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男,汉族,××××年农历×月×日生于××省××县××乡.家庭贫苦,靠父母务农、亲友帮助读书至初中毕业,在当地当小学教员,××××年入中共地下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年任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解放初期任××乡政治指导员,××××年调××党校学习,结业后调至××县土产公司任经理.××××年任××县文教科副科长.××××年错划成右派,下放××农场劳动;××××年评反调××县图书馆任馆长,××××年离休.本人爱好书法,现在虽然80岁了,仍义务担任××县老年书画社经理,常给群众书写匾额、条幅.
第六人物简介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人物简介是介绍各种人物主要事迹的短小精悍的实用文体.人物简介的写作包括:
1.标题.介绍单个人的标题,可用《××简介》;介绍群体的标题,可以在人物简介前边加上单位名称,如《中国女排运动员简介》.
2.正文.其内容有被介绍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突出贡献、获得的荣誉称号等.写作时要把上述材料按先后次序写上.最后可以作简明扼要的评价.
例一:
中国女排教练简介
×××,江苏人,今年××岁,在××年代和××年代曾是中国男排的优秀二传手,××××年他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根据现代排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运动员的特点,把欧美式的高举强攻和亚洲式的快速多变结合起来,经过努力,使这支队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打法,终于登上了世界排坛的高峰.本届世界杯赛他获得了“最佳教练员奖”.
×××(略)
例二:
中国女排运动员简介
1号×××,解放军选手,今年××岁,身高1.80米,她是全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她一人获得最佳运动员奖,拦网奖和敢斗奖三项荣誉.近一两年她克服了伤病等困难,依然朝气蓬勃地同年青队员战斗在一起,为女排夺取世界冠军作出了贡献.
2号××(略)
第七本传
本传,是比较全面地、篇幅较长地记叙他人生平事迹的传记.本传是传记的祖宗,也就是说它是传记体裁中最古老的一种.
本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标题.就是篇名,或书名.古代往往写“××本纪”、“××列传”等,现代一般写“××传”、“××生平”等.
2.开头.是正文的第一部分,一般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出生年月、出生地点或环境等.如果是一本书,则内容详细些,往往用一个章节来写.
3.主体.写人物的人生经历、成长过程、所做事迹.这部分应写得较详细(古代的篇幅较短的除外).
4.结尾.包括人物的死亡情况,成就业绩与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
例文:
详见《史记》“本纪”、“列传”和《毛泽东传》、《周恩来传》等.
第八评传
评传,是全面介绍、研究、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业绩、影响的传记.它的传主一般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评传的文体格式及写作要求与本传大致相同.不同点是评传着重在评价,要用更多的笔墨来评价、分析和探讨人物思想状况和发展过程,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等.
例文:
王国维评传
目录
前言
王国维评传第一章 时代家世
王国维评传第二章 海上居
王国维评传第三章 留东前后
王国维评传第四章 哲学欤?文学欤?
王国维评传第五章 由叔本华到《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评传第六章 《人间词》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评传第七章 京都四年
一、再次东流前
二、献身新学问
三、先把戏曲研究告一结束
四、从《简牍检著考》到《流沙坠简》
五、甲方初试身手
六、金文盖过前科
七、敦煌写本题跋
王国维评传第八章 归国及《魏石经考》
王国维评传第九章辞研究新成绩
王国维评传第十章 治学与自学
王国维评传第十一章 交游
王国维评传第十二章 南书房行走
王国维评传第十三章 清华园里
王国维评传第十四章 葬身昆明湖后
附录王国维生平简表
第九地方志
一、地方志的源流和特性
地方志又叫做方志.志,记也.方志,记一方之物土,是“一方之全书”.作为反映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地方志,是一个地区、一个时代历史社会的真实反映.它“兼具史地,注重人文,详今略古,纪实求真”,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切面,是包括天地人物的百科全书,所以宋朝司马光称之为“博学之书”,清朝章学诚认为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古人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明朝统治者认为“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这就说明历代统治者都把地方志当作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借鉴.今天,我们编修地方志则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我们要通过编写地方志,积累资料,保存文献,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并为本地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真实而可信的依据.
家有家谱,县有县志,国有国史.我国是一个有修志传统的国家,历代留传下来的地方志浩如烟海.地方志同历代国史一样,有官修的,也有私人修撰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地方志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也叫做“地志”,是“地方志”或“四方志”的简称.此后历时两千数百年,迄至现在,一直沿用这个名称.
方志起源于史,即由古代诸侯国的史书演变而来.我国历史从东周解体到秦王朝统一中国前的几百年间,是列国并立、诸侯兼并的分裂时期.在此期间,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执行史实的记述,这些就是当时各诸侯国的历史.其名称各国不一,如晋称之为“乘”,楚名之为“祷杌”,鲁称之为“春秋”.历史上有孔子见百二十国宝书、墨子见百国春秋的说法,可见当时史官记事之盛.各种不同名称的诸侯国史书,就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地方志.
还有人说,地方志是从地理著作中独立出来的,导源于《禹贡》和《山海经》.《禹贡》、《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地理著作.前者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述了我国九州的方域、地质、物产、贡赋、政治等,共一二○七字,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人文地理的重要典籍.后者对我国的山川、形势、土性、怪异、古迹,以及道里的远近、物产的情况,记载颇为详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的名著.从两书的内容看,可能是战国时期史官的著作或者是作者依据史官记述加上亲身旅行调查所得资料写成的.鉴于此,说地方志源于地理著作与地方志源于史的说法并不矛盾.
明清以前,我国古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汉到隋唐为前期,主要以记载地理为主;从隋唐到宋元为中期,以地理、政事并重,体例初步形成;宋元为第三个时期,内容偏重于政事,逐渐形成共同的体例,记载也较前广泛全面.到了明代,地方志从内容到体例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在清代的乾隆、嘉庆之际,由于史学大师章学诚的积极倡导,方志学独树一帜,蔚为大观.乾隆皇帝诏令全国各级政府每隔六十年重修地方志一次,于是全国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有州志,县有县志,甚至一些大镇也有志,北岳还有恒山志.地方志的编纂虽有两千数百年的历史,但形成方志学这门有系统理论的科学,却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二、地方志的类别和体例
地方志书有“尚简”和“尚详”两大流派.就记叙的时间来说,有通纪和断代两种体裁,而以通纪较多.所谓通纪,就是从古记述到今;所谓断代,就是只记述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就记事范围讲,地方志确系“四方物土所记录者”,十分广泛.它可分以下各类:
1.一统志.是由史官受命编修,既述历史又写地理的综合性志书,如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元代的《一统志》、明代的《通志》、清代的《一统志》等.
2.总志.综合两省或两省以上的史地编出,如《湖广总志》.
3.通志.多为一省的方志,如《山西通志》、《湖南通志》.
4.郡县志.自宋以来,全国各郡县先后编修方志,明清以后府州县大都有志,如《常德府志》、《代州志》、《吴兴县志》等.
5.合志.综合两县或两县以上的事编出,如安徽的《泗虹合志》.
6.乡土志.自元代以后某些乡镇也编出方志,如清代乾隆年间浙江的《乌青镇志》.
7.杂志.为某一名山或胜地所编的专志,如《清凉山志》、《晋祠志》等.
此外,还有方言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