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900000004

第4章 韩非与《韩非子》(3)

韩非继承了老庄君德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进而发展成一种统治方式。他认为,君主一人的智力不敌群臣的智力,要使贤者效忠,智者尽虑,君主应当掌握一套驾驭群臣的方法,自己不要去管具体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具体说来,无为的方法是抱法处势,静观群臣,以实际功效来检验群臣的言行,以赏罚二柄作为驱使群臣的工具,循名责实,信赏必罚。表面上虚静无为,实际上又能迫使群臣尽忠尽力,无为而无不为。以君无为,使臣有为,而收无不为的效果。

在《老子》一书里,道的含义有时指的是宇宙的本体,有时指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韩非也接受了这种观念,他说:“道是万物的开端,又是万事万物的是非标准。”

“道”的出现,最初不是专为帝王之便而设的。在老庄那里,道是本体,万物都是道的表象,万物自然都可以成为体道者。从人的立场上看,任何人都可以与道泯合,便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真人”。

而韩非却认为,道是人君的专利,是君主的护符,体道者只能限于君主。道是独一无二的,人君自然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找到了绝对独裁的根据。道是虚静的,人君自然可以是深藏不露的。从这儿进一步向君权的神秘主义方向演进。

《韩非子》中不少地方留下了道家的痕迹。《喻老》、《解老》、《扬权》、《主道》四篇尤为集中。

韩非与墨家是非是价值判断或价值取向的标准,赏罚则是推行法治的强有力的手段。

赏罚的标准由统治者确定,是非的标准虽由统治者判定,但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统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确定赏罚大小高下。问题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价值取向有时相同,有时相背。当二者的取向不同时,赏罚的权威性便要接受考验和挑战,这时的国家很可能产生政治危机。只有赏罚合乎社会公认的是非标准,才能收到劝善止暴的效果。否则,就会失去民心。韩非对于这种观念有一定认识,主要是受了墨子的影响。

墨子在《尚同》中提出,上面劝赏的,正好是下面反对的;上面要惩罚的,正好是下面赞赏的,这叫做“上下不同义”。假若“上下不同义”,则赏罚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止暴。

韩非接受了墨子的这个观点,认为奖赏得到诽谤,惩罚受到赞誉,是上下标准的不一样而造成的。主张“赏誉同轨,非诛俱行”。也就是要统一是非标准,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

墨子在政治上既提倡“尚同”,又提倡“尚贤”。“尚同”是赞成中央集权,要求老百姓在行动上“一同”于君主,在思想上“一同”于君主。“尚贤”则是赞成贤人政治,选举贤人做各级官吏,辅助君主,统治天下。

韩非也主张实行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在形式上与墨家主张相近。但韩非明确反对“尚贤”,认为只有抱法处势,使用权术才能使国家富强,“尚贤”没有实际功效。

循名责实的学术渊源“名实”是哲学范畴,也是政治问题。儒、墨、道、名、法各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讨论。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把正名看成是处理国家大政方针的关键。墨子认为名是用来指事物的,事物是实在的,名与实相合,便于人们互相传播知识。庄子说,实是主,名是宾,名应当服从于实。《管子》说:“名生于实。”

韩非也谈“正名”问题。他说:“名正物定,名倚物徙。”一个“名”能确指某一事物,叫做“名正”;一个“名”不能确指某一事物,这叫做“名倚”,也就是说无法确定其为何物。只有名正了才能循名而责实。

“循名责实”,首先见于《邓析子·无厚》篇。韩非沿用了这一名称,有时变作“形名参同”,“审合形名”。“循名责实”在韩非的思想中已不单纯是个哲学范畴,而是一种君主驾驭群臣的术。他的主张是:人臣要自己对事物定名,自己去做,然后由君主按名求实,名实相合就赏,名实不合则罚。这是君主禁奸防私、督功责效的工具,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秘诀。

大概韩非是位讲求实际的法术家,他的思维形式与名家有所不同。他利用逻辑为其法治理论服务。他的逻辑是在探讨历史和观察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他的逻辑不是纯理论的抽象,而是实用的,讲求实效的。

