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900000005

第5章 管仲(1)

一漂泊青年

管仲,名夷吾,字仲,溢敬,若连溢而称,则日管敬仲,齐桓公称呼他为仲父,世人尊称为管子。齐国颖上(今属安徽)人。其生年已不可确考,据推测,大约生于公元前730年,卒于公元前645年,活了85岁左右。

《国语·齐语》韦昭注日:“管夷吾,齐卿,姬姓之后。”《通志·氏族略第二》进而认为:管仲“出自周穆王”。可见,管仲原是姬周贵族出身,他的先祖曾经谱写过一段辉煌而显赫的历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血缘关系的疏离,其家族渐渐失去了高贵的地位。不知从哪一代起,家道开始急剧衰落,终至于降为平民阶层了。

管仲的父亲名叫管严仲,生平事迹不详。大概在管仲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便告别了人世,因此管仲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为母亲,为自己,为生存,为显达……管仲很小就步履维艰地踏上了辛酸的生活征程。据史载:早年的管仲,在谋生的道路上,养过马、经过商、当过兵、为过吏,从事过多种多样低贱的职业。而且命运对他并不公正——经商赔本、打仗败北、为吏被逐。对此,梁启超在《管子评传》中写道:“由此观之,则管子实起于微贱,非齐贵族。而其少年之历史,实以失败挫辱充塞之。”岂止少年时期呢,管仲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一直过着贫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

英雄和懦夫的区别在于对待人生和命运的不同态度:是抗争还是屈服?是退缩还是奋进?社会的纷繁复杂,人生的艰难曲折,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时代使命感的强烈呼唤,使管仲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自然引发了管仲的向上意志,坚定了管仲追求政治地位的信念。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困顿,步人通达呢?管仲通过冷静的观察,深刻的思考,终于把目光投向了齐僖公的诸位公子身上。

二幽囚于鲁

姜齐的第十三代国君齐僖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幼子小白。按照周礼的规定,待僖公百年之后,诸儿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然而诸儿是一个心胸狭隘,反复无常且又少仁寡义的人,僖公担心一旦诸儿即位后,次子和幼子会遭遇不测,所以委派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委派鲍叔辅佐公子小白,因为他们三人都是当时名闻齐国的俊杰之士,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被时人誉为鼎之三足。从此,管仲就被推进了政治漩涡之中。

公元前697年,齐僖公死了,公子诸儿被立为国君,是为齐襄公。谁知襄公无道,治国无方,结果在即位后的第十二个年头,祸起萧墙,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公孙无知杀死了。公孙无知弑君夺位,自己登上了齐国的最高权力宝座。

公孙无知也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曾结怨于渠丘大夫雍林,而偏偏于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85年,又到渠丘游猎,结果被雍林所杀。

雍林杀死公孙无知后,便打出为国诛逆,替民讨贼的旗号,马上通知齐国的其他卿大夫们说:“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史记·齐太公世家》)

至此,由于一连串的政变和残杀,造成了齐国一时无君的局面。国不可一日无主,因而择立新君便成了当时齐国政治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

那时可望登上君位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的公子纠,一为避难于莒的公子小白。纠的母亲是鲁国人,鲁国自然成为纠的强大外援,加上有管仲、召忽的辅佐,真可谓如虎添翼,因而纠居于争夺君位的优势地位。而小白自小与齐国大贵族、周天子的命卿高傒友善,得到高氏。国氏两大家族的拥戴,加上宫国、卫国作为外援和鲍叔的辅佐,因而也具备了与纠相抗衡的力量。因此,究竟鹿死谁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谋的较量,以及偶然因素所起的戏剧性作用。

公孙无知被雍林所杀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似的传开了,于是一场发生在公子纠与小白之间的,旨在夺取齐国君位的斗争迅即拉开了帷幕。

公元前685年夏,公子小白在鲍叔等人的簇拥下,急急忙忙地踏上了由宫返齐的大道。大约在同一时刻,鲁庄公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踏上了回齐争位的征程。管仲毕竟智高一筹,为防止小白捷足先登,便亲率一支人马前往堵截。管仲与小白巧遇于首道,于是管仲张弓搭箭,只见小白中箭倒于车中。管仲见小白已死,火速还报鲁国。公子纠见对手已除,放下心来,军队遂放慢了行军的速度,结果6天才到达齐都临淄的城郊。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知管仲一箭,正中小白的带钩。这小小的金属带钩,挡住了飞来之箭,竟救了小白一命。当时,小白急中生智,假装中箭而死。这一出色的表演巧妙地瞒过了管仲,管仲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等管仲离去,小白藏于温车之中,快马加鞭,直奔临淄。这时,高傒等人早已恭候临淄城下,遂把小白迎人城中,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这时,公子纠尚优哉游哉地行走在齐鲁大道上,对临淄发生的一切竟全然不知!

