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400000020

第20章 孙子谋略人生(19)

孙武知道,本真自我的暴露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面对着知己的时候。伍子胥的忘情恸哭,显然是对他的一种信赖,这使他大受感动。

伍子胥终于止住了眼泪,继续回忆着自己的遭遇:“我别了兄长,一路北上,要去宋国投奔太子建。走到睢阳地界,忽见一簇车马迎面而来,我以为是楚兵拦截,便躲在芦苇荡里,等他们走近,才认出是老友申包胥,他出使晋国正要赶回郢都。我把伍家的变故相告,申包胥也凄然下泪。他问我:你如今要向何处去?我说: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我将投奔他国,借兵伐楚,生吃楚王之肉,车裂费无极之体,以雪家恨。申包胥劝道:楚王虽无道,但毕竟是国君,你世代享受朝廷俸禄,就该知道做臣子的本分,怎能以臣弑君呢?我说:夏桀、商纣这两个暴君不都是被臣下诛杀的吗?今楚王娶子妻,废嫡嗣,宠奸佞,陷忠良,此等污浊之君,惟祸国殃民而已,留之何用?我借兵征楚,正是为万民清污除垢,我伍子胥若不能灭楚,誓不立于天地之间。你猜那申包胥说什么?”

“申包胥说什么?”孙武反过来问伍子胥。

“他说,我要是劝你报仇,则为不忠;若劝你不报仇,则陷你于不孝。人各有志,你好自为之吧!你我朋友一场,今天的巧遇,我绝不会泄露于人。但我要送你一句话……”

“什么话?”孙武问。

“他说:你能将楚国毁灭,我必能使楚国复活。”伍子胥答道。

“好样的!”孙武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位申包胥虽说一味愚忠,但也算是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

“我到了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伍子胥继续说,“但宋国很乱,我们又去了郑国,受到了郑君的热情款待。郑国是小国,难以为太子建报仇,就提议太子建求助于晋国。谁知这晋君听信了臣下之计,约太子建为内应,要灭掉郑国。太子建回到郑国,将计划告诉了我,我说:郑以礼待我,图之不义。当年秦国委派杞子等三人帮助郑国守城,不久又想灭郑,指使他们做内应,结果事情败露,三人各自奔逃。今若依晋公之计,大祸必至。太子建不听,私下里招募骁勇,准备起事。”

“倘太子建得国,必非贤君。”孙武摇摇头,插了一句。

伍子胥听了,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下去:“后来果然事泄,郑公将太子建诱至宫中斩杀了。我得到了噩耗,立即带了太子建之子胜逃离郑国,往吴国而来。要入吴境,必经昭关,昭关是楚地,有右司马蘧越在那里率兵把守。自从我逃离棠邑后,楚国就到处悬挂我的画像,以便盘查搜捕,昭关也一样。正在为难之际,遇到了一位老年隐者,名叫东皋公,是神医扁鹊的弟子,曾经给家父诊过病,竟认出我来。他把我们接到自家的茅舍里住下,并应允帮助我过关。但一连过了七天,东皋公只是好酒好饭,殷勤款待,却只字不提过关之事。记得那一夜,我愁肠百转,殚精竭虑,彻夜未眠,绕屋徘徊:动身吧,怕落入虎口t继续住下去吧,又怕耽搁了时日。再说,东皋公是何等样人,并不知晓,他派人若向官军告密,我岂不是在这里束手待毙?说不定官军正奔走在来此地的路上呢!每听到猫头鹰或者狼的叫声,我都心惊胆战。不知不觉,天已拂晓。这时东皋公叩门而入,一见到我,就‘啊’地大叫一声,把我吓出了一身汗。”

“他为什么喊叫?”孙武问。

“我也这样问他。”伍子胥说,“可是他转身走了。不一会儿,拿着一面铜镜回来,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照,顿时魂魄惊悚,原来前额毛发和两鬓白了大半。”

孙武浑身打了个冷战。

“我当时禁不住痛哭失声。”伍子胥说着,又淌出一股泪水来,“可是东皋公寻思了一阵说,这是吉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直没有行动,是在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跟我的身材相貌很相像,这样,我的白发正好扰乱俗眼,更容易过关。当天,他的朋友就到了,此人名叫皇甫讷,相貌果然与我酷似。东皋公让皇甫讷先去昭关,结果被蘧越的部下捉拿。这时我带上公子胜过关,守关的楚军都知道伍子胥落网了,也就放松了盘查,况且我满头白发,容貌苍老,因此居然混过了此关。”

“此计甚妙。”孙武赞叹道,“后来那个皇甫讷怎么样了?”

