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900000019

第19章 旷达人生(18)

王弗除了在苏轼的人际关系上常有建言外,对于苏轼做出的一些逾越常规的事,也善于利用苏轼对父母的尊孝而予以劝诫。苏轼喜欢文物收藏、研究炼丹,他在《先夫人不发宿藏》中回忆,自己在凤翔时,因为怀疑坟地之中是“古人藏丹药”的地方,居然想去掘墓挖坟!王弗借婆婆的话,劝戒夫君停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让苏轼十分惭愧。

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感情很深,俩人之间不只声气相投,夫人的聪慧有识对他更有很大的帮助。“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极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对苏轼来说,王弗既是爱妻,又是诤友,他将她看作是自己精神上的依靠。可惜好景不长,王弗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与苏轼的恩爱婚姻只有十年。对此,苏轼只能在墓志铭的结尾不胜悲伤地叹息:“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在王弗去世十年后,四十岁的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她,苏轼深情地写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的阴阳隔绝并没有能够减轻他对妻子的深情怀念。十年来,诗人经历了更多的人生仕途上的艰难险阻,这些都引发出他更为强烈的关于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伤。生活上的困顿,让他一次次地回忆起王弗的聪明睿智及对他的深情与体贴。可是十年后的自己早已是苍颜白发,往昔的意气风发、俊朗潇洒已不复现,现在即便相见,相信妻子可能也认不得自己了!而聪慧的夫人那美丽沉静的模样却永久地收藏在诗人的心里。恍惚之间,诗人仿佛又一次见到了久别的妻子,还是那样年轻,还是那样深情,可千言万语又从何说起呢?只有泪水止不住的流淌……

第一任夫人王弗在苏轼心目中是那么的聪敏、智慧,在苏轼人生的天伦之乐中留下短暂但极其美好的第一乐。

苏轼的第二任夫人王闰之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堂妹,他们相识于苏轼治平三年(1066)蛰居家乡服父丧期间,熙宁元年(1068)七月苏轼除父丧,十月成婚。当时王闰之二十一岁,比苏轼小十一岁,她给苏轼生了两个儿子,即苏迨与苏过。

王闰之的性格质朴贤惠、温柔体贴,她精心照顾着这个家庭,全心全意地体贴丈夫。这在苏轼为她写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里有很详尽的叙述:

维元祜八年,岁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在祭文中,苏轼写出了他对王闰之的评价,第一,“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王闰之对堂姐留下的长子苏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苏迨、苏过一样疼爱。这在苏轼看来尤为难得。第二,得失如一,随遇而安。在与苏轼共同生活的二十六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苏轼在朝为官、八年外任、遭贬黄州、返回朝廷等各个时期,与丈夫在政治风浪中起伏升沉,饱受磨难,但始终保持着朴实诚挚的品格--既不因苏轼遭贬而口出怨言,也不因苏轼的荣耀而喜形于色。她的安于忧患,穷而不怨,富而不骄,令小叔苏辙亦感佩服。他在为王闰之写的祭文中说:“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从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祭亡嫂王氏文》)意思是说:苏轼的命运起伏跌宕、时欢时悲,面对如此地覆天翻的生活境遇,旁观者都觉得无法适应,但王闰之却不改声色,处之泰然。锦衣玉食,她不惊喜,牛衣耕织,从不埋怨。苏辙认为,她的这种平和恬淡的大度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决非后天的培养。她像一块温润的美玉,维持着这个家庭吉祥、平静的氛围。

王闰之虽不像王弗那样,可以在苏轼的交游往来间给予意见,但她对苏轼的日常起居和习性爱好,了如指掌,对苏轼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包容和体谅。当苏轼在山东密州作知州时期,正值旱灾肆虐,蝗灾四起,百姓饥馑,民不聊生。当时密州的荒凉境况到了“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洒涕循城拾弃孩”(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的程度。苏轼身为地方父母官,为百姓之苦而深感黯然。然而他自己家中的境况也是捉襟见肘,当时的苏轼已“仕宦十有九年”,身为一州之首但却“家日益贫”“斋厨索然”,以至于与通判刘廷式绕城墙求“杞菊食之”(苏轼《杞菊赋》)。这种说法也许有文人的夸张成分在其中,但却是身处灾祸境遇下身心交瘁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的心情如何能够好起来?

