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4500000013

第13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12)

古代名画武后谋夺李氏社稷,剪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匡复,议未定而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先发,是年八月举兵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豫州刺史越王贞起兵豫州(治今河南汝南)以应之。武后分遣丘神勣、麴崇裕击之。琅邪王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贞兵败自杀。武后欲悉诛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譔、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党皆诛。穷治越王贞、琅邪王冲党等。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为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各存抚使举荐一百余人,武后引见不问贤愚,悉加擢用,或为试风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语。武后虽滥以禄位收人心,然不称职者亦予罢黜,或加刑诛。明察善断,故时人亦竞为之用。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素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擢为游击将军、侍御史。元名流和州,其子被杀,裴贞灭族。王弘义,素无行,见间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余人,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颍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谓武后乃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使僧人讲解并升释教于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芷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武周天授二年,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勋获罪被诛,或告酷吏周兴与丘神勋同谋,武后命来俊臣审讯之。俊臣问周兴何法可使囚认罪,周兴曰:取大瓮,以炭火四周炙之,令囚人瓮中,何罪不认?俊臣如法布置毕,谓周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伏罪流岭南,中途为仇家所杀。酷吏周兴、索元礼、来俊臣等竞为残暴,周兴、索元礼各杀数千人,来俊臣所破千余家。索元礼尤为残酷,武后亦杀之以慰人望。武后自徐敬业起兵以来,任用酷吏,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时告密之风仍胜,武后亦厌其烦,命监察御史严善思按问之,告密不实而伏罪者850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近臣亦上疏言告密罗织严刑酷吏之害,武后亦颇采纳,随武周政权之建立,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

安西四镇于武后垂拱二年(686),由于唐军败于吐蕃而再次失守,武周长寿元年(692),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以王李杰知吐蕃虚实,命为武威军总管与阿史那忠节等率兵击吐蕃,大破之。收复四镇,吸取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唐政府为巩固西部边防,遣军二万四千人常驻四镇,自此安西四镇始得稳定。

周长寿三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颂武后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一二尺,八面,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周神功元年(697),武后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懿宗令刘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于是刘思礼诬引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致使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亚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睿宗)及庐陵王(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以盗国权。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恐惧,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啖其陶,须臾而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制数罪恶并没收其家财。

周圣历元年(698),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从容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孰亲?”(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祀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卢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周长安二年(702)初设武举,以箭法、枪法、材貌、言语、举重等项选人。是年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皆得幸。二人常傅朱粉、衣锦绣。武承嗣、武三思等皆等候门庭,争为执鞭牵马。武后每于内殿小宴,辄引诸武及张易之、张昌宗欢饮戏谑,武三思奏昌宗乃王子晋后身,武后命昌宗以鸟羽为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赞美。武后年迈,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二张势倾朝野。昌宗弟昌仪为洛阳令,有候选官员姓薛者,以金五十两赂之求官,并呈一状。昌仪受金,以状授天官侍郎张锡,命即授官。继而张锡失其状,再见昌仪问求官者姓名,昌仪曰:“我亦不记,但姓薛者即与之。”于是候选官员中姓薛者六十余人悉授官。

邵王重润(中宗长子,出生后高宗大悦,为之改元永淳,满月后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中宗第二次为太子时封为邵王)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人宫,易之诉于武后,武后皆逼令自杀。

宰相魏元忠于武后前斥二张为小人,被诬谋反,遭贬逐。

周长安四年(704)武后卧病于长生院,宰相累月不得见,惟张易之、张昌宗侍侧。二张恐武后一死大祸将临,结党密为准备。有人屡以匿名书告二张谋反,武后皆不问。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武后病重,张易之、张昌宗居中用事,宰相张柬之、崔玄旰与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谋诛之,密陈其策于太子(中宗),太子许之。张柬之等乃率羽林兵(禁卫军)五百余人拥太子入宫,斩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后传位于太子。中宗复位。徙武后于上阳宫,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以神都为东都。是岁武后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在武则天当政的五十年间,由于沉重地打击了旧土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封建国家控制的人口从贞观末永徽初的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商业交通出现了贞观时期未有的繁荣,唐朝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注释

