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周公旦、姬旦。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一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辅佐武王,为使周族由商朝的属国发展成独立的奴隶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摄政成王,使初建的周政权巩固下来,为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事迹在《尚书大传》中有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一佐武王灭殷建周
周族是兴起、活动于我国西部,今陕甘一带的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有邰氏姜嫄,一次在田野上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心有感动而怀孕,生下他。恐之不祥,把他扔进了隘巷,路过的牛羊不践踏他反而保护他。把他扔到森林里,伐木人把他收养。又把他扔到寒冰上,飞鸟用双翼覆盖他,使他得到温暖。于是,把他抱回家,取名为弃。弃小时候就有远大抱负,经常玩种树、稻。粟等的游戏。长大成人后,喜好农耕,因地制宜,百姓都效法他。帝尧听说后,尊他为农师,主管农业,天下百姓因此都得到好处。帝舜时,因其有功封他在邰,号为后稷(主管农业的官名)。后稷死后,不窋继位。不窋末年适逢夏朝走向衰落,夏太康失国,废弃了后稷之职。不窋丢掉了官职,遂率领部族逃到戎狄一带。至其孙公刘时,仍居戎狄之间,致力于农耕。后来公刘率周族大迁移,从漆县漆水南渡渭水,来到幽地定居下来。周人就地取材,采集石料,打制农具,平整、丈量土地,种植粮食。百姓富足,安居乐业,恢复了后稷时的景象,周族从此兴旺起来。位传至公刘九世孙古公禀父,他“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史记·周本纪》),受到国人拥戴。由于戎狄的不断骚扰入侵,古公禀父又一次率领周部族大迁徙。他们渡过沮、漆二水,来到歧山之南的周原定居。这是一片非常肥美的平原,更适于发展农业。古公鲁父率领众人开田辟地,立家室,筑城郭,摆脱了“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的生活,国势日趋强盛,周围一些弱小部落纷纷归附。此时周族的发展奠定了日后甚商的基础。古公禀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大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季历娶挚任氏贤女人太任,生子昌。传说,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人于丰,在昌的住所停留,昌被认为有传世的圣瑞。古公说,周族的兴旺,在昌的身上啊!欲立季历以传位于昌。太伯、虞仲听说后,二人逃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让季历。根据甲骨文记载,古公禀父时已被商封为诸侯。季历继位后,谨遵古公之道,笃行仁义,潜心经营农业。这时商周关系正处于融洽时期。季历为了表示臣服于殷,带贡物朝见商王,又娶殷女为妻。季历得到商王的赏赐,“赐地三十里”,又被授予征伐大权。季历遂率兵西伐北征,灭了程(今陕西咸阳),活捉义渠(今宁夏固原)首领,周声威大振,显示出朝气蓬勃的崛起之势。周族逐渐发展成为商王朝境内的一个潜在的十分危险的对抗力量。对于周的强大,殷并非没有警觉。商王文丁时,对季历耍了一个小阴谋:效法其父,仍派季历攻伐。季历献俘报捷,文丁表面上装作很高兴,赏赐季历祭祀时使用的圭瓒、柜图,这在当时来说是最高的奖赏,还加封季历为西伯。正当季历要回周时却将他囚禁起来,《竹书纪年》称“文了杀季历”。季历死在殷都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了他的事业,为文王。他一即位,就积极准备替父报仇。他率领周族仍旧以农为业。尊老爱幼,礼贤下士,国内整治得井井有条。许多贤士像太颠、同夭、散宜生等纷纷归附。甚至周围邻国虞、芮争地引起矛盾,也因其贤明,不朝殷而如周请求文王裁决。他们来到周地,看到周地百姓勤于农事,互相谦让,感到惭愧,认为他们互相争斗,周人以此为耻,他们去了是自取其辱。于是主动放弃争斗,返回自己国内。各地诸侯听说后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
