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200000020

第20章 智顗(1)

——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方光华

一国破家亡皈依佛门

智顗,俗姓陈,字德安,生于梁大同四年(538)。他祖籍河南许昌,西晋末年,因避战乱,其远祖迁居荆州华容,他的父亲陈起祖是一个文武兼资的人物。天监中(502-519),梁湘东王萧绎在荆州上任时,曾聘请陈起祖为宾客,陈起祖在辅佐萧绎经营帝业的过程中被封侯。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他任荆州刺史时的官衔是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他指挥的地区:东至今天湖北省接江西省之界,南至湖南云南边境,北至襄阳,西至陕南的汉中。除了四川全境,由他弟弟萧纪统治外,长江上流重镇,全部归他管辖。江东政权本来就是“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军府)于荆州”。从东晋以来,江东政权就是依靠扬州和荆州的军事势力维持统治。但太清元年(547),梁武帝为接纳西魏侯景之降,派他的侄儿萧渊明率领扬州主办军队五万人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被东魏大将慕容绍宗所败,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加之太清二年(548)侯景叛乱,于太清三年(549)三月攻人建康,至公元551年十一月,侯景在连续废除萧正德、萧纲、萧栋几位傀儡之后,自立为帝,长江下游在混乱中已经丧失了军事能力。荆州的地位显得重要起来,萧绎有了称帝的野心。

萧绎在公元548年听到建康被围时,并没有派遣大军援救父兄。在梁武帝被围困的日子里,梁援军自西方至者有二三十万人,而荆州却只派步骑万人东援建康。后来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派大将王僧辩率领舟师万人继续增援。可是不久台城被侯景攻破,荆州的舟师也被侯景接收过去,只有王僧辩等将领数人回到江陵。不久,梁武帝死了,武帝的儿子除被侯景软禁的萧纲之外,最有威望的是萧绎的三兄萧纶。他在侯景起兵时被任命为北讨大都督,总督诸军北讨侯景。及台城被攻破,萧纶逃往会稽又从会稽逃往郢州(武昌),被推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反抗侯景的盟主。萧绎却派王僧辩率水军万人,进逼郢州,逼走萧纶。萧纶逃至汉东。这时西魏派大将杨忠略地汉东,萧绎派使臣去同杨忠接洽,缔结了出卖国土称臣西魏的盟约,目的在于要求西魏消灭萧纶。不久,西魏军就在杨忠的指挥下,擒杀萧纶,投尸江岸。

萧纶死后,在益州任刺史的八弟萧纪又成了萧绎的消灭对象。萧纪自大同三年(537)被任命为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到了大宝三年(552),镇守梁、益已经十六个年头。有精兵四万,马八千匹。他在梁武帝死后,萧纲被杀(551年十月),即位称帝。率水军沿江东下,以讨侯景为名,想到建康重建梁政权。萧绎见萧纪东下,又派使臣向西魏请兵,说:“子纠亲也,请君讨之。”萧纪虽然是我亲兄弟,但请你消灭他。西魏遂派大军攻下梁州,接着进兵取得益州。萧纪还没有到江陵,后方已失,前面又遭萧绎狙击。不久萧绎生俘萧纪,杀之于巫峡口。

萧绎翦除兄弟的势力的目的虽然达到了,但梁、益既失,襄阳又被西魏所控制,江陵已危如累卵了。而此时侯景出兵攻取江州、郢州,向江陵逼进,景军推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萧绎命王僧辩击退景军,收复江州、郢州。公元552年三月,王僧辩又大捷于姑熟(安徽当涂),乘胜进抵建康,消灭了侯景。萧绎的大哥萧统的孙子萧栋兄弟三人本已被侯景监禁,这时逃奔荆州军,但在萧绎的指使下,王僧辩把他们兄弟三人沉水溺死。

侯景既破,萧绎就在公元552年十一月于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大概是陈起祖在萧绎经营帝业的过程中发挥了较突出的作用,萧绎在赏赐有功文武臣僚时,没有忘记陈起祖,拜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

