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00000002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盩盩(shū)、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一覆盖,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杠。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心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疒[HT6]至)。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晌,不得眠。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知,然后复下之。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约,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炙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淤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颜乱毒医庶女

    红颜乱毒医庶女

    《QQ群:306359941》她出生于医毒世家,却惨遭背叛。一朝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庶出二小姐。宫廷争斗,江湖恩怨,是爱,是恨,是真心,是假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之中一颗心却慢慢的沉沦了。他许她皇后之位,她嗤笑一声:“本姑娘不稀罕。”“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他说的情深意切,而只她只淡淡的回道:“落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给不了。”他喝的烂醉如泥,拉着她吼道:“你明明就不喜欢这里,为何还要留下不走。”可换来的只是她苦涩的一笑。她毁了他的整个书房,只为惹他一怒,而他只是淡淡的轻撇一眼,将她拥入怀中温柔的开口:“我的世界只允许你一人放肆。”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日月

    日月

    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良儿子邪魅爹:盛宠惹火妖妃

    无良儿子邪魅爹:盛宠惹火妖妃

    !穿越了!穿就穿呗,还被某黑衣男给强了,强就强呗,还怀上了一个囧宝,囧就囧呗--还是个超能囧宝!初吻没有了,初¥也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些什么?美男!权势,古武学的最高境界等等,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个囧宝。为娘的欺负老爹,脾气火爆,超级极品,作为儿子的囧宝,更是节操碎了一地,节操无下限!-----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重生庶手遮天

    重生庶手遮天

    涅槃重生,庶女成凰!她是不受宠的庶女,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绝世倾城的容貌,却聪颖机智才思过人,然,惊人的智慧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而是带来了被弃的下场。许她的山盟海誓,竟只为将她作为取得皇权的踏脚石。骗她的亲情信任,竟只为夺她尊贵地位心爱之人。真龙天梯,是她魂断之处。生辰之日,更是她梦碎之时。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信他们半分。欠她的,她势必要,连本带利讨回来!然,再睁眼时,竟让她回到了开始之初,这一世的她,势必护母周全,夺他江山,将一切他们所求,握在手中,踩在脚下!她要告诉所有人,她可以助他们,更可以毁他们。虚伪嫡母,亲手送你上断头台!蛇蝎嫡姐,斩断你掩藏多年的狐狸尾!害她幼弟?那就,以命抵命,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面对那个许她皇后之位的男人,她冷漠以对。面对那些说会真心待她的男人,她一笑置之。但是,这是什么情况?那个她曾经最讨厌的男人,居然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当冷漠遇上真心,当绝情遇上痴情,凰权路上,发誓不再爱人的她,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