有一天他正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为密州百姓的生计而愁眉不展的时候,三岁的小儿子苏过走了过来,拉住他的衣服,非让爸爸陪他玩耍。苏轼平时最喜欢小儿子,可最近哪有这心思?苏过太小没眼色,几次三番不放手,惹得苏轼火冒三丈,忍不住一声断喝,吓得小苏过放声大哭。王闰之连忙跑进来将孩子抱给丫鬟。

苏轼气哼哼地说:“这小子真不懂事,傻透了!”王夫人柔声劝他:“小孩子不懂事,你何必跟他生气?”转身出去拿来一小壶酒,几碟小菜,瞅了眼满脸怒气的丈夫,轻声细语地说:“你说咱们儿子傻,我看你比他还要傻,整天愁眉苦脸有什么用呢?来,喝杯酒,开心点儿吧。”

苏轼曾在《后赤壁赋》中记录了王闰之给他与朋友们提供“及时酒”的事情:“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如此良夜何……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这个故事也足以证明王闰之对丈夫的了解和体贴。

王闰之虽则贤惠,但的确不如王弗精明聪慧。比如“乌台诗案”爆发时,苏轼在湖州被抓走之后,王闰之“几怖死”,几乎快被吓死,她担心朝廷会从书稿中再次罗织苏轼的罪状,就在一怒之下烧毁了丈夫的许多诗文手稿。苏轼后来在给朋友文彦博的信中说:“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着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烧之。比事定,重复寻理,十亡其七八矣。”(《黄州上文潞公书》)意思是说,我被抓走后,老婆骂道:“就喜欢写这些诗文着作,有什么好处,几乎把我们吓死!”于是全都拿来烧了,等到后来再整理,已经烧毁了十之七八。在当时那种危急的时刻,王闰之不可能冷静地思考这些诗文手稿对于苏轼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文学家而言,这些诗文手稿凝聚着他的情感与心血。但一个弱女子,当他面对被官府抄家,前途茫茫,丈夫又锒铛入狱生死未卜的局面时,一时迁怒于那些惹祸的诗文,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被谅解的。

王闰之虽然烧了苏轼的诗文手稿,但是在黄州时期,却充当了苏轼种田的好帮手。有一次,家里的耕牛害了重病,快要死了。僮仆赶紧请来牛医,谁知医生看了半天也找不出病因。王闰之听说后,亲自来到牛棚,看罢之后说:“这牛患了豆斑疮,赶紧多给它饮青蒿粥。”僮仆们立即煮了一大锅青蒿粥,病牛吃罢后很快痊愈,恢复了体力,又能下地耕田了!苏轼十分高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曾自豪地谈及此事。

其实,王闰之也不是一个只知操持家务完全不解风情的妻子,有时候她也会表现出多情多才的一面。元佑七年(1092)正月,苏轼在颍州任知州。一天晚上,梅花盛开,月色明媚,王闰之对苏轼说,“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为什么不叫朋友们来梅花月下饮酒呢?苏轼大喜,说:我不知道夫人也能作诗啊!夫人的一番话真是诗人的语言!于是招呼朋友们来喝酒(赵令畸《侯鲭录》)。随后更乘兴作《减字木兰花》词:

春庭月午,影落春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轼所达到的文学艺术高度,是王闰之难以企及的,但苏轼对她却充满感激,只因她的出现弥合了这个因王弗弃世而残缺的家庭,为苏轼营造了一个得以憩息、宁静温馨的港湾。

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八月一日,苏轼担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倍享荣耀,四十七岁的王闰之却不幸去世了。王闰之陪伴着苏轼走南闯北,共度宦海浮沉的艰难岁月,这个贤内助的骤然去世,对当时年已五十八岁的苏轼可说是个重大的打击。苏轼极其悲痛地在祭文中号呼:“我日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