在陈起祖被封时,陈德安才十五岁。十五岁的少年是否能够理解发生在他身边的这一血腥事变,现在不得而知。但也许他对萧氏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有所感受,他有一股超脱人世束缚的强烈愿望。就在他的父亲荣封侯爵的这年,他却要求出家。这一要求当然没有得到他父母的支持。

一个人在家族荣显之时要投靠佛门,求得清净,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陈德安(后来的智颤)要投入佛门,最可靠的推测就是他对现实社会的阴暗污浊已经深为不满。他希望脱离于现实生活的愿望,致使他在白天也产生幻觉。他在十五岁时,“稽颡礼佛,恍焉如梦,见极高山,临大海曲,有僧举手接上云:吾当居此处”。他的这种感受使他对佛教经典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附近寺院僧侣只给他口授过《普门品》,但他对经典往往能够自通文句。

事实的发展证明了他的预感。萧绎苦心经营的帝业不过是过眼烟云。萧绎即位之初,人户着籍不足三万,江北诸郡,多被东魏侵占,梁、益两州,已全部并于西魏,雍州一带又成为西魏附庸,处境已非常艰难。而本来向西魏称臣的萧绎,做了皇帝之后,就不再称臣。西魏派遣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接待宇文仁恕时礼节不热烈,并向他表示,梁已统一,西魏所侵染之梁、益两州和襄阳等地应归还梁国。西魏君臣听后自然十分气愤,他们不但不想归还梁、益两州,还想吞并江陵。公元554年九月,西魏执政者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十四日,西魏大军包围江陵,二十九日破城,俘虏并处死梁元帝萧绎。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被西魏分赏给将士作奴婢,驱归关中。

在江陵失守时,陈起祖一家遭到家破人亡的厄运。德安“二亲殄丧”,“亲属流徙”。德安被迫北度硖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投靠舅氏。家破人亡的切身经历更加坚定了他投身佛门的决心。他向他的哥哥陈针(当时任中兵参军)表示了他的志愿。他的哥哥对他说:“父母刚离开我们,你现在又要出家,我怎么能舍得你离开呢?”德安跪着回答说:“过去梁荆是多么强盛,但你已亲眼看到,它一朝就成了西魏的仆妾,原来要统一天下的野心恐怕现在连统治一个小小的角落都不可能了。我觉得要报答父母的恩德,并不一定是我们天天糊里糊涂地生活在一起就会有好处,关键在于要追求‘道’,要搞清生活的意义。我现在志向已定,恐怕不能再改变了。”他的哥哥听了之后,只好同意了他的选择,并命他到衡州(治所在今衡阳)找他们父亲的故旧、湘州刺史王琳。经王琳的支助,德安在湘州果愿寺出家,法名智颉。这年他十八岁。

二南北求索了悟佛法

在智顗出家时,江南政局还在剧烈变化。西魏把江陵这座空城留给了萧统的第三子萧詧,王僧辩、陈霸先则在建康拥立萧绎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九月,陈霸先在打败王僧辩勾结北齐的企图,消灭王僧辩和入侵的北齐军队之后,废敬帝自立。但当时江东政权的号令还是不出建康千里之外。盘据湘、郢二州的湘州刺史王琳,一方面拥立萧绎的七岁孙萧庄为梁主,另一方面又勾结北齐、北周,联军东下,进犯建康,但被继陈霸先为帝的陈文帝陈蓓打败。陈文帝遂于公元560年收复了江州、郢州,削平了长江中游的割据势力王琳,初步巩固了江东政权。

在公元555-560年智顗十八至二十岁这段时期,智顗的求道活动主要在湘州和衡州。他在果愿寺沙门法绪的教导下,学习佛教律仪。后又诣慧旷律师,拜他为师,弄懂了佛教戒律的基本道理。不久他又到衡州大贤山,诵《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并进修《方等》。在研读佛教经典过程中,智顗“心神融净,爽利常日”,他完全陷入了对教义的沉迷。