当公子纠的人马来到临淄城郊时,桓公早已做好了拒鲁的准备,严阵以待。公子纠不得不退回鲁国。这样,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在争位斗争中遭到了第一次失败。

同年秋,鲁国又出动大军,第二次护送公子纠回齐夺位。齐鲁两国战于乾时,结果鲁国失败。

败国无外交。乾时之战刚刚结束,齐国使者便来到了鲁国,带来了齐桓公强硬的口信:“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代我把他杀掉吧!召忽和管仲是我的仇人,我要抓到他们剁成肉酱才感快意。不然,就要围攻鲁都。”鲁庄公迫于无奈,遂杀纠于生窦之地,缚管仲、召忽于囚车,交给齐使,押往齐国了。

刚人齐境石忽便自刎而死,应该说他死得很悲壮,也很感人。然而管仲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因为他认为:“夷吾作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国家以主持宗庙的,岂能为纠个人而牺牲?夷吾为之牺牲的是: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夷吾才去死。不是这三件事,夷吾就要活下来。活着对齐国有利,死了对齐国不利。”(见《管子·大匡》)由此可见:管仲已经摆脱了身系一人的愚忠桎梏,把眼光放得更远,胸怀展得更宽,立足点提得更高,从而呈现了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

对于管仲隐忍请国一事,《管子·大匡》评价说:“召忽的死,比活着更贤;管仲的生,比殉死更贤。”梁启超亦认为:“管子非好为不忠于纠也。彼其审之极熟,知以纠与齐国较,纠极小而国极大;纠极轻而国极重也。管子者,齐国之公人,非公子纠之私人也。”此论甚当。

就这样,管仲满怀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在祖国的强烈呼唤下,不羞小耻,毅然向齐都临淄走去。

三拜相于齐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欲任命鲍叔为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鲍叔果真像自述的那样功不该立,德不当位,才不胜任吗?绝非如此!他的赫赫定位之功是无人能比的,当时鲁国的智者施伯曾赞叹道:“鲍叔辅佐小白,先人齐而得国,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后人,鲍叔与鲁国一战,能使鲁军败退,功劳是太大了!”说到德和才,施伯称鲍叔为仁,管仲称鲍叔为君子,召忽则把自己、管仲与鲍叔之为齐国,喻为鼎之三足,鲍叔也承认自己堪当治齐之重任。尤其是在辅佐桓公争位的斗争中,鲍叔的文韬武略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然而鲍叔拥功不恃、居位不贪。他认为自己虽然有才,但才不如管仲;他认为自己虽能治齐,却不能称霸天下;他认为自己虽然有德然而德无止境;他认为自己虽然有功,然功须时时增益。他为不能佐君而苦恼,为世有佐君之人而欣慰。这人就是他的好友,旷世奇才管夷吾。他决定推荐管仲为相。有一次,鲍叔真诚地对齐桓公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溪与叙牙是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为了说服桓公任用管仲,鲍叔又从五个方面加以比较,说明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他说:“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这并不是鲍叔的自贬之词,实乃肺腑之言。管仲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桓公还有解不开的情感疙瘩,即一箭之仇。他说:“管夷吾亲手射我,并射中了带钩,几乎要了我的命,现在竟要启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

桓公的顾虑消除了。他派人到鲁国要回管仲,名欲杀之,实则用之。所以当管仲到了堂阜之地时,就被除去了桎桔。随行人又为管仲沐浴了三次,用香料涂抹了三遍身体,最后还为他举行了消灾仪式。

