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300000008

第8章 坛经三支偈(4)

《坛经偈》题目怎么讲?《坛经偈》本来应叫《般若偈》,这是弘忍老和尚亲自命名的,来看《坛经》中的交代:“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五祖弘忍指出:人一天到晚只知道求福是不行的。福虽可贵,福救不了人。多少人,因得福而反害其身,因此关键在于要有智慧。所谓智慧,不是谋福的手腕,而是种福的良田。做人就要做种福的良田,甘愿在自己这块良田里,人人来种福得福,这才算是有福。这种“田中智慧”是先天智慧,是自性不失的善道种子,佛家把这个在自家的本性中藏着的智慧叫般若,是慧命双修。弘忍让大家通过作一首偈子来交上自己人生的这份作业,所以把偈子统一命名为“般若偈”,可译为“智慧诗”。弘忍还诱惑众人说:“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老头子准备好糖果,看哪个小孩答对了就给糖吃。从这个题目看,弘忍在钓鱼,钓大鱼。连他自己也忍不住兴奋地说:“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意思是说:你们快去作来给我看,别磨磨叽叽的,能作就作,不能作多想也不中用。我一定要找到这个见性之人,如果真有这个人,我就是轮刀上阵也要见到他。显然,弘忍在表明自己已经豁出去了,志在必得。形势逼人啊,再不传法,法将断绝。法依人存,不传不显。佛法是宝藏,识宝者得之。这是一场传法大会,这是一场佛法大考,出的题目是一个字:心。也可以说是两个字:找心。四个字:心在哪里。五个字:我是谁的心?这又是一桩无头公案,飞来题目让人抓狂,谁敢接招呢?题目讲毕讲正文。

神秀《般若偈》第一句:“身是菩提树。”惠能《般若偈》翻作:“菩提本无树。”谁说得对?都对。谁说得好?都好。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好在哪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佛,人与树合一,与天地万物合一,因此说“身是菩提树”,这完全吻合佛陀本义。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有与佛陀一起作佛的意味,这是担当,我不作佛谁作佛?又有“你是佛陀我是树”,即“为佛陀站岗”、“保护佛陀”的意思,这是护佛、护教,是佛教护法说的话,僧人有护持三宝之心,他本身也就是三宝了。神秀是大护法,于此可见。这句偈子说得好,其心可知。弘忍评神秀这首偈子说:“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这句评语看似否定,其实是肯定,弘忍是在说:你已经摸到门了!其实就是说:你有门了!这当然是肯定。有门就好。至于“门内”、“门外”也是个说法,你在门外往里看,里面是门内;你从门内往外看,外面又是更大的门内了。因此并不存在内外的问题,只有角度不同而已。佛门广大,哪分门内门外!弘忍肯定神秀摸到了门,其实就是赞许他已经得到了佛法。问题是:既然有了神秀,为什么还要有惠能?“既生瑜,何生亮?”一时瑜亮,人谓双璧。钗黛同行,人谓燕双飞。神秀惠能,人谓佛法双传双解。外人以为他们在“掐”,其实他们“和”着呢。个中感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惠能说:“菩提本无树”,这句好在哪里?好比佛陀睹明星而成道,道成星没,哪里还有什么星?他就是星。他在那棵菩提树下证道后,难道从此以后就天天举着一棵树走路?那是多余的。正所谓:缘来性起,缘满性空。当你明白一切都是昙花一现,昙花就是永恒的花。原来没有什么菩提树,你所遇见的菩提树本来就是你自己。另一世界之你,时时刻刻在关照你,提醒你,当你身在此世不堪困扰,他会为你吹来一缕清风;当你已经成为清风,他就隐去。见树是见性,当如是解菩提。得性即无树,此为惠能大师法语“菩提本无树”之妙谛也。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旦知道自己就是那块顽石,他就不再是那块顽石了,也就不再有“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之叹了。菩提本无树,大荒本无石。不但如此,亦无补天之女娲,亦无天崩地裂,你在地动山摇之时,当有定性。佛菩萨普度众生,他的渡船来时你莫以为风平浪静就像游西湖,其实是波涛汹涌过大海。你无定性,船来了你也不敢上。今天我作了两句诗:“虽因小节偶失路,每临大事胆气豪。”是为自己打气,也是为大家打气的意思。为什么学佛?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德性,遇事扛得住。虽不夸口,真不怕事。为什么不怕事?因为不惹事。那干什么?干自己该干的事。什么是该干的事?不一定是积德行善,放生施财,斋僧礼佛,大做法事,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做了场大法事,善待家人就是斋僧礼佛,不害人就是放生,不贪财就是施财,不装善人就是行善,不居德就是积德,总之正常就好。贾宝玉先前在园子里关闷了,疯疯癫癫,也闹不上天,后来安静了,这才明白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再后来他又迷了,以为可以享一万年的福,谁知园子里的人很快烟消云散,他又受不了那“空”。一番沉淀,终于明白这一切是注定会发生的。人处毁坏的世界之中,肉身怎能不坏?是随他去,还是坚定信念,得到那真身,进入那永恒?“永恒”你看不见,毁灭你看得见。殊不知就在不停的毁灭中,才能洞见真性。原来阻碍修行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舍不得吧,到时会有人来尽情夺去。不如舍了一千,挣上一万。世上哪有这种好买卖?那就是认识自己这座无尽宝藏啊!菩提本无树,我身本无藏。当我袒诚此心,便可见如来。

