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完美说话的能力——用优质的语言塑造自我 (2)
布莱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更适合的人来接替。”
英王沉吟片刻,仔细打量这位囚徒,觉得他不仅胆子大,而且伶牙俐齿。于是他又问:“你胆子越来越大,这回竟偷我的皇冠来了!”
布莱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可是我只能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下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英王:“你又不是我部下,要我关心你什么?”
布莱特:“我的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过去英国人之间互相兵戎相见,很是不幸。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人都是您的臣民,我当然是您的部下。”
英王觉得他简直是个无赖,但仍问道:“你自己说,该怎么处罚你。”
布莱特:“从法律角度讲,我们应该被判处死刑。但是,我们五人死后,每人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流泪并诅咒您。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流泪诅咒您好得多。”
查理二世万万没料到他会如此回答,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又问:“你觉得自己是勇士还是懦夫?”
布莱特:“陛下,自从您的通缉令下过以后,我没有藏身之地,不得已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警方误以为我已死而不再追捕,这诚然不是勇士的行为。所以,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个勇士,可是,在您——陛下——真正的勇士面前我只是个懦夫而已。”
查理二世对此番对话非常欣赏,居然破天荒下令免除布莱特死刑。
美丽感言:
如果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知,口才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有很多会说话的人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危急时刻巧言善辩,使自己也使他人化险为夷。
给他人想要的赞美
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但人与人之间的需求是不同的。
乾隆皇帝喜欢在处理政事之机品茶、论诗,对茶道颇有见地,并引以为荣。有一天,宰相张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刚想休息,乾隆忽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莫大的荣幸,称赞乾隆道:“臣在先帝手里办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那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杀老臣了!”张廷玉深知乾隆好茶,命令把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煎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随从坐下,“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生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时,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地赞美道:“我哪里省得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却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
”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瞠目结舌,吃一口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真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洗耳恭听。乾隆的话刚结束,张廷玉赞道:“下臣在上书房办差几十年,两次丁忧都是夺情,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纳,虽然只是三个字‘趋中庸’,却发聋振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乾隆大大满足了一把。张廷玉和李卫作为乾隆的臣下,都深知乾隆对自己的杂经和“宏论”引以为豪。而张李二人便投其所好,对其大加赞美,达到了取悦皇帝的目的。
美丽感言:
赞美是人们生命中的阳光。其实,人们都喜欢喜欢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因为这会让他们有一种价值感,并由此充满自信。恰到好处的赞美是打在他人身上的一剂强心剂。
轻松打动主考官
幽默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时的自然流露。
有一次,吴华应聘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简历寄去后大概两星期左右,对方就将“抱歉!未能录用”的E-mail发给了他。他在看到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便突发奇想采取幽默的方式做最后的一试。他回了一封信:“既然您对未能录用我如此遗憾,为什么不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呢?”这封信果然起了作用,后来他得到了这个公司另一个更好职位的面试机会。
某年夏天,一家地市级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一位朋友在入围面试的10人中,无论从学历,还是所学专业来看,他都处于下风,但他在面试时表现出的幽默感却引起了评委们的注意。
在面试时,问到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应聘的优势与不足”,他说:“我的优势是有过两年的办报经验,并且深爱着报业这一行。每当我拿起一张报纸,我总不自觉地给人家挑错:题目显得累赘,哪个词用得不合适,哪个错字没有校对出来;版面设计不合理,碰了题、通栏了……甚至有时上厕所,也忍不住捡起别人丢在地上的烂报纸看……”听到这里,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事后他了解到,一开始他并不被看好。然而其他参加面试的人回答问题过于“正统”和“死板”,正是他的灵活与幽默让挑剔的评委们觉得他更适合干记者这一行。于是,不起眼的他脱颖而出,幸运地被录用了。
