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9500000005

第5章

柳小妹来到大鲁家门口,略略犹豫了一下才迈进了大门。

以往,她是常常出入这个大门的,就在她和大鲁在城里念初中时,每次上学,她总是来找大鲁做伴的。但这几天,她来到这门前,心里却怀有一种特殊的异样感觉。是害羞吗,还是对大鲁有了什么感情。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反正来到这里,心里总不免要有点紧张,也许是感到大鲁为抢救她而受了伤,心里有点抱歉的感觉。

当小妹走到院当中时,刘氏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她两条腿在两只小脚的挪动下,显得很吃力,肥胖的身体像装满东西。

的麻袋一扭一扭摇摆着。她一边走一边招呼小妹:来,妹孩,回家坐。

“鲁好些了吗?”

她说着,跟着刘氏走进屋里。大鲁正躺在炕上,放羊的张老汉正给他揉扯。放羊人对于接骨和脱臼的事是行家。上了点年纪的羊工,特别懂得这一套。大鲁就是把左脚腕脱臼了。现在张老汉已经给他安好了。每天要来揉揉。他指指大鲁的脚腕处,对刘氏和小妹说:“不要紧的,吃点药就会好了。昨天就肿的厉害,今天你看不是消了些吗?”

小妹伸手按按大鲁的脚腕,在红肿的地方深深留下几个白色手印。

张老汉特别精心,生怕在破伤处储下死血。揉了一阵,他回过头来对刘氏说:“我看,到医院买几个跌打丸,抓服消肿草药吃吃就好了,保管没事。”

这一下,刘氏可作难了,她望望自己的一双小脚,难为情地笑了笑说:“他大叔,你看我出得门吗?”

“这个……这……”

张老汉下意识地瞅了她一下,一时也说不上来。这时站在一边的小妹接口说:大婶,我给你去跑跑。

“真是的!”张老汉猛地拍了一下小妹的肩,兴奋地说:

“她去吧。”

柳小妹没说什么,接了钱,转身走了。

正当柳小妹到医院买药之际,李二婶走进了她家的院子。

“嫂子,在家吗?”

李二婶还在院里,声音早飞进屋里。小妹妈蚂周氏隔着窗户玻璃招呼她:“她婶,进来吧。”

李二婶进到屋里,周氏拿起扫帚扫了扫炕边,让她坐下。

“今天又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李二婶坐在炕边,拿起周氏递过来的一支香烟,夹在嘴里,划了根火柴吸着,才又答腔:“大嫂子,我那外甥才回来,今早拿了点心、饼干,还有几斤糖货来看望我,整整忙了一大早。”

“喔,怪不得,有稀客了。”

周氏拿起小妹新裁剪的衣衫又缝起来。她俩是常在一块闲聊的,拉东谈西。李二婶真是能说会道,谁家的闺女穿什么,往哪里嫁,甚至连人家鞋上的花纹她也知道。周氏听惯了她的唠叨,任她慢慢说东道西。

李二婶不是谈谁家的生活好,就是说谁家的姑娘长得漂亮,哪个小伙子长得人才好,她都能数着指头报出来。有时也提到给小妹找个有钱的女婿,使得周氏在心里也盘算自己给女儿寻个合适的挣钱女婿。今天,李二婶又对她提起小妹来。

“大嫂子,还是让咱妹孩招个挣钱的女婿、好养你的老。你看人家二小,家里有缝纫机、收音机,出门就骑上自行车,冬天穿皮大衣、皮暖鞋,夏天穿白绸子衣衫、凉鞋。那吃的就不是咱们家的这口粗茶淡饭了。我说大嫂呀,你看咱外甥小建宏哪次回来,能不给咱带点心糖货。”

其实,周氏对这种说法早就有些眼热了。“唉!她婶,谁不是想扑走外头的,和咱妹孩说了几次了,老是不吭声。你说她婶,当妈的谁知道她们要嫁什么人。”

周氐低着头,继续缝衣服。她知道人家小红嫁在外边,女婿一月挣八十多元。那次不是接小红妈到城里住了三个月。人家多有福气。她早就想把女儿嫁一个在外的女婿,那时自己也能到外面开开眼界。她常用这种荣华富贵来启发女儿。女儿自从学校回来,越长得健美了,她觉得女儿嫁一个挣钱人是有资本的,往后享点福也是应该的。

李二婶隔了一会,吸完了一支烟,把烟蒂一扔,笑嘻嘻地把头凑到周氏耳边,低低地对她说道:“大嫂子,我给你说句瞎话吧,我看把咱妹孩嫁给咱小建宏不是好吗?你看咱小建宏人也周正,又挣钱,走外头的大礼上也通,不过大嫂我是瞎说的。”

“行啊,她婶。”对于李二婶的外甥,周氏是知道的,在以前李二婶和她拉闲话时,有意无意地拉几句,并在上一次建宏回来看望他的外祖母时,周氏就见过。小伙子长得健壮、气派,周周正正的。

那时李二婶对她说,建宏二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找下对象,要她在周围村说个合适些的姑娘,她当时就高兴地答应了。

“既是走外头的,还怕没人嫁了。”

现在说到自己女儿身上,她当然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标致的女婿,周围人也会说,你看人家挑了个好女婿,要人品有人品,要文化有文化,还在大地方挣钱。那时她也光彩,邻居们也高兴。但是姓又想起女儿的脾气来,于是她对李二婶说:

“她婶,好是好,不过还得和咱妹孩商量商量,闹人家过活,还是人家们的事了。”

