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一座山上有一个茅舍。茅舍里住着一个比丘僧,此比丘僧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从日出到日落,他足不出户,只是一心诵读般若波罗蜜经。他那朗朗清脆的读经声,从窗户、门口、壁缝传出来,在山间回响着,似鸟语花香,如淙淙清泉,遍布整个山麓。
每天清晨和黄昏,都有一个七岁的牧牛郎在山麓放牛,听到朗朗经声,心中甚为欢喜,心想:“念得多好呀,多美妙呀!”渐渐地,他入了迷。在一个黄昏时分,牧童循着诵经声来到比丘的门前,说道:“请问,您读得是什么呀,这么好听!”
比丘答道:“是佛经般若波罗蜜。你年纪太小,长大了就懂了。”
牧童一听,却说:“用不着长大,我现在就懂!”
比丘吃惊地问道:“你才多大就懂了?”
“七岁了,我觉得您读得美妙极了!”
比丘心里赞道:“真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牧童,绝非凡人!”
没过多久,小童便告辞回去了。牧童回到原地,一看牛却不见了。“呀,肯定进山去了。”牧童便进山找牛。他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牛,太阳已下山了,但他怕回家被父母打骂,不给饭吃,便硬着头皮继续往深山里走去。越走天色越黑,他不禁朝山里喊了起来:“牛啊,牛啊,你在哪里啊?”
忽然,从山林深处传来一阵响动。牧童以为是牛在里面,忙走上前去,却朦胧地看见前面正有一只饿虎朝他走来。牧童吓得大哭起来,转身就跑。但已经迟了,最后那牧童被猛虎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牧童死后转世到一个长者贵族家里。
那长者家里应有尽有,只是无儿无女。此番长者闻听妻子怀孕,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自从妻子怀孕以后,嘴里老是唠叨着什么,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如同做梦一般。
他见妻子总是躺在床上,不断地哼着什么,长者心中疑惑:莫非是妖孽作怪?便赶紧让仆人去请相师来占卜。相师占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查出来。
一天,山中的那个比丘,化缘到了这个长者家门口,远远地就听到长者妻子嘴里的哼哼声,心里不禁欢喜起来:“这不是我天天念得般若波罗蜜经吗?”
比丘即快步走入长者家门,见长者一脸的愁云,便问道,“请问,贵府是谁在念佛经呀?”
长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惊讶地看着比丘,问道:“请问您说什么?”
比丘又问:“贵府谁在念佛经呀?”
长者没好气地说:“没有人念佛经。那是我妻子得了病,在胡乱哼哼呢。”
比丘笑了笑,答道:“您妻子在念般若波罗蜜经呢!她不是害了什么病,而是在诵读般若波罗蜜经,她怀的必是佛家弟子!”
长者听了,高兴得心花怒放,急忙告诉全家人,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转眼便到了婴儿出生的时候。那婴儿刚出母腹,即从产床下到地上,双手合十地跪着,嘴里不停地念着般若波罗蜜经。全家人惊奇地看着婴儿,再回头看看长者的妻子,见她也不哼哼了,而且完全醒了,像从长梦中醒来一样,根本不知此前自己的情形。
长者急忙跑到佛所,去请众僧来看自己的儿子。众僧来到长者家里,都惊奇地看着地上的婴儿,被他那连读带讲得诵经声吸引住了。
众僧一起向长者合掌施礼,道:“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施主千万不要干扰他。好好抚养吧,这孩子以后可以为天下众生之师,包括我们这些比丘。”
七年过去了。前世的牧童已成为一位贵公子,但他一心只诵读般若波罗蜜经,已完全悟解了经义,同时背诵了所有的经典。可谓无人可比,智慧超众。
更令人刮目相看得是,所有经典中原来错误或脱落漏掉的字句,他都一一给予纠正补充,完备了原经中的不足。于是,比丘僧众均随他诵读经文,听他讲解经义。
从此,长者的儿子更是身体力行,讲经授法从无怠慢,举止言行为人师表,经常开化弟子们,使他人发大乘心。他的足迹遍及整个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弟子。经他启发得大乘心的人共八万四千,直接学佛法的著名弟子共五百名。
佛告诉阿难说:“阿难,那时的牧童就是我的前身,那个比丘就是迦叶佛的前身呀。”
醍醐灌顶
佛家讲究因果循环,所谓“种善因得善果”,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念佛,多多行善,多多做好事,那么我们也一定会得到善良的回报。而事实上,也许在我们做好事的时候并不能及时得到善报,但是我们却能因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善行,美化了自己的心灵。
禅机故事
没人绑住我
三祖继承二祖的事业,广施法雨,普度众生。
一天,有位少年僧人前来拜见。
少年僧人问:“什么心才算是佛心呢?”
