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900000002

第2章 旷达人生(1)

眉山降奇人

传说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的一天,四川眉山县原本郁郁葱葱、百草丰茂的彭老山,不知为什么忽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的某一天,荒芜多年的彭老山忽然又重放光彩,恢复了蓬勃的生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当地人说,在彭老山草木忽然败落的佑景三年,苏轼在眉山诞生了,彭老山的钟灵毓秀就都集中到苏轼的身上,被他带走了;而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江苏常州去世,这些钟灵毓秀就又回到了彭老山,彭老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显然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民间传说,但我们倒宁愿相信这是发生在苏轼身上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苏轼不像传说中的诗仙李白,乘着酒兴,化作一道月光永久地离开了人间,充满了仙道之气;也不像传说中的杜甫,最终因食物中毒或溺水身亡结束了生命,结局沉重悲凉。

苏轼身上有让我们痴狂的神仙气,使我们对东坡无比的神往、向往,但更有让我们觉得亲切的人间气,使我们对东坡无比的贴近、亲近。这个传说是这么的富有情趣,灵动而超逸,却又如此的普通自然,似乎不过是身边的一件寻常之事。超逸却又亲近,空灵却又温情,执着却又洒脱,幻灭却又牵挂,这,也许正代表了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传说虽不可信,但苏轼的家乡四川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了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等众多的大文人、大诗人。苏轼出生的眉山,地方虽然不大,但读书的风气却非常浓厚。苏轼和弟弟苏辙进京参加进士考试那一年,眉山县举荐参加进士考试的就有四十五人,考中进士的有十三人,中榜率近四分之一,这在古代科举时代可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苏轼的家庭是个典型的小康之家、耕读之家,家里有丰富的藏书。父亲苏洵一共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苏轼和苏辙的前面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但他们都不幸早逝,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兄弟二人,日后竟然成为苏氏家族中最着名的人物。

这兄弟俩可不得了!他们都是大文学家,与父亲苏洵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选,父子三人同在文坛上大放光彩,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同时,苏轼、苏辙兄弟在政治上也拥有很高的地位!苏辙曾经担任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二品大员。苏洵虽然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但他是北宋着名的散文家、学者。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苏轼曾经在一首诗中记叙了小时候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情景: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dá)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夜梦》)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晚上梦见自己小时候贪玩儿的事,父亲对学习监督得很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当天本来应该读完《春秋》这部史书,结果才读到桓公庄公部分,不及全书的三分之一。心里担心父亲来检查家庭作业,所以感到提心吊胆总是不踏实,好像嘴里挂了鱼钩的小鱼一样焦虑不安。

这是一首很有趣的诗,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六十多岁了,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过着清苦艰辛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梦见儿时父亲督促自己读书的事情,可见童年记忆的深刻。

除了严格监督学业,苏洵对两个儿子的人生教育也很到位。他曾专门写了《名二子说》一文,从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名字说起,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文中的“辐”指车轮中连接轴心与轮圈的直木。“盖”指车盖。“轸(zhěn)”指车厢底后部的横木。“轼”指车厢前端供扶手的横木。“辙”指车轮碾过的痕迹,也指道路。这篇短文先是说:对一辆车来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都有各自实际的用途。只有车轼,好像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但是如果去掉车轼,也就不再是完整意义的车了。

苏洵是想告诫苏轼:我之所以给你取名为轼,就是提醒你,才华横溢必然导致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嫉恨、暗算,希望你在今后要收敛锋芒,而应该像车轼一样,虽然身处车子的显要位置,却很善于掩饰、保护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

而对于苏辙,苏洵是想告诫他:行车必有车辙,而大家说起车子的功劳,不会想到车辙,如果有了翻车之祸、马毙之灾,罪责也算不到车辙的头上,车辙很妥当地处于祸福之间。我知道你将来一定能够避免祸患。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苏轼、苏辙兄弟日后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印证了苏洵老爸的这篇文章中的担心。苏轼一生之所以麻烦、风波不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个性真挚坦率,面对问题,面对矛盾,只要心中有不同的想法、观点,都恨不能一股脑儿全说出来。他的诗文创作更是口无遮拦,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善于掩饰自己,结果麻烦事儿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似乎也正是他可爱的地方,也是我们大家喜欢他的地方。