桓公迎管仲于郊,礼之于庙。斋戒10日,拜管仲为相。正是君臣知遇,风云际会,从此拉开了桓管霸业的帷幕。

四革新政治

当初,襄公无道,朝纲失常,滥杀无辜,淫于妇人,数欺大臣,闹得国难民怨,政局混乱。用桓公的话来说:“从前我们齐国的先君襄公,筑高台,修广池,耽乐饮酒,田猎捕射,不理国政。鄙视圣贤,侮慢士子,只知宠爱女色,九妃众嫔,陈妾数千之多。他们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战士挨饿受冻,战马的补充等待游车用完的老马,战士的给养等待侍妾食用的剩余。歌舞杂技的艺人在前,而贤大夫在后。所以国家不能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且几至于“宗庙无人打扫,社稷无人祭祀”(见《管子·小匡》)。管仲真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管仲为相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付诸实践的第一个计划就是革新政治。

管仲是一个大政治家。他高瞻远瞩,以巨大的气魄和超人的胆识,在革新政治伊始,便勾画了一幅远大宏阔的政治蓝图,就是称霸天下!据《管子·大匡》载,桓公召见管仲,管仲到后,桓公问道:“国家能够安定吗?”管仲回答说:“您能建立霸业,国家就能安定;建立不了霸业,国家就不能安定。”桓公说:“我不敢有那么大的雄心,只求国家安定就可以了。”管仲再请,桓公还说不能。于是管仲告辞说:“君免我一死,是我的幸运。但我之所以不死节于公子纠,是为了要把国家真正安定下来。国家不真正安定,要我掌握齐国政事而不死节于公子纠,我是不敢接受的。”于是走出大门。这时,桓公慌忙重新召回管仲,汗流满面地说:“您一定要坚持,那就勉力图霸吧!”管仲再拜稽首,起来以后说:“今天您同意完成霸业,我就可以秉承君命立于相位了!”在管仲看来,处乱世必以强力。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代,要想有效地保存自己,必须做到有效地控制对手。他坚持的是一条以攻为守的原则,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阳刚的为政态度。

管仲又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他追求的目标极为高远,而其措施又极为具体、切合实际。针对当时齐国的弊端、危局,他的政治改革先从提高君权开始。

(一)提高君主的权威

齐国自太公始确立了有限君主制政体。这一周初分封制下的产物,其维系纽带是礼乐制度。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臣弑君者有之,子弑父者亦有之。随着周天子地位的下降,诸侯国君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动摇。公孙无知弑襄公而自立,旋即又被雍林所杀的事件,正是有限君主制政体保障机制被破坏的证明。具体到桓公个人而言,他是在高、国两氏的支持下,于乱中夺权的。高、国两家是齐国的世袭贵族、周天子任命的上卿,又有拥立之功,可以想像他们在当时的齐国是位高权重的,这是对君权的极大威胁。因而如何巩固桓公的地位,如何提高君主的权威,是摆在管仲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一大课题。既然礼制已经崩溃,势必由一种新的制度取而代之,这一制度便是法治。司马迁说,管仲“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周谷城先生认为:“当是法律方面的新政。”他又说:“管仲的法治,有两点须注意的:1.立法,权操君主一人之手;2.守法,为上下共有之事。”(《以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l07页)第一点确立了君主独有的不可动摇的地位,第二点又把君主的行动限制在法律之内。这是一种法治下新的有限君主制政体,而较之于礼制下的有限君主制政体,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二)成立宰相制度

伴随着君主制的问世,如影随形般地产生了辅弼大臣,然而作为一种制度,即宰相制度的创立,却始于管仲。正如左言东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所言:“齐桓公任用了出身低贱且于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总理国政,权力在高子、国子之上。这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宰相制度的开始。”

当时去古未远,原始民主遗风颇深,君主专制尚浅,故宰相在齐国的权力很大。管仲享有三权便是很好的说明。据史载,管仲拜见桓公,说:“臣有宠矣,然而臣卑。”桓公听后不假思索地说:“使子立高、国之上。”管仲又说:“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说:“使子有三归之家。”管仲再说:“巨富矣,然而臣疏。”桓公遂立其为仲父。这就是管仲任相,索要三权的故事。然而后人不仅不以之为贪,反而大加赞赏。孔子说:“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史记·管晏列传》正义)可见,管仲创立的是开明君主制下的宰相责任制政体。

(三)健立五官制

管仲政治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中央机构,在宰相下面设置五官,以司各项专门事务。