三祖问他:“你现在的心是什么心?”
少年僧人想了一想,说:“我现在没有心。”
三祖说:“连你都没有心了,佛又怎能有心?”
少年僧人就向三祖祈求说:“但愿师父能指示一条解脱的法门。”
三祖问他:“谁绑住了你?”
少年僧人想了想,说:“没有人绑住我。”
三祖告诉他:“既然谁也没有绑住你,那你就已经解脱,为何还要求什么解脱法门?”
少年僧人一听,当即大悟。
后来,他成为禅宗的四祖道信。
佛学百科
放生的功德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功德无量无边:(一)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二)长寿、健康、少病;(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六)官禄亨通,一帆风顺;(七)喜气洋洋,四季安宁;(八)解冤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虑;(九)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心怀害人之念,必将自食恶果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曾经为一个自食恶果的猎人钩葛说了一偈颂:“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钩葛,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附近。此人生性残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钩葛带了弓箭,领着自己养的一群猎狗到森林去打猎。
路上遇见一位托钵的比丘,钩葛很生气地自语道:“今天要倒霉了,一大早就碰到一个光头,我看今天什么也猎不到了。”说罢很生气地往森林里走去。
那比丘听了,也没说什么,竟自捧着钵走开了。之后到村子里走了一圈,找一个静处,将乞到的食物吃了,准备返回寺里。
这边,钩葛在森林里呆了一整天,然而却一无所获,气呼呼地带着猎犬往回家的路上走,谁知又碰上了这位比丘,不禁火冒三丈,大骂道:“我一大早就碰见你这光头,所以倒霉,连一只小兔子也没逮到,谁知回来又碰见你,不知又要倒什么楣了。”说罢就要叫他的猎狗咬比丘,将比丘吃掉。
比丘赶紧说道:“有话好说,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不要冲动啊!”
钩葛哪里听得进那比丘的话,不由分说就放开绳索,让猎狗咬那个比丘。比丘只得赶紧脱身逃命,跑到一棵树下,爬了上去。钩葛的猎狗咬他不着,只得在树下徘徊绕圈子,对着树上的比丘狂吠。
此时钩葛赶到,他说:“今天你跑不掉了!”随即拿起箭头向上猛刺比丘的脚底,比丘哀哀求饶。钩葛仍然不理,非得置他于死,不肯罢休。比丘双手紧握树枝,两个脚底不停地闪躲钩葛的矛头,痛苦不堪。身上的袈裟渐渐松了,终至落下,从头到脚将钩葛罩住,钩葛来不及挣脱。
那些猎狗看到袈裟,以为是比丘,猛地扑过去,一下子将钩葛咬得动弹不得。比丘见状赶忙折了一根枯枝向猎狗们丢去,猎狗们抬头看到树上的比丘,才知道它们咬了自己的主人,逃入森林。
比丘这才从树上下来,看见袈裟沾满了鲜血,钩葛已然一命呜呼,心中非常难过,他想:因为我的袈裟掉下的缘故,才使得猎人丧命。他怀疑自己是否犯了杀戒,因此来到佛前,将经过向佛陀禀告一遍。
佛陀安慰他说:“善哉比丘!你没有丝毫过错,那个猎人不应该伤害没有过错的出家人,他如此作为是自食其果;而且,他不止这一世伤害无辜,前辈子也是。”
佛陀因此又说了有关钩葛前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医生,为人医病赚取医药费谋生。后来时运不济,病人渐渐少了,医生赚不到医疗费,贫穷潦倒。
有一天,这位医生到乡下,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在一起玩耍嬉戏,心里于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我要是能让这些小孩都被蛇咬了,我就可以为他们医治,而赚到很多医药费。”
于是他将小孩子们带到一棵树下,在树根的枯洞里有只睡着的蛇,蛇头露在洞口,看起来就像蜥蜴的头。
医生告诉小孩子们说:“这是蜥蜴,你们抓来玩没关系。”一个小孩不知天高地厚,就依着医生的话,捉住蜥蜴的颈部,谁知当他握住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只蛇,蛇身很快地缠住小孩的手肘。小孩非常害怕,情急之下将蛇往医生的头上丢去,这只蛇立即缠住医生的脖子,一口咬住医生的颈部,医生脸色发青,立刻中毒而死。
这个医生就是钩葛的前生。“比丘们!一个人如果常常做出伤天害理、伤害无辜的事,终究会果报还诸自身,自作自受的;就像逆风而起的灰尘,终究还是扑向自己的脸上。”
佛陀为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很多比丘闻偈后,当下都证得阿罗汉果,余者亦同沾法益。
醍醐灌顶
佛家有云:“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佛陀告诫我们,不能有害人之心,若是总想着陷害别人,也终将会害了自己。
禅机故事
锄草斩蛇
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
学僧很不以为然地说道:“很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仍不高兴的问道:“什么是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学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说道:“你说的粗细,叫人无法了解!”