苏辙与他的哥哥相比就要稳健得多,冷静得多,个性也比较平和深沉,含蓄不露,所以他一生虽然也历经风波,但终归以七十多岁的年寿平安度过晚年。不过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苏辙似乎就少了许多快意恩仇、潇洒自在的魅力,就不像他的哥哥苏轼那么可爱了。

父亲的言传身教,一方面使苏轼兄弟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学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他们不拘礼教、开拓进取的卓然之气。与此同时,来自母亲程氏的教育对苏轼兄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出身官宦之家,文化素养深厚,个性仁慈而果断。她对苏轼的人格教育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宋史·苏轼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苏轼十来岁的时候,程夫人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中的故事。范滂是东汉时代的着名政治家,他查办贪官污吏,铁面无私,结果遭到奸臣陷害,被判处极刑。上刑场前他与母亲诀别,说:“母亲,我对不起您。今后只有靠弟弟尽孝心了,我就要跟随父亲在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只求您舍弃难以割断的恩情,不要增加悲伤。”他母亲深明大义,对他说:“你今天能够与忠义之臣齐名,死有何恨!既已享有美名,又要盼望长寿富贵,岂能双全?我支持你为了理想舍弃生命。”

这真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我们想想看,苏轼听完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当时,十岁左右的苏轼站起身来,激动地说:“母亲,倘若我也要做一个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

大家注意,他是在反问母亲:“您同意吗?”那么,程夫人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可能会有几种答案。第一种是:真是妈妈的好儿子,我同意!第二种是:儿子真乖,范滂是个好人,不过妈妈可不想让你去死!第三种:别瞎说,妈妈还指望你养老送终呐!

你不能简单地说这几种回答哪个对哪个错,让我们看看程夫人的回答。

程夫人很平静地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什么叫人格教育?什么叫道德教育?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以身作则?为什么苏轼一辈子疾恶如仇、光明磊落、爱憎分明、百折不回?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仰慕苏轼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人格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

程夫人个性果敢坚毅而又仁慈善良。苏轼家里的庭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显得生机勃勃,引得许多鸟雀都来这里栖息、筑巢。苏轼和小伙伴们看到这么多小鸟来家里,当然高兴啦!可是程夫人却担心小孩子不懂事,会弄伤鸟雀,伤及幼雏,于是“下令”严禁小朋友捕鸟!如此一来,来这里安家筑巢的鸟儿自然越来越多,有些胆子大的鸟儿甚至把窝筑到了低矮的树枝上。苏轼兄弟和小伙伴们常常围在鸟窝边,逗弄可爱的小鸟,给它们喂食。苏轼曾在《异鹊》诗中深情回忆起童年这段有趣的场景: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雀,巢毂(kòu)可俯孥。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程夫人这种刚柔相济的个性对苏轼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近千年来,人们之所以热爱、敬仰苏轼的人格,之所以喜欢颂读他的文学作品,不就是因为这些作品表现出了苏轼那宽厚、仁慈、博大的精神世界吗?苏轼这种思想个性的形式,与他的母亲程氏显然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父亲在学业方面的严格督促,母亲在道德方面的悉心引导,苏轼自己也以坚强的毅力与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是下笨功夫,打好扎实的基础。苏轼曾经将一百卷的《汉书》手抄了三遍!《汉书》的字数有多少?将近七十五万字。抄写三遍,这得有多大的毅力,这是多么深厚的基础!苏轼抄写《汉书》也很有讲究:最初抄写一段文字,以三个字作段落题目,第二次以两个字为题,最后只需一字题目便可概括全段大意,真正做到了记忆与理解的有机结合。有人从《汉书》中随意举出一个字,苏轼便可由此字开始一直背诵下去,没有一字差错,真正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第二是下巧功夫。苏轼发明了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答王庠书》),其实就是分主题阅读法。比如我们读《西游记》这本小说,第一次围绕唐僧专心取经这个主题通读;第二次围绕孙悟空斩妖除魔这个主题通读;第三次围绕猪八戒三心二意这个主题通读等等,从每一个主题去读的时候,就等于是一本新书。通过这种方法,一本《西游记》可以变成两本、三本甚至十来本书,所以说这种分主题阅读可以真正地将书读懂、读透。