“皇甫讷的下落我是一年后才知道的。”伍子胥说,“东皋公的儿子到吴国来做生意,跟我见了面。原来这东皋公医道高明,人缘又好,许多人将他敬为上宾。皇甫讷被捉后,送到了薳越处,东皋公便前去拜访,说闻知将军拿到了伍子胥,特来道喜。一见皇甫讷,便佯作惊讶说:皇甫兄,你怎么竟在这里?蘧越大吃一惊,仔细盘问之后,方知是拿错了人。”

“这个东皋公真是智力过人!”孙武笑了。

“事情还没完呢!”伍子胥说,“这时有人禀报蘧越,说有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很像伍子胥,已经过了昭关,蘧越急忙派兵追赶。再说我带着公子胜来到鄂渚,江面浩渺无际,波涛滚滚,无舟可渡。我知道虽然过了昭关,却仍未逃出楚地,倘有兵追至,则前功尽弃,于是惴惴惊恐,忧心如焚。此时忽见一位艄公驾一叶轻舟顺流而来,心想天不绝我,便急忙呼唤。那艄公靠了岸,载我二人上船,一面问道:‘二位官人在何处高就?’我回答说:‘我们是生意人。’那老艄公再也无语。船刚划出五丈之遥,追兵已至岸边,一个将官模样的人喊道:‘艄公,重犯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我等奉命搜索各个路口船渡,现在我命你立即靠岸,容我盘查船上的客人。’当时我心想,吾与公子之命休矣!谁知那艄公答道:‘此二位先生均是生意人,不烦各位辛苦了!’说完,小船竟飞也似的划了出去。老艄公一面划船,一面说,楚王宠信奸佞,迫害忠良,世所共知,稍有人心者,谁肯助纣为虐?到了对岸,老艄公说,你二位面有饥色,在此稍等,我回寒舍取些饭食来。老艄公走后,久久不回,我心里又犯了寻思:听他在船上说的话,分明已经猜到了我的来历,难保不是回去召集村民前来擒我。于是与公子胜躲进了芦苇丛。又过了半晌,见老艄公提着篮子和陶罐走来,我这才放心地走出芦苇丛。原来老艄公带来的都是热饭,我们两个饱餐了一顿。末了,老艄公说:‘从这里往东再走四十里,就是吴国地界,二位放心上路吧!’我当时真是感激涕零,便解下佩剑说:‘此剑是我祖传之宝,价值百金,就算答谢长老。’老艄公接过剑,端量了片刻,笑道:‘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赐粟五万石,封上大夫之爵。老朽不图此厚赏,反受百金之剑乎?’我心中羞愧不已,问他:‘长老已知我的身世了?’老艄公把剑还给了我,答道:‘我第一眼就猜出来了,你自称生意人,是隐瞒其名,免生不测,我能体谅你!走吧,愿你一路顺风!’”

“真义士也!”孙武叹道。

“但就在此时,我做了一件糊涂事。”伍子胥说着,颓丧地低下头来。

“怎么啦?”孙武问。

伍子胥说道:“那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但走了几步,忽然觉得有些不放心,便又回到他身边,叮嘱道:‘要是官兵追到这里,且莫泄露我的机密。’不料这句话,竟害了那老艄公的性命!”

