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贵在不显不露
低调做人,用俗话说就是“不显山不露水”,面对功名利禄顺其自然,淡泊处之。
唐朝大将郭子仪一生活得像模像样,有头有脸,究其实就得益于这四个字:“低调做人”。
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怕他回来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会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们听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荡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以豁达大度和深谋远虑,得以保全自己。他位极人臣,满堂儿孙,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有一出戏叫做《打金枝》,其中代宗曾对公主说:“你公公若想当皇帝的话,还真轮不到我们老李家!”可见郭子仪功高盖世,但他深知谁能一人打天下呢?适当的时候要表现得低调一些,为别人提供点方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绵里藏针,大巧若拙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即是说,混迹于熙来攘往的世界,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一旦你暴露了真相,不但证明你的修行不够,有时还会自毁前程。
古人把“绵里藏针”作为处世的要诀。绵里藏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心狠毒的人装出和善的面貌,以达到害人利己的目的,这种行径是世人所不齿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寓刚于柔,柔中有刚,待人接物,既有原则性、斗争性,又有宽容亲和的态度。讲原则性、斗争性,不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讲宽容亲和,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样的绵里藏针,既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又能协调人际关系,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大巧若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才智极高的人,学习越深入,见闻越广博,越感到学海无涯而个人知识有限,因而更加谦虚谨慎,处处收敛锋芒,从不炫耀和显示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唤温如春,幼时即好琴艺,长大了,自然也能露那么几手,为此,他也颇有几分自负。
有一次他到山西去旅游,在一座寺庙前看到一个闭目打坐的道人,道人身旁有一布袋,袋口露出古琴一角,温如春大奇:“这老道也会弹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发问:“请问道长可会弹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师。”道人微睁双目,语气十分谦恭。“那就让俺来弹弹吧。”温如春毫不客气地说。
道人把琴拿出,温如春立即盘腿席地而弹,先是随随便便地拨弄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不着一语。温如春便又使出生平所学弹了一首,道人仍默然。温如春恼火了,生气地说:“你怎么不吭声,是我弹得不好吗?”“还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师傅。”这下,温如春可就沉不住气了,“哦,你倒是挺会弹的了,不如让我见识一下。”
道人并不答腔,只拿过琴来,轻抚几下,开始弹奏,其声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风轻拂,温如春听得如痴如醉,连寺庙旁的大树上都停满了鸟儿。一曲终了,许久,温如春方如梦初醒,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礼,拜请为师。这个道人正可谓是一位不轻易“露相”的真人。
其实,所谓真人不露相,只是未到露相的时机。史蒂芬斯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已有几家大公司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出任高级主管,他还没做出应聘于哪一家的决定,趁着短暂的闲暇时间,他去看望一位朋友。家住洛杉矶的这位朋友此时正忙着筹划建造一座自用的热水游泳池,现已经有几个承包商来找过这位朋友表示希望干这个工程。但是,究竟要请哪一个承包商来承建,他还没拿定主意,因为他拿不准底价,怕花太多的冤枉钱。
史蒂芬斯表示要帮他,首先他们在报纸上登了个建造游泳池的招商广告,具体写明了建造要求。很快有A、B、C三位承包商前来投标,各自报上了承包详细标单,里面有各项工程费用及总费用。史蒂芬斯仔细地看了这三张标单,发现所提供的抽水设备、温水设备、过滤网标准和付钱条件等都不一样,总费用也有不小的差距。
接着他们就分别找这三家公司进行洽谈,首先找来A先生,在洽谈当中,史蒂芬斯始终都以一个门外汉的角色出现,还时不时问一些行外话,这时,A先生开始介绍自己承建的游泳池工程一向是最好的,建家庭游泳池实在是胸有成竹,小菜一碟。同时,还顺便告诉史蒂芬斯,B先生曾经丢下许多未完的工程,现在正处于破产的边缘。
接着,史蒂芬斯请来第二个承包商B先生进行商谈。史蒂芬斯采用同样的办法从B先生那里又了解到,其他人提供的水管都是塑胶管,只有B先生所提供的才是真正的铜管。
最后,史蒂芬斯请来第三个承包商C先生进行商谈。C先生告诉史蒂芬斯,其他人所使用的过滤网都是品质低劣的,并且往往不能彻底做完,而自己则绝对能做到保质、保量、保工期。
这样,史蒂芬斯帮助朋友轻易地弄清了游泳池的建筑设计要求,特别是三位承包商的基本情况:
A先生要价最高,B先生的建筑设计质量最好,C先生的价格最低。经过总结概括、权衡利弊,史蒂芬斯告诉他的朋友:选B先生的建筑标准,给C先生的标价,经过辩论、讨价还价最后成交,三个精明的承包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他们干的最不划算,但又认帐的“买卖”。他们掉进了一个非常精明的人设计的陷阱里了。
敦厚之人方可做大事
古今中外,那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汉“三杰”之一的张良未出名前曾有一次到下邳的桥上散步。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拣回我的鞋子!”张良很惊讶,想揍他一顿。只因为对方是老年人,便勉强忍耐,到桥下拾回鞋子。老人说:“给我穿上鞋子!”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子拾上来,就挺身跪着给他穿鞋。老人伸着脚让张良穿上鞋,然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随着老人的去向注视着他。老人走了一里地左右,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育。五天之后的天将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很奇特,便跪着说:“可以。”
五天后的天将亮时,张良就到下邳桥上去,可是老人已经先在那里。老人生气地说:“与老年人约会,为什么后到呢?”说罢离去,但留下话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第五天,鸡一叫,张良就去桥上,老人又先在那里了。老人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来晚了?”说罢离去,又留下话说:“过五天后再早点来!”第五天,还不到半夜,张良就到桥上去了。不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做。”而后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够做王者的老师了。过十年之后,你会转运;过十三年之后,你到济水之北见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头就是我。”天亮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此很珍视,经常诵读它。后人常把此书称为《黄石公三略》。