周在西方呈蒸蒸日上之势,而在东方的殷朝却一天不如一天,日益衰败。商王武乙无道,做假人谓之天神,令人践之。又用皮革盛血,以箭射之,称为射天。由于武乙大逆不道,在田猎时遭雷击而死。武乙传位于纣,纣治国无方,暴虐有加,不勤政事,贪于享受,好酒淫乐,宠劈姐己,惟姐己之言是从。他横征暴敛用于大兴土木,在朝歌修鹿台,在钓桥修仓库,在沙丘修材苑,大肆搜刮奇珍异宝充实宫室,猎取野兽置于沙丘林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田猎于此。又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纣王的行为激起百姓的怨恨,导致诸侯反叛。于是纣王重刑罚,设炮烙之刑。酷九侯,脯鄂侯。文王听说后,暗地里叹了一口气,被善决的崇侯虎听见,向纣王进谗言,纣王听信崇侯虎,把文王抓了起来,“国西伯于羑里”,文王的大臣闳夭等人深知纣王的喜好,寻求美女和奇珍异宝献给纣王,纣王见到美女特别高兴,“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把文王放了出来。文王赶紧逃回周地,把治水一带的土地献给商纣王,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后又赐给他弓矢斧钺,恢复其征伐大权,为殷统治西方,称为西伯。这时周的实力尚不足以灭殷凋文王表面上臣服于殷,俯首帖耳,甚至还祭祀商人祖先。周原卜辞载有“癸子(巳),彝文王帝乙”,这里的“彝”是祭祀的意思。
逃回国的文王加紧了复仇的步伐,修德行善,诸侯国多叛商归附周人。周的势力日益强盛,开始向周围少数民族地区用兵。首先伐西部的犬戎(即昆夷,西周时则为猃犹)、密须(居径水上游,在今甘肃灵台),免除向东发展的后顾之忧,巩固后方。接着向东伐黎(今山西长治西南),伐邢(即盂,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今河南嵩县以西)。崇在殷西部,有殷之西方重镇之称。崇的失守,使殷人完全失去了在西方的屏障。文王通过军事行动,攻获了大片土地,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接着,文王从峡山迁都于丰(今陕西洋河西户县奉渡镇附近)。文王的行动引起商的大臣祖伊的恐惧,他竭力劝谏商纣。商纣却说:“我生来的命就是由天来管的,你说这些有什么用?”祖伊回来后大叹“纣不可谏也”。文王没能完成他的灭商大志,在他即位50年后病死。
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文王共有10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蜂、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丹季载。伯邑考早死。四子周公旦生性淳朴笃厚,敬爱、孝顺父母,从小就与众不同。文王在位时,非常喜欢他。及至武王继位凋公与召公烨公、太公一起,辅佐武王。武王继位后,伐殷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武王没有急着对殷商采取措施,仍旧小心翼翼,惨淡经营。在他即位第二年,举行军事演习,“东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这是一次对殷朝的军事示威,是武王的一次试探性行动。这次行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史记·周本纪》)。武王事先并没有邀约诸侯,却能赢得如此众多的盟军,表明周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优势。各诸侯建议武王此时已可以伐纣了,武王说:“你们不知天命,还不到时候。”令班师回朝。通过这一次演习,殷周的实力对比、民心向背完全显露出来,殷陷于全面孤立之中。面对这一切,商纣王仍没有一丝悔悟,暴虐有增无减。大臣比干实在看不下去,进谏说:“**不止,随便杀人,是要亡国的。”纣王非但不听,反而挖了比干的心。另一个大臣箕子,见此情形,大失所望,便装疯卖傻,想逃离朝廷,被纣识破后囚禁起来。太师少师抱着乐器,逃到周,商纣王已是众叛亲离了。
时间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武王继位的第四年,武王、周公、召公等人认为时机成熟,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讨伐”。于是凋公、太公辅佐武王,率领兵车300乘,士卒4500人,虎贲(国王卫队)3000人,联合了西方、西南方的各路诸侯,包括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8族部落,向朝歌进发,大举伐商。出兵这一天,恰好是兵忌日,行军途中,又迎太岁星,过汜水遇到洪水泛滥,到怀城遇到城坏,到共头山遇到山崩,一连串不吉利的事,动摇了军心。周公竭力鼓舞士气,说商纣王大逆不道,亲小人,远贤臣,讨伐他是顺从天意、民意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周军昼夜兼程,早晨食于咸,晚上宿于百泉,甲子日的早晨,周军逼临牧野,距殷都朝歌仅70里。战前,周公代表武王做了战前总动员,即《尚书》中的《牧誓》。在动员令中,周公列举了商纣王的四大罪状:一、惟姐己之言是听,亲小人,远贤臣;二、贪图享乐,恣意奢靡,不祭祀祖先;三、不信任同宗同祖兄弟,却网罗四方有罪的人;四、施暴于百姓,造成国家混乱。说商纣王是罪有应得,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汽。