当时江南佛教已经得到了相当深入的发展。在齐梁之际,随着对佛性讨论的进一步深人,对般若学的需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姚秦时期罗什、僧肇诸人在关中的弘播。当时南方绝大多数佛教信徒在理论上都能明确地把佛的法身及其所代表的境界视为诸法缘起本质的抽象和证悟。如梁武帝的长子萧统《解法身义令旨》就对不可智知、不可识识的诸法本质有基本遵循般若空观的说明。而参与讨论的十一家,有的论点的深刻性还超过了萧统。般若学的广泛普及就其对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来说,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它以思辩的形式否定了人们积极探索理想政治的努力。这早在僧肇依据般若空观来批评“六家七宗”的本体论并终结玄学的理论命题时就已经得到了充分反映。既然现实存在都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诸法(各种现象)的本质是不可言状、超言绝虑的真如,那么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绝对合理的政治原则、伦理原则。佛教经典就是这样打消了人们从现实角度思考问题的努力。“贪欲即涅架,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无量佛道”,人们不必再为某些固定的标准而束缚自己。第二是它在否定人们追索理想政治、人伦准则的同时,又提倡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应该有领悟宇宙最高真理的志愿。在佛教传人之前,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只有道家非毁儒家对于政治和人伦的理想信念,提倡人们从宇宙根源性的“道”去考虑人的生存方式。但佛教般若空观把道家的这种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它根本否定包括道家宇宙生化之道的终极价值,号召人们从对现实存在彻底的否定性思维中确立人的精神世界。

般若空观对于化解南北朝时期人们心理上的某些症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儒家的伦理纲常在南北朝时到底应该怎样发展?一些门阀世族主张提高符合人性的伦理规范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孝道,贬低忠道,加强家族伦理,淡化政治伦理。而佛教则从理论和行动上贬低忠孝。按照佛教的理解,凡一切没有超脱轮回之链的众生,都是轮回主体伦理行为平等的对象,而且轮回主体的果报不受其它因素决定,它主要取决于主体业力的影响。这一方面有利于突破伦理纲常的限制,也有助于冲破门阀世族家族伦理的价值取向,还不会导致非道德主义和享乐主义。它对于解放当时人们思想有启示作用。智顗也许就是受这些因素影响,终于超越了家族伦理规范的限制,要去追求“道”这种最高的真理。

梁、陈之际,江南佛教在般若空观的渗透、陶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以佛性为核心构架佛学体系的企图。最先明确表示这一企图的是梁武帝的“立神明成佛义”。它把佛性视为心识之神明,认为心识有神明、无明两个方面。心识神明是成佛之本,显现无为法,无明是障佛之根,显现有为诸法。梁武帝的观点被吹捧为对当时佛教教义悬而未决的问题的一大解决。沈绩说连像他这样“至于佛性大义,顿迷心路”的人读到此论后也廓然开朗。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在理论上不见得有多高深,但它显示了一种从佛性出发构架佛学理论体系的意图。也就是说,佛教发展到梁、陈之际,已经形成了理论创新的需要,它要求人们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思路来整理、提炼庞大的佛学系统,它需要中国式的佛教理论领袖。

十八至二十岁的这段日子,智顗在湖南初步步入佛法的殿堂时,应该会对梁武帝时期沸沸扬扬的“佛性”义、“二谛”义的讨论的结果发生兴趣,他不可能不触及当时江南佛教界的尖端问题。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关注这些问题,并深入研读经典,才使他形成了对佛教理论的某些独特认识。灌顶在《智者大师别传》所描述的智顗读经感受,实质上就是一种非常沉迷、执着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中,智顗觉得他把握了某些真理,但又说不清这些真理到底是什么,他还没有能力把它理论化地表述出来,但他觉得精神非常充实,他能够看到精神家园那耀眼的光芒。

就在陈文帝削平长江中游的王琳割据势力的这一年(560),智颉到了光州大苏山。当时大苏山有慧思禅师居住。慧思(515-577),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信仰佛法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常读《法华经》,因读《妙胜定经》开始修习禅观。他对禅法有心得,悟得法华三昧。三十四岁时(548)在兖州讲禅法,遭猜忌而南行,先到信州,后入郢州。公元553年,他到了光州,公元554年,人住大苏山,在开岳寺、观邑寺讲《大品般若经》,信众日增。在公元558年,他在光城县齐光寺撰《立誓愿文》,叙述自己出家学道、习禅以及在各地游化迭遭诸异道扰乱毒害,因而发心写造金字经本的因缘,立誓修禅解脱法、得神通力、弘扬般若、广度众生的大愿。由于这篇《立誓愿文》的流传,更引起了远地信众的信仰。智颉来到大苏山,据灌顶的说法,是因为智顗“常乐禅悦,怏怏江东无足可问”,似乎是智颉因看重慧思的禅法而来到了大苏山。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陈文帝逼近湘州、郢州,为逃避战乱,智颉只好投到陈齐边境。