苏轼本来就天资聪颖,再加上父母的精心调教和自身的勤奋好学,他少年时代写文章就出手不凡。少年苏轼曾经在一篇习作中写道:“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意思是说,一个人有勇气摔碎价值连城的美玉,却可能被锅釜的破裂声吓一大跳;敢于和猛虎搏击,却可能在野蜂毒蝎面前惨然失色。这两句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说明人们能够过得去大风大浪,却可能在小阴沟里翻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的确令人吃惊。这两句话在文字上和思想上都已经非常成熟,这就是千锤百炼之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啊!苏洵对儿子写的这两句话非常欣赏,苏轼自己也曾在《颜乐亭诗(并叙)》《黠鼠赋》中两次引用这两句话,可见的确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佳句。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苏轼兄弟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就是为了要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三月,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十八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北宋都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这对于父子三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父亲苦心孤诣的教育会是什么效果?两个儿子的十载寒窗能否取得相应的回报?面对人生路途中的第一次重要挑战,苏轼兄弟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场至关重要的科举考试是否会改变苏轼的人生命运?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苏轼与苏辙首先参加了当年七月京城开封府组织的举人考试,顺利通过。

第二步,兄弟俩参加了次年正月由朝廷礼部(相当于今教育部)组织的省试。礼部考试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请论述古代君王奖惩赏罚都是本着忠厚宽大的原则。这个题目是很刁的,你得有很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得有点理论水平,才能把这篇文章作好。

按照宋代科举的考试法规,为了防止考生徇私舞弊,在试卷收齐之后,先由办事员将所有考卷登记在册,然后由专人将所有考卷重抄一遍,将抄写的试卷送交考官评阅。这样,考官手里的试卷,看不到作者的姓名,更无法辨认考生的笔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这对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那么苏轼这篇文章到底写得怎么样?是否能够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呢?

这一天,此次科举的主考官,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当代文坛宗主欧阳修,读到一份答卷,这篇文章见解独到深刻,文字质朴自然,笔力稳健通达,隐隐传递出一股大家的风采。欧阳修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本来决定将它列为第一名,可是转念又一想,这篇文章写得如此之好,作者会不会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也就是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呢?可是如果将曾巩列为第一名,自己的行为不是循私舞弊吗?为了维护考试的公正,欧阳修决定忍痛割爱,将这篇文章列为第二名。

发榜之后,欧阳修才发现曾巩并不是第二名,他读到的这篇好文章根本就不是曾巩写的!欧阳修只知道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天下第一,哪里知道,有个来自眉山的小伙子文章更为出众,其文章才是天下第一,此人姓苏名轼字子瞻!这份答卷是苏轼的。要想得第一名,当然必须文章写得好,而苏轼却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只获得了礼部考试的第二名。

进人考试的第三步,由皇帝宋仁宗亲自主持殿试,苏轼兄弟与其他三百八十多位举子都顺利通过,成为同科进士及第。这一年苏轼二十二岁,苏辙才十九岁。按照古人的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五十岁中进士都不算老,苏轼兄弟俩真是名副其实的少年成名啊!

在三关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获得了第二名。这对苏轼来说虽然有些委屈,却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我们不禁要问,苏轼在这篇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文章里头到底写了些什么?主考官欧阳修为什么对它那么青睐?围绕这篇文章,欧阳修与苏轼这对师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欧阳修这次虽然认对了好文章,却点错了好名次,而且眼下他还有点儿纳闷,原来对于苏轼这篇杰出的文章,老先生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意思是:上古尧帝的时代,司法官皋陶三次要判一个罪犯死刑,尧帝三次赦免他。因此天下人都惧怕皋陶执法之严厉,而乐见尧帝用刑之宽仁。

熟悉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皋陶本是舜帝任用的法官,后来曾被大禹举荐为继承人,怎么在苏轼的笔下成了尧帝的执法官呢?