周公还宣布了作战纪律:在战斗中要统一号令,整齐军队,奋勇杀敌。尽力者将得到奖励,不尽力者会遭杀戮。不要杀害逃奔到周的殷朝士兵。周公的誓词更加鼓舞了已经高涨的士气,士兵们勇敢地投入了战斗。此时殷朝军队正在东南与东夷人作战,商纣王闻听大军压境,临时抽调17万人抵抗,与周相比,“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诗·大明》),临时组成的商军远远超出了周军的数量,但是“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史记·殷本纪》)。战斗开始,周先派师尚父挑战,接着派大军冲向殷军。殷军纷纷倒戈,让路给周朝军队(“前徒倒戈”一词即源于此)。连商纣王的亲卫军也背叛了他,殷军分崩离析。纣王被逼无奈,逃回朝歌,登上鹿台,带着搜刮来的美玉宝器,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挥诸侯,攻入商都,黎民百姓都等在郊外欢迎武王。武王又来到商纣王自杀的地方,向商纣王射了三箭,而后下车又用宝剑刺他,用黄钺斩下他的头,悬于大白旗上。第二天,武王率众人来到商的宗庙,周公持大钺,召公持小钺,辅卫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执剑护卫武王,举行了祭祀活动,在剩巳词中说,殷的末世孙纣,废弃先王明德,蔑视、不祭祀祖先,残暴对待商邑百姓,他的罪行天皇上帝都已清楚地知道,天皇上帝应废除殷命,更换天命,周受天承命。武王跪拜后结束了祭祀活动。接着下令释放箕子和被囚禁的老百姓,散发鹿台聚集的钱财和矩桥仓库中的粮食,赈济贫民百姓。在商容的乡里立碑表彰,为比干修坟墓,并将商都中保存的象征国家政权的镇国之宝,夏禹时所铸的青铜九鼎运到周,这就是古书上说的“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至此,统治天下600年的商朝被一个崭新的王朝——周朝取而代之。
二摄政当国东征平乱
周武王在周公等人的辅佐下,一个早上就灭掉了商朝,拥有了商朝的大片领土和大批人口,小邦周取代了大邑商。但是,武王、周公他们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殷商经过几百年的经营,政治经济力量远远超出周人,商朝的统治者纣王死了,商朝政权旧有的影响和传统势力仍很强大,不可能一下子就归附顺从。如何控制殷朝遗民、巩固对殷的统治,成为周初统治者的最大难题。在周统治集团内始终潜伏着“艰大,民不静”(《尚书·大诰》)的社会危机,以至于武王夜不能寐。他们没有斩尽杀绝殷的残余势力,而是采取以殷制殷。分化瓦解的政策来统治广大被征服地区。对基层地方组织利用归附西周的殷人首领来统治,既不打乱殷人原来的社会组织,又让殷人“宅尔邑,继尔居”(《尚书·多士》),“宅尔宅,败尔田”(《尚书·多方》),或者让他们“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同上书),也就是说让他们仍拥有原来的房屋土地,保留原来的官职。这样就从最底层起逐级减少了殷人对周的敌对情绪,加强了周的统治。对商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殷王畿则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管理,在周围派驻管叔、蔡叔、霍叔,来监视武庚,称为三监。周初统治者让武庚继续称王,原因是殷王畿是商朝的中心,离周朝中心远,殷的残余势力非常顽固,周人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不便于管理,让武庚留守,目的是使之成为周朝统治殷人的工具。不料事与愿违,武庚留守为日后埋下了一条祸根。
灭商后两年,天下尚未安定时,武王患了重病,久治不愈,群臣都非常恐慌,担心国家还不稳固,一旦武王病死,偌大的国家该如何整治?太公、召公就商议在文王庙给武王占卜,测算一下究竟会怎样?周公说,不要惊扰我们的先王了。于是,他自己戴壁执圭,设坛祷告太王、王季、文王,说:“你们的宗嗣武王发,勤于政事,罹患疾病。如果你们三王受命让武王发归天不如让姬旦我代替他。我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武王发没有我多才多艺,他不能事鬼神。他能够秉承天命,布道以护佑四方,安定天下,使你们的子孙安居乐土,四方的百姓无不敬畏周国。他能长享社稷,先王们也可以长受宗庙血食。你们若让我代替武王死,我就用壁与圭事鬼神,若不让我代武王死,我则藏起壁与圭,不再事鬼神。”祷告言辞恳切。之后又占卜,得到了吉卦。周公很高兴,把祷词和占卜结果放在金滕柜中锁起来,并告诫周围的人不要说出来。他入宫祝贺武王说,“你的病不要紧,我刚刚得到先王的旨意,说你能长享王位,治理天下”。但周公的祷告没能挽留住武王,没过多久,武王就病死了。武王的辞世,对尚未稳定的周朝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全国都陷入悲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