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6900000007

第7章 宋朝的宫廷(6)

大中祥符六年(1013)六月,老子故里亳州的官吏和父老三千多人进京请愿,强烈要求真宗亲谒亳州太清官,拜祭老子。数天之中,群臣们也凑热闹,再次吁请。于是,真宗下诏,明年春天驾幸亳州,加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尊号,命丁谓判亳州,筹措相关事宜。几个月后,丁谓又称瑞兆频生,从亳州献上灵芝三万七千枝,真宗另辟一殿展览这些灵芝。次年正月,仍以“天书”为前导,真宗率众又浩浩荡荡地开赴亳州(今安徽毫县),在太清宫拜谒老子后,一个月后才回开封。

半年过后,真宗又想出崇道的点子,宣布天帝的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初一,在隆重的礼仪中,真宗在玉清宫向天帝正式奉上尊号,参加这一仪式的除文武百官外,还有少数民族领袖、宗教界僧道代表和外国使者等。同时命令天下官员和百姓都须在家中设案焚香,向玉皇大帝致敬,地方官要派人检查,民间“玉皇大帝”的称呼也始于此。天禧元年(1017)正月初一,真宗又到玉清宫向玉皇大天帝献上宝册和龙服。全国各地也同日分设罗天大醮,以供民众僧道烧香跪拜。这样,将全国都卷入这一敬拜“玉皇大帝”的狂热迷信活动之中。

为了把以“天书”为中心的崇道活动搞得场面壮观,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真宗就在京城和全国大兴土木,营建宫观。其中最大的玉清昭应富有二千六百多座殿宇建筑,役使数万工匠夜以继日,用了七年多时间才竣工,并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建筑物资,其宏大豪华之规模,超过秦之阿房和汉之建章。次年,真宗又命令全国各州县都必须建天庆观,供奉三清玉皇,总数在千所以上。真宗还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境内)建景灵宫,有一千三百二十多座建筑,以供奉圣祖赵玄朗,又造太极观供奉圣祖母。由于曲阜太远,真宗不便亲致礼拜,就在京城也分别建造景灵宫和太极观。

乾兴元年(1022),真宗去世,“天书”也随葬入陵,总算结束了长达15年的荒唐闹剧。真宗晚年已完全沉浸在这出自导自演的荒诞戏剧中,满口胡话,神魂颠倒。当然还有大量的必不可少的配角,才能把这场戏演得如此生动鲜活。其中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和刘承规五位配角最为重要,他们相互勾结,行踪诡秘,号称“五鬼”,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然而各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王钦若为人奸巧,智数过人,胆大妄为,又懂道教,这出戏由他首创建议,作用最大。丁谓狡黠机敏,开始主要是推波助澜,后来居上累官宰相,成为真宗末年政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林特工于算计,善于逢迎附和,接任三司使,主管封祀和营造的财政大计,几乎把太祖、太宗朝的家底积蓄都挥霍殆尽。刘承规是宦官,官居皇城使,当时伪造“天书”,多由皇城司奏报,或兼负责道具的制作。陈彭年擅长礼法,颇有学问,为东封西祀参订仪制,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负责闹剧场景的设计。宰相王旦名为正直,以美珠一樽,竟箝其口,且屡次力请封禅,冒称众意,利令智昏到如此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僧道、耆寿、外臣乃至大量士人、百姓都参与了进来,搞得举国如痴如醉,进入迷狂状态。

那么,是什么魔力能动员起全国这么多的各阶层人士,最后完成这令后人深感可笑又可悲的荒诞闹剧呢?其中有多少人在不同程度的参与作假?多少人明知“天书”等符瑞吉兆有假,却依然崇信有加,痴狂不已?为什么此类文化现象有如此之感劭而在中国历史上能常演不衰?

宋仁宗生母之谜

演绎宋代宫廷故事的元代杂剧《抱妆盒》和包公戏《狸猫换太子》等剧目,都是讲述宋仁宗母亲、宋真宗的李宸妃如何遭到刘皇后的陷害,仁宗也差点险遭不测的传奇故事,其遭遇之坎坷,情节之跌宕,令人扼腕。为什么民间对宋代宫廷的这段故事如此津津乐道呢?其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的呢?