智常禅师就反问道:“且不要依照这样说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
学僧毫不客气的道:“当下!”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道:“你‘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学僧终于有所省悟。
佛学百科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长安县杜曲镇城东南少陵原畔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为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寺内有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塔前还有清末《重修华严四禅清凉国师塔记》碑。
慈悲的眼泪,能够息下瞋恨的邪念
有一次空也禅师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
空也禅师见状,竟不觉掉下了眼泪。
土匪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这么一个胆小的出家人。”
空也禅师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为人服务,却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三涂之苦,因此为你们着急而流下了眼泪!”
强盗们听了,终于抛弃贪欲瞋恨的心,而皈依在空也禅师的座下。
醍醐灌顶
眼泪,有悲伤的眼泪,有欢喜的眼泪,有感动的眼泪,更有慈悲的眼泪。慈悲的眼泪从慈悲的佛心中流出,就是强盗土匪,也会息下瞋恨的邪念。
禅机故事
蝇子投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这首诗的作者古灵禅师,是在百丈禅师那里开悟的。悟道后的古灵禅师感于剃度恩师的引导,决定回到仍然未见道的师父身旁。
有一次年老的师父洗澡,古灵禅师替他擦背,忽然拍拍师父的背说:“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圣。”师父听了便回头一看,古灵禅师赶紧把握机缘又说:“佛虽不圣,还会放光啊!”但是师父仍然不开悟,只觉得徒弟的言行异于常人。
又有一次,师父在窗下读经,有一只苍蝇因为被纸窗挡住了,怎么飞也飞不出去,把窗户撞得直响,于是又触动古灵禅师的禅思,他说:“世间如许广阔,钻他千年故纸。”并且做了上面那首诗偈,意思是说:苍蝇!你不晓得去寻找可以出去的正道,却死命地往窗户钻,即使身首离异也不能出头呀!暗示师父参禅应该从心低去下工夫,而不是“钻故纸”的知解。
师父看到这个参学回来的弟子,言语怪异,行径奇特,于是问他是什么道理?古灵禅师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诉了师父,师父感动之余,于是请他上台说法,禅师入座,便说道:“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百科
密宗在中国的由来
密宗经典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多属真言咒语性质。在中国佛教史上,把密宗正式引进中国并形成一个宗派的是“开元大士”。开元大士是指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他们的弟子一行和惠果对密宗的兴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大士着重在三个方面弘扬密宗:一是曼陀罗灌顶,二是《金刚》瑜珈,三是护摩,意即火祭。中晚唐时期,印度佛教中的密教涌入中国并繁荣一时。
不分清真假是非,麻烦会接踵而至
佛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很会牧羊,他所豢养的羊繁殖得很快,没过多久,他的羊便从几千只到一万只了。他很平时非常俭省节约,从来不肯杀一只羊请客或自己吃。别人看到他有那么多的羊虽然很是眼红,可是却也奈何他不得。
那时,在他的村子里有一个人,很会取巧诈骗,走过来对他甜言蜜语,说要和他作很好的朋友,牧羊人就信以为真,把这个骗子当成了好朋友。
后来有一天,这个骗子看时机成熟了。就对牧羊人说:“我和你已成为知己朋友了,心里不论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我知道你没有妻子,很是寂寞。现在我打听到东村有个女郎真是美丽极了,给你做妻子,很是合适。我做介绍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牧羊人听了很是欢喜,就给他很多羊和一些其它礼物,算作聘礼。过了几天,这个人走来对他说:“她已经答应作你的妻子了,而且你的妻子今天又生了一个儿子,我特地来给你道贺呢。”
牧羊人听到还没有见过面的妻子,就已经替他生了个儿子,心里更加欢喜,就又给了他很多羊和别的东西。再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过来对他说:“唉!真可惜,你的儿子今天死了!我真替你难过。”
牧羊人听了以后,便号啕大哭,悲痛不止。
后来村民们听到牧羊人的事情,都在偷偷地笑它:被人家骗了,还把人家当神敬着。
醍醐灌顶
一个人如果无法分辨真假是非的话,那么他的麻烦和灾祸就会接踵而至。不管面对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分辨真假是非的能力,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更不要被自己的贪图心所迷惑。
禅机故事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烧饭,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