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9400000008

第8章 向非洲进军(2)

虽然辞掉了军职,但丘吉尔与战地记者的缘分却还没完。1899年10月,南非爆发了英布战争,即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战争。丘吉尔以《展邮报》的特派记者的身份赶赴南非,这可不是一次幸运的经历,丘吉尔意外地在这次战地采访中当了俘虏。

布尔人是荷兰移民的后裔。荷兰农民(“布尔”意指农民)大约从17世纪开始,便移居南非这块土地,同时征服了土著黑人。后来,大量英国移民也紧随其后,占领了南非南部开普敦和东部纳塔尔地区。这些地区的布尔人则被赶到南非中部和东北部,他们随即在那里建立了德兰士瓦共和国。本来他们可以就此相安无事的,但由于当地大量金矿和金刚石的发现,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又开始冲突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881年德兰士瓦当地民族布尔人奋起反抗英国驻军。英国勉强承认了布尔独立,把南非北部称为布尔共和国。然而不甘心于失败的英国又一次企图吞并布尔共和国,重新把它置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之下。

1895年,英国政府支持某武装力量进攻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虽然遭惨败,但却屡败屡战,继续向北侵犯。1899年10月8日,布尔人政府发出限英军三天内撤离国境的最后通牒,而英国不肯就此罢休,还任命雷德沃斯·希勒爵士为总司令,统率大军赴南非作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丘吉尔又被《晨邮报》聘为战地记者,享受月薪250英镑,报销所有开支,并且充分享有行动与言论自由。这样优厚的待遇让丘吉尔大喜过望,他立刻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丘吉尔临行前发现,伦敦军政界的大员都对本次战争充满速胜和必胜的信心。这使得丘吉尔开始担心战争会在他们抵达前结束,于是他匆匆赶上了新任英军总司令及其随行人员同行。但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等他到了目的地就会知道,英军在战场上频频失利,战争肯定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0月14日,轮船到达南非开普敦。丘吉尔改乘北上的小轮船前进。在船上,他遇到了《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者阿特金斯,两人一见如故,成:勾朋友。后来这位同行这样回忆当时的丘吉尔:“他身材修长,一头淡红色的头发,脸色苍白,但相当活泼,经常跳到甲板上翘首眺望,就像诗人勃郎宁描写的拿破仑一样,有时他静静地坐着陷入沉思,双手时而交叉,时而伸开,这非但不是神经质的表现,这样做倒好像有助于解开思维中的疙瘩一样。”

小轮船在德班港登陆后,丘吉尔与阿特金斯改乘火车向西北进发。最后达到临近前线的埃斯特考特。此时他又巧遇当年哈罗公学的校友艾默里,也就是当年那位被他突然推到游泳池中的高年级矮个同学,他现今已是《泰晤士报》的记者,这次同样是来采访英布战争的。这天晚上,三个年轻的记者在火车站的帐篷里过了一夜,三人畅谈理想、人生与眼前的战争。这一夜平安地度过。

第二天清晨,正当他们准备出发时,丘吉尔遇到了早在印度就熟识的战友艾尔默·霍尔丹少校。此时霍尔丹少校正奉命执行增援骑兵侦察队的任务。两个连的士兵,一门从军舰上搬来的火炮,还有一些水手和残兵,都被挤装在一辆六节车厢的装甲列军内,全部由霍尔丹指挥。霍尔丹热情地邀请老战友丘吉尔同行,丘吉尔喜出望外,因为临近前线才能写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报道,这样的机会是新闻记者求之不得的。

装甲列车看似坚固,但实际上十分脆弱。进入布尔人占领区后,才行驶出20多公里,他们就被布尔人发现了。在撤退时,车身又被炮弹击中后撞在布尔人设置的大石块上,造成前面三节车厢翻倒、出轨,特别棘手的是还有一节车厢堵塞在路轨上,使未出轨的车厢不能通过。