元代杂剧《抱妆盒》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的李宸妃生了一子,刘皇后十分忌妒。便令宫人寇承御假传圣旨,说皇帝要见儿子,诓出婴儿勒死,再抛尸河中。寇宫人有怜悯之心,但不知如何救这孩子。正好此时,真宗派太监陈琳怀抱妆盒到园中采摘新果,送与御弟楚王祝寿,在金水桥巧遇寇宫人。寇宫人请陈琳帮助,陈琳便将婴儿放入妆盒,带出宫来拜见楚王,细禀此事,楚王将孩子收养家中。十年后的一天,楚王带此子谒见皇兄,刘皇后见宋仁宗此子声容举止都酷似李宸妃,心生疑窦。回宫后拷问寇宫人,寇宫人不甘屈辱,当即头撞石阶而亡。数年后,楚王将此子身世婉转告之真宗,真宗将他立为太子,由刘皇后收养。五年后,真宗驾崩,仁宗继位。仁宗怀疑自己身世,亲自查审此事,陈琳这才和盘托出。此时李宸妃早已过世,可怜母子生前没能相认,仁宗下旨尊母亲为纯圣皇太后。刘太后逆天悖理,手段残忍,应严加惩办。但仁宗考虑到先帝的尊严,刘太后年岁已老,也算有养育之恩,姑且容之,奉养如旧。加赐封赏楚王与陈琳,并重建寇宫人之墓,封为忠烈夫人。

包公戏《狸猫换太子》讲述的相关故事却如此演绎:开封府尹包拯外出巡视,一天在路上,突然被一阵怪风吹落了帽子。包公感到这风来得蹊跷,就随飞滚的帽子追去,来到一座破窑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破旧,面容憔悴,行动中却隐隐透出一些宫廷风范。包公上前问候,并报出姓名。老妇人得知来者是当朝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时,不由得泪流满面,喊出一声“包卿,可要为奴家伸冤啊!”这声叫得包公大惊失色,这“包卿”岂是普通人可随便叫得的?仔细询问后得知,老妇人实为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宋真宗的李宸妃。因为给真宗生下皇子,却被生不出儿子的刘皇后调包夺走。刘皇后勾结太监郭槐,买通接生婆,用剥去皮的狸猫换出皇子,诬李宸妃生下怪胎妖孽,打入冷宫加以陷害,要将李宸妃治罪。多亏宫人冒死相救,宸妃才得以逃出深宫,隐名埋姓,流浪颠簸至今。包公开始半信半疑,老妇人取出当年真宗留给她的玉佩,包公见是宫中之物,才知老妇人所言不假,可怜她身为国母,却母子不能相认。于是包公将老妇人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并惩办了此案的郭槐等恶人。

上述两个故事虽然都是讲述仁宗生母的悲凉遭遇,而情节却相距甚远。其实二者都为后人虚构,与历史真相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后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演绎这段宫廷故事呢?它应该不会完全是捕风捉影吧?有关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说刘皇后,原为真宗的德妃。真宗的原配是潘仁美的女儿,即位前已去世。即位后所立的郭皇后,也在景德四年(1007)病故。其后,中宫虚位多年。在众多的嫔妃中,真宗属意的是刘德妃。德妃名刘娥,太原(今山西)人,后徙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出身低贱,却生得玲珑秀眉,擅长播弄鼓乐。十来岁就嫁给当地匠人龚美。雍熙初年,夫妻来京城谋生,龚美因为贫寒准备叫刘娥改嫁。此时,真宗为襄王,很想娶一个有才艺的川妹子为妾,经襄王府给事张耆的张罗,刘娥就这样进了襄王府。这时她年才十五,风华正茂,大受宠爱。太宗知道此事,嫌其出身卑贱,令将刘娥逐出王府。真宗实在舍不得,就暗中让她寄居在张耆家。十余年后,真宗即位才将她接回宫中,立为美人,重得宠幸,她在后宫的地位也升得很快,大中祥符初已为德妃。当真宗打算立刘德妃为后时,大臣们以其出身为由而激烈反对,但真宗力排众议,终于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将德妃立为皇后。