“他觉得你不信任他!”孙武说。

“对!”伍子胥点点头,“老艄公叹息了一声,说:‘我冒死搭救先生,却遭到先生的怀疑。倘若先生真的落入追兵之手,我就是浑身是口,也辩解不清了。为释先生之疑,老朽只有一死。’说完,突然伸手将我的佩剑拔出,引颈自刎而死。”

“真乃仁义而刚烈之人,可惜可惜!”孙武叹道。

伍子胥感慨嘘唏了一阵,接着说道:“我掩埋了老人家的尸首,之后带着公子胜来到了梅里,囊中空空,举目无亲,不得已,我把公子胜藏在郊外的山洞里,我自己披发跣足,吹着箫管,往来乞食于街巷。但乞食所得,难足二人之需,困窘之状,难以言陈。”

“唉,人世之苦,你都尝尽了。”孙武说。

“可巧,吴王僚四处搜罗人才,宫里的人见我身材魁梧,就选我进宫做侍卫,一问清姓名,吴王僚就立即召见我。我趁机鼓动吴王僚伐楚,这个主张正合他的心志。这时公子光也知道了我的身世,他害怕我为吴王僚所用,便对吴王僚说:‘伍子胥鼓动大王伐楚,只为报一己之私仇,我大吴乃万乘之国,岂能为匹夫之恨而兴师?倘若侥幸得胜,不过替伍子胥泄愤而已;倘若败北,则大吴损兵伤财而受国耻。’吴王僚听了他的话,便将伐楚之事搁置起来,对我也疏远了。公子光却与我日渐亲密,以上宾之礼待我。他害怕我被吴壬僚起用,便在乌程买下宅第,送我和公子胜前往,那以后,我们就隐居下来。公子光常去看我们,我们也常到梅里来。”

“这样也好,待时而动。”孙武说。

“公子光正在寻访杀吴王僚的壮士。”伍子胥说,“但至今未得其人。”

“吴王僚残忍无道,人皆欲诛之,我真想替干将去报仇。”孙武说。

“你干这种事,是大材小用,你是兵法世家,以后有更大的用场。”伍子胥说,“再说,手刃肉搏之事,非你我所长,倘不成功,反而坏了大事。”

清歌互唱

孙武与伍子胥相识后,便经常见面,或者在罗浮山,或者在乌程,或者在梅里城。两人说天道地,谈政论兵,指评古人功过,罗列今贤得失,见解往往相合,偶有分歧,则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过后又释然大笑,毫不介怀。

这天,伍子胥来到罗浮山栖霞居找孙武,恰好孙武刚刚写完兵法的“谋攻篇”,伍子胥便拿起墨迹未干的简片读了起来。

一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念到这里,伍子胥不住地点头,“好,好,精辟之论。以‘全’为上,以‘破’为次,不管对手是多少,都要以全面地使敌人屈服为目标,这实在是高屋建瓴之论。‘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更为兵家之格言也!”

“这是用兵的最佳结果。”孙武说,“实际上,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

“烛之武退秦师要算是精彩的范例。”伍子胥说。

“仁兄说的是。”孙武接言道,“烛之武面对两个大国的联合进攻,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穆公,晋国孤掌难鸣,也只好退兵,他实际上是不战而退两国之兵,解救了郑国的危难。”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伍子胥又读下去,忽然问,“你为什么把攻城当作最下的等次呢?”

“下面的文字就是回答这个提问的。”孙武说。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读到这里,伍子胥拍案叫道,“写得太好了!由于守城的一方居高临下,因此攻城的一方必定蒙受巨大的损失。橹,是足以护身的大盾牌,轒辒这样覆盖着牛皮的攻城战车能够容纳十余人,但这些武器的性能仅仅是防御,一旦开始攀登绳梯,就成了城上敌军的打击目标。到现在,人们尚未发明出攻城的有效器具,这是为将者的一大遗憾。”

“这种器械可能被发明出来。”孙武说,“有人设想过云梯,梯子的上端和城墙一般高,但是,一旦云梯出现了,就一定会有人发明出抵挡云梯的办法。攻与守是相反相成的,人们发明了矛和剑这类进攻性的武器,接着就发明了盾和盔甲这类防御性的装备。”

“嗯,由于攻城者与守城者的高度不同,所以到头来还是进攻的一方吃亏!”伍子胥替孙武说出了结论。

“对。”孙武点点头,“是这样!”