随后,布尔人开始了火力围攻,霍尔丹少校立即组织火力回击敌军,丘吉尔则主动担负起清除铁轨障碍的指挥工作。此时,脸部受伤的司机完全丧失了斗志:“我不是军人,若被枪炮打死是划不来的,我一分钟都无法留在这鬼地方!”可是除了司机,没有人能开动这列火车,丘吉尔只得用有力的语言说服司机,让他打消了离岗逃跑的念头。接下来丘吉尔又镇定自若地指挥司机开动车头来回冲撞翻堵在路轨上的车厢,终于把倒在路轨上的车厢冲开。这一极其艰难的工作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之久,作为指挥者的丘吉尔常常暴露于敌人火力之下,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使在场的人深为感动。霍尔丹后来在给上级的报告中还专门提到此事,“(丘吉尔)参加了救护机车的工作,他担负了主要的指挥职责,从而往往使自己完全暴露于敌人火力之下。对他这种勇敢的行动,我怎么高度评价也不会过分。”

由于装甲列车的机车及一节车厢及时开走,凶而使五六十名英军伤兵免于牺牲,不过霍尔丹等50多名士兵都成了俘虏。丘吉尔原来可以跟车走脱,但他在中途主动下车,顺着铁轨寻找霍尔丹一行人,没想到却被布尔人发现。双方相距只有几十米,布尔人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糟糕的是他随身佩带的毛瑟手枪又丢失了,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丘吉尔只得用拿破仑的名言安慰自己:“身单力孤、手无寸铁时,投降是可以宽恕的。”于是丘吉尔举起双手做了俘虏。为首的俘获他的人是个布尔农民,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1906年,史末资到伦敦出席大英帝国的会议,丘吉尔还以殖民事务副大臣身份接待了他。

包括丘吉尔在内的被俘虏的英军,都被押解到布尔人的首都比勒陀利亚。一开始,丘吉尔并不十分担心自己的处境,因为他是一名新闻记者而不是军人,他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被释放。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布尔人拒绝释放他。因为他们从报纸上看了英国方面吹捧丘吉尔为撤离机车和伤员立下汗马功劳的文章,认为丘吉尔应该被视为战斗人员。此外,曾经屡次给他带来便利的贵族身份这一次也给他带来了麻烦。布尔人军官得意地对丘吉尔说:“虽然你是随军记者,可我们不打算放掉你。我们并不是每天都可以捉到贵族公子的。”

既然无法得到赦免,丘吉尔现在就只能考虑依靠自己的力量逃跑了,然而要在布尔人的严密看守下逃跑谈何容易,首先,他必须制订一个周密万全的越狱计划。

惊险逃亡

因为无法得到赦免,越狱逃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一入收容所丘吉尔就开始与难友们商量各种逃跑计划,决定一有机会就集体越狱。

丘吉尔和一群英国军官一起被关在比勒陀利亚的国立师范学校里。在那里,丘吉尔与霍尔丹等被俘军官一直在研究逃跑计划,他们对牢房作了仔细研究,终于发现看守中存在不少漏洞,一个十分大胆的越狱计划首先在丘吉尔心中酝酿成熟。

当时,国立师范学校关押着60名英军军官和10名勤务兵,有40名警察看守。这40名看守中,10名始终在学校的四角步哨,一般情况下,每天有10名看守不在岗,其余20名则歇息在看守帐篷里,帐篷就是所有警察看守的宿舍。

丘吉尔他们初步研究了一个集体越狱计划,他们调动了军校学习和战场实践所积累的有关知识,严谨、仔细地分析了监狱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制订了一个三步的越狱计划。

第一步是要迅速制伏20名休息的看守,解除他们的武装并用以武装越狱。观察后,丘吉尔发现这二十名无需值班的看守都睡在帐篷内的两边,在休息时他们都会脱去大部分衣服,即便是一两个小时后就要去接班的看守,在休息时也要脱去军靴和一部分衣服。他还观察到,步枪与子弹带常常集中挂在两根帐篷杆上。于是丘吉尔他们得出了结论:晚上除了哨兵换岗的几段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存在着成功越狱的可能。

