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2700000001

第1章 犹太契约经(1)

1.1 契约高于逻辑

犹太人加利在一个犹太教区为贫困人口做服务工作。那个时候,世界经济还远没有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因此有一些犹太人的生活还处于穷困当中。冬天到了,这个教区的居民却还没有足够的煤来过冬,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买煤。当然,加利本人也没有这么多钱来帮助人们解决困难,但他却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绝对可靠而又有效的办法。

他找到一个经销煤炭的商人,和他洽谈买煤的事情。不过他首先表示,希望那个煤炭商人能够看在上帝的份上,捐助一批煤炭给穷困居民。那个商人说:“我可不会白送东西给你们。不过,我可以半价卖给你50个车皮的煤炭。”

加利写信说,让煤炭商先运25个车皮的煤炭来。煤炭运来后,这个犹太教区的人却没有付钱,并说煤不用再运了。

煤炭商见此情况非常的气愤,他发出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催款书,说如果加利他们再不付款,他将起诉。

很快,这个商人收到一封回信,信上这样说:“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的煤我们要了,而那25车皮的煤我们不要了……”

煤炭商人自然气愤不已但又实在没办法。

犹太人这样理解他们之间订立的契约。从逻辑的角度讲,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煤炭的一半价格并不等于一半煤炭的价格——二者仅仅在价格上没有区别,但是在事件本质上却有着根本区别。由于这件事牵涉到“慈善”这样一个敏感问题,煤炭商人只好不了了之。

契约甚至高于逻辑,这就是犹太人做生意的特点。

1.2 把合同当作商品出售

犹太民族极为重视立约与守约,并将其高度神圣化,因之,犹太民族被称为“契约民族”。但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却经常出卖合同。他们认为,合同本身也是商品,同样可以自由买卖。当然,这种合同必须是合法的、可靠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

卖合同的人相当于一个坐享其成的人,他不需要经营业务,也不需要履行合同中所指定的责任,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取了其中的利润。

这对于会赚钱的犹太人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只要他们觉得买卖双方的条件都能接受时,就十分乐意把合同卖掉。当然,他们所收买的合同,仅限于他们的确认为有信用而且信得过的商人。

我们常说的“代理商”就是指这种靠买卖合同而稳赚利润的人。犹太人称“代理商”为“贩克特”。他们把别的公司企业已订立的合同买下来,代替卖方履行合同,从中获利。

犹太的“贩克特”生存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一般会瞄准一些信得过的大公司或大厂商。银座犹太人藤田先生的公司就与“贩克特”常来往。

“您好,藤田先生,现在您做什么生意?”犹太“贩克特”常常会这样问。

“我刚好和纽约的一家高级女用皮鞋商签了个10万美元的合同。”

“太好了!您能不能把这个合同让给我?我给您两成的现金利润。”

双方有意,于是一桩合同买卖很快便成交了。藤田先生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两成现金利润,犹太“贩克特”也因此获得女用皮鞋输入权利,再从皮鞋销售中获取更大利润。交易的结果,彼此都十分满意。这就是“贩克特”的快速生意,真可谓雷厉风行。

当双方成交后,“贩克特”手持合同立刻飞往纽约那家皮鞋公司,称10万美元输入的权利是属于他的了。他们这么做所带来的好处是没必要直接参加合同签订,而是直接买来满足自己对需求的合同。

当然,合同买卖需要步步小心,它要求“贩克特”们洞察力敏锐,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犹太人惊人的心算度、渊博的知识面、深刻的理解力,使他们成为做“贩克特”的天才。

1.3 遵守约定的人进天堂

做生意最大的痛苦是不被人相信。因此,取信于人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才能取信于人呢?犹太人认为,树立诚信第一的观念是取信于人的起码要求。犹太人在商旅生涯中曾遭受到一些无端的打击和歧视,也遇到过无数工于心计的谎言或圈套,但他们始终对上帝的教诲深信不疑:遵守约定,诚实为人,死后才可以升上天堂。

在商海中,他们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取得别人的信任是交易顺利完成的基础。犹太人恪守契约,但他们不千篇一律地签订书面的合同,他们往往只在口头上做出非正式承诺、非书面的协议,只要双方接受,他们就会不折不扣地按照约定去办事。犹太人重信守约的这种美德为他们赢得了美誉。

在具体的商业交易中,《塔木德》中规定了许多规则,严格禁止那些充满欺骗性的推销或宣传手段。比如:不能刻意把奴隶装扮起来,使其看起来更年轻、健壮,更不能把家畜涂上颜色来蒙骗顾客;货主有向顾客全面客观地介绍所卖商品质量的义务,如果顾客发现商品有事先未得到说明的问题,则有权要求退货;在定价方面,尽管当时没有标准统一的价格,需要双方自行商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但一般来说商品多少还保持在一定的价位上。因此,如果卖主欺骗买主不知行情,使商定价格高出一般水平的10%以上,则规定此交易无效。