神秀《般若偈》第二句:“心如明镜台。”这句好。明镜是透明的,明镜台也是透明的,心如明镜台,你登台一望,红尘滚滚透明如水晶。你用智慧的双眼洞穿这一切,以透明穿过透明,恰如老子所云“以无有入于无间”,就这样在分裂中合一,在短暂中永恒。《大乘起信论》中把众生的心比喻为明镜。大家照同一块镜子,放心;大家都是镜子,真心;大家互相作镜子,省心;大家捧出一个人当镜子,这就叫明心见性了。见人如见己,对我佛如对我身。神秀说“心如明镜台”,完全是《大乘起信论》真意,这句话说得好,不经意间展示了他非凡的佛学修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身心都在佛里面,身是庄严身,心是不妄心,玲珑庄严,以佛性见佛面,确是佛子真修,没人能说不好。弘忍评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这句话话中有话,看似在“否”,其实在“赞”。其实弘忍是在说“汝未作此偈时,已见本性”,亦可解作“汝作过了此偈,自然见本性”。总之,神秀的“本性”在弘忍手上捏拿着呢,因这首偈子而或明或暗,最终归于暗。自明曰暗。偈子是弘忍让神秀作的,起心在他,标准当然也在他,好不好无非一句话,他这个评委原是策划人,也是颁奖人、主持人,他把一切都包圆了。先前我已说了,弘忍让大家作偈子呈上来,是在钓鱼执法,无论你呈上来的是什么都会一棍子打死。这是老和尚的禅法,考场之中就要上刑场,端的是厉害。作为弘忍的侍者与大弟子,神秀深知弘忍传法之心,他并非不想要,但这和尚极其本分,是个老实和尚。他对老头耍的这个把戏当然清楚,但他作弟子的也只能说“好”,并且勇敢地说“让我来”,替众人先挨一刀,这是何等气魄,这是佛的担当精神啊。他明明知道师父玩的是把戏,也认认真真陪这老头玩,感情深啊。师父没让作,他不敢作;师父让作,他就作。明知道会被否,他也要实打实作出来,证明自己真心真意听师父的话。此事实难,换了别人不会像神秀一样把假戏当真。哄老头开心,其心孝慈。所以,大家读神秀这首偈子,不可轻视,没人有资格轻视他。大家如果从学佛境界、修行次第上解此偈,也是执迷不悟。你不要看内容,要看到作这首偈子的人确实很诚心,确实很听话,是照直写的,没有滑头,没有私心,因此没有花样,朴朴素素,献给大家。他的直是他的诚,他的浅是他的真。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算是读懂了神秀的偈子。至于他的内容,并未偏离佛学正道,你可以说他不妙,但不可以说他不对。神秀的名字像个佛门才子,其实他一点儿也不才子,没那浮浪心性,是个笨拙的老实人,不是老实人也成不了佛啊。相比之下,惠能的跳跃心性显出来了,怪不得弘忍见他第一面就说他“野”。菩提老祖收拾不了孙悟空,五祖弘忍也收拾不了惠能。有的人喜欢跳,做老头的只能让他跳,这正是老头的乐趣所在。你可以把一只猴子一棍子打死,你能把他的猴性一棍子打死吗?你说身灭性也灭,不对,应是性起身就起,那只猴子在烈焰滚滚的炉子里活过来,马上就打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去了。惠能也把禅门闹了个天翻地覆。我把惠能比作谁呢?一比比作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二比比作推倒山门的鲁智深,三比比作盗甲的时迁。他这是在盗甲啊。师父本来要传给大师兄的法宝,他冷不防盗了去。大师兄说:“心如明镜台”,他就说:“明镜亦非台。”这句翻得好,谁愿意踩在一块玻璃上走路呢?台子要结实才能走路啊,明晃晃的一座台子谁敢上?在这里,惠能也露了一手。世俗辩论,只能同类作比,不能“串”了,比如你不能用语文辩数学,不能用科学标准来评论一首诗的好坏;但佛门无禁忌,为了追求真理,佛门辩论是可以“串”的,辩经可以把经抛开,问佛可以灭佛,可以玩过界,可以把虚当作不虚,把论当作非论,把比喻当作事实。