刘皇后虽出身低贱,入宫后却也好学,逐渐通晓史书,加上生性警敏,关心朝廷与宫闱有关要事。真宗也常退朝后在其宫中批阅封奏,便询问一些政事,她都能妥善应答,其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天禧四年(1020)春,真宗一度病重,朝政就多由皇后决断。真宗驾崩,仁宗即位才十三岁,刘氏为太后而垂帘听政。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指皇帝与太后二人当政。由于仁宗年少,实由刘太后一人当政,长达十一个年头,成为宋代第一位临朝的母后。

刘太后听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大臣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有力地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既借用过奸相丁谓,也很快免去其权位,贬为崖州(今海南)司户参军,实为流放。接着,在全面把握朝政期间,时也从谏如流,颇有建树。如创设谏院,完善科举,兴办州学,澄清吏治,重视水利,连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在她的批准下得以发行。当然也存在贬逐寇准、李迪等较为正直大臣,及稍有倚用宦官、放纵外戚等的过失。不过大体而言,史官对其治绩一般持基本肯定的评说:“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再说仁宗母亲李宸妃,她开始只是刘德妃宫中的侍儿,即一位平常的宫女。由于生得还较端正庄重,且肤色明丽,言语不多,真宗一时高兴,让她侍寝而怀上了孕。生下仁宗后,封崇阳县君,又生一女(后早夭),方进为才人,不久迁婉仪。刘德妃为皇后,因无子,便把襁褓中的仁宗夺为己子,并让杨淑妃抚育,而李婉仪从此就失去了亲自抚育儿子的资格。仁宗从小就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母子”感情融洽,而不知自己还有生母在宫中。李氏因为地位低下,不能论理,默然杂处在先朝宫嫔之中。直到仁宗少年即位,由于还是刘太后掌权,李氏也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人们都畏惧刘太后,也没有人敢对仁宗说出事情真相。而刘太后却让李氏去为真宗守陵,用隔绝其亲生母子的手段,来确保自己权力地位的稳固。同时,太后也派人访得李婉仪失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给这个原本衣食无靠的小工匠当上三班奉职,做得也不算太绝情。

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方得进位宸妃,不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可悲的是,宸妃贵为一国君主之母,并与仁宗同住一宫廷中,却生前不能与儿子相认相聚。刘太后打算用一般宫人的礼仪在宫外治丧,宰相吕夷简上奏建议丧礼应从厚。太后怕在座的仁宗听出破绽,急忙引皇帝走开,然后单独回到帘下,责问吕夷简:“一宫人死,你提出厚葬,是要想离间我们母子关系吗?”吕夷简从容回答:“太后若不想到刘氏族人,就算臣没说;若为刘氏后人着想的话,则丧事宜从厚。”一句话提醒了刘太后:日后万一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痛感生母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就会迁怒于刘氏后人。于是就问该如何厚葬?吕夷简请下诏以一品之礼安葬于洪福院。同时,吕夷简还密令经办人员,要以皇太后的服饰装敛,且要用高档的水银宝棺。