在苏轼的心目中,第二任夫人王闰之,是如此的温柔、坚韧,在苏轼人生的天伦之乐中留下了重要但又不无遗憾的第二乐。

除了这两位夫人,苏轼的情感生活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他的侍妾王朝云。苏轼为三个与自己最亲近的女人,都写过诗词,比起那两位夫人,苏轼有关朝云的文字最多,比如《悼朝云并引》、《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朝云诗并引》、《西江月》等祭文、诗词。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敏而好义、忠敬如一的朝云。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当时的苏夫人王闰之怜悯朝云的身世,将她买下作为侍女。当时朝云年仅十二岁,二十三年间她一直跟随苏轼辗转南北,无论升陟贬黜,始终忠诚不二。在宋代,姬妾本是荣华富贵的美丽点缀,姬妾没有义务与主人荣辱与共。苏轼在朝中为官时为了应酬方便,也曾蓄养过数名歌女,但后来都相继辞去,只有朝云随他南迁惠州,成为他流放生涯中忠实的伴侣。为感念朝云对他的情义,苏轼写下《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不似杨枝别乐天”来赞美朝云的不离不弃,以“恰似通德伴伶玄”来感念朝云随他南迁。白居易的侍妾中,以擅唱《杨枝》着名的樊素,在白居易晚年病中离开了乐天。苏轼平素最为仰慕陶渊明、白居易,与自己相比,白居易晚年的这段境遇当然令他感慨万千。朝云原本并不识字,后来在苏轼熏陶之下,开始读书习字,并“粗有楷法”;又曾跟随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悼朝云诗并引》)。“天女维摩总解禅”就是指朝云在苏轼学佛之后,也从而学佛并粗知佛学大义。但朝云在来到岭南之后,不能适应当地水土,在惠州时因为经常生病,生活便成了不是念佛就是熬药。朝云因能歌善舞而得以与苏轼结下“舞衫歌袖旧因缘”,但她却不愿像秦观所赠《南歌子》词中的巫阳神女,“瞥然飞去”之后,空使“前世是襄王”的主人“断人肠”。因此就算她学佛功成,也不愿作“巫阳云雨仙”,只想伴随苏轼前往“三山”,为苏轼“一生辛勤,万里相随”(《惠州荐朝云疏》)。苏轼心中如何能不珍视朝云这份非常难得的真挚感情?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时,遣散婢仆,但朝云不肯离去,后来苏轼身陷牢狱,夫人王闰之因过分忧惧,卧病多时,奶娘任采莲又年迈体弱,家中事务多亏朝云打理支撑。苏轼被贬谪黄州,终将朝云收为侍妾。

在黄州的时候,朝云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苏遁,不料苏遁因无法适应舟车劳顿的贬途生活,不到一年就夭折了。苏轼对这个晚年所得的幼子疼爱非常,他说“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而且他因遭贬而“常鲜欢”,只因幼子而“一笑喜”,如今忽失爱子,“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但最伤心的并不是苏轼,而是年轻的母亲朝云。她因为失去爱子而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

当苏轼再次被贬谪到惠州之时,王闰之已经去世,独有坚强的朝云跟从在旁,并且毅然承担起主妇的责任,在生活上细心周到地照顾着苏轼的饮食起居,精打细算地安排着一家人的生活。她每天念佛练字,与苏轼谈禅论道。对于现实生活上的拮据与艰困,她泰然处之,无怨无悔。此时的朝云深深地了解苏轼,了解他济世爱民的仁者之心,超然达观的人生境界,应当说,她在精神上渐渐与苏轼趋于同一。

宋人费衮的《梁溪漫志》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充分地说明了诗人与朝云的相知: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一天吃完饭后,苏轼在院子里散步。忽然,他拍拍自己的肚子问侍妾、婢女:“你们说,这里都装的是什么?”一个婢女赶忙说:“您肚子里装的都是锦绣文章啊!”苏轼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另一个婢女接着说:“您满腹经纶,肚子里都是巧妙机关。”苏轼摇摇头,未置可否。最后,朝云不紧不慢地说:“依我看,学士一肚皮装的都是不合时宜。”一言中的,苏轼不禁捧腹大笑。这个故事虽有调侃、戏谑的成分,但从中却可看出,朝云的见识远远高于诸位侍女,只有她,才配做东坡的知音。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朝云在惠州病逝,年仅三十四岁。失去患难中的知己,苏轼心中的悲痛无以言喻。苏轼将她安葬在丰湖岸边栖禅院东南山坡上的松树林中,并刻碑以铭。苏轼尽管心中悲怆难忍,依恋不舍,但在《朝云墓志铭》中,并没有像《亡妻王氏墓志铭》《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那样,表露出浓重的儿女私情。其中有的只是如对挚友般中肯的高度评价。在《悼朝云并引》中,他说:“苗而不秀岂其天”,表露出他对朝云之死的伤心,但他更衷心地祈愿她能超脱生死轮回,进入仙佛的境界,虽然现在与朝云生死相隔,但他自己也将在余生晚境勤修佛道,希望有一天能与她相会在佛国净土之上。苏轼有一首《蝶恋花》词,据说也与朝云有关: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本非为朝云而作,是苏轼借伤春而抒发自己贬谪岭南,坎坷寥落的人生遭遇。暮春景色,满目衰落。墙内佳人本是无心无情,而墙外行人却因多情而心生烦恼,万端愁绪皆由心造。一切原本自然,何须如此执着,自生烦恼?据说,苏轼请朝云演唱这首《蝶恋花》词。朝云轻启朱唇,歌喉将发之际却泪满衣襟,苏轼十分惊讶,朝云说:“奴所不能歌者,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从此之后朝云“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尤不释口”(《冷斋夜话》)。