丘吉尔进一步观察到,帐篷入口有哨兵把守,但是存在着哨兵与帐篷内警察聊天的可能。若遇此良机,他们完全可以从帐篷后面的缝隙里爬进去,由两三名有胆有识的战俘,迅速从架下取下些武器,把睡梦中的看守制伏,同时立即生擒或解决武装哨兵。因此,如果能攻下帐篷,则实现了计划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对付帐篷外的10名武装哨兵。这一步比较危险,因为行动要在警察的眼皮底下进行,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对付院内7名看守相对较容易,而对付院外3名看守虽然有点困难,但也有机会。只要第一步计划顺利实现,战俘们弄到了帐篷内的枪,即使有一两名看守逃脱也无大碍,布尔人的军队至少半小时后才能赶来救援。

丘吉尔他们还发现:电灯的线路正好从他们的牢房通过,因此他们随时可以切断电路,使整个学校陷入一片黑暗。他们还知道,学校体操房里有很多哑铃,也可以充当越狱的临时武器。

如果上述计划能够成功实现的话,越狱出来的战俘们将赶到比勒陀利亚跑马场,那里关押着2000名英国战俘,距离学校还不到一英里半。他们可以用缴获的武器突然袭击那里,然后救出战俘。虽然那里有120名警察看守和两挺机枪,但对于夜间的突然袭击还是防不胜防的。这就是第三步计划。

然而,集体越狱计划就像美丽的肥皂泡,不久便破灭了。因为这一计划遭到了战俘中几名高级军官的坚决反对。于是,丘吉尔他们放弃了集体行动计划,转而研究单人越狱的行动方案。

通过仔细的观察,丘吉尔认定,只有伺机躲进厕所,然后爬墙而出才有一线希望。12月11日,他与霍尔丹等几个人试了一次,没成功。12月12日晚上,他们再次行动,但是只有丘吉尔一人首先趁哨兵不备,迅速地爬过了围墙。他在墙外等候了一会儿,不见其余人出来,只得独自上路。

逃出牢笼后,丘吉尔开始感到迷茫恐惧:自己身处敌国腹地,距离最近的英国德拉瓜湾大约也有300英里。而明天布尔人必定会派人追捕逃犯丘吉尔。所有出口都会被封锁,城市、乡村、火车、铁路,都会有警察警戒、巡逻、搜查。而当时,丘吉尔口袋里仅有75英镑和4块巧克力,他身上既无地图又无指南针,只能盲目地瞎闯。

幸运的是,丘吉尔在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碰到了一个英国人——约翰·霍华德,这位先生是这几十英里之内唯一的一个英国人,他在附近的煤矿上工作,并且已经加入了南非籍,但对故国的热爱,还是让他决定冒险把丘吉尔隐藏起来。

第二天清晨,监狱哨兵才发现丘吉尔已逃跑。于是布尔当局迅速组织力量搜捕,并张贴了悬赏缉拿的布告:“该犯人25岁,身高约5英尺8英寸,走路时背部显得有点驼,面色略苍白,头发红褐色,蓄着不显眼的小胡子,谈话带鼻音,而且发不准字母S这个音,不会说荷兰语,逃走时穿一套棕褐色服装,凡将该犯缉拿归案者,(不论罪犯是死是活)可得赏金25英镑。”

丘吉尔的成功越狱引起了轰动,比勒陀利亚、洛伦索马奎斯以及伦敦的报纸,分别报道了此事,南非和英国也弄得满城风雨。就这样,战地记者丘吉尔让自己成为了当时的头条新闻。

12月19日,布尔人的追捕松懈下来,于是在霍华德和另外几个英国人的帮助下,丘吉尔躲藏在一辆东行运送羊毛的货车内逃离了比勒陀利亚。火车每到一个车站,丘吉尔都能听到荷兰语和人们走路的声音,这让他十分紧张。三天后,火车终于轰隆轰隆地开过了国境线,进入了葡萄牙统治的地区,丘吉尔安全了。火车到达葡属洛伦索·马奎斯港后,激动万分的丘吉尔急忙向挂着英国国旗的英国领事馆奔去。