①②《旧唐书》六《则天皇后纪》。

③《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

④《旧唐书》六《则天皇后纪》。

⑤《旧唐书》五九《屈突通等传》。

⑥⑦《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五年。

⑧⑨⑩《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王政君事见《资治通鉴》890页,汉元帝为太子时,宣帝“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汉代宫人之称)可娱侍太子者,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宫……壹幸,有身,是岁生成帝”。政君之入太子宫。亦姬侍耳,以子贵,遂为正妃。

《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资治通鉴》高宗麟德元年。

封禅: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

奠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一次为初献爵,第二次为亚献爵,第三次为终献爵,合称三献。

《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一则天皇后武氏传》。

《唐大诏令集》卷一一○《诫励风俗束力》。

唐代各官署都设在皇城内,位居宫城之南故称南衙。这批文人学士出入不经南门。而经北门,故谓之北门学士。

《资治通鉴》高宗上元二年。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天册万岁元年。

据徐松《登科记考》。

《资治通鉴》则天后延载元年。

《资治通鉴》则天后神功元年。

《列仙传》载:王子晋,周灵王太子,好吹笙,为道士引上嵩山,修炼二十年得道成仙,乘白鹤飞去。

韦后之乱

唐中宗皇后韦氏(?—710),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高宗永隆元年(680),武则天废太子贤为庶人,送京师幽禁。立李显为皇太子。继而纳韦氏为太子妃。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裴炎受遗诏辅政,太子显柩前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武后临朝称制。次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晋升皇后父普州参军韦玄贞为豫州刺史。中宗义欲以韦玄贞为侍中,(门下省长官,时裴炎为中书令)授乳母之子为五品官。裴炎力争,以为不可,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也!”裴炎瞑,奏明武后,密谋废立。二月初六,武后在乾元殿召集百官,裴炎与羽林将军程务挺率禁兵人宫,宣武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堂,中宗问:“我何罪?”武后曰:“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乃幽禁于宫中别所。韦后同遭贬黜,中宗即位至此尚不足两个月,即遭如此骤变。同年四月庐陵王被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在房州流放期间,武则天多次遣使探视。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常惶恐欲自杀。韦后常劝解说:祸福无常,岂可失之于一死。何至如此。中宗之悲愁惶惧得以排解。二人一同幽禁,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中宗常与韦后私誓:“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十四年后周圣历元年(698),在狄仁杰等朝廷重臣的劝谏下,武则天终于下决心在皇位承继问题上传子而不传侄,乃召庐陵王还东都。托言庐陵王有疾,遣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与诸子至东都疗疾。三月初九,庐陵王至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当年九月武则天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复立韦氏为太子妃。封皇嗣为相王。继命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狄仁杰为行军副元帅,出兵击突厥。先是募兵月余,应募者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元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满五万。加之徐敬业扬州起兵,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皆曾以“匡复庐陵王”、“迎还中宗”为政治口号,足见恢复李唐为时望所归。武则天虽确定传子,但并不想因此伤害武氏集团的利益,惟恐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乃“命太子、相王(睿宗)、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则天侄,太平公主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①。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被迫传位于太子,中宗即位,恢复唐国号。二月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王。大臣上疏以为异姓不封王是自古以来之通制。先朝赠皇后父为太原王(指高宗封武后父武士蘸为王)应引为鉴戒,中宗不听。

韦氏再立为皇后,即倚仗中宗“惟卿所欲,不相禁制”之私誓开始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桓彦范上表云:“陛下每临朝,皇后必施帷幔坐殿上,预闻政事。臣窃观自古帝王,未有与妇人共政而不破国亡身者也。”②中宗不听。

古代风景张柬之等五大臣在拥中宗复位的政变中,诛杀了二张及其党羽,时已有人指出,不除武三思终必成为大患,张柬之等以为大事已定,不欲广事诛杀,故未采纳此议。故武则天退位,武氏集团权势并无衰减。五大臣立功后执掌国政,武三思恐其不利于己,密谋自安之计。韦后幼女安乐公主,备受中宗宠爱。安乐公主适武三思子武崇训,使武三思地位更加巩固。上官婉儿③曾为武则天掌文书,中宗复位后,益加信任,使主持撰述诏令,拜为昭容,居中用事,私通武三思故党于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宫中,三思复与韦后私通,中宗遂与三思谋议政事,并数微服幸武三思第,武氏集团声势复振。强柬之等数劝中宗诛诸武,中宗不听。柬之等长叹曰:“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④未久,中宗命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武三思得以身居相位,掌握朝政大权。