“难道就没有别的攻城门路?”伍子胥问。

“现在的攻城战一律是攀登城池,有就是说,攻城的一方把自己提升到城墙的高度。”孙武说,“但未来的攻城战可能相反,那就是使敌方的城墙落下来。”

“这怎么可能?”伍子胥惊疑地问。

“听烧炭的人说,有一种东西叫硫磺,被点燃时能够爆炸。”孙武说,“我们现在还不能成批地开采它,更不能控制它,有效地使用它,将来,这种武器会出现的,把它放在敌人的城墙下面,就能把城墙炸出缺口,使其坍塌。城墙一破,整个城池也就守不住了。”

“贤弟想得太离奇了!”伍子胥摇摇头。

“前人设想过的东西,往往会被后人制作出来。”孙武笑着说。

“想跟做是两回事。”伍子胥把手用力一摆,“想可以不着边际,任意驰骋,做可就难了。比如说,几乎每过人都想飞起来,像苍鹰、燕子一样……”

“将来的人一定能飞起来!”孙武兴奋地打断了他,“人类已经发明了帆船,靠了风力进行水平运动,你想想,难道就不能利用风力做上升运动吗?”

“上升运动?”伍子胥睁大了眼睛,“除非是龙卷风。”

“你注意到乡民头上戴的斗笠没有?”孙武说,“常常是被风吹得两人多高,你说这是为什么?”

伍子胥愣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孙武继续说:“这是因为斗笠的底面跟风有一个角度,这样,尽管风是水平方向吹过来的,斗笠却能够上升。当然,斗笠的上升是暂时的,因为它不能总是保持这个角度,于是很快就落了下来。苍鹰是活的生灵,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它常常在较长的时间里翅膀不动,却能够在空中盘旋不止。”

伍子胥又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跟人升天还是相隔遥远哪!”

“已经有一些能工巧匠在用木头制作飞鸢了,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我相信,少则十年,多则百年,木鸢一定会飞上天的。”孙武兴致未减,“只要木鸢能飞起来,那么载人的飞鸢也为期不远了。”

伍子胥大笑起来,然后说道:“你是不是想说,到那时候,就可以乘坐着飞鸢去观察敌方的城池?”

“这个设想虽然遥远一些,但人类一定会做到的。”孙武十分认真。

“好了好了。”伍子胥说,“我相信你,但是,你我这一辈子怕是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不然的话,你的兵法现在就可以照着刚才的设想改一改了。”

孙武也笑了:“要改,恐怕只能等后人去改了。”

伍子胥又笑了一阵之后,继续读下去:“‘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嗯,降服敌军却不必通过战场厮杀,获得城池却不必通过强攻手段,灭敌之国却不必通过旷日持久的讨伐,全面地称霸天下,自己的军队却不至于疲顿折损。绝妙之论,我想,这个小段落正是全篇的首脑。”

“拙作自然瞒不过仁兄慧眼。”孙武说。

“‘故要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念到这里,伍子胥颇多感慨,“按敌我势力对比来决定战法,说得如此详细,真是前无古人哪!”

“仁兄过誉了!”孙武直摇头。

伍子胥用手指指着简片上的文字,一句一句地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对方;五倍于敌,就攻击对方;双倍于敌,就分散对方;兵力相当,要敢于与敌对峙;兵力少于敌军,要成功地逃脱;实力不如敌军,要避免与敌开战。弱方如果一味硬打硬拼,就会被强方擒获。好啊,字字珠玑!”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是搜索肚肠,殚精竭虑的。”孙武说,“困难在于,战况的种类数不胜数,可以说,有多少次战争,就有多少次战况,而理论却只能总括为几种有限的类型。我这里说的包围、攻击、分散、对峙、逃跑、躲避这六种战法,只是就双方兵力对比做出的大体归类,其实,在真实的战场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武器的精良与否,士气的振作与否,粮秣的充足与否,地形的有利与否,等等,置身于战地,必须考虑到种种方面的情况,然后作出决断,而不能按照字句生硬地套用。”

同类推荐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而非学术性传记,这是一部文学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热门推荐
  • 契婚之天价妈咪