明道二年,刘太后病卒。宋仁宗号泣忧伤,悲痛过度,茶饭不思。章惠太后(即杨淑妃)劝道:“她非帝母,帝自有生母。”燕王诸人也告知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在一番询问后,仁宗方知自己的身世,号恸顿止,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生母为皇太后,谥号章懿。又亲临母亲所殡之洪福院祭告,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府第。然后亲自哭着开棺验视,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没有毒杀的痕迹,才感叹传言之妄,下诏将母亲棺椁陪葬真宗永定陵。于是撤去刘府围兵,又到刘太后灵前焚香泣告,对刘氏仍然恩礼有加。为了弥补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之情,仁宗对李氏家族的恩宠益厚,一再提升母亲弟弟李用和的官职,拜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还将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上述历史真相中,刘太后应该说是一位还算不错的垂帘听政者,她掌权的天圣、明道年间,基本恢复了真宗早年咸平、景德间的小康发展势头,也为仁宗的庆历盛世奠定了基础。史传曰:“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她的政治才干决不在其夫真宗和其子仁宗之下,临朝时的个人品德也并无大的阙失。虽说刘太后未必不想效法武则天,但宋代限制后宫干政的家法颇为森严,众臣的监督谏阻也算有力,使刘太后只得明确表态不做有负祖宗的事情。晚年,太后召见曾反对她预政的大臣李迪,问道:“我今日保护天子与大宋江山至此,你以为如何?”李迪表示心悦诚服。

当然,在对待李宸妃的问题上,刘皇后有自己的私心和不当行为,但这也与当时的后宫制度有关,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这样做。同时,她也并没有使出如其他朝代一些后宫之间的残忍手段,应该说对李氏并没有完全绝情,仍还有一点天良,故使李氏得以善终,且还提携了李氏家人。这与民间小说戏剧中刻画的刘皇后,一个有着阴狠毒辣之心肠与手段的皇后形象相去甚远。说到这里,仁宗生母的谜团已清晰解开。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民间社会对这样一位还算清明的刘皇后形象要进行如此的歪曲?把一位实有功于宋朝统治的太后描绘成一个丧尽天良、恶毒卑劣的刽子手?

郭皇后暴卒的细节

宋仁宗即位之初所立的郭皇后,实是太后强加于少年皇帝的婚姻,所以久不得宠,却又骄纵泼辣。一次后妃之间的争风吃醋,失手打了皇帝,闹出废后风波。宰臣与宦官的推波助澜,使郭后终被废黜,出居道教宫观。问题是,仁宗后有悔意,打算召郭氏回宫,这时郭氏突然暴卒。是被人暗害而死,还是上天无情?留下永久之谜。

宋仁宗的婚姻一直很不顺心,主要是由于刘太后在其中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开始为仁宗挑选皇后时,蜀人王蒙正的女儿姿色冠世,入京备选,仁宗一见倾心,刘太后见了却认为此女过于妖艳,恐对少主不利,就将她改配给自己的侄子刘从德。眼看绝代佳人成为他人之妇,仁宗久久不能释怀,然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准备正式立后之时,仁宗属意于张美人,但刘太后又坚持立平庐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胳膊扭不过大腿,仁宗只能顺从母意。天圣二年(1024),郭氏立为皇后。

宋仁宗仁宗对母亲硬塞给他的皇后并不喜欢,而郭皇后却仰仗着太后的偏心而非常骄纵,使仁宗难得亲近其他嫔妃,仁宗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不久,刘从德去世,仁宗内批封王氏为遂国夫人,允许她出入宫禁,因朝臣竭力反对而作罢。从中也可看到,由于郭皇后始终没有博得仁宗的欢心,所以仁宗总把旧情放在心上。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热门推荐
  •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还是穿越好;可,成为小村姑,家徒四壁便也罢;渣男贱女,极品亲戚,一箩筐,我想去看看,日子过得苦哈哈;她,人穷志不穷,没钱就赚钱,经商发财,种田养家,虽然一波三折,钱包那么小,但是成功起航;路上意外捡个帅少年,冰块心,毒舌嘴,好在模样俊朗,请他做个牛郎,贴补家用,世界那么大,可最后,牛郎变虎狼,怎么既入了他的虎口,又进了他的狼窝,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推荐微微另外一本《本宫36计:邪皇宠妻很缠绵》喜欢微微文的读者请加群:363290192】
  •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主要内容包括: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市场街的诗人们、芜城、裸谷、俄狄浦斯在深圳、晁盖之死、《易经》与考夫曼先生、绛衣人、蛊舞、敌档、少将与中尉、忧郁的布鲁斯等。
  • 殿前欢

