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200000014

第14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13)

古代名画莫高窟四壁45000多平方米光彩夺目的壁画,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北魏的色彩沉着,用笔豪放。隋代的线条流利,用色柔和。唐代的构图宏伟,色彩富丽。内容主要是描绘佛教故事,如:经变,就是佛经的变相,也就是佛经的图画;本生故事,本生指释迦的前生,印度佛教徒相信轮回,认为释迦在降生前就经历了许多世,便把许多民间的寓言和传说穿凿、附会编成本生经,其中好的主角就是佛的前身。另外有供养人像,就是那些出钱修窟的人,把自己的像画在壁上,表示这窟内的佛菩萨是他们所供养的。他们是现实世界的人,穿着当时的服饰。这些供养人像,是一个包括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和不同民族的服饰展览会,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即使是佛教故事,因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人们无法离开自己的生活方式、经验等等,去设想天堂和地狱,所以它还是复杂而曲折的反映了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壁画中看到,有统治阶级残酷镇压人民,把他们剜去两眼的血淋淋的场面,有农民辛勤劳动耕种、收割、打场的场面,有泥瓦匠正在修建楼阁亭台的劳动场面,有画师们在洞窟里借着微弱灯光,一笔一笔地绘制壁画的场面,有贵族官僚观看精彩的歌舞伎乐的场面。敦煌艺术所以永远保有清新的力量,主要是在于它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给我们用图画留下这一千多年的社会生活面貌,敞开了无数扇历史的窗子。也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卓越才能。

莫高窟里还保存有大量古书、古画、户籍、契约、小说、词曲以及丝织品等珍贵文物,写本就有两万件以上,刊印本约占百分之一二。这些文物大约是在北宋中叶西夏占据敦煌前,和尚们逃难时藏进一个洞窟的复室里的。外面用泥壁封好,并绘上壁画,直到1900年才被人发现。后来英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骗走24箱写本和五箱绘画、织绣品。法帝国主义分子伯希和盗购经过精选的文书经卷特制的化学胶布揭走无比精美的唐代壁画26方,搬走几尊最优美的唐代塑像。由于人民的反抗,才使莫高窟嘲塑壁画和部分藏经保存下来。

建国后莫高窟回到人民的怀抱,洞窟得到修缮,文物和艺术品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这个艺术宝库才得以大放光彩。

佛教的发展与禁佛毁寺

隋唐时期,佛教有了更大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佛教影响扩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维护封建制度、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得力工具。

玄奘说:“正法隆替,随君上所抑扬。”①说明佛教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朝的政治支持和财政援助。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布施得福等说教,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做奴隶。净土宗说:“富贵贫穷由宿造。”穷人贫贱受苦,是前世不肯为善的报应;富人锦衣玉食,乃是过去“慈孝”、“修善”、“积德”的结果。以此来解释阶级的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原因,麻痹劳动人民的反抗意志。同时又编造十八层地狱的极苦吓唬人,说地狱黑壁千重,铁城四面,刀山剑树,烈焰冲天;下地狱者,死去活来,惨痛难言。并宣传西方净土的安乐,说那里“地是黄金山是玉”,是解除人生一切苦难,享受永世极乐的地方。每个人只要诚意信佛,不厌其烦地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罪病消除,福命长远”,临死时,阿弥陀佛就会在香花和仙乐中将其迎往“净土”。这些说教的目的都是为了掩饰社会上尖锐的阶级矛盾,诱骗劳动人民甘当统治者的顺民,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佛的恩赐上。当时一个深懂佛教作用的官吏,在为唐宣宗重兴佛教大造舆论时说,有些人反佛,是只看到它雕饰彩绘的小费,却不明白其扶世助化的大益。他说:“俗既病矣,人既愁矣,不有释氏使安其分,勇者将奋而思斗,知(智)者将静而思谋,则阡陌之人皆纷纷而群起矣!”②他说出了佛教的本质和隋唐统治者扶植它的居心。佛教又说布施可消除全部宿债,可得福报,成佛。犯过滔天大罪的人,如果“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使统治阶级感到,从剥削所得,拿出一点来修功德。不仅今后可以恣意作恶,还可保证来世的荣华富贵。正因为如此,佛教得到隋唐统治者的大力扶植而进入鼎盛时期。