    契婚之天价妈咪

    这是一个单身妈妈携子奋斗,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父母相继离世,一个月后,她的初夜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给卖了。她伤心,她愤怒,当她鼓起勇气生活的时候,医生却说她怀孕了。为了生下孩子,她做家政时,却晕倒在他家。他,G市餐饮服装,龙头企业的总裁。爷爷是将军,父亲和姐姐都是军官。优秀的他却突然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她低头看着自己突显的肚子,讶异的看着他,“你没生病吧!”她这不过是到他家做第二次家政服务。随既他把一份协议丢在她面前,道:“交易而已,可以就签个字。”看完协议的内容,她犹豫片刻后拿起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他们为期一年的契约婚姻由此开始…孩子出生了,她却被赶出家门。在她无助的时候,刚出生几天的儿子却开口讲话了,“本王,这是身在何处?”她吓得差点把孩子掉在了地上,看着开口说话的儿子,无语望天,谁来告诉她这是出了什么事?为何她刚出生几天的孩子会讲话?据说儿子是带着前世记忆投胎的?据说儿子的前世是王爷。据说有了这个古代思想的儿子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片段一:这不是假结婚吗?为什么要他们同房?看着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被子她不禁脸色为难。“放心,我对大肚婆不感兴趣。”他说。她信以为真,放心与他同床。谁知?半夜醒来,她枕着他的胳膊,而他却死死的抱着她睡得正香。她怒目责问:“喂!你不是说对大肚婆不感兴趣吗?”他呵呵一笑道:“我还以为是抱枕呢?”第二天,经他再三保证后,她再次放心与他同床。谁知?早上醒来发现他们竟然相拥而眠。她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呵呵笑着说:“我们来做个交易吧!”“什么交易?”她好奇的问。“今后你做我的抱枕,我也做你的抱枕。”他满脸笑意的看着她,道:“这个交易怎么样?挺公平吧!”看着他一脸怪笑的样子,她没好气的骂道:“公平你个头。”这根本就是明着占她的便宜嘛!片段二:老太太来认孙子,“乖,叫奶奶。”某小孩儿眼神冷漠,“你儿子是谁?”“就是你爸爸呀!”老太太说。“爸爸是什么东西?”某小孩一本正经的问。“爸爸不是东西,是…”老太太觉着自己上当了。某小孩儿满意点头,道:“既然你儿子不是东西,我看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老太太被堵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喜欢此文滴亲们,请多多收藏,评论。》谢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弑天剑仙

    弑天剑仙

    一剑东来,日月西去。圣神归寂,万仙伏首。群魔乱舞,天下水火。我持一剑,荡平八荒。……苍天已死。来生,我愿成仙。此生,我愿成魔,只求乾坤朗朗,正气长存!……陆青河,带着通天圣人证道圣剑青萍,跨越星海而来,无上剑锋,碾压诸天万界。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亨的逃妻

    大亨的逃妻

    逃婚?没错,新郎和新娘双双逃婚了。那婚礼还要继续吗?当然,这是肯定的。两个家族的族长宣布让第一对伴娘和伴郎临时换成新郎和新娘的衣服,在教堂被抓去结婚了。“不准碰我……”伴郎本是新郎的弟弟,如今却变成了新郎,他看着坐在床上的新娘,嫌恶的叫她拿开她的手。“你是我老公,我碰你是天经地义。”她笑眯眯带着点色色的靠近他,嘿嘿,今天的这场婚礼是她设计的,虽然表面……
  •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腹黑皇帝:皇后被软禁

    她刚穿到古代,身边就有俩帅哥,王爷帅,皇帝更帅。这王爷为毛每天都来看她,每天进门就喊:皇嫂,我来看我侄子了。某女黑线:你侄子还在我肚子里呢。悲剧的是,她被皇帝软禁了。不行,这皇帝跟她有过节,她得逃啊!某皇帝阴险道:让她逃,天下都是朕的,她能逃哪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六月半

    六月半

    年轻时,俊省婉拒宝印提亲。现如今,宝印已成大款,俊省和儿子的命运便都攥进他手心。为儿子,俊省献上了身子,不料又献出了儿子。天差地别的贫富悬殊,正诱使人性随金钱变异,与物质的宽裕同步,如何维护精神的淳朴,已成为严峻的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