    殿前欢

    **本文已入半价书库,阅读历史或穿越版,一次性定阅仅需2元左右。**她是前朝的遗孤,她是前朝妃子与当今皇上的偷情孽种。因为貌似已逝的花蕊夫人,皇上喜欢她;因为有着七窍玲珑心,王爷痴爱她;因为红颜绝世倾国倾城,敌国大王痴迷她。她是身份尊贵的郡主,她是皇上疼爱的亲生骨肉——货真价实的公主身哦,可是他,千挑万选嫁的那个他,偏偏不把她放在心上,冷落她侮辱她,还携着大肚子的新欢向她耀武扬威。而她,却不得不屈尊降贵去求他,求他去救她的父皇她的王兄……一段恩怨纠缠跌宕起伏的红颜劫难迫在眉睫,一场帝王无情痴女多恨的历史长卷即将上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明:本文有两个版本,一个为历史正剧版,一个为小白穿越版,喜欢正剧的请看正剧,喜欢小白的请看穿越,不怕药晕的就两个版本一起看。另,VIP会员注意,因为穿越版是历史版的母本,前半部分内容雷同,请花钱看过历史版的亲亲跳过雷同章节,到——第四十七章[死而复生]——这一章开始,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殿前欢》。。。。汗,某作决对不是为了糊弄人,只是因为两个版本,穿越版后半部分绝对是一点也不一样的作品。不想在别的网站发,又要保护加V的历史版本章节,只能这样。个人读者群:20242393欢迎交流批判指点以及——扔砖敲门砖:《殿前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谋杀主角

    谋杀主角

    穿越小说世界,成为主角成功路上铁定死得凄惨的小喽啰。面对自己一直很怨念的主角,爱弥儿表示,为了活下去,自己还是干掉主角吧。但是,为什么计划刚刚开始,主角就不见了?
  • 妃常非凡:皇后不易追

    妃常非凡:皇后不易追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别扯那么远,谁能确定你会活到那一天!”如烟将他全身上下都扫视一遍。“你有必要舌头这么毒吗?”炎恒看着如此良辰美景,能和心中的她一同欣赏,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我舌头毒不毒你都知道,你尝过啊?”炎恒满脸黑线,一把将她拉到怀里,霸道的说:“以后,你的一切只能是我的!”“拜托!我是我自己的,好不好?”如烟推开他,转身懒得看他。炎恒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怎么会爱上这个毒舌女?谁也没留意如烟的嘴角挂着一抹微笑
  • 养妃游戏

    养妃游戏

    【四海游龙系列四】战场上,他看着打扮怪异的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吃人的鬼啊?”捡回家才发现,这是个枪械天才!爬了他的床踹了他的人,他忍了;拆了他的王府打了他的王兄,他一笑了之。可是,好不容易养到她成年可以名正言顺开吃了,竟然有人敢动她的心思,那他就不客气了!她是他养大的王妃,岂会拱手让人?!
  • 天枢

    天枢

    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间,那么是谁创造了上帝? 阿蒙站在古老的神像遗迹前,听一位老者对过往的行人讲述久远的阿蒙神传说。没有人知道,这默默无语的年轻人就是阿蒙,眼前倒卧沙丘中残缺不全的遗迹,曾是供奉他的神像。 这宏伟的神像,在漫长的历代战乱中饱受摧残,争杀的人们都宣称这为了信仰他,他在人间已有很多名字——阿蒙、阿罗诃、弥赛亚、摩柯末德……。 今天的人们或已忘却,人间曾有一位叫阿蒙的少年。 —— 本人已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完成《神游》、《鬼股》、《人欲》、《灵山》、《地师》五部长篇,信誉保证,稳定更新、完美全本,敬请广大书友放心阅读。
  • 刀剑劫

    刀剑劫

    懵懂少年,家中遭遇重大变故。从此少年便背负着不存在的仇恨,走上了复仇之路。在这段旅途中,他拜了良师,结了益友,有了知心爱人。然而,却也因此,卷入了一场惊天浩劫之中。少年能否破劫重生,最终能否发现事情真相?力量、荣誉、责任、牺牲,他将要何去何从?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