北周武帝毁佛时期,佛教严重受挫。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巩固统治,积极实行崇佛政策,以振兴佛教为己任。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力,他利用曾抚养过他的尼智仙编造出所谓“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的预言,宣称他当皇帝是“蒙三宝福祐”。他三次下令修建舍利塔,征召北周毁佛时潜藏的僧徒,准许修复废毁的寺庙,重新雕撰废像遗经,明令“境内之民,任听出家”③。隋政府赞助翻译新的佛经,恢复佛教义学的研究。隋炀帝继续奉行崇佛政策,以国家的力量支持僧徒续修旧经,翻译新经,立寺度僧,行道造像。佛教势力迅速增长。在隋代三十多年间,全国度僧236200名,建寺3985所,造像20余万躯,建塔100余座,译经82部,当时“民间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十百倍”④。为佛教在唐代的极盛奠定了基础。

唐朝统治者基本上都奉行尊道、崇儒、礼佛的政策,利用其矛盾,调和其纠葛,倡导所谓三教归一,即要他们都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只是出于各时期不同政治斗争的需要,有时更多尊道,有时更多崇佛。唐朝建立时,李渊曾舍宅建寺,写经造像,并按佛教说法,每年规定一定时间禁止行刑屠钓。全国统一后,为恢复经济,招抚流亡,曾一度下令限制佛教,但未认真执行。唐太宗在尊道的同时,也更多地利用佛教。他在战争中杀死许多人,亲手斩杀的就有一千左右,于是在过去作战的战场上,大修寺刹、伽蓝,说是给死者超度,使他们走向菩提之道。在打败宋金刚的晋州立慈云寺,在镇压窦建德的汜水立等慈寺,在镇压刘黑闼的沼州立昭福寺,表示愿死者脱离苦海,得到甘露,借以收揽人心。他支持建寺度僧、译写佛经。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国后,唐太宗不仅资助他译经,还为他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经常召他入宫谈论,优礼备至。这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李渊父子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规定在朝觐的排班次序中道士在僧尼之前。他们还是尊道抑佛先道后佛的。武德七年(624),太史令傅奕上疏主张明令禁佛,他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并指出:“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而愚僧矫诈,皆云由佛。”⑤佛徒法琳作破邪论、辩证论狂骂傅奕。唐太宗敕法琳说,你著辩证论在信毁交报篇里说,有念观音者,刀不能伤。现在给你七天去念观音,到期试刀,看是否不伤。七日期满,问他刑期已到,你念观音有灵否。法琳苦思救命之计,答道,七日以来,我不念观音,只念陛下。问何故?说陛下功德巍巍,照佛经说,陛下就是观音,所以只念陛下,法琳以谄谀奉迎免死,流放远州僧寺,病死途中。唐太宗一面压制反对先道后佛的僧徒,一面又向僧徒私下表白说:佛老尊卑,不以谁暂时在上为胜,我修佛寺比立道观早,你们应该理解我的用心。这充分表明当时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

