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600000012

第12章 (2)

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烫心,呕吐,咳逆,狂语,汗出如珠,身体厥冷。其脉当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黑者,此是水之克火,为大逆,十死不治。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小肠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乏,复耳前热。苦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中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厌,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小肠有寒,其人下重,便脓血,有热,必痔。

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

小肠胀者,少腹膹胀,引腹而痛。

厥气客于小肠,则梦聚邑街衢。

手太阳之脉,起之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者,别颊,上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牌,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昳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骭肿,若水状。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即胸胁抢急。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

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秘塞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阳,卫气长;迟则为阴,荣气促。荣卫俱和,刚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

趺阳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

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馀。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心气虚也。得食而满者,此为脾家不治。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也。

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

或五液注下,青、黄、赤、白、黑。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脐反出者,此为脾先落。

脾胀者,善哕,四肢急,体重不能衣。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支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反不渴。

凡人病脉以解,而反暮微烦者,人见病者差安,而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食饮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也?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适以冬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得之。

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腹苦胀满,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

脾病者,必身重,苦饥,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管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而食,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疸,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痛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膨胀。取之所别。

脾病,其色黄,体青,失溲,直视,唇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今反青,此是木之克土,为大逆,十死不治。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

饮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管,则抑而刺之;在下管,则散而去之。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即能食。

胃胀者,腹满,胃管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曰:胃实则胀,虚则泄。

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脾,闭寒不通,身痛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也。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

芤而有胃气者,脉浮之大而软、微按之芤,故知芤而有胃气也。

趺阳脉数者,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趺阳脉涩者,胃中有寒,水谷不化。趺阳脉粗粗而浮者,其病难治。趺阳脉浮迟者,故久病。趺阳脉虚,则遗溺;实则失气。

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菟,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不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痛循膺、乳、街、股、伏菟、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肺气虚,则鼻息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仰息。肺气虚,则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厥气客于肺,则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

病在肺,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病先发于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支满;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五日之胃,腹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至今不复散发。

肺脉沉之而数,浮之而喘,苦洗洗寒热,腹满,肠中热,小便赤,肩背痛,从腰以上汗出。得之房内,汗出当风。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大,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困醉而使内也。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

同类推荐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热门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 独尊灵宝

    独尊灵宝

    通天灵宝,毁天,灭地,诛鬼神!灵宝出世,被炼丹世家少年南宫星月所得,但却为家族引来了灭顶之灾。正邪两道联手夺宝,数千族人被屠戮殆尽,只剩南宫星月一人勉强逃出!凭灵宝神威快速修炼,立誓要血债血偿!三界高手对他不停追杀,可是身怀灵宝的他又有何惧!仙来?诛仙!魔来?屠魔!为报血仇,一人与三界为敌又如何?
  •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到最基层的员工,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在市场上,而是在团队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团队管理,只要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并带进日常生活的思考中,你就能学会理性判断、获得分析周遭环境大小事的能力!没有空洞理论,只有寓教于乐,本书以幽默触摸管理学的精髓,让读者在轻松一笑间领悟团队管理的内涵与实践价值。
  • 侯门弃女,带着系统去种田

    侯门弃女,带着系统去种田

    他,在她最情动的时候转身离去,却承诺,用这世间最好的聘礼娶她过门。他,身份尊贵,举世无双,世人皆称他一声公子,却情系与她,久病成疾。还有他,一个铁血军师,曾经得她一丝恩惠,却甘愿化成绕指柔护她一生一世。她,来自于未来,重生在一个落魄的村庄,是一个弃女,却利用自己手中的超级系统发家致富,良田万顷,饰演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人生。执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百万雄兵,万里江山。他日我若为帝,必以江山为聘,娶你过门。
  • 专属王妃:抢个狐狸去种田

    专属王妃:抢个狐狸去种田

    “什么!一头熊看上狐狸了,姐这就去废了她!”“什么!这次是只麻雀看上他了,重生异世的她,这好办,姐这就去抓来做汤!”一次幼弟受重伤,拉开了与狐王的机缘,成了一名瘦弱的小农女。这下她打定主意,从此她走上了一条种田修行,可无奈亲戚太极品,恶整世间极品败类的不归路。“这次又是什么!官家大小姐,这一世只为自己活,哎!终于来个人类了。原主太懦弱。”
  • 诱拐王爷:吃货王妃狠倾城

    诱拐王爷:吃货王妃狠倾城

    做一个稍稍贪吃一些的杀手,就有这么难么?!穿越前,她为贪吃饱受诟病,穿越后,她偏遭遇不停的填鸭式喂养,只为了能丰乳肥臀,尽显天家富贵。待她长发及腰面似银盆拐了王爷炫舞倾城,只是,花团锦簇下,在动地的渔阳鼙鼓声里,长刀所向,到底,谁更狠,谁更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以及生活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每个故事皆充满智慧,本书精心挑选了100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体现创意,给人启迪;每个故事配有精彩独到的点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挖掘故事深层的智慧,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 四九城

    四九城

    平安里的小胡同,四合院的石榴树,后海、新街口,阳光灿烂的日子。哭哭啼啼的小赫儿什么时候长成了打不倒的超人?沉默寡言的王旭什么时候开始拿起鼓槌组上了乐队?小昭、萧阳,生活里什么时候蹦出来这些了不起的姑娘?他们身上到处是耀眼的光芒。
  • 幸福的完美

    幸福的完美

    那个年代简单透明,似乎阳光里活动的尘埃都那么令人着迷,正在经历的并不觉得美好,只有过去的,成为了一种记忆,于是一切都美好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