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300000002

第2章 佛家智慧故事:(2)

有一天,舍利弗听完佛陀说法,身心陶醉在那平凡而又深刻的哲理中,脸上洋溢着儿童般的纯真微笑。回来的路上,一位修习其他宗教的外道看见他,就问:“舍利弗,你得到了什么宝贝,这样高兴?”

舍利弗说:“我刚刚听了世尊说法,所以欣喜。”

外道嘲笑说:“你偌大年纪了,还在吮吸师父的乳汁吗?”

舍利弗反讽道:“你接受的教义,犹如变了质的牛奶,所以你一喝够了,不想再喝了。而我听闻的佛法,深邃奥妙,令人回味无穷,就像味道鲜美的好牛奶,越喝越想喝。”

开悟

舍利弗在佛陀的十大弟子,“智慧第一”,他师从佛陀之前,已是闻名全国的婆罗门学者,座下有上百名弟子。当他听了佛陀宣示的佛法后,就抛弃虚名,义无反顾地投到佛陀座下,这种求道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他的“好牛奶”和“坏牛奶”的比喻也耐人寻味,知识并不都是好的,变质的知识对人的精神十分有害,所以,在学习之前,还需鉴别其品质。

不要迷信

有一天,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棵大树下,争论按哪种佛法修行最好。

这时,佛陀正好从此路过,听到他们的议论声,就走过来。弟子们见了,都恭敬地站起来。

佛陀示意他们坐下,自己也坐在松软的沙滩上,微笑着对弟子们说:“我无意中听见了你们的讨论。你们要明白,我所教给你们的,是体验真理的方法,而不是真理本身,更不是一种学问。你们看到天上的月亮了吗?”

说着,佛陀的手指,指向那一轮明月。比丘们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并期待着他的开示。

佛陀又说:“我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是为了让你们更顺利、更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并非明月。你们若是把心思用到研究手指的粗细、长短、颜色上,永远都找不到月亮。”

弟子们若有所悟,都连连点头。

佛陀又说:“各种修行方法,都没有高下,关键要契机相合。就像草药,不论贵贱,对症才是好药。”

一个名叫阿利陀的比丘感动得匍匐在地,抱着佛陀的脚说:“世尊,您说得太妙了,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将佛法当作我的灵魂,终生执持不舍。”

佛陀摇摇头,指点道:“佛法如同一艘载你渡向彼岸的船,渡河需要船,但它不是彼岸。我演示的佛法,就像渡船,能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河流、到达觉悟的彼岸,但并不是彼岸。你们一定不要抱着它不放,要懂得及时舍弃啊!”

开悟

佛陀一向反对迷信,认为自己传授的佛法,仅仅是觉悟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真理本身,既要懂得适当运用,也要懂得及时舍弃,不要做一个过了河还扛着船的笨人。

美妙的法喻

有一次,佛陀率弟子们出外弘法。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

涉过小河后,佛陀等人进人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坐在那里歇息。佛陀拿出瓦钵,让阿难去小河里取水解渴。

阿难疑惑地说:“河水已经浑浊,不能饮用了。”

佛陀问:“你走到小河边了吗?”

“没有!但是,刚才我们明明看见象队把水搅混了。”

“刚才是现在吗?”佛陀含笑又问。

阿难闻言心动,拿着钵盂,向河边走去。令他惊诧万分的是,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

阿难取水回来后,佛陀开示说:“流动的河水,就像众生的心性,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但是,保持灵动,恢复清静,就能得到净化,回到本来面目。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像这河水,能由清变浊、由浊变清。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的心,去感知变化,把握它的变化。这样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开悟

人和事都在变化中,那会儿他干坏事,没准这会儿他大发善心;那会儿他态度不好,没准他这会儿正为自己的言行懊悔呢!那会儿他没有本事,没准这会儿当刮目看他……总之,不要以僵化的眼光看人看事。

珠在何处

僧人佛日去参访洪州云居山的道膺禅师。施过礼后,佛日问道:“修行过程中,觉知心和妄想心,就像两条龙在争斗。如果两条龙争一颗宝珠,哪一条龙会得到宝珠?”

道膺禅师答道:“你只问结果,有何益处呢?必须先去妄想心,你就很容易知道最终哪条龙会得到颗宝珠了!”

佛日挺随便地说:“我的妄想心去除得差不多了!”

道膺禅师很生气,反问道:“如果没有妄想心,你看宝在何处?”