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出现在武则天时期,武后载初元年(690)七月,僧法明等进献所撰《大云经》四卷,中有太后乃是西天弥勒佛下世,应取代唐朝为天下主,这正迎合了武则天图谋称帝的欲望,她即命长安、洛阳及诸州立大云寺,各藏《大云经》一部,置高座宣讲。据考古资料,远在帕米尔的碎叶镇和海南岛,当时也设置了大云寺。武则天耗巨资在洛阳龙门雕大佛像高十多米,用以崇佛。出于巩固武周政权的政治需要,武则天于证圣元年(695),从于阒请来名僧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并亲自过问译务,撰写序文,强调自己当女皇符合天意,向朝臣宣讲。僧徒法藏奉命在佛授记寺讲解新译《华严经》。为反李唐皇室和鼓励为她效劳的僧徒,武则天诏令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徒处道徒之前。“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在武则天的尊崇下,影响深远的禅宗,道门兴旺。因法藏得到武则天的宠幸,华严宗形成一大宗派。在武则天的资助下,曾赴天竺求法的义净,从事译经,弘扬佛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臻于鼎盛,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第二个崇佛高潮出现在肃宗、代宗时期,那时正值安史之乱,躲在灵武的唐肃宗祈求佛保佑朝廷,请密宗僧人不空率百名和尚住进宫中,晨昏念经,为朝廷祈福。郭子仪等力战并请回纥援兵收复长安,肃宗却归功于不空诵经。代宗时一遇朝廷同回纥、吐蕃有战事,代宗就请僧众在宫里诵经。战争结束,即认为僧众退敌有功,益加宠信。安史之乱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加深,统治者既需佛教寄托自己空虚的灵魂,更需佛教帮助消除蓬勃发展的人民反抗斗争。他们广建佛寺,大度僧尼,把大量财物馈赠寺庙,将许多官爵封赠僧徒,以政府的力量维持寺产,支持佛教的各种活动。元和十四年(819),宪宗遣中使率僧众自凤翔法门寺迎佛骨至京师,“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⑥。掀起了崇佛狂热,充分表现了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

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扶植下,隋唐时期佛教获得巨大的发展。一批又一批虔诚的僧徒,为了解决佛学上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不顾艰难险阻,从陆、海两路前往天竺,仅唐初半个多世纪里,就有数十人。他们携回大批麓本佛经、佛像和舍利,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著作,对中西文化的沟通起了很大作用。同时涌现出玄奘、义净、实叉难陀、菩提流志、金刚智、不空和般若等著名翻译家,有了完备的译场制度,译经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前代。佛学家们开始用儒家注经的方式,撰述了浩如烟海的解释佛经的疏论,编纂了工具书,开创了翻译和研究佛经的新纪元。

南北朝的佛教理论研究者已发现佛教许多流派的思想分歧,有些讲经法师只讲自己熟悉的经典,对于和自己学派不同观点的其他经典,一般是存而不论。他们讲经的寺院并不固定,不注意传法世系的继承关系。隋唐时代佛教适应封建政治经济关系进一步演变,有些学派不仅有自己的宗教理论体系、宗教规范制度,而且在寺院经济中有自己的寺产所有权和宗内继承权,他们模仿世俗封建地主阶级的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世代相传的僧侣世袭制度。每宗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传法世系,开始形成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创始人智凯(531—597),以在浙江天台山建基地而得名,因崇奉《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这一派着重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体是空无的,故又被称为空宗。流行于今浙江及湖北一带。法相唯识宗创立于唐太宗、高宗时期,创始人玄奘(602—664)及其弟子窥基(631—682)。以它的学说的内容为宗派名称。这种学说以论证“万法(事物)唯识(心识,精神本体)”、“心外无法”为宗旨,认为世俗人相信外界事物为真实存在,但那不过是由“识”幻现出的影相。教义烦琐,不易被一般人接受。流行于长安、洛阳一带,只在唐初兴盛了几十年便消沉下去。华严宗创立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实际创始人是法藏(643—712),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主要是论证所谓“尘是心缘(辅助条件),心为尘因(主要条件)。因缘和合,幻相方生”。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由主观精神(心)产生,是“幻相”。又提出“理事无碍”说,即“事”(物质)是“理”(精神)的体现,而“理”又体现在“事”中,两者互相融通,互不妨碍,但“理”却是第一性的。流行于长安及今山西五台山一带。禅宗创立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实际创始人是慧能(638—713),以它独特的修养方法、思想方法而得名。“禅”是梵语音译“禅那”的简写,意为静虑。静坐沉思,称为“坐禅”或“禅定”,是佛教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相传“禅宗”是由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的。五祖弘忍有两大弟子,一为神秀,一为慧能,神秀创立北宗,慧能创立南宗。南北二宗各有四句诗偈归纳它们的主张。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即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然后才能成佛。这是渐悟。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反对神秀的渐悟说,认为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净心自悟,不必苦修,不必背诵大批经卷即可成佛。这是顿悟。渐悟是客观唯心论,顿悟是主观唯心论。慧能这种简单速成的方法,对陷于水深火热中而看不到出路的劳动人民深具欺骗性;这种廉价进入天堂的方法,既可使地主官僚们的空虚灵魂得到寄托,又可帮他们消除人民的斗志,自然也受到他们的欢迎。因此南宗终于战胜了北宗,得到广泛流传。禅宗开始流行于今广东、两湖一带,唐末、五代时期遍及全国,几乎取代了佛教各宗派,垄断了佛坛。