所谓五官,指的是司法官、军务官、农工官、外交官和谏官。司法部的最高长官是大司理,又称“里”,主司法,属官有司寇、士等。军务部的最高长官是大司马,又称“将”,主军事,属官有司徒等。农工部的最高长官是大司田,又称“田”,主经济,属官有虞师、司空、司田、乡师、工师等。外交部的最高长官是大行,又称“行”,主外交。谏部的最高长官是大谏,又称“谏臣”,主拾遗补缺。

当时的五官分别由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和东郭牙担任。据《管子·小匡》载,管仲为相3个月后,与桓公共同评论百官。管仲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说词刚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请封他为‘大行’。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人口,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大司田’。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起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大司马’。审判案件,调节纷争,不妥杀无辜的人,不妄诬无罪的人,我不如宾胥无,请封他为‘大司理’。敢于冒犯君主的颜色,进谏必忠,不怕死,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他为‘大谏’。”

五官在宰相的直接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行政体制。

(四)“叁其国而伍其鄙”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热门推荐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
  • 信仰

    信仰

    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都建立过信仰,哪怕最普通的人,也曾经追寻过信仰!你的人生可能不完整,唯一的理由是信息太多,信仰太少!生活中,损友讥讽,质疑四起,如何我行我道?管理企业时,利益捆绑、制度捆绑,不如“信仰加身”。前途渺茫、生活乐趣少……此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份坚定的信仰。本书适用于在生活中迷失,在工作中挣扎的普通人。它从规则、控制、引导、忍耐、意志、梦想、意义、行动、宽容等角度教你在识人用人、升职加薪、高端谈判、企业管理、情感对话中掌握主动……相信本书会成为照亮你内心黑洞的生活指南,成为改变你工作态度的行动指南!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胜利登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广东解放后,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企图凭借天险,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发起海南岛战役。为歼灭该敌。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人偶师

    极品人偶师

    传说黑川家族的双胞胎姐妹,一名“瞳”,一为“樱”,是黑川家族的掌上明珠;她们,一动一静,长相相似,却不一模一样;她们,喜欢同一个人,那人却只钟情瞳那双猩红的眼眸;10年前北方雪山的雪崩,表面上无情地埋葬了那双猩红,背后却是暗流涌动。一切阴谋又是什么?一切真相又是什么?伊藤临也10年以后再次遇见那双熟悉的猩红眼眸,她却改变了姓名、改变了容貌、忘记了他……
  • 妙医圣手

    妙医圣手

    一场意外的遭遇,让医学生林阳从此能够看见鬼,并从鬼魂身上获得医术、君子四艺以及武术等等知识和能力!从此,岳飞、吕布、项霸王;苏轼、李白、张仲景……历史上的名鬼甘愿为他效命!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精彩万分!针药治人,符箓渡鬼,尽显医者慈悲;以手为笔,沾魂作墨,沟通天地阴阳!这,就是林阳的大道!(欢迎各位书友加群,五志的小黑屋:168330720)
  • 极媚九小姐

    极媚九小姐

    女主,九小姐,柳姨娘所出,住所为泊柳居沐云风,沐家长女,花太太所出,太子妃沐宸霆,沐家二子,李侧夫人所出,娶妻关氏,兵部任职沐云霜,沐家三女,柳侧夫人所出,已逝,和亲齐越,嫁齐越二王子北野杨为妻沐宸雷,沐家四子,张侧夫人所出,娶妻柳氏,户部任职沐云岚,沐家五女,许姨娘所出,指给二皇子南宇涣做侧妃,未嫁沐宸钰,沐家六子,花太太所出,无职沐云露,沐家七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本书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其中涉及到的学习、礼仪、处世、成功等话题,是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必须学会的人生哲理。虽然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已相距甚远,但如果我们结合当今现实,这些书信中的一些观点与道理,对大家的处世、交友、立业仍是大有裨益的。翻开本书,开始一段处世、社交的阅读之旅,拨开心灵的迷雾,开启青春的航程。扬帆迈向成功的彼岸!
  •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海明威的作品很多,我们这个选本,除了《老人与海》之外,还收录了另一篇“硬汉风格”作品《不败之人》,以及他的“意识流风格”代表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后者并不好读,但能够反映海明威文学风格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