“对了大嫂,咱们这些老年人,可主不了现在的青年人了。”李二婶见周氏高兴这事,既然妈妈答应,女儿都是听妈的,还有不愿之理的。

“大嫂,我回家也和小建宏说说,东西钱财咱是少不了。你可不能小看咱小建宏,又大方,又聪明。”

她们闲聊了一阵,太阳正午了。李二婶看看天气,跳下炕来,拍拍身上迈出门去。

“光顾拉闲话,快晌午了。”

她走出大门时,又转身对目送她的周氏说:“大嫂,话可当真点儿。”

“哪里话,老邻老居了。”

但是当李二婶走的没影儿时,周氏却怨恨起自己来了。

“真真是老糊涂了,怎么随便就应许了人家,要是女儿不愿意,叫我怎说。”

她希望女儿回来商量商量。但是女儿从早饭后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她焦急地在门边转来转去,总希望在哪里看到女儿,或女儿高高兴兴地跑回来。

“也许她会听妈的话。”

她一边张望着,一边盘算着:李二婶的这门亲事推不得。

那一次建宏回来看他姥姥,她正好碰上,那小伙子还硬塞给她一盒外地的营养饼干,说是让她尝尝鲜。她不想收,但搁不住李二婶的再三劝说,才收下了。

今天,李二婶正式提出了这门亲事,这好意思推吗?但是太阳已经正午了,也不见女儿影子。于是她干脆拉长嗓子喊了起来:“妹孩——妹孩——”

小妹从医院抓了药回来,见刘氏忙不过来,于是又帮她刷洗药锅,烘火煎药。她一听到妈妈喊她,立即跑了出来,只见妈妈焦急地等待着她。一见她,又是怨,又是骂。但是她的脸上却没有半点恼恨的样子。

“死丫头,跑出去就不回来了,看看什么时候了。”

随即她凑近小妹耳边满面春风地悄悄对她说:“刚才你二婶给你提起她的建宏,你看看行不?”

小妹一听这话就脸红了。嘴巴也微微噘起。她真不愿听这种话。她本心就不愿离开这山永优美而富饶的家乡,更使她现在不愿离开这里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从她把大鲁背回来,大鲁的影子时时在她的心底闪起,一种炽热的激情常常使她陷入一种幸福之中。不过现在这种激情还没有迸发出来。所以她不愿听妈妈对她提起任何提亲的话来,有些气恼地又回转了曳。

周氏一把拉住了她,她很惊奇女儿的这种行为。

哎,到哪儿呀。

“鲁妈让我帮她给大鲁煎煎药。”

她不愿谈这事,但又不想欺骗妈妈,只好说了。她仿佛被妈妈看穿了她的心底,脸色更红了,低着头轻轻地咬起袖口。周氏一听,愣了,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隐隐感到有一种不祥之感。顿时满面春风的脸上,出现了一种难为情的表情:

原来女儿半天不回来,就躲在那里呀,怪不得女儿不听话。但是她又没有办法,只好生气地对她说:“煎完药快点回来。”

小妹仿佛感到妈妈的两只眼睛一直盯着她,使她浑身怪不舒服。她有心跟着妈妈回去,但不知怎么,总隐隐感到,这药半途搁下,让别人来煎,她有些不放心似的。

她轻轻答应一声,低着头,磨磨蹭蹭又走进大鲁家的院子。

同类推荐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也许,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因为我感到。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热门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比安基动物小说:小山雀的日历

    森林不再是一个狩猎场,而是科学家寻找自然秘密和宝藏的地方。如果,你又幸运地掌握了艺术创作,那么你就会因此变成大自然的诗人,用神奇的语言描绘着儿时的梦想。《小山雀的日历》是比安基作品童话集,其中包括《小山雀的日历》《圣诞老人和春姑娘》《百灵鸟醒来了》《女儿与鸟》等几个故事。它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动物之间稀奇古怪的新鲜事,故事引人入胜,富有感情。把自然界里的生态变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春”到“冬”,比安基带着我们感受着四季的细微变化。
  • 驱魔王妃

    驱魔王妃

    她是驱魔师,却也华丽丽滴穿越了!却没想到是从天而降,硬硬砸死了两个人,直接成了杀人犯!老天爷,你这待遇也太不同吧?她无语问苍天。幸好,幸好旁边还有一个美的冒泡的帅哥,她可以拉个垫背的了。咦,他居然是个王爷?这下糗大了!解蛊咒,破悬案,看现代女驱魔师如何玩转古代。
  •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他,人前是学生惧怕的——冷面阎罗:她,音乐星河里最璀璨的星星——音乐精灵;当他遇到了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撒娇卖萌无下限的莫脸皮。且看,冷面阎罗,如何上演追妻之戏码。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 从今到古:爷,你注定是我的

    从今到古:爷,你注定是我的

    现代女孩依群因一古玉而穿越到古代。既来之则安之,不好好的玩一场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穿越。拯救客栈、智斗坏人、帮人追求幸福、逛青楼,这些都是必须做的。纳尼?自己竟然爱上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面具男?好吧,爱上就爱上了,可是自己却不知道他现在身处何地。于是女主毅然决定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面具男。就这样依群踏上了旅途。她会在旅途中收获什么呢?又会失去什么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空心岁月

    空心岁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飞贼遇上兵

    飞贼遇上兵

    一个是聪慧过人,行侠仗义的小飞贼;一个是高大英俊头脑却有点二,终生立志天下无贼的捕快……当这两个人聚在一起——当!好戏开锣喽!一番官与匪的纠缠,到最后,究竟谁输谁赢?亦或是:飞贼遇上兵,爱你说不清?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