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800000017

第17章 儒效(1)

【原文】

大儒之效:武王崩①,成王幼,周公屏②成王而及③武王以属天下,恶④天下之倍⑤周也。履⑥天子之籍⑦,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⑧,虚殷国⑨,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周公归周⑩,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势次序节然也。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枝主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

【注释】

①崩:古代天子死叫“崩”。②屏:庇护。③及:继承。属:使……归属,统制。④恶:等于说“患”,担心。⑤倍:通“背”。⑥履:践。⑦籍:通“阼”,帝位。⑧管叔:指周武王之弟叔鲜,他被封于管(位于今河南郑州市),故史称管叔。⑨虚:同“墟”。国:国都。杀管叔,虚殷国:武王灭商(殷)诛纣后,封纣的儿子武庚于殷以统管殷的遗民,使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殷民,叫做三监。武王死后,周公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一起背叛周王朝。于是周公东征平叛,杀了管叔、武庚,将殷民迁到洛邑,使殷都成了废墟。⑩周:指周家的天下,周王朝的统治权。

【译文】

大儒的作用是:周武王驾崩的时候,继位的成王还年幼,周公旦庇护成王而继承武王之位来统辖天下,是因为他担心天下人欺负成王年幼无知而背叛周家王朝。他登上了天子之位,处理天下的政务,心安理得地就像他本来就拥有这样的权力似的,而天下人并不说他贪婪;他杀了管叔,使殷国国都成了废墟,但天下人并不说他残暴;他全面控制了天下,设置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占了五十三个,但天下人并不说他偏私。他教诲、开导成王,使成王明白礼义之道,从而能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周公把周家的天下和王位归还给成王,而天下人并没有停止事奉周王朝,然后周公才回到臣位上,北面而朝拜成王。天子之位,不可以让年幼的人掌管,也不可以由别人代理行使。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天下人就会归顺他;不能,天下人就会背离他。因此周公庇护成王而继承武王之位来统辖天下,是怕天下人背叛周王朝。成王行了冠礼,已经成人,周公便把周家的天下和王位归还给成王,以此来表明他不灭掉嫡长子的道义。于是周公就没有统治天下的权力了。

他过去拥有天下,现在没有天下,这并不是禅让’;成王过去没有天下,现在拥有了天下,这并不是篡夺;这是君权更替的法定次序,受礼法节制而又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的结果。所以周公以旁支的身份来代替嫡长子执政并不算超越本分,以弟弟的身份诛杀兄长管叔也不算残暴,君与臣变换了位置也不算不顺。周公凭借天下人的同心协力,完成了文王、武王的事业,彰明了庶子与嫡长子之间的关系准则,虽然有了这样的变化,但天下却依然安稳。除了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大儒所起的作用。

【原文】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①中②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③也,君子之所道也。

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④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谓也;君子之所谓辩者,非能遍辩人之所辩之谓也;君子之所谓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谓也;有所止矣。相高下,视饶肥,序五种⑤,君子不如农人;通财货,相美恶,辨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⑥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⑦撙,以相耻怍,君子不若惠施、邓析。若夫谪⑧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慎、墨不得进其谈,惠施、邓析不敢窜⑨其察。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

【注释】

①比:顺。②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③道:遵行。④知:通“智”。⑤序:次序,指合理安排,不失农时。五种:即“五谷”,指黍、稷、豆、麦、稻,一说指黍、稷、豆、麦、麻,此泛指各种庄稼。⑥设:措置,此指使用。⑦荐:通“践”。⑧谪:同“商”,计量,估量。⑨窜:使……得到容纳。

【译文】

古代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是仁德的最高体现,因为他们是顺着中正之道来实行它的。什么叫做中正之道呢?回答:礼义就是中正之道。这里所说的道,不是指上天的运动规律,也不是指大地的变化规律。而是指人类所要遵行的准则,是君子所遵循的原则。

君子所说的贤能的人,并不是能够全部做到别人所能做到的一切;君子的所谓的智慧,并不是能够知道别人所知道的一切;君子所谓的善辩,并不是能够全部分析别人所辩论的一切;君子的所谓的明察,并不是能够详察到别人所观察的一切。其实,君子的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观察地势的高低,识别土质的贫瘠与肥沃,安排各种庄稼的种植季节,这个方面君子不如农民;使财物流通,鉴别货物的好坏,区别货物的价值,君子在这个方面不如商人;使用圆规和矩尺,弹划墨线,完善各种器具,君子在这个方面不如工匠。不顾是与非、对与不对的实际情况,互相贬抑,互相污辱,君子实在不如能说会道的惠施、邓析。至于评估德行来确定等级,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有德与无德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地位,有才能与没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应有的职分,使各种事物都各归其位,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慎到、墨翟不能推出他们的言论,惠施、邓析貌似明察的诡辩没有立足之地,说话必定合理,做事符合要求,这些才是君子所擅长的方面。