同类推荐
  • 晁氏水浒

    晁氏水浒

    “咱也来个煮酒论英雄,先说神力。这江湖之上,要说神力,第一当属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两膀若无千斤之力,怎能动的树木。”“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了,岂不闻小霸王力扛东京数千斤闸门,四路反王这才安然逃出东京,怎是凡人可比。”新书《义气水浒》
  •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但在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很多历史真相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还原。未解之谜无处不在……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热门推荐
  • 武痕

    武痕

    石宇本是石泉镇一个小家族的子弟,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在一次历练的过程中,意外得到一件血色印记,从此生活便是发生了变化,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一个惊天的阴谋中,那是一段过往的辛秘。
  • 再见,首席

    再见,首席

    她为心上人度过难关,却未曾想,搭上了自己的生命。五年后,一个神秘的女人出现,一次次演绎着他日记里曾经的故事,她是谁?他最终爱上她,可她却是别人的契约情人……
  • 重生之名门嫡女

    重生之名门嫡女

    前世,她为爱委曲求全,婆婆欺压,小三威逼,最后被丈夫陷于不义,家破人亡休离出府,最终在一场大火中,连同她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一起烧成灰烬。重生成为身份尊贵的长平郡主,凤凰涅槃,就让上一世的旧账,咱们这一世彻底结清!害她的人,一个人都逃不掉。不死不休,不休不止!
  •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这是一个关于野心勃勃的异姓摄政王、从小被养在宫外的腹黑公主、还有一个年幼的小皇帝的故事。云昭国的皇帝毫无预兆地驾崩,唯一的皇子、年仅七岁的云烨宸即位为帝,而异姓王爷黎融墨被推举为摄政王把持朝政,就在他当着百官的面准备接管玉玺的当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刚出生就被先帝送出宫的六公主,云瑾笙!很多人甚至都想不起她的名字,但是今天她带着满身的芳华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先帝的谕旨。先帝圣谕,将玉玺交由六公主云瑾笙接管,同时着令六公主掌握后宫大权。云瑾笙纤纤玉手轻抚过圣旨,脸上带着微笑看向玉阶下俊朗如玉的摄政王,父皇将自己送到宫外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己,是因为他太爱自己,不管你有什么通天的本事,摄政王,黎融墨,你等着接招吧!云昭国的皇位将由我来守护!片段一:“王爷。”来人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一眼,可是摄政王依旧没什么反应。“王爷,瑾笙公主说要为王爷选妃,特意派人来王府通知一声。”黎融墨终于从奏折中抬起头,眉头微皱,她又要做什么?当黎融墨进宫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看着面前一幅幅摊开的画像。“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黎融墨沉声问道。云瑾笙端起手边的茶递到黎融墨的手里,微笑着说道:“如果摄政王不想选妃也可以,本公主想多派几个人到王府伺候摄政王,不知道摄政王同不同意?”黎融墨掀开杯盖,茶香扑面而来,他轻啜一口茶水,“可以。”她不就想在自己府里安插她的眼线吗?就让她去折腾好了。云瑾笙笑得诡异,她轻轻凑近黎融墨的耳边,声音近乎呢喃,“摄政王难道不怕我在茶里下了药吗?”片段二:“王爷。”“又有什么事?”“瑾笙公主最近常常跟林将军的儿子林安风见面,而且相谈甚欢,林将军似乎有意要瑾笙公主做他的儿媳。”如果林将军变成公主那边的人的话,形势就对王爷有所不利了。黎融墨眉头紧皱,起身就往外走,好奇怪啊,很少见王爷这个表情的,看来这个事情真的很严重。黎融墨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悠闲地喂鱼,黎融墨皱着眉头,“你又想干什么?”云瑾笙倒是奇怪,自己干什么了?“为什么要跟林安风见面?”“当然是为了不让摄政王独掌军权了,否则本公主岂不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了。”“我把南府和东府的兵力给你,以后不要再跟林安风见面了。”云瑾笙喂鱼的动作僵在半空,他这是什么意思?
  •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聪明的人绝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如何曾为一个聪明男人,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中肯的建议。
  • 古卷传说