张良喜得这部兵书后,就开始认真地学习、研究。汉高祖刘邦在沛县兴兵反秦后,张良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略大师,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尔后,张良激流勇退到了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有块黄石。
黄石公与张良并不是邂逅相遇,黄石公也绝不会把这样一部重要着作随便就交给只为他拾回一次鞋再穿上的人,他是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才决定的。张良正是凭着稳重、容忍、不喜张扬的气质赢得了黄石公的最后考验。
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
古人指出:“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有一番熏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其意思是与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坏人,不如把天下之人尽看成是好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以自己的真善美之心来熏陶别人,帮助他人也乐于形成向善的思想。
这条古老的名言在这里说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的心境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当你看见天下所有人都是坏人,都对你有不良企图的时候,你的心情肯定好不了;但是,当你认为天下人都是好人,都会给你关心,给你帮助时,你的心情一定很开朗,感觉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所以,不妨采取这样一个原则,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不能单纯地用是非曲直把它说清楚的,或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分出个是非高下。只有公堂之上的法官才必须用是与非来评判受审者,为的是还给他自由或剥夺他的自由,那是一种无法回避是非的职业。而在生活中,总希望活得轻松、自在,为什么要像法官那样费尽周折去定是非呢。这无非是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作祟,图自己一时的痛快,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对于那些生活上的鸡毛蒜皮之事,即使你对了他错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结果并不见得是对方承认你聪明,反倒是彼此在心里拉开了一段距离,影响了手足之谊或朋友之间的和睦气氛。
有些人不但在生活上喜欢分出个是非曲直,而且在做学问时,也会犯讥讽古人的错误,总爱给古人们排个先后,评个高下,言谈中口出狂言、不自量力。凡是善于学习的人,对于别人的一点点优势特长都虚心领受,用心揣摩,总要把它学到手,哪可能有狂妄评判指摘的举动呢?
所以,不轻率地讥讽评价别人,要紧的是在心中戒除一个“傲”字。对待朋友、家人、陌路人、古人都不能过于苛刻,处理事物时更要处处留有余地,看待周围的人时多从好处着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乱,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这样天长日久,在你身边必定会形成和谐顺畅的氛围。
得意时少说话
有一次,某人约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他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让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并且愤愤地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与人相处要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准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也可以和其他得意的人谈,你们共同享受着心情的愉悦、人生的快乐,但是千万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此时最脆弱,也最多疑,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这种痛苦的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所以,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方面是道德上的考虑,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正当失意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上的考虑。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他们表现的最为普通的一种型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想想看,这有多不值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伤,至少这是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起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地谦卑。
树立谦逊平和的姿态
平和是一种心态,谦逊是一种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态和谦逊的美德,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既能处高,也能处低。这也是低调做人的另一要义。
要想树立谦逊平和的姿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自己:
第一,以他人之长比自己之短,从而尊敬别人,向别人学习,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完善自己。
第二,把成绩和荣誉让与别人,克制自己对名利的追逐。那些真正具有谦虚品德的人,总是能够在成功、荣誉面前退避三舍,把功劳归于他人,对名利、金钱、奖励等漠然置之。
第三,谦虚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忍”,还在于谦虚的表现有利于人们对自己作出公道而且善意的评价。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种自我评价。这方面,有的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有些人则十分糟糕。就前者而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一种十分强的自信,从而总是表现得十分得意,对什么都喜欢发表看法,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相反,后者则事事看着自己的短处,害怕失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便表现得十分沮丧,成天耷拉着脑袋,仿佛干错了什么事情似的。其实,这种人也往往是缺乏一种“忍”的态度。
一些领袖、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每一个人都有必要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