【原文】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若夫充虚之相施①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②指也。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工匠不知,无害为巧;君子不知,无害为治。王公好之则乱法,百姓好之则乱事。而狂惑、戆陋③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说,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夫是之谓上愚,曾不如好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诗》曰:“为鬼为蜮④,则不可得!有腼⑤面目,视⑥人罔极⑦。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此之谓也。

【注释】

①施:通“移”。②偻:通“屡”,快速。③戆:纯朴而愚蠢。陋:见闻少,知识浅薄。④蜮:短狐,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⑤腼:女舌,面貌丑恶狡猾的样子。⑥视:通“示”,给人看。⑦罔:无。极:尽,指看穿。

【译文】

所有的事情和行为,有益于治理的就做它,无益于治理的就不做它,这叫做正确地处理事情。所有的知识和学说,有益于治理的就实行它,无益于治理的就废除它,这叫做正确地对待学说。事情和行为不得当,就叫做奸邪的事情;知识和学说不得当,就叫做奸邪的学说。奸邪的事情和奸邪的学说,是太平盛世所废弃不用的,却是混乱的社会所依从的。至于天地间盈和虚的互相转化,“坚白”、“同异”的分辨,这是耳朵灵敏的人也不能听懂的,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看清楚的,能言善辩的学者也不能说明白的,即使有了圣人的智慧,也不能很快地将它们理解清楚。

但是,不知道这些学说,君子还是君子;懂了这些学说,小人还是小人。工匠不了解这些,不影响他们掌握技巧;士大夫不懂得这些,不影响他们从事政治。帝王、诸侯爱好这些学说,就会乱了法度;百姓喜欢这些学说,就会把各项工作搞乱。但是那些狂妄糊涂、愚蠢浅陋的人,却率领着他们的一伙门徒,辩护他们的主张学说,阐明他们的比喻引证,一直到老,儿子都长大了,还不知道放弃那一套。这就叫做极端的愚蠢,还不如爱好鉴别鸡狗的优劣倒可以出名。《诗经》上说:“你是鬼还是短狐,让人无法看清楚;你的面目这样丑陋,给人看就看不透。作此好歌唱一唱,用来揭穿你的反复无常。”说的就是这种人。

【原文】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日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君子,孰禁我哉!乡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尧、禹,岂不贱而贵矣哉!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乡也,胥靡①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②之宝,虽行而食,人谓之富矣。彼宝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卖之,不可偻售也。然而人谓之富,何也?岂不大富之器诚在此也?是杆杆亦富人已,岂不贫而富矣哉!

【注释】

①胥:疏,空。靡:无。胥靡:空无所有。②溢:同“镒”,古代重量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译文】

我想由下贱变成高贵,由愚昧变成明智,由贫穷变成富裕,可以吗?回答:那就只有学习了。那些学习的人,能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就可称为士人;能勤奋努力的,就是君子;能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就是圣人。最高可以成为圣人,至少也可以成为士人、君子,有谁能阻止我学习上进呢?过去是一个路上的无知之人,一会儿就可以和尧、禹这样的贤君并列在一起,这难道不是由下贱变得高贵了吗?过去考查对门外和室内的礼节有什么分别,他还糊涂得不能判断,一会儿就能追溯仁义的本源,分辨是非,运转天下事于手掌之中就像辨别黑与白一样容易,这难道不是由愚昧变得明智了吗?过去只是个一无所有的人,一会儿治理天下的重要手段都在他手中了,这难道不是由贫穷变得富裕了吗?现在如果在这儿有这么一个人,他收藏着价值千金的珍宝,那么即使他靠外出乞讨来糊口,人们也还是说他富有。那些珍宝,穿又不能穿,吃又不能吃,卖又不能很快地出售。但是人们却说他富有,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最值钱的宝器确实在他这儿吗?这样看来,那知识广博的学者也就是富有了,这岂不是由贫穷变得富有了么?

