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900000006

第6章 管仲(2)

管仲调整好中央机构后,继而调整地方行政机构,他把国君直辖区分为国、鄙两部分。国是指国都及其近郊之地,鄙是指郊外田野之地。再进一步将国分为士、工、商三乡,将鄙分为五属,即所谓“叁其国而伍其鄙”。然后于乡、鄙之下再划出各级组织,分别设官任职以管理之。这就是管仲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组织改革措施。

对于“叁国伍鄙”的具体区划,《国语·齐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管仲把国都分作21个乡,其中工商之乡6个,士乡15个。在此基础上安排官吏:市场立有三乡,手工业立有三族,湖泽立有三虞,山村立有三衡,管理众官的叫做三宰。并且确定五家为一轨,轨有轨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一连,连有连长;十连为一乡,乡有良人。划分田野:三十家为一邑,邑有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有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五属设五个大夫,并设五正作为辅佐,以治属政。

管仲建立的“叁国伍鄙”制,给传统封建体制以无情的冲击,为以后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开辟了道路。

(五)建立举贤任能的选官制度

行政需要官吏,官吏需要人才。管仲把德、才作为选举和任用官吏的标准。正如《管子·君臣下》中所说:“选贤遂才”,“举德以就列”,“举能以就官”。根据这一选任精神,管仲制定了一套较为合理的选官制度。即基于乡属长官荐贤基础上的“三选之法”。

何谓“三选之法”呢?《管子·小匡》中记述道:“乡属长官把贤士推荐到中央。桓公亲自接见后,就用这些人在官府工作。桓公命令官长年终报告新官成绩,并且命令官长挑选新官中的贤者上报。指示说:‘有人在我官府有功,德行好而又顺从,要老实地待命使用,以使人们严肃而勉励。至于人民的非议言词,则是以补救官吏的不善之政。’桓公还普遍调查乡里意见,对新官加以考察。然后召来与他共坐,仔细观察他的素质,以便了解他的成功成事之处。如可以举拔,就待时任用。凡是考问其国家忧患之事而应对如流的,若没有大过,便提拔为上卿的助手。这叫做‘三选’。”

“三选之法”的推行,冲破了以血统为标准的世卿世禄制的束缚,把官吏的选拔扩展到了平民阶层,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使当时的政治机构充满了活力。

(六)设立“啧室之议”

一国之事无穷,一人之智有限。以有限之智理无穷之事而不出差错者,极难!为矫此弊,管仲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委派官吏的做法,来完成搜集士、民政见,使之得以议政、参政的任务,并形成一种制度,谓之“啧室之议”。对此,《管子·桓公问》中载,桓公问管仲说:“我想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征天下而不亡,能办到么?”管仲回答说:“……黄帝建立明台的咨议制度,就是为了从上面搜集贤士的意见;尧实行衢室的询问制度,也是为了从下面听取人们的呼声;舜有号召进谏的旌旗,君主就不受蒙蔽;禹把谏鼓立在朝堂上,以方便人们上告;汤有总街的厅堂,可以搜集人们的非议;周武王有灵台的报告制度,贤者都得以进用。这就是古代圣帝明王能够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得天下而不亡的原因。”桓公说:“我也想效法他们实行这项制度,应当叫什么名字呢?”管仲回答说:“名称可以叫做喷室的咨议制度。就是说,国家法度要简而易行,刑罚要审慎,政事要简而易从,征税要少而容易交足。老百姓有在这些方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就称之为正土,其意见都纳入喷室的咨议制度来处理。负责办事的人员,都要把受理此工作作为分内之事,而不许有所遗忘。”

总之,管仲的政治改革既开辟了齐国全新的政体新格局,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力的保证。

五富国强兵

管仲认为:国富兵强,对内是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的基础;对外,是尊王攘夷,一匡天下的保证。因此,管仲在从事政治革新的同时,还致力于富国而强兵。

(一)富国

富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理应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对此,管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说:“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的生产和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管子·牧民》)既然农业对国计民生如此重要,怎样才能使其得以发展呢?管仲主要从稳定农民队伍、制定合理的土地和赋税制度,采取不违农时措施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稳定农民队伍。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从事农业的专门队伍。为此,管仲在齐国推行“四民分业定居”的改革措施。四民指的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管仲让这四个阶层分区而居,即处士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而使每个阶层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由此,“农之子恒为农”,从而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而充足的劳动力。

其次,实行“均田分力”的新土地政策。从事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是土地。正如《管子·乘马》中所说的那样:“土地是政事的根本。所以,土地可以端正政事,土地制度不公平合理,政事活动就无法正确。没有正确的政事活动,各种经济活动也就无法进行。”