    古卷传说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宇宙也有成住坏灭。在整个宇宙行将灭亡的前夕,心有不甘的众神想要勉力自救,开创史无前例的辉煌造化,走进根本不属于他们的未来。他们能成功吗?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人能修炼成仙,仙人之上还有圣人,圣人主宰三界,掌控万物。圣人之上呢?三界之外呢?
  •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九岁失忆,忘记了前世的记忆,仅仅留下脖子上记忆的项链,我把一个美丽的梦从韩国带到了中国,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了自己身世,虽然我的亲身父母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离我远去。当知道自己九岁时就已经订婚,才发现缘分从那时就已经牵起,此时身边的恶魔原来就是那个他?他是当年的那个他吗?为什么我会有个这么可怕的妹妹?
  •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企业家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控制成本。每砍掉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每消除一个成本浪费,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润。本书就是那些菜鸟老板的智多星,要成事,怎么能少得了军师呢!
  •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此文中连载两本书(已完结)有兴趣的亲可以看>“你想做什么?”<br/>谭焱的一步一步逼近,让古心彤害怕的不得了,她惊恐的问着。<br/>谭焱轻笑,反问:“不要那么惊恐的看着我,我有那么可怕吗?”<br/>古心彤防备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听着他接下来看似缓和,却无比残忍地话语。<br/>他说:“怎么说孩子也是我的,他已经这么大了,不生下他多可惜。而且,生下他还可以控制你,不是吗?”<br/>谭焱的手,肆意的在古心彤圆润的腹部上行走,说着那让人脊背发凉和心痛的话语。<br/>&nbsp;&nbsp;&nbsp;&nbsp;
  • 红楼异传之错梦

    红楼异传之错梦

    《饕餮妃》当黛玉有个穿越哥哥,于是,黛玉你终于不用去被贾府当人质和备胎媳妇了。种田看花读书弹琴,淡看风雨,笑卧红尘,黛玉的悠闲种田式生涯终于开始啦。可是这真的能够实现吗?无意间卷入复杂的感情纠葛之中,面冷心热的皇上、爽朗豪迈的十二皇子、外和内刚的北静王爷,她的芳心会落向何方?面对更加深沉的算计,黛玉兄妹又将怎样冲出重围?纵愿红尘袖手,也莫辜负年华。且看不一样的红楼,一段努力冲出重围的红楼伪种田生涯。友情链接:《休夫王妃好抢手》饭团妹推荐我的新文:《一等公主》(原名《凤舞琼花》),半架空历史,隋炀帝与妹妹琼花公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