但智顗投奔大苏山,对他成为宗教理论领袖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转折。南北朝时期,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特点。南朝佛学重视思辩,而北朝佛教重视躬行。佛教的理论发展需要思辩和躬行相统一,需要扭转南义北禅的局面。而北朝禅师慧文、慧思本身也在禅法中吸纳般若学内容。灌顶说慧文的禅法“一依释论(即《大智度论》)”。慧文曾把大品般若开头所说“修习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归为“一心中得”。这种思路影响了慧思,慧思将慧文结合禅法与《般若》经的做法发展为结合禅法与《法华经》。他认为只有以心法为基础才能讨论诸法实相,心法可以分为根本心识和枝条心识二类。六识为枝条心识,是心之相,六识的本体为根本心识,是心之性,亦称如来藏。慧思的这种说法,很可能代表当时一部分习禅者的心识观,也体现了他们根据各人亲身体验来沟通佛法大系的努力。但这种做法也很容易引起保守原有禅法传统的反对。达磨的弟子慧可和慧文的弟子慧思的禅法在北方先后受到排挤,就是因为他们的创造性破坏了原有禅法传统。

智顗来到大苏山,有幸师从了北方富有创造力的禅师之一——慧思,这一方面使他有条件弥补南方和尚禅法实践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为条理佛学体系找到一个切实的基点。灌顶描绘智顗拜见慧思后的情形说:

慧思在了解智顗的志向和心得后感叹地说:我跟你就像在数世以前同听佛祖讲《法华经》一样,对于佛法真理的探求的心情是非常相契的。于是他将自己的禅法体会教导给了智顗。智顗根据他的指导,不分白天黑夜,研习《法华经》,切柏代香,柏尽继之以粟,卷帘进月,月没燎之以松。诵至《药王品》,身心豁然入定:遂修禅法。还照《法华》,经典中的理论无不通达,诸法的实相无不明彻,如高辉之临幽谷,似长风之游太虚。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热门推荐
  • 冷首席的温柔妻

    冷首席的温柔妻

    他从黑暗中走来,带着一身的孤寂和冷漠,她笑若雏菊,如冬日里的暖阳,一点一滴将冰山融化成娟娟流水。“今天是我的生日。”美目星星点点,娇唇含着迷人的浅笑,白皙的手掌在他面前摊开,如盛开的白莲。“我的生日礼物呢?”冷峻的脸愣了愣,尴尬的干咳了两声。“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都可以吗?”清丽的女声带着戏谑。“只要我能做得到。”谁叫他忘了准备生日礼物呢?可是也没有人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呀?“我要的生日礼物很简单。”“是什么?”他难得好奇。“你!”男人的冰山脸裂开了一条缝,从愕然到沉默再到高深莫测。“你确定?”“额,是。”轮到女人迟疑了。“羽儿,就算你想反悔也来不及了。”霸道的吻封住了女人的唇。他和她是命定的恋人,相遇在瓢泼大雨中,相恋在雪花绽放时,相守在一生一世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最强沟通术

    最强沟通术

    如今年轻人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大学文凭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口才,和善于推销自己的才能。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制度与规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无视或者经常破坏企业制定的制度和管理规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员工、竞争对手、客户牵着鼻子走,企业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则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良药。所以,做为管理者,要改变通常惯用的“人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正确的奖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狐狸逗小猫

    腹黑狐狸逗小猫

    一只身份成迷的狐狸,一只天然呆的猫,一道电闪劈出的雷,一纸情书化成的歌,狐与猫兮,墨歌语缘分早已破土而出,你为何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