佛日哑口无言。

开悟

佛日问“哪一条龙会得到宝珠”,反映了人们的一般心理:只要结果,不看过程。但过程和结果是紧紧相连,无法分割的。对学佛来说,去除“妄想心”,是不可缺少的修炼,佛日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妄想心去得差不多了,那么应该快要成佛了,然而他的“宝珠”在哪里呢?一问就哑了。

在生活中,成功和努力也是不可分割的。不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你要是觉得自己努力得差不多了,很奇怪为什么还不成功,心态跟佛日其实是一样的,是妄想心作怪。

草的颜色

有几位座主来礼拜慧忠国师。寒暄过后,慧忠信口问:“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座主答道:“作黄色。”

慧忠又问身边的小沙弥:“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小沙弥不知老师用意,如实答道:“作黄色。”

慧忠回头又问:“座主的见解,和这小子相比,有异同吗?”

几位座主无话可答,但心里很不服气,便反问道:“城外草作什么颜色?”

慧忠不慌不忙地答道:“看见天上的鸟儿了吗?”

“请不要转移话题!”座主提醒道。

慧忠叫道:“座主,向前来!”

座主们都向前来。慧忠见他们没有领会,笑道:“诸座主请回,别日再来。”

座主们见禅师下了逐客令,只好默然告辞。第二天,他们又来请教昨日的话题:“愿禅师慈悲开示。”

慧忠说:“见就是见,若不见,纵然说得出,亦不得见。”

诸座主叹服道:“我们跟随国师参禅,未见这般的机辩。”

开悟

座主们可能并未留意城外的景色,突然被问到草作何色,根据过去的经验、知识判断,应该是“作黄色”。小沙弥大概也是如此,所以两者见解差不多。在此,慧忠国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过去的经验、知识未必没有用,但也未必完全靠得住,要重视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另外,也不要觉得读书多就一定学问高,有时候,大学问家的见解往往没有实践者高明,因为后者对现状更清楚。

少说一句最好

有一次,一个学僧问首山禅师:“一位老禅师说有一种‘唯一之语’,如果我们了解这‘唯一之语’,便扫除了无数劫的罪过。这‘唯一之语’是什么?”

首山回答:“就在你的鼻子下面!”

学僧又问:“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首山说:“这就是所有我能说的话。”

又一次,当别人问赵州从谂禅师关于“最初之语”的问题时,他不回答,咳嗽起来。

这人又问:“不对吗?”

赵州便说:“啊?难道一个老人连咳嗽都不许吗?”

还有一次,一个和尚问赵州:“‘唯一之语’是什么?”

赵州反问他:“你说什么?”

这人又问:“这唯一之语是什么?”

赵州说:“你把它变成两个了。”

还有一次,一个学僧问赵州说:“能否用一句话说出道的本质?

越州回答:“是的。”

学僧以为他没有听清,又问了一次。

赵州便大声回答:“我又没有聋!”

开悟

“唯一之语”,从较高层次理解,就是无语,从较低层次理解,就是沉默。所以首山和赵州都以不答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无语和沉默都是不说话,还是有境界高低。前者是洞悉一切,无话可说;后者是看清状况,有话不说。印度精神领袖甘地说:“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吉辛则说:“人世越来越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人生在世,少说一句话,经常比多说一句话价值大。

无味真人

岩头、雪峰、钦山都是唐代高僧。他们当学僧时,一起结伴去参学。有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定上座。岩头问定上座:“您从哪里来?”

定上座答道:“从临济院来。”

临济义玄是闻名天下的大宗师,三人正想前去参学,就问:“临济大师还好吗?”

定上座答道:“已经圆寂了。”

岩头等三人一听,既难过又意外。岩头悲伤地说:“我们三人特地要去礼拜大师,无奈福缘浅薄,未曾见面他就走了。可否请您把大师在世时的教悔说一些给我们听听?”

定上座道:“临济大师常开示说:‘在我们的肉体中,有一个无位真人,常常从你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你们看到的时候,听到的时候,思想的时候,都可以产生活生生的感觉,没有这种自觉体认的人,就要展开心眼看看。’”

岩头听了,觉得太难了,不禁吐吐舌头,钦山却问:“为什么不称为非无位真人呢?”

定上座以为他看出了禅机,想点化一下,于是一把抓住钦山,喝问:“无位真人和非无位真人有何不同?快说!”

谁知钦山却无言以对,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岩头和雪峰赶快紧向定上座谢罪说:“这个人是新参学者,不知好歹,得罪了上座,请原谅!”