一次,欧阳修就问苏轼:“你文中所用的这个典故出自哪本书?”苏轼顺口答道:“在《三国志》孔融的故事里。”苏轼走后,欧阳修将《三国志》中有关孔融的部分细细读了一遍,却没有发现这个典故,他更加纳闷了,第二次见到苏轼,就又问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照亮人间的提灯女神,俄罗斯的“守护神”,从死囚到总统,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斗士,女人统治世界,人民的王妃……这些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残欢

    残欢

    “来人呐,将王妃请下去,家法伺候……”瑾王府家规:争风吃醋者,鞭刑!听完上官瑾的话,媚儿眼中一丝得意的窃喜闪过。早膳还未来的及用,她便被请了下去,强行绑在庭院的长椅上,下人拿着皮鞭,狠狠地抽在她的背上,长鞭抽得她衣衫破裂,条条血痕清晰地浮现,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她痛面色惨白,紧咬着樱唇,陷入半昏迷状态。柳儿站在一旁,低声啜泣,怜儿,媚儿冷冷的看着鞭刑,眼里尽是快意…………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王爷接招:本妃不愁嫁

    王爷接招:本妃不愁嫁

    只是扶个阿婆过马路居然也能穿越?幻觉,肯定是幻觉!好吧,既然穿了,那就穿吧,可是为毛人家穿越是遇到各种帅哥骑士,她雨潇潇这一过来就是穿到一个傻子的身上?!被人欺负不说,就连半个帅哥骑士都见不着!天啊!这世界还有没有更离谱点的事发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从童年看财商

    从童年看财商

    本书选编了几位古代和二十多位现代的成功人士的童年情况和主要成就。通过阅读此书让中小学生阅读此书了解知识,激励自己。特别是从小主动培养自己的财商将大有好处。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天玄帝尊

    天玄帝尊

    刘晨在家崩爆米花把自己崩穿越了。穿越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天玄大陆飞云宗内的炼丹废材。这之后,他便碰到两个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他要是再崩坏丹炉,他的师傅云间子就要斩断他的手脚;另一个,深爱着他的小师妹刘芸要出嫁了,她要他参加一月后的比试娶他。为了兑现对刘芸的承诺,刘晨只得加紧练功。几番努力,终于成为掌门,却几番波折。
  • 总裁的惩罚游戏

    总裁的惩罚游戏

    简介:我只想过正常的生活,简单平凡,恋爱结婚生子。。。直到,在一个堕落的晚上,我向撒旦交付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出现三个命运与我纠缠的男人,我的生活天翻地覆。池氏公司冷魅总裁池漠风,生着天使的面孔,却有着恶魔的本质。“没有女人可以逃出我的掌心,包括你,只要我想要的女人,就一定能得到。”这是他的自信。“你以後不许再和那个人有来往,听到没有!马上给我跟他断绝关系!不准你跟其他人不清不楚,你是我的……”这是他的霸道。莫耀风,地产界的领军人物,池漠风的姐夫,成熟英俊,待人谦和有礼,却又非和蔼可亲。“为什么总是让我看到流泪的你?许然,可以到我身边来吗?我会给你一切,你想要的。”“知道为什么你能吸引我吗?只是因为你身上偶尔散发出来的无助气质,让人想狠狠拥你入怀,莫名想要保护你。”“我不介意你的过去,有将来就够了。”凌熠煊,高官子弟,家世神秘,长着一张漂亮的脸,却有着极其任性的性格,与阴晴不定的脾气。“许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因为你身上没有钱味。”“对我好的女人很多,对我差的就只有你一个,可我偏偏就喜欢你,我一定是疯了。”“就算暂时得到你,我也会快乐的。”此文,痕儿悲催的发现,还是慢热,看文的亲们,需要一点点的耐心,相信会很精彩的。还有,没有留言,没有收藏,没有票票,痕儿很伤心。。。很伤心。同时,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再推一部后妃的新文,精彩的都市现代文哦!《奢爱》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