针对当时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的“井田制”,管仲进行了大胆的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均田分力”,即土地经过公平折算后租给农民,实行分户耕种。这种新的土地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对此,《管子·乘马》分析说:“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己抓紧农时。他们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这样,他们就能够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知疲倦并且不辞辛苦地经营……实行了与民分货的制度,人民就切实看到有得有征了;再明确征收的标准,人民就会尽力了。于是,不必督促,父子兄弟就都会来关心生产。”这一分析可谓入木三分。

再次,制定“相地衰征”的新赋税制。管仲在实行“均田分力”的同时,又推行了“相地衰征”的赋税制度改革。“相地”,就是观测评定土地,以区分土地的肥瘠优劣;“衰征”,就是按土地的好坏等级而征收不等的赋税。这种赋税征收制度是从具体情况出发而制定的,具有很大程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最后,采取“勿夺农时”和“赋役有度”的措施。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强和产出率低的特点。针对这两个特点,管仲以行政手段采取了‘吻夺农时”和“赋役有度”的措施。

管仲清醒地认识到:农作有时,产出有限,繁重无休止的赋役,既会使民力枯竭,也会使农业失去所需的劳动力和宝贵的时光,其危害是很大的。为了保证农事的顺利进行,管仲要求春忙时节,赦免罪轻的人,放出拘押的人,调解纠纷,以致力于耕种;夏忙时节,政令不要干扰农事,免除农民的赋役,以致力于田间管理;秋收季节,不动兵打仗。凡此种种,都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齐国北、东两面靠海,境内多山。海有鱼、盐之利,山富林木矿藏之饶,而且齐地向有发达的手工业传统。因而手工业在齐国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部门。姜太公封齐伊始,便制定了“便鱼、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即优先发展手工业的基本国策。齐国的这一优良经济传统,在管仲处不仅得以继承,而且得到了发扬和光大。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管仲采取了“官山海”,即盐、铁国家专卖的政策。

盐、铁是人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料,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国家若掌握和控制山、海等自然资源,就能牢牢地控制住国家的经济命脉。因而管仲要求国家严格控制盐、铁等的生产与销售,其具体做法是:

对于盐,实行国家全部专卖和部分专卖两种。全部专卖是制、收、销全由国家经营;部分专卖是收、销由国家负责,而制盐由民经营。

对于铁,实行开矿冶铁由民经营,国家根据自然资源属于国有的原则向生产者征收租税,然后再实行统一收购和销售。

对于森林等其他自然资源,国家也要加以控制。山林之地生产木材,也是国家和人民共同需要的,国家谨守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既能满足人民对木材等的需要,又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官山海”的政策是通过交换方式来获取利润,它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通过专卖的方式获取税收。这种间接税既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商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起着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作用。商业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所以,对商贸的发展不可忽视。齐国自姜太公时就逐渐形成了重商传统。管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把商品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管仲很重视商业队伍的稳定性,他通过四民分业定居的形式,使“商之子恒为商”。不仅如此,管仲还非常关注提高商人的素质,他要求“非诚贾不得食于贾”。

管仲十分重视商品流通的作用,把它提高到“御天下之道”的高度来看。《管子·国畜》中说:“治理国家,若不精通轻重之道,就不可以统御万民,不可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说国家大治。’为了发展商品经济,管仲很重视市场的建设。他认为凡是有村落的地方都应该设置市场,否则人民的用品就会匾乏。

管仲不但注重国内贸易,而且也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因为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可以调节商品的余缺,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

为了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对外贸易,管仲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首先实行对商业贸易的减税或免税政策,或“关市讥而不征”,或“三十税一”,“五十税一”。其次,对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招待外国的商人,管仲要求建立高档的宾馆以供住宿,并规定:带一辆车来的商人免费供应伙食,带三辆车来的商人,还供给马的饲料,带五辆车来的商人,除上述优待外还有服役人员专门照应。另外,管仲还要求三十里设一驿站,负责接待过往的商人。

由于上述优惠政策的实施,结果出现了“天下之商贾归齐者若流水”的局面。

管仲在发展经济方面,由于采取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齐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富国富民的目的,使齐国成为当时的经济大国,为“强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所说的那样:“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二)强兵