丘占尔到来的消息让整个领事馆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争相拥抱他,接下来丘吉尔接受了领事馆提供的盛情款待,“洗热水澡,换干净衣服,吃丰盛的晚餐”,他趁兴给《晨邮报》写了篇简短通讯,报道自己逃脱的经历,然后又给母亲发了封报告平安的电报。

为了安全起见,丘吉尔当晚就搭上了前住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德班的轮船“印度纳”号。轮船抵达德班之前,丘吉尔越狱成功的消息就已传遍了全球,因而,人们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一样迎接他。港口里彩旗飘扬,乐队高奏凯歌,贺电从世界各地一封封地发来。海军大将、陆军将官、市长都上船来和他握手。人们把他抬起来,热情的群众还让他在市政府门前发表了演讲。

此外,由于英国军队在战场上的频频失利让民众十分沮丧,所以英国各大报刊也纷纷抓住丘吉尔的惊险越狱大做文章。这些报刊为了吸引读者,都过分地夸大了丘吉尔的冒险经历,甚至杜撰了一些绘声绘色的细节,几乎可以与惊险小说媲美。

虽然南非之行让丘吉尔饱受惊吓,但也让他收获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转眼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丘吉尔的声誉被大大地提高了。接下来,丘吉尔又申请加入作战部队参战,这一举动也使得丘吉尔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同类推荐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第三个人的名字

    第三个人的名字

    浴室很大,中央是凹陷下去的浴池,此刻红色的水散发着血腥的味道。“你终于来了,”警长夏冬看见安宇哲,将记录本递给他,“根据肝温,死亡时间是今天早上9点20左右。死因是失血过多,手腕处有割伤的痕迹,现在还没有找到刀,应该是在浴池里。”———————————————————她本是无忧的人,不想一夜天翻地覆。他本是理智的人,不想遇见她,一步步深陷她善良的眼眸中。案件错综复杂,蛛丝马迹,百般反转,自以为接近真相的时候却是陷入更深的迷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若不曾见过你

    若不曾见过你

    二十二岁的夏悠草是个谜般的女孩,有着清秀出尘的外表,有着令人意外的行为,还有个身有残疾的男友。秦炎柏从警校毕业回家,被这个总也看不透的女孩所吸引。但走得越近,却发现事情越脱离自己的想象。外界的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他,这是个危险的女孩。她做过牢,在夜总会打工,甚至还有盗窃嫌疑。卧室里的带血的麻绳,额头上的疤痕,似乎都越来越清晰地证实了他不愿相信的事实。他们原本应该是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却因为霎那的悸动羁绊了心灵。为了她,他愿意抛开一切执着前行。当真相公诸于世时,她已经奄奄一息。如果不曾见过你,或许我将永远被困在这里。
  • 蜀殇

    蜀殇

    他,本是当世武林第一高手,在邻国五十万大军即将灭亡自己的家国之时,他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一个国家的大将军,在同样是家国危亡的时候,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又会怎样选择?他,本是俊才少年,可是却因为一场不该有的爱恋而深深的卷入无尽的仇恨当中。
  • 重生女主播

    重生女主播

    彭佳是华夏国大华市电视台主播,前世因为误会和倔强的个性,间接导致母亲病故,高官继父入狱。家破人亡之后,彭佳在年华老去时惨遭电视台无情抛弃。当彭佳意外重生回到15年前,她决心抓住上天恩赐的机会扭转前世的颓势,重新塑造自已的未来!不论是职场小人、谋害亲人的恶人、能让自已上位的贵人,女主播一一接招……职斗、官斗、娱乐,全包!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 回到乱世建山寨

    回到乱世建山寨

    宅且腐的崔茉雪穿回南北朝乱世,正高兴捡着个11向的老公,却发现这个老公其实很腹黑……而同时有六个姑子小叔分家产,四个婆婆虎视眈眈,又会碰撞出什么?乱世出英雄,不想成就一番大事,那就种田、八卦,继续宅好了,顺便挑战一下“富不过三代”的俗谚……只是,这一大家子别说听她的,能不欺负她就不错了,不过,她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哼!穿越宅女当自强,别想欺咱没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