早期的名实问题的探讨,重点在探讨名实的关系,也有着政治上的归宿,间接达到政治目的。韩非的“循名责实”,已经离开了学术的殿堂,有着政治行动的意义。

《韩非子》的文学贡献

“论事入髓,为文刺心”

韩非是思想家、政治家,同时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今本《韩非子》55篇,体裁多样,有长篇论文,有短篇杂文,有驳难体史论,又有纲目式经说。大部分是议论文,也有以记叙为主的寓言故事。基本上是散文,间有散韵结合的韵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众体皆备,绚丽缤纷。

先秦长篇专题议论文,草创于《墨子》,到《荀子》奠定基础,《韩非子》则又前进一步。其体制更加宏大壮阔,结构严密复杂,文笔犀利,辩论剔抉精微,“论事入髓,为文刺心”,带有鲜明的论战特点。《显学》、《五蠹》、《说难》、《孤愤》等长篇政论,篇篇如此。

《显学》是一篇对先秦学术进行批判总结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韩非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的显学儒墨两家,兼及杨朱、宋荣等,以揭露矛盾为判断是非的基本方法,以对现实政治是否有利作为取舍的基本标准。他认为儒墨诸家学说,都是愚诬之学,于世无补,必须一概禁绝。这篇文章观点鲜明,锋芒毕露,单刀直人,咄咄逼人,道人之所不敢道,言人之所未尝言。语气专断,十分自信,不容申辩。古人说它“极其豁达纵横”,“如黄河奔流,势不可御,而分支分派,总归一途”(归有光《诸子汇函》)。

《五蠹》集中反映了韩非的社会历史观。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批判和否定法古的观念,斥责“学者”、“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是五种蠹虫。“五蠹”之名系仿效《商君书·靳令》的“六虱”,许多观点与商鞅的《画策》、《开塞》相近。这篇文章的风格是波澜壮阔,奋扬凌厉,居高临下,语挟风雷。甚至有危言耸听,肆意褒贬,无限上纲的味道,表现出了作者冷酷无情的性格。后世学者,对于这篇文章的思想观点多不赞成,于其文学技巧仍然予以肯定。袁了凡说他“胸中如万斛泉涌,滚滚不竭,而纵横变化,无中生有,愈出愈奇”(《韩子迂评》)。张榜说它“圆转变化,百出不穷,而条理秩如抽丝,文彩扶疏,气势蓬勃”(《韩非子纂》)。有人说李斯《论督责书》、晁错《论贵粟书》、贾谊《陈政事疏》、扬雄《解嘲》等文,均受其影响,分析问题,切中时弊,激切锋利。

《说难》是专门研究游说的论文,有些观点直接师承《荀子·非相》。这篇文章分析缜密透彻,论述严谨周详。开始即以层层剥笋法,提示说者必须注意人主的不同心理,提出15种困难,然后又提出12种方法。层次井然而又峰峦迭起。王世贞说它“巧夺天工”,孙月峰说它“奇古精峭,章法句子无一不妙”(均见《诸子汇函》)。

《孤愤》则以浓重的抒情笔调,陈说法术之士与当权重臣的矛盾,为法术之士的政治遭遇鸣不平。这篇文章同样以缜密着称于世,尤其是运用对比手法,以加强其逻辑性和感染力,感情激切,风格沉郁,饱含着悲愤不平之气。明门无子说它“小段小结束,大段大结束,从来文字密致未有如此者”。又说他“论事入髓,为文刺心”(《韩子迂评》)。

驳难文体的开创

战国末期,百家争鸣,旧有的文体形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内容需要。韩非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开创了一些新的文章体裁。

例如历史评论,开始于《左传》的“君子日”。韩非把左丘明长短不拘,随意生发的历史自由谈,进一步扩展为历史辩难的文体。《难一》、《难二》、《难三》、《难四》收28篇短文,分为4组,每篇各自独立,格式都是先举史实,后发议论。

