几天,志摩又与伏园相见了。志摩便问起:他那篇文章,不知鲁迅先生的意见怎样?伏园便直爽地答:“鲁迅先生娜篇文章写得真好!”

然而,正以诗人在文坛上争辉的志摩,感觉到鲁迅的讽刺的批评了。他立刻说:“他骂得我好苦呵!”

这是一件。另外一件,使我忆起了许钦文。

许钦文约在民国十一二年时候。陆续在北京杂志报章上,发表他以学生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记得在他的第二个集子出版后,他挟着初印成的样本,与某氏两个来访鲁迅先生了。某氏当时,讲了一个笑话,他说:

“钦文的第一集短篇小说。只有一个青年太太买了一本,而且看后,到处对人讲,说她佩服得不得了。甚至表示,想同钦文做朋友。”

鲁迅当即对钦文说:“那以后再出新集子,我看你还是送她一本罢,不必再要她买了。”

某氏却说:“那可糟糕!钦文第一集小说,就卖掉一本呵!”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热门推荐
  • 南洋国商(上)

    南洋国商(上)

    清末明初,风云际会,华夏之国却在风云中飘摇不定。站在历史的乱潮之中,尹正纲——这位“猪仔”的后代,该何去何从?丛林、土著、会党、奸商、恶霸……一个个生死难关。爱情、亲情、友情,成了他一飞冲天之前最好的磨炼。于是,勾心斗角的商战之中,他杀伐决断、运筹帷幄,于那一段沉郁暗淡的历史中,留下光彩绝伦的一笔。本书通过爱国华商尹正纲的传奇经历,再现了继闯关东、走西口之后,被称为规模最为壮观、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下南洋”的这段历史,讲述了下南洋的一代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坎坷之路,也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佳期如梦

    佳期如梦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以为不过是一段感情,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生。与孟和平的初恋,是洁白芬芳的桅子花,开在安静的校园。事隔多年,再次重逢,他却成了无良地产商。而阮正东是名流贵族世家子弟,一向游戏人间,尽握众生繁华。究竟谁才会是她的m.pgsk.com?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拯救记忆

    拯救记忆

    怎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继《自主学习——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出版获得强烈反响后,推出这本姊妹书。本书由程鸿勋等20位专家联袂推荐,解析记忆的历史与本质,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旨在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
  • 房产大亨

    房产大亨

    房产中介公司的经纪人张伟,在一次意外受伤中拥有了“读心术”的异能。“读心术”让他可以看清房产行业中的尔虞我诈,判断出客户的真实想法,在房产行业混的风生水起……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十八年后,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解读父亲。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一瞒就是十八年
  • 帝少蜜宠:萌妻有点拽

    帝少蜜宠:萌妻有点拽

    白天,她是简家二小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晚上,她是绝世神医,游走在黑暗的边缘,当绝世神医遭遇暗夜帝王,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