神秀说“心如明镜台”,本来是比喻,惠能把他当作不是比喻,而是事实,这从佛门辩论的规矩来看是允许的,因此惠能的胆识与学识双双赢得普遍赞誉,皆道是佛力相助,才有这般智慧。从常理来看,明镜确实不可以作台子,因此一旦回到世俗世界,是惠能赢了。神秀的佛学一下子被悬在空中,不能上,不能下,卡在那里。惠能是个“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中”的角儿,他会越界,神秀却不能,因此神秀奈何不了他。但惠能再厉害也要平地踏一步,才能往空翻。他也需要弘忍与神秀,才能做出自己。没有神秀作基础,他也翻不出这一句。换个角度讲,其实他是帮神秀把话说圆了,说来说去还是神秀的意思。因此说到底,两句是一句,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这场佛学辩论杀气腾腾,绞的清,翻的妙,惠能借势凌空翻走固然神通,最让人佩服的是惠能飞走后神秀岿然不动!二人斗法未分高下。一巧一拙,一智一愚,果然是双璧双骄,一双绝杀!究竟花落谁家,且看下回分解。辩论已过半,高潮即将到来,弘忍这个主持人也快坐不住了吧。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应劫而生,破而后立。既然得了这身子,少不得要圆了身上的因果。这具前身心心念念不过……是要嫁给四阿哥。那么便嫁了吧。
  • 师傅带我去捉鬼

    师傅带我去捉鬼

    滴血的陶瓷娃娃忽然复活,乱葬岗突然出现的房子,鬼岭里的那个神秘老人,一切看似简单的冤魂作案,而背后却又隐藏了那么多令人心酸又惊悚的过往。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他让苹果公司获得重生,进而颠覆性地重塑了计算机、音乐、电影和电信产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能改造一项产业已经很了不起了,再造四项产业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就是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与那些对员工人性化管理的“天使”管理者相比,乔布斯更像个“魔鬼”。“乔布斯身上好像有一种诱人的光环,这种光环让你忍受他的暴躁、多变,让你凝聚在他的周围,像奴隶般为他工作。并且他总是有办法让你激情四射。”乔布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员工们心甘情愿地将“灵魂”交付给他。乔布斯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魔力”?他是怎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商业领袖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成功启迪

    成功启迪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重大的财宝,它们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巨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作为成功的追求者,获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详细论述领导力的本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素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品质,娓娓道出一门如何让别人追随你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