如《难一》第七是郤献子为韩献子分谤的故事。《左传》、《国语》一致肯定。韩非却认为韩献子所斩如果是有罪之人,不该救,救罪人是破坏法治,因而不存在分谤问题。如果是无辜,不可劝其示众。这完全是从法治角度思考问题。辩驳犹如老吏断狱,丝丝入扣。孙月峰说它“宛转有势,味态不穷,最为快劲”。

《难四》诸篇,每篇三段,都是先举一事,先设一难以驳古人,又立一难补充前论之不足。这种双层论辩比单层论辩更加深入透彻。像这种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再三辩论的形式始见于《孟子》,到了《韩非子》,已由简单对话发展成为严密的辩难文体。

此类文章,大多只顾驳辩的痛快,较少注意全面分析,从而难以避免片面性,少数文章甚至流于诡辩。尽管如此,韩非的驳难文体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西汉,司马相如的《难蜀中父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难解》等文章,大都效法了韩非。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此类文章更多。南北朝时编成的《弘明集》,大部分都是驳难文体。唐柳宗元的《非国语》,宋人吕祖谦的《东莱驳议》,都是专门就历史问题而作的翻案文章,文体均步韩非后尘。

韵文的创新

散文中夹杂韵语,在先秦典籍中早已有之。在《尚书》、《周易》、《国语》、《老子》、《管子》、《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书中都可以找到。或用于歌颂,或用于告诫,或用于铺陈事理,或用于形容描绘,大都富于哲理,概括力强,语句整齐,节奏鲜明,用韵规则,反复重迭,近乎诗歌。

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韩非又把韵文的写作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他以前,韵文只是散文中的一些片断,很少有从头至尾押韵的。《老子》虽有全章用韵的,但篇幅短小,最长不过百十个字。《管子·弟子职》全篇大致押韵,但属于说明文,简朴浅陋,缺乏文采,而且可能不是先秦的文章。《荀子·赋篇》当然是成熟的韵文,但它属于辞赋体。韩非的几篇韵文,无论是文字、句式、韵律,还是手法都超越了他的前辈。

《主道》一文是韩非论述君主驾御臣民方法的。全文长达850余字,一气呵成。自首至尾全用韵,或每句押,或隔句押,或多句押,自由变韵,三四五六七言文错落使用,不板不滞,苍古而雅致。

《扬权》是韩非提倡集权的代表作。全文共有1300余字,句子比较整齐,绝大部分是四言,用韵更有规则,节奏感更强烈。

清代大儒章学诚说,诸子争鸣,“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文史通义·诗教上》)。这话有一定道理。《论语》、《孟子》是语录体;《老子》、《孙子兵法》是格言体;《荀子》以专论为主,也有语录体和韵文。韩非使专论文体更加成熟,并且使散文和韵文进一步结合,进一步发展。汉初的政论家,贾谊和晁错的议论文风格很明显都是承袭了韩非子的文风。指陈利害,论述透彻,风格尤近韩非。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 婚后冷战豪门老公

    婚后冷战豪门老公

    婚后,他把属于他们的新房当成了他藏他初恋女友和他私生子的金屋,而她却要受尽他们的冷眼冷语……最可恶的是那个所谓的豪门老公指着她的鼻子说:“你只是我买来的挡箭牌而已,至于其他你一文不值!"
  •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自古人们就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每个女人也都梦想如花般娇艳。在古代,没有任何的化学方剂,女人养颜之材全部源于天然之物,花草是用得最多的美容材料,历代医家为女人创造了许多美肤养颜的天然本草配方。桃花、红花、芦荟、玫瑰花等被制成香粉、面脂、沐浴香汤等美容用品,用来对付色斑、皮肤粗糙、肤色暗沉、皱纹等各种美容难题。本书集结了历代医家的花草美容养颜妙方,无需担心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轻松拥有健康美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箭破苍穹

    网游之箭破苍穹

    让他不断的追逐游戏的最高峰,一个爱游戏胜过一切的少年,初入游戏便得隐藏职业,出色的操作技能,演绎箭神传说!,美女相伴,极品运气,加兄弟情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