管仲不仅坚决进行了政治改革,大力发展经济,而且也积极地加强军队建设。这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天子式微,诸侯纷争的形势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消说争霸诸侯,恐怕连自保其身也难以做到。因而管仲把强兵放在一个很突出的位置上。为了强兵,管仲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寄军于政。管仲的强兵之策,不是大张旗鼓地“正卒伍,修甲兵”。因为那样一来,就会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其他国家会立即效仿。用《国语·齐语》的话说:“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意即:如果公开地加强军备,势必会引起各诸侯国的军备竞争,若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管仲主张用比较隐蔽的方法,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展齐国的军事力量,这就是“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作内政而寄军令”。具体做法是:“五家为轨,五人为伍,由轨长率领。十轨为里,五十人为一小戎,由有司率领。四里为连,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率领。十连为乡,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为一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之帅来率领”(《管子·小匡》)管仲这种以政统兵,寓兵于政,军政合一,连五家之兵足兵之法,是正政经武,张大齐国国威的一个重大创举。

第二,“薄刑罚以厚甲兵”。有了正规而强大的常备军,管仲又采取宽刑、以物赎罪的办法来解决军备供应问题。据《管子·小匡》载,桓公问管仲道:“卒伍已定,事功已成,我想干预诸侯的事务,时机可以了吧?”管仲回答说:“不可以。关于军事,我已寄寓于内政了,但齐国还缺少盔甲兵器,我想用从轻处理重罪的办法把赎金用在盔甲兵器上。”桓公问:“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规定犯重罪者交纳武器、盔甲、犀牛的胁驱和两支戟;犯轻罪者交纳兵器架、盾牌、胸甲皮与两支戟;犯小罪者纳金属一钧半;宽有薄罪,只纳金属半钧。至于没有冤屈而挑起诉讼,官长再三劝解不成而理不直者,则须交纳一束箭,以示惩罚。好的金属拿来铸造戈剑矛戟。”这样一来,齐国甲兵大足,军备丰盈。

第三,改良武器。武器精良与否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管子·兵法》说:“能控制敌人,是武器最精的结果;使敌为我用,是教练最好的结果。不能使武器最精的,不能制敌;不能使教练最好的,不能使敌为我用。不能使敌为我用,我将陷于被动;不能使武器最精,我将陷于困境。”

为了保证精良武器的制造,管仲要求选天下之良工,用天下之良材,造盖天下之武器。

总之,管仲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组成三万精兵,分作三军,由桓管统帅一军,高氏和国氏各帅一军。以此三军威武之师横扫天下,使齐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霸业局面。

六取威定霸

管仲任相后,在齐桓公的鼎力支持下,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达到了安国、富国、强兵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管仲不失时机地开启了争霸的进程。

在争霸战略上,管仲以“尊王攘夷”为旗帜,来号召天下诸侯。所谓“尊王”,就是尊崇周王室。据《国语·齐语》载,管仲明确向桓公提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的主张。这是因为,尽管当时的周王室早已式微,但其为“天下宗主”的观念却依然很牢固。管仲审时度势,以“尊王”为旗帜,从而在舆论上增强了号召力,在行动上取得了主动权。“尊王”的短期目标是统一于周室。因当时周室无力,由霸主受王命代掌天下大事。其远程目标则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因而这一方略既具有稳定当前局势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启示社会前进的长远意义。

所谓“攘夷”,就是以保卫华夏民族为旗帜,团结和率领诸侯各国抵御夷狄入侵中原地区。当时,生活在周边地区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骚扰周王室,进犯中原地区,给中原地区的文明带来很大的破坏。针对这一状况,管仲打出“攘夷”的大旗,正符合诸侯各国的根本利益,所以有利于取得并巩固霸主地位。

“尊王”与“攘夷”的霸业,是春秋前期的特定形势所决定的。由于周王室的衰微,造成了诸侯坐大,相互攻伐的混乱局面;正因为诸侯之间的争斗,才使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机可乘。所以“攘夷”就必须“尊王”,只有把“尊王”的旗帜树立起来,中原华夏各诸侯国才能增强团结,才能有效地抵御戎。狄的侵袭。所以“尊王”与“攘夷”是一致的。

管仲争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尊王室、宁诸侯、主会盟。

(一)尊王室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半械人

    半械人

    来自于贫瘠星球的无名小子,一次次在死亡的面前逃脱,练成重重神通,神秘的永恒之门成了他的家,宇宙第一大组织成了他的玩物,宇宙强者,星球皇族都成了他的帮手,万千的技能尽入他手,看一个神奇的小子玩转宇宙!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帝君难侍奉:天价小庶女

