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只是利用了经济学上的“互补品”原理。互补品是指两种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的商品,即一种商品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这里的互补品就在瓜子身上。瓜子吃多了,就会口渴,那么就会想喝饮料。这样饮料就成为天地之光电影院的主要赢利点。所以,在电影票便宜的情况下,提高饮料的价格,不仅不会让影院亏本,还可能实现较大的赢利。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比如,在酒吧里,免费赠送一些干果,干果多了,就会口渴,自然要点些酒和饮料。但是酒水却比外面的价格高出许多倍,这样就是舍弃干果的利益点,而将酒水作为主要利益点。
但是水和酒是同类的商品,水喝得多,就会直接影响到酒的销量。所以,即使水的成本很廉价,酒吧也会抬高水的标价,降低他的消费竞争力,减弱顾客的消费积极性。总之,免费的干果实际上是经营者为引导顾客多消费酒水而添置的导索。
再比如促销活动中常见的组合——“剃须刀+剃须刀片”,这也是很典型的互补品。如果你以为这样的组合很划算,或者商家的利益点在剃须刀上,那可是大错特错了。将剃须刀以成本价或接近成本价促销,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购买利润更高的剃须刀片。这样不但轻易地获得了利益点,还有效地留住了客户,将同类竞争对手驱逐在外,维护市场占有率。
所以,不要再为从商家那里得到了什么优惠和好处而得意了,要知道,那些看起来亏本的买卖并不亏本,对商家而言还是有一定赢利空间的。“免费” “打折”“优惠”“降价”之类的刺激性词语只是一个用来引诱我们的“诱饵”。所以,再看到它们的时候,不要一发不可收拾地大肆“放血”,有些时候心动就好了,没必要行动。在商场里不要盲目地当任宰的羔羊,中了商家消费陷阱,不理智地消费。
先入为主的讨价还价技巧
讨价还价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心理照相馆】
一个穷人为了维持生计,要把一幅字画卖给一个收藏家。穷人认为这幅字画至少值20000元,而收藏家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他认为这幅字画最多值30000元。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顺利成交,那么字画的成交价格会在20000~30000元之间。如果把这个交易的过程简化为:由收藏家开价,而穷人选择成交或还价,如果收藏家同意穷人的还价,交易顺利结束;如果收藏家不接受,交易也结束了,买卖没有做成。
【心理SOS】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讨价还价问题,在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由于收藏家认为字画最多值30000元,因此,只要穷人的还价不超过30000元,收藏家就会选择接受还价条件。此时,穷人的第一要价就很重要,如果收藏家的开价是25000元,穷人要价28000元,没有超过30000元,收藏家就有可能接受。同样,如果穷人知足常乐,当收藏家出价25000元,穷人认为在其底线20000元以上,也可能以此价格成交。
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收藏家,只要对方首先开出价格,他都会根据对方的价格来定价,这就是受“沉锚效应”的影响。
“沉锚效应”指在人们做决策观望时,思维往往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也就是说“沉锚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式,遇事不由自主地将认识“锚”在第一信息上,这是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中国人用成语“先入为主”来表示这个意思。考虑一个问题时,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第一信息打下的烙印的确深刻,如不辩证地看待,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走向。
在这场交易中,穷人会拒绝由收藏家开出的任何低于20000元的价格,这是很显然的。如果收藏家开价29000元购买字画,穷人在这一轮同意的话,可卖得29000元;如果穷人不接受这个价格而在第二轮博弈提高到29900元时,收藏家仍然会购买此幅字画。穷人如果有点贪心的话,显然会还价。
如果收藏家先开价,穷人后还价,结果穷人可以获得最大收益,这正是一种后出价的后发优势。所以说,收藏家的第一出价和穷人的第一要价都很重要,是因为它是对方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而这一信息足以让对方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让对方在这一信息的引导下作出于己方有利的决策。
事实上,生活中的讨价还价以及商品交易,正如穷人和收藏家之间的卖和买一样,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你能在策略中加入“沉锚效应”,你的胜算就会增加。
家具为什么要配套卖
全套也是一种格调。
【心理照相馆】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协调: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也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这时他心里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把这种感觉写到一篇文章里——《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心理SOS】
针对人们这种要求配套的心理,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也叫“配套效应”。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事物会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像鱼生活在水中,水干了,鱼就不能生存,鱼和水就是配套的,是一个系统。
比如在服饰消费中,人们会重视帽子、首饰、围巾、上衣、裤子、袜子、鞋子等物品之间在色彩、款式上的相互搭配;在装修时,注重灯具、厨具、地板、电器、艺术品和整体风格之间的统一。