美丽感言:
在求职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幽默来调节一下气氛。会说笑可以说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每个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幽默在某种时刻扮演着通向事业坦途的一盏明灯。
恰到好处的拒绝
说话是门艺术,说话看似简单,实则有学问。说得好不好,全在技巧;说得是不是时候,全在机智。
1943年6月下旬,周恩来由重庆返延安,中途要经过西安。当时在西安的是第八战区副司令长胡宗南。正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所以胡宗南获悉周恩来要经过西安,便预备安排酒会,招待周恩来。
酒会是在周恩来到达西安的第二天举办的。西安黄埔六期以上的将级军官30人各自带着夫人出席。因为周恩来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所以他们都对周恩来以师礼相待,而且事前他们都接受了胡宗南交给的任务——争相敬酒,把周恩来灌醉。
但是在反应机敏、应对有术的周恩来面前,他们的小把戏根本派不上用场。
首先由王超凡致欢迎词。致辞最后,王说:
“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请周先生和我们一起,祝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请干第一杯。”
周恩来微笑着举起酒杯说:“王主任提到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蒋委员长是国民党的总裁,为了表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诚意,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愿意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党员,也请大家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这番应答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周恩来看了看四周,笑着说:
“看来各位有为难之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敬酒免了吧。”
王超凡就这么败下阵来。
这里我们看到,王超凡本想让周恩来连喝三杯酒,不料头一杯酒就被对方推掉了。他想让周恩来跟他们一道为蒋介石的健康干杯,周恩来却没有正面应对这个难题,而是把难题又抛给对方——提议所有人为毛泽东的健康干杯。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不会就范。可以说,周恩来这一拒绝技巧完全达到了让对方替你说“不”的境界。
紧接着上阵的是十几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夫人。她们在周恩来面前一同举杯。其中一位说:
“我们虽然没进过黄埔军校,但都知道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向周先生敬一杯。”
周恩来非常风趣地说:“各位夫人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讲话更漂亮。我想问: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答得对,我就同谁干杯。”夫人们顿时张口结舌。胡宗南忙说:“今天不谈政治,只叙旧谊。”周恩来转向夫人们说:“我们就谈点别的。”同她们分别寒暄了几句,然后周恩来把她们送回原座。这十几位夫人虽然没敬成酒,但在周恩来跟他们交谈之后,却个个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提出一个对方不能答应的条件,对方自然会主动收回自己的要求。周恩来的拒绝方式就是这么巧妙。更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在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之后,还能使对方觉得高兴。
又一批夫人走向前来,领头的一位看着稿子说:“我们久仰周夫人,原以为今天能看到她的风采,想不到她因身体不适没有光临。我们各敬周夫人一杯酒,表示对她的敬意,祝她康复,回延安一路顺风。我们请求周先生代周夫人分别和我们干一杯。周先生一向尊重妇女,一定会尊重我们的请求。”
这个要求很理直气壮,好像周恩来如果不答应,就属于歧视妇女。这该怎么回答?
没想到她的话音刚落,周恩来就接住话茬,并且态度十分严肃地说:“这位夫人提到延安,我要顺便说几句,前几年,延安人民连小米都吃不上。经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日子比过去好,但仍然很艰难。如果让邓颖超同志喝这样好的酒,她会感到于心不安。我尊重妇女,也尊重邓颖超同志的心情。请各位喝酒,我代她喝茶。我们彼此都尊重。”
美丽感言:
周总理的回答滴水不漏,他既体现了自己尊重妇女,又实现了自己以茶代酒,同时还不忘向外界表达了延安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通过自力更生对未来中国的信心。
由上可知,青少年在生活中要学会巧妙地拒绝他人。
能力拓展训练:
故事结尾
选美大赛已接近尾声。经过几轮的角逐,只剩下4位佳丽参加最后一轮的智力比赛。主持人手持话筒发话了:“下面4位小姐将为我们串讲一个故事。我们给出的故事引句是‘今晚的月光很好……’”
A小姐接过话筒,信口而来:“演出结束后,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身后传来一声枪响……”
话筒传到B小姐手上,她接着说:“我慌忙回顾,看到一个警察在追逐一个持枪歹徒……”
轮到C小姐了:“经过搏斗,警察终于制伏了歹徒。”
故事讲到这儿,似乎已无话可说,可话筒此刻已递到了最后一位小姐手里。该怎样串下去,才能使故事的结局新颖而巧妙呢?这位小姐灵机一动,突然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结局,最后获得本次大赛的冠军。
想一想,她说了什么样的结尾呢?
能力导航:
她接道:“写到这里,年轻的作家一把撕去稿纸。他不由得自言自语:‘如此俗套无聊的老故事,怎会出自我的手笔呢!’”
本训练启示我们:生活中,口才出奇方能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