是年五月中宗以张柬之等及武三思、武攸暨等十六人皆为立功之人,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敬晖等率百官上表请降诸武王爵,以安内外。中宗不许。武三思与韦后在中宗前日夜进谗言,渭张柬之、敬晖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中宗信以为然,乃封张柬之、敬晖等五人为王,皆罢政事,赐金帛鞍马。武三思令百官重修则天之政,斥逐不附武氏者,起复为五王所逐者,大权尽归武三思。

上官婉儿劝韦后袭则天故事,上表请改百姓年二十一成丁,六十免役为二十三成丁,五十九免役,又请天下士庶为被父所离弃的生母服丧三年。改易制度以收人心。韦后效法武则天,谋求自居帝位,为此培植私人势力,重用自己亲属,形成韦氏集团。

神龙二年(706)闰正月,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等七公主皆成立府署,设置官属。(太平公主为武则天女,长宁以下皆中宗女)安乐公主恃宠骄横,势倾朝野,又自草诏敕,掩住正文,令中宗签署,中宗竞不看诏文笑而署之。又请中宗废皇太子,立她为皇太女,中宗虽不从亦不加谴责。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倚势弄权,卖官鬻爵,用钱三十万,就别降墨敕除官(不按程序,而由皇帝直接颁敕书,不经宰相审议,不由中书盖印,即拜官授职),斜封交中书省执行。时人称之为“斜封官”。当时以员外(员数外别置)、向正(同正员资格)、试(试某官)、摄(摄某官)、检校(检校某官)、判(判某官事)、知(知某官事)等名义授官的达几千人。安乐公主穷极豪奢,府第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请中宗赐昆明池,不许,乃夺民田作定昆池,方圆数里,累石像华山,引水像天河,欲以胜昆明,故名曰:定昆。安乐公主有一织成裙,值钱百万,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中宗、韦后及公主等又多营佛寺,“竭人之力,费人之财,夺人之家,爱数子而取三怨”⑤。

同类推荐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热门推荐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观音

    观音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二在心。古典与时尚的融汇,传统与先锋的结合。安意如编著的《观音》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悦的交集。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它们让我心醉神驰我企图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们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适的时候,总想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那一日,她以为和自己最爱的人度过了人生第一次。那一夜,他为自己好朋友送来的礼物很合胃口而欢喜。黎明,一切答案揭晓,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自此,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人生闹剧……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
  • 赢在敬业

    赢在敬业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敬业,就是赢在职场。敬业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不敬业的员工迟早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被淘汰……赶快阅读本书吧,你也能成为敬业的金牌员工。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霜河白

    天霜河白

    想当年安豫王妃未嫁时艳绝帝都,连皇家的三位皇子都为其倾倒,为讨美人欢心各施手段,那时可谓是帝都第一等的奇闻逸事,让帝都百姓茶余饭饱之后也过足了话瘾,最后三皇子即现今的安豫王抱得美人归,大皇子(即当今皇上)、二皇子(现今宜诚王)则怅然失落。皇帝这或许是爱屋及乌,又或许另有深意?但也只是心里想想,无人付予言表。天威难测,帝家之事岂是能拿来说长道短的。
  • 心仪天地

    心仪天地

    出了旅游局再来写游记,更觉得游记难写了。难在若是写不出新意,还不如不写。干脆换个招数,将人生感慨融进去,将历史沧桑揉进去,写了《相思太行山》,再写《东临碣石观沧桑》,积累起来竟够一本书了,起个名《心仪天地》。不管内文如何,对这个名字我是不无满意。常人是四十而不惑,我是六十而多惑,才觉得天地之道不是过去自己学习、贩卖的那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因而才心仪天地,师法自然,恭恭敬敬从头学起。权且用《心仪天地》表达我迟到的醒悟吧!
  • 人性的弱点(大全集)

    人性的弱点(大全集)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大全集》,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