【原文】

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岂不至尊、至富、至重、至严之情举积此哉!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①,声闻于天。”此之谓也。

鄙夫反是:比周而誉俞②少;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此之谓也。

【注释】

①皋:沼泽。②俞:同“愈”。

【译文】

所以君子即使没有爵位也地位尊贵,没有俸禄也很富裕,不用言语也让人信任,不怒而威,处境穷困也荣耀,孤独地住着也快乐,难道不是因为那最尊贵、最富裕、最庄重、最威严的东西都聚集在这种学习之中了吗?所以说:尊贵的名声,不可能靠结党营私来争得,不可能靠自吹自擂来拥有,不可能靠权势地位来胁迫得到,一定要真正地在学习上下了功夫,然后才能得到。争夺名誉就会丧失名誉,谦让才会得到;遵循正确的原则就能积累,夸耀吹牛就会落个一场空。所以君子致力于自己内在的思想修养,在外表和行动上要谦让;致力于自身德行的修养,遵循正确的原则来处世。这样,那么尊贵的名声就会有如日月悬空,天下人就会像雷霆那样轰轰烈烈地响应他。所以说:君子即使隐居也显赫,即使地位卑微也荣耀,即使退让也会胜过别人。《诗经》上说:“鹤在九曲沼泽叫,声音直传到云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鄙陋的人与此相反,他们结党营私求取名誉,但是名誉更差;用卑鄙的手段争夺名誉,但名声更加受污;挖空心思去追求安逸与利益,自身却更加危险。《诗经》上说:“一个人存心不良,只知埋怨对方,接受爵禄丝毫不谦让,事关私利就忘记礼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

故能小而事大,辟①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②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故明主谲③德而序位,所以为不乱也;忠臣诚能然后敢受职,所以为不穷也。分不乱于上,能不穷于下,治辩④之极也。《诗》曰:“平平⑤左右,亦是率从。”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乱也。

【注释】

①辟:通“譬”。②粹:通“碎”。③谲:通“决”,决断。④辩:通“办”(办),治理。⑤平平:又作“便便”,长于口才、办事能干的样子。

【译文】

所以能力小而去做大事,就好像是力气小而担子重,除了伤筋断骨,也就没有别的下场了。自己不贤却妄称贤能,这就好像是驼背却喜欢升高一样,指着他的头顶而笑话他的人就会更多。所以英明的君主评定各人的德行来安排官职,是为了防止混乱;忠诚的臣子确实有能力胜任,然后才敢接受官职,是为了不使自己陷入困境。君主安排的职分不混乱,大臣有能力胜任而不致于陷入困境,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了。《诗经》上说:“左右臣子很能干,遵从君命不违反。”这就是说君上和臣下的交往不互相错乱。

【原文】

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行法至坚,好修正其所闻,以矫①饰其情性;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其行多当矣,而未安也;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②不己若者。如是,则可谓笃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③节而安之,若生④四枝⑤;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⑥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抟⑦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

【注释】

①饰:通“饬”,整治。②道:通“导”。③要:会,迎合。④生:通“伸”。⑤枝:通“肢”。⑥平:治理。正:通“政”。⑦抟:聚集。

【译文】

把顺从习俗看作美德,把货物钱财看得很重要,把保养身体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这是老百姓的德行。行为坚定不移地遵从法度,不因为个人的私欲而歪曲所听到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正直的士人了。行为坚定不移地遵从法度,喜欢修正自己所听到的东西来矫正自己的性情;所说过的话多半是恰当的,但还没有完全揭示道理;行为多半是恰当的,但还没有完全妥当;智慧和思考多半是恰当的,但还不够周密;上能推崇自己所尊重的人,下能开导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可以称为忠诚厚道的君子了。遵循历代帝王的法度,就像分辨黑白一样清楚;应付当前的变化,就像数一二那样容易;行动符合礼法而习以为常,就像平时伸展四肢一样自如;善于适时地抓住机会建立功勋,就像预告四季的到来一样准确;处理政事、协调百姓的善政,使亿万群众因而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这样,就可以称为圣人了。

【原文】

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①也,分分②兮其有终始也,猒猒③兮其能长久④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⑤也,炤炤⑥兮其用知⑦之明也,修修兮其统类⑧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⑨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不当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此其道出乎一。

【注释】

同类推荐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是大胜仗,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打了胜仗,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理应举杯庆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培养杰出能力的经典故事全集