同类推荐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生于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当选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2004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2008年的大选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无畏的希望》、《我父亲的梦想》等。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楼下女友请签收

    楼下女友请签收

    《楼下女友请签收》同名电视剧,4月5日芒果TV开播。原书名《总裁的替身前妻》一面之缘,为了寻她,他拍出她的半裸广告,轰动全城。一纸契约,她成为他的女人,当她贪心沦陷于他时,却原来,她不过是他寻来的替身,他的心上人再次回归,她傲然转身离去。数年后,当她怀着身孕,挽着另一男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再次出击,她却风轻云淡一笑,“叶先生,你gameover了!”
  • 倾城蛇蝎:废材要逆袭

    倾城蛇蝎:废材要逆袭

    21世纪特工穿越异世,成为传说中的废材少女,来自异世的幽魂在这古武大陆可主沉浮。曾经蠢笨懦弱空有一张倾城之颜的舞家废材,风华绽放,倾城之貌,蛇蝎之心,傲视天下。幽禁之战,她窝在魔兽军团里,倨傲的扫视着八大世家,“我舞弄影一向以德服人,不服的,是死人。你们——服不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刘卿狐版】上辈子的杀手刘卿狐这辈子重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下午晒晒太阳种种草,没事骂骂小三,无聊斗斗婆婆,做个豪门弃妇也无妨。奈何碰上封大人,宠的她没天没地没王法,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刘卿狐颇为无奈道:“这样的妖孽为师就收回家省的他再去祸害别的施主。”【封云版】封云,封云制造总裁,第一次遇到刘卿狐,那厮正在偷看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封大人决定把小狐狸带回去养,很久以后司思好奇的问封大人。司思:“封云,你是怎么把那么难搞的卿狐骗到手的?”封大人看了一眼正在觅食的小狐狸,微笑说道:“喂她食物,一直一直一直喂。”司思默:“这是啥回答,不想说就算了。”封大人笑而不语,刘卿狐就是只白眼狼,幸好他有的是耐心,终把白眼狼喂成忠犬。【封杀版】据说我妈咪是我爹地侄子的老婆,而我爹地是我妈咪前夫的叔叔,这么复杂的关系让我凌乱了,可是无论他们大人是什么关系,对于我的名字我一直很纠结,又一次我问妈咪。小封杀:“为什么我要叫封杀,我的同学都笑话我。”刘卿狐:“封杀是你爹地选的,你去问他。”小封杀幽怨的问父亲:“爹地为什么你不能给我取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封大人温柔的摸着小封杀的头:“其实当初你妈咪想取我们两的姓做你的名字,你要是不愿意叫封杀,爹地就给你改过来。”小封杀想了一下,爹地妈咪的姓,封,刘,风流,然后认真的微笑:“爹地其实我觉得叫封杀很好,太有霸气了。”刘卿狐高兴了,封大人满意了,留着小封杀默默流泪。
  • 艾在,爱在

    艾在,爱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妃比寻常

    妃比寻常

    摊上穿越这事她认了,可也别倒霉没下限啊!什么妖孽王爷,变态庄主,腹黑太子;把姐当人渣吸铁石啦?还有还有,她居然是个异类小妖女?不管了,她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谁敢挡路,信不信姐拿平底锅拍死你!新书《医妃冲天:妖孽王爷你别拽》新鲜出炉,欢迎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今昔尚无忧

    今昔尚无忧

    她带着三世的记忆在乱世降生,唯有一个念想:平安简单的过一辈子。可命运却带着她在乱世飘零中遇见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不简单。当岁月流逝,青梅渐黄,竹马已逝,被改变的除了她,还有曾经最亲密无间的人……究竟是情愿深锁自己的羽翼在温柔的牢笼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