这些规定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塔木德》形成于世界大多数民族还处在农耕社会的时期,它能预见将来社会以商业和贸易为主,并阐述这些诚信经商的道理,这是极富先见之明的。

犹太商人从不做“一锤子买卖”,那种“只要每个人上我一次当,我就可以发财了”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自取灭亡。按理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家园,被人到处驱来驱去,就很容易在生意场甚至在与人交往中形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策略和流寇战术,而实际上犹太人绝少有这种劣迹,他们从不以次充好。

为什么?除了因为文化背景中有重信守约的传统外,更有其民族在流动不定的生存状态中商业活动的规律原因。

1.4 绝不许合同出现漏洞

一天,有位美国律师请求预约“日本的犹太人”藤田先生。这时,藤田手头正忙,就没有答应对方。

“无论如何请您抽出一点时间。”对方恳求道。

“抱歉,我实在没空。”藤田婉言谢绝。

“那好吧,每谈一小时,给您奉上酬金200美元。”对方开了价,如此诚恳的态度使藤田很难为情,这说明定有要事。

“好吧,那就给你30分钟。”

律师是美国一家犹太人公司的法律顾问,该公司与日本一家商社达成了合作意向,现在需要一名监视日本公司是否守约的监督人,一月付1000美元,请藤田给推荐一名合适人选。律师拿出公司老板给藤田先生的信:“因为您是犹太人的朋友,所以您介绍的监督员一定可靠。”之后,律师又拿出了该公司同日本商社的合作协议。

藤田看完后,不觉笑了起来。从美国人眼里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完满的协议;而在日本人看来,则是一份漏洞百出、暗算人的合同。于是,藤田不仅给律师指出了该合同的漏洞,而且介绍了一位可靠的监督员。这个人几乎不干什么工作,每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1000美元的收入。尽管如此,律师却非常满意。因为他不仅及早发现了合同的漏洞,而且找到了一名合适的监督员。否则,一旦日本商社钻其漏洞,损失可能就不堪设想了。

聪明的犹太人在订立合同时谨小慎微,绞尽脑汁,绝不许出现任何漏洞。商场就是战场,实行商业操作中,即使和别人签一个很小的合同时,也不能大意,否则很容易被对方钻空子。

很多因经济纠纷引起的案件很大一部分源于合同纠纷,要么是合同模糊,当事人双方的意思不清楚;要么就是合同的一方故意钻空子,因为合同不可能将一切情况都说清楚。犹太人力争经商时要把该防范问题变成白纸黑字,从而尽可能地堵住漏洞,这种精神很值得生意人学习。

1.5 毁约就是亵渎上帝

在犹太人的信仰中,违反契约必会遭上帝的严厉惩罚。相反,若信守约定,上帝则会垂青你,使你能够获得成功。

犹太人从小就接受《塔木德》的教育,他们深切了解恪守契约的重要性。很多商人都很乐意和犹太人订约,因为这份合约可以得到犹太人毋庸置疑的执行。

在全世界商界中,犹太商人的重信守约是有口皆碑的。犹太人认为“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既然“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那么每一次订立契约就意味着指天发誓、绝不反悔。若毁约,就是亵渎了上帝的神圣。

“契约”是犹太人经商的秘诀。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但契约的内容是一蹴而就的。遵守契约、维护契约可以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是做生意能够赚钱的保障。犹太人就是在这“契约”的保障下,赚钱致富的。

犹太人一旦签订了契约就一定执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和风险也要自己承担,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笃信契约,相信对方也是严格执行签约的商人。所以在犹太商人中,根本就不会有“不履行债务”这句话。

对于违约者,犹太人自然深恶痛绝,一定要严格追究责任,毫不客气地要求赔偿损失。对于不履行契约的犹太人,就会被认为违反了神意。犹太人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大家都会对他唾骂,并把他逐出犹太商界。

1.6 变通的最高境界是法律再造

犹太商人素以守约守法着称。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犹太商人同样也会遇到种种法律规则与经营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犹太商人的基本策略是化两难为两全。

有这么一个笑话,恰是犹太商人这一策略的幽默解说。以色列的住房问题很严重,几个德裔犹太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作临时住舍。有一个晚上,几个德裔犹太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着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凡乘过长途火车的读者,想必都有机会看到这一条规定。其意图何在,大家也都清楚。现在既然车厢已经成为固定居所,此规定作为列车运行中的规定理当自然失效,虽然在保障“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中还有必要遵守,可是这几个德裔犹太人却不知变通,死守规定,弄得两头不讨好:人冻得要命,环境卫生仍没搞好。

这是对笑话的一般理解。然而,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就完全不是一个“迂腐”问题,反倒是“变通”的表现了。

这几个犹太人是寄居在火车车厢之中的,就像犹太商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这条规定是铁路主管部门制定的,无论其是否有效,应由列车车厢的所有人或铁路主管部门宣布,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力,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力。

规定既然不能废除,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聪明的德裔犹太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只要车厢一动,规定便从其本意上不适用了,无须再由任何人来废除,既然铁路主管部门从未规定是否允许人力推车,他们当然可以自行决定。而就在他们几个人的瑟瑟发抖之中,规定没有违反,如厕的要求也满足了,不是两全其美吗?