再如,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发生的一个故事: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看见纣王叫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十分担心,因为纣王用了象牙筷子,便肯定不会再用土制的器皿,而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象牙筷子和玉杯也不可能再用来盛普通的蔬菜,而必然是用来盛山珍海味。既然吃的是山珍海味,肯定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肯定是绫罗绸缎的衣服,高大华丽的房子。结果五年后,纣果然像他预见的那样亡国了。这些都是为了实现“配套”,达到一种和谐。
“狄德罗效应”的核心并不在于那件新长袍的样式风格,而在于它所象征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如果你拥有了一块劳力士手表,就应该考虑以宝马代步,这样才不会失掉自己的“面子”。所以,厂家和商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尽量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拥有一套 “狄德罗商品”。
社会学家发现人类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理很平衡,生活很稳定,而一旦得到了,反而开始不满足,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这种“愈得愈不足”的心理,正是使狄德罗效应愈演愈烈的深层内涵。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一种定位,将自己划定成某一社会阶层的成员,并且过着那个阶层的普通生活。可是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拥有更高阶层的物品时,他会为了和这个新物品相匹配,不断购买更多的新物品,直到他最后完全拥有了所希望拥有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选择一件有意义的“睡袍”,激发我们内在自我转化的动机,主动实现良好的与之配套的行为。就好比我们做了好事,被人称赞,之后或许就因为考虑自己的形象问题而尽量避免做不好的事。同理,在面对一些初衷就不正确的事情时,我们要对自己坦诚,不要因为过分的虚荣心或者好胜心让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否则,我们会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得不偿失了。
别人消费会打动你吗
购物指南就是在你不知道往哪花钱时告诉你要往哪花钱。
【心理照相馆】
一个淘金者死后上了天堂,到了天堂的门口,看门人说:实在抱歉,虽然您生前行为正派,做了不少善事,但是天堂已经人满为患,住不下人了。
这个淘金者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有办法。”
于是他对着天堂的门口大喊:“地狱里发现金子了!”
里面的人一听,马上涌了出来奔向地狱。
看门人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一幕,说:“现在你可以进天堂了。”
怎料淘金者说:“我决定也去地狱看看,也许那里真的能发现了金子,我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心理SOS】
这个故事清晰地讽刺了那些盲目的跟风者,这种“跟风”在经济学上叫做示范效应。而这种“跟风”往往体现在消费上。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受其他消费者影响,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去模仿的行为,就是消费的示范效应。就像一些人在挑选一家餐馆进餐时,往往会挑选客人比较多的那家餐馆。因为哪家餐厅的顾客多,就越能说明它的菜色好,价格也能被普遍接受。
在群体中,我们常常会和其他人作比较,尤其是和自己所在的或所向往的参照群体比较。参照群体可能是我们所属的群体,如所在的公司、行业的同事,或是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也有可能我们并不属于这个群体,却喜爱或向往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并将该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成为自己努力想达到的标准。例如,在春秋时期,楚王喜欢身材纤细的女子,于是后宫的众多佳丽为了得到楚王的宠爱纷纷节食,最后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楚王是一国之君,他的这种偏好自然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时尚变化,而这种时尚变化的动力则来自“示范效应”的影响。
后来人们将“示范效应“广泛用在销售中。商家在进行特价促销或限时抢购时,营造一种群体“疯抢”的抢购氛围,以产生示范效应。参与抢购的顾客也或许并不一定原本有购买此商品的打算,只是是受疯狂人群的感染,几乎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抢购狂潮中,抢购平时不屑一顾的商品。另外,有些人看到别人的衣服漂亮,或是关注到某款服装是今年的流行,不管自己穿着好不好看,也要千方百计弄一套穿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是由于其他消费者的示范效应而引发的跟风行为。
有位名人曾说,西方人崇尚自我,东方人追求共性,而在中国只要一说流行什么,马上遍地都是。正是由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所以经常做出一些感性的消费决策。
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保持冷静。既然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心理原理,就要懂得自我控制,才不会让自己的财富平白流失。而这样一点一滴的资金储备,就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