    帝君难侍奉:天价小庶女

    她,是将军府的庶出小姐,更是举国皆知的废物,软蛋。她,冷漠无情,傲视天下,明明是倾城绝代之姿,偏缠绕着肃杀的戾气。当清冷绝色的眸子睁开,过往的一干人等,便要血染江湖。谁敢欺我夫君?我便化身为魔,让天下都后悔,让大地都颤抖。他,一个比神更强比魔更狠的人中之龙,手握江山,杀人无数;视女人为粪土,却为她对抗整个三界,生杀予夺只因她一个眼神一声轻叹。看昔日的病秧子小姐,如何与绝色强悍的万凰之王携手立于世界的顶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当王妃

    不当王妃

    *(VIP半价,一次性阅读此书,只需要大约250点。)*--------------------------------------她,江湖上的女侠言舞烟(不过好象没什么名气),可是风翼国言家九小姐言君玉,云昊国玉公主,当然还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者(这个不是重点啦),在这异世界活了17年,为了体验生活什么都做过,包括丫鬟、乞丐、媒婆...人生得意啊!恩.....还差点做了王妃(当然还有向后跑的新娘),呜.....还有别人的替身(长得像又不是她的错),“你的一生各方面可以说是得意,不过,唯有情关难走......记住,不要强求!”是吗?她才不信!要她做替身,她宁愿不当王妃!他,宫怀圣可是雷奥国皇上的亲弟弟,人人敬畏、英明的逍遥王,言舞烟却在成亲当日让他成为弃夫,要不是她长的象他死去的心爱女子,他才不会娶她!他发誓一定要报复她...故事就这么的开始了......
  • 名门老公轻轻爱

    名门老公轻轻爱

    “只要你好好念书,毕业后,我娶你。”她就为了心爱的哥哥这一句话远渡重洋四年,每分每秒盼着毕业,回到哥哥身边讨要那份承诺,却迎来哥哥要订婚的消息,而新娘不是她。她爱的哥哥成了别的女人的专属与唯一,得知哥哥结婚的真相后,她的身体像是丢进了冰窖里,瞬间失去了温度。看着他们盛大的婚礼,她转身,喝醉,掉进泳池,抱错男人,像傻瓜一样泪流满面的声声质问。“与其在这里哭泣,不如找个更好的男人或者一份稳定的工作。”男人温柔地擦去她眼角的泪水,鼓励她道。之后她就开始相亲,四处应聘,桃花转运,不仅遇到富家公子的追求,还接到了工作面试的通知,可谓事业爱情两得意,让她措手不及。精彩片断一:一夜醒来,他竟然睡在她的枕边。“你说你喜欢我,要对我负责,要嫁给我,和我结婚,还要在前面加个期限是一万年。”男人面对她的质问如是说。“有吗?”她怎么不记得她有说过这样的话。“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只要九块钱,我们结婚去,我请你,怎样?”他向她求婚,“摇头我立即走人,点头我们就去民政局。”“和你结婚我有什么好处?”她挑眉问他。俊魅清朗的男人眼底滑过狡黠的笑,细细道来:“跟着我好处多多,银行卡,公交卡,房产,车子通通告诉你密码,让你不用奋斗在家当米虫,又拥有完全的自由,没事你就上上网偷偷菜,约朋友逛街买衣服,做美容SAP…最重要的是我不会伤害你,而你也正需要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不是吗?只要你愿意我可以给你一个盛世婚礼。”听着这些好处,她似乎有些心动。精彩片断二:“老婆,喝水。”“老婆,吃饭了。”“老婆,衣服收好了。”“老婆,洗澡水放好了。”“老婆,今天发工资了,统统上交。”…这个男人真的疯了,他的火热攻势让她害怕,退缩,却又滋生出甜蜜:“你到底想怎样?”“老婆…关灯睡觉了。”“下流!”“那我就下流一次。”他封住了她嫣红的唇,深吻几许。P:1、这是一个外表优雅清冷内心闷骚深情的腹黑高干男和外表美丽脆弱内心强大可爱的职场女的婚后恋爱史,绝对宠爱,绝对缠绵。叶子重新上路之作,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肯定,绝对惊艳!2、请喜欢的朋友收藏+留言+票票+鲜花+钻钻以示支持,我就会很有动力,祝大家看文愉快!3、不喜欢的请移步找你喜欢的文,如果侮辱谩骂或是恶意诋毁、有攻击性的留言一律删除处理。
  • 民国之锦绣梅缘

    民国之锦绣梅缘

    她们是同父异母的三姐妹,姐姐的生母在多年前意外死亡,自己成了别人的替罪羊,又在被动的情况下变成了妹妹的情敌,三人落入了被命运黑手操控的局面中。一次荒唐的误会让她替妹出嫁,原来丈夫竟是搞错了对象!缘分使她早已命定良人,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恨纠葛,在三人的痴痴相望中拉开帷幕,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