    培养杰出能力的经典故事全集

    要成就卓越人生,杰出的能力是不可或缺。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正是挖掘自我潜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本书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通过经典故事,总结出19种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最突出的能力,帮助青少年自觉培养好各种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获取成功,做好充分准备。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天师皇后戏冷帝

    天师皇后戏冷帝

    话说,不就是偷了爷爷的几张符,想要去收个怪物来显显自己上官世家的威名,也用不着这么狠,一下子将自己给扔到了怪异的时空吧?报应,一醒来就有一个自称是‘朕’的怪异男子在疯狂的脱自己的衣服,说是要赶紧时间,赶紧将这周公之礼给行了。等等,这算是怎么回事?好歹自己也是皇后之尊,后宫主宰,怎么轮到这群妃子来作主教训自己了?怒了,女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后宫的姐妹们,既然都服了,跟本宫走,请你们喝酒逛夜店去!哦,没夜店,那包场行不?奇了,这勾栏之地是咋样的?得,怎么没漂亮的姑娘?姐妹们,咱们来做做花魁怎么样?疯了,这位‘朕’先生,你是咋了?喜欢本宫?可是,本宫还没有喜欢上你啊?要不,你排排队吧,你没见这后边还有这么多的帅哥等着本宫的‘临幸’吗?怪了,冷帝咋就不冷了?这热起来,比啥男人都要疯狂?完了,这龙床,还是又上了,不过,要办事?先等一等,本宫的三戒六律,遵守了再说!推荐朋友新书《绝焰》推荐朋友月胭脂新文《乖乖俏妻要造反》
  • 蛇王的毒家收藏:腹黑农女

    蛇王的毒家收藏:腹黑农女

    一穿越却没想到妹妹来争未婚夫,爹竟然命令她解除婚约,还骂她废物傻子,她招谁惹谁了?别以为我好欺负,带着蛇戒穿越,里面住了条金光灿灿的蛇王,为她打抱不平,守护她。这条蛇王还挺能的,不光保护她,还折腾出三个蛇宝宝出来,各个天赋逆天,实力非凡,还天天惹事,让她这个做妈的怎么办才好?这是一个有趣的农女、蛇王和蛇宝宝的故事。
  •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新坑推荐:《江山为聘:杠上腹黑王爷》(本文的姐妹篇哦,记得收藏+推荐)http://m.pgsk.com/a/311868/_下水道也能玩儿穿越?!睁开眼,七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还是女扮男装!面对被欺负的瞎眼母亲,她小鸡护母鸡,勇斗恶大娘,可惜还未分出胜负就被扔到敌国去了。十三岁,好不容易回到南蜀,瞎眼母亲早已含恨而终,她发誓为母报仇。十九岁,喜欢的男人娶了皇后又有了妃,她该功成身退了吧?可惜又被发现女儿身,现在是跑也跑不掉了!◇◆◇◆他是天命所归的帝王,也注定要历经百般磨难。出生时晚了那么一个时辰,大皇子之位与他擦身而过。七岁时母妃以巫蛊之祸为名被陷害,从此打入冷宫。九岁时更被送去敌国做质子,受尽百般屈辱。十五岁好不容易回国,又是孤身难战满朝文武。患难见真情,无论处境多么困难,他的身边始终跟着一个他。二十一岁登上帝位,娇妻美娘常作伴,而他最大的功臣却要离开。他不许!偶然发现,他逃得如此之快竟然只因他是女儿身!欺君之罪尚不得恕,更何况还骗了他十三年,那就罚你终身侍奉朕!◇◆◇◆片段一:七岁的他抡直了手臂,用力地给面前九岁的他一巴掌,然后满脸不屑地说道:“没出息!”九岁的他用力握紧拳头,然后狠狠地还了一拳,最后厉声一喝:“我是未来的皇帝!”“有出息,冲你这句话,我跟你混啦!”一手捂着发疼的肚子,七岁的他一边乐颠颠地跟了上去。片段二:“现在,你已经实现你的抱负了,我也该走了!”鳞光铠甲闪烁着耀眼的光。“你要去投奔他?”他用力握紧手中的酒杯,装作漫不经心的说道。“不是!”“那你帮我攻下西御,我就放你走!”他仰头饮尽杯中酒。“好!”【PS】推荐朋友写的好看仙侠文:邪魅师叔:娘子,别跑!http://m.pgsk.com/a/318523/好看宝宝文:糯米宝宝:Q上总裁爹地http://m.pgsk.com/a/321505/#@#【云锦的QQ群:146070080,欢迎各位亲的加入。】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