这则笑话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犹太人懂得变通法律。既能从形式上遵守,同时又不改变自己原有活动方式。

1.7 信守合同分厘必争

犹太人信守合同几乎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做生意时,犹太人分厘必争,丝毫不让。但在合同面前,纵然吃亏也绝对遵守。

有一位出口商与犹太商人签订了1万箱蘑菇罐头合同,合同规定为:“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出口商在出货时,却装运了1万箱150克的蘑菇罐头。货物的重量虽然比合同多了50%,但犹太商人拒绝收货。出口商甚至同意超出合同重量不收钱,而犹太商人仍不同意,并要求索赔。出口商无可奈何,赔了犹太商人的全部损失,还要把货物另做处理。

犹太商人看似不通情理,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因为犹太人极为注重合同,犹太人可以说是“契约之民”。犹太人生意经的精髓在于合同。他们一旦签订合同,不管发生任何困难,也绝不毁约。当然他们也要求签约对方严格履行合同,不容许对合同不严谨和宽容。相反,谁不履行合同,就会被认为违反了神意,犹太人绝不会允许的,一定会严格追究责任,不留情地提出索赔要求。

《圣经》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把《圣经》称为旧约,是因为犹太人把旧约视为上帝与以色列人签订的契约。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神签订了合约所致。故而,犹太人被称为“契约之民”。契约之民把合约引进了生意之中,并且认为合约是生意精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所以,犹太人一旦与对方谈判成功,达成一致意见的协议,不管是口头协议还是文字协议,他们都认为这是与神签订的协议。在执行期间,无论发生任何困难,他们也不毁约。同时,他们也要求签约对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

谈判中签订合约,双方都要目标明确,语意表达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模棱两可的东西混藏其中。此后,双方必须遵照合同,绝对不可以毁约。

犹太人就是这样,在执行合同上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把别人和自己一样看待。若对方不严格履行合约,犹太人必会严加追究,毫不留情地要求赔偿损失。

在商业往来或发展中,其前提是彼此的安全感。要建立这种安全感,需要交往双方都信守所订合同,谨守规律。但他们却常在不改变合同的前提下,巧妙地变通合同为自己所用。因为在犹太人看来,在商场上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道德不道德,而在于合法不合法、守约不守约。

1.8 违约就会遭到惩罚

同类推荐
  • 伪装的哲学

    伪装的哲学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代商务、人事案例,通过活泼诙谐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人与人交往间的微妙和处理技巧。其中蕴含许多伪装的哲理,发人深思。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 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人在不耐烦时,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物。所以,耐心是等待时机成熟的一种成事之道,做任何事,都要抱有一份耐心,反之,先打好基础,筹划好资本,往往易变得固执己见,然后再着手行动。粗鲁无礼,而使别人感觉难以相处,更难成大事
  • 财道

    财道

    中国首部财道小说,《新京报》、《金陵晚报》、《莽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媒体同时推出。本书演绎人生命数奇情,平视当代富豪巨贾,探究中国财道智慧。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事、奇情的奇书。它演绎了一出出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作者葛红兵在小说中引进了真实案例,有很强的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中崔钧毅以“义”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老范以“舍”为中心的财道思想,武琼斯以“取”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贯穿书中,读者或许从中能得到深刻的启发。
热门推荐
  • 莫愁

    莫愁

    有些人没办法不爱,有些人没办法不恨。16岁,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17岁,我第一次发现人性如此黑暗,我开始排斥学校,甚至害怕被报复。一夜长大。18岁,师兄,很多人喜欢你,但是没有人像我一样,想和你永远在一起。19岁,那些我偷望过的人,都不曾为我停驻,我曾经苦苦等待谁的回眸,可是,总是空欢喜一场。20岁,这一年的悲伤,已经汇成河水,淹没了我所有对于幸福的遐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 傲武凌神

    傲武凌神

    天才少年被女友背叛沦为废物,但成为绝世强者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辛,他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脚踏青龙,手提天斧,背火云箭,挎火云弓,狂笑一声灭群雄……
  • 剩女重生记

    剩女重生记

    大龄女青年陈訫一朝回到了小时候,意外得到胎记空间。空间开了金手指,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活。找一个可以陪着自己的优质男过着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生活。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神魔霸道

    神魔霸道

    偶然的一次位面穿梭,无意间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大陆,这里离仙界不远,同时离魔界亦很近,左边是妖兽,右边是异族,生存在几大域界之间,麻烦事接二连三而来。无奈之下,只好推倒魔族世家,刮搜洪荒异兽,驱奴妖兽横行,斩灭仙界虚伪,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为了保护自己的至爱。为了生存,从此天地只有霸道,蓦然一回首,一朵莲花破天机!新书《大破天界》隆重登场,喜欢的人过去支持吧!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