定上座放了钦山,说道:“如果不是你们两位说情,今天我便捏死这个新参者。”

开悟

此时的钦山是一个“菜鸟”,人比较机灵,可能听过一些禅话,学过一些禅语,知道一些禅门掌故,其实并无真实体悟,不过一知半解而已。有心卖弄一下,不料被高人一掌就打哑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菜鸟”,知道一些皮毛,就好逞口舌之利,其实不过是花拳绣腿的工夫,上不得台面的。

退步原来是向前

龙虎寺得名于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无德禅师云游到此,见这里峰峦叠翠,草木葱茏,谷静涧幽,石奇泉清,是个修禅的好地方。可惜这里过于陡峭崎岖,找不到一块适合建寺的平地。那天夜里,云雾密布,电闪雷鸣,一座小山头上,出现了一只白虎与一条乌龙,二者相斗不已,只见地动山摇,巨石纷飞……第二天,山上出现了一片平地。此后,无德禅师花十年时间,建成龙虎寺,引来众僧毕集,鼎盛时曾有数百僧众。

据说,龙虎寺的照壁建好后,弟子们为了纪念那个神奇的传说,在上面画了一幅龙争虎斗图。可惜,画虽好看,总觉得神韵不足。多次修改后,仍画不出龙虎大战的气势来。无奈,弟子们只好向无德禅师请教。无德禅师看过画后,说道:“你们画龙画虎,对龙虎的习性知道多少呢?飞龙在天,下击之前身躯必然向后曲缩;猛虎踞地,上扑时虎头定会尽量压低。龙曲得越弯,向前飞腾得越快;虎伏得越低,往上跳跃得越高。”

弟子们恍然大悟:的确,他们把龙身画得太直了,而猛虎的头仰得太高了,反而显得软绵绵的,缺乏力量感。

无德禅师借机开示道:“参禅修道也是一样,退一步,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才能跃得更高。”

学僧们听后,均有省悟

开悟

无德禅师曾有偈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不能一味进取,扎进去就出不来。有时需要退一步,积蓄力量;有时需要退一步,休整身心;有时需要退一步,看清局面;有时需要退一步,避免危机;有时需要退一步,礼让他人。充满智慧的退让,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面上污秽

莲池大师正在写《十善行》,一个自以为是的游方僧来到寺里,对莲池大师说道:“据说禅是无一事可褒,无一物可贬,你写这种书有什么用呢?”

莲池大师答道:“五蕴缠绕无止境,四大奔放无比拟,怎么能说没有善恶呢?”

游方僧很不服气地反驳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善恶诸法,毕竟都不是禅。”

莲池大师说:“现在不懂装懂的人太多了,你也是这类人,还是说点别的吧!如何?”

游方僧气得脸色铁青。

莲池大师温和地说:“你怎么不拂拭一下脸上的污秽呢?”

开悟

游方僧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可是听了一句羞辱的话,就气得脸色铁青,好像被人唾了脸一样,可见他心里并不空。所以莲池大师提醒他拂拭一下脸上的污秽。在禅宗看来,只有心若虚空,才能舍万物色象,又不执著于万物,从而把持自心,不为世事所累。

是圣,不是凡

有一天,岩头禅师去见德山宣鉴禅师,一进门便问:“是圣是凡?”

德山并不回答,大喝一声。岩头于是向德山顶礼而退。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洞山良价禅师,洞山说:“除了岩头,没有人能够承当得了啊!”

当岩头听到洞山的评语,便骂道:“洞山这个老和尚,不识好歹,把我估低了。他不知道,那时我正在一手举着他(指德山),一手按着他(指洞山)呢!”

开悟

德山宣鉴和洞山良价都是一代宗师,岩头作为晚辈,却没有一点畏怯。岩头问“是圣是凡”,德山大喝,表明凡圣无分别。岩头向他行最尊贵的顶礼,他受之当然,说明心中还是有凡圣的分别,等于被岩头举起来,举到“圣”的高度,脚不沾地。洞山的议论,是说二人打了个平手,未看出德山被岩头举起来了,所以,等于他被岩头按住了。禅师们不比谁的学问大小,只比谁的境界高低,不是喋喋不休地争论,也不是舞拳弄腿地打斗,一碰之下,高下立判,确实有意思。

有没有鬼

洞山良价禅师的弟子云居道膺住持瑞严寺时,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当时,那一带地处偏僻,民未开化,人们普遍信奉鬼神。云居禅师曾告诫信徒们说:“妖魔鬼怪都是由心而生,只要问心无愧,就不招外鬼。”

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想吓唬吓唬他,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光头上。年轻人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凭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倒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禅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这几个年轻人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罾禅师淡淡地说:“没有的事!”

“是吗?听说有人晚上走路,被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鬼,只是村里爱开玩笑的年轻人!”

“你怎么知道呢?”年轻人惊奇地问。

“因为鬼没有那么温暖的手呀!”

年轻人都对云居禅师的洞察力深感佩服。

云居禅师又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上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悟’字。连生死都已经解脱,怎么还会怕鬼呢?”

几个年轻人对云居禅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开悟

镇定是一门大功夫,儒家修止、定、静、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镇定功夫。功夫深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生死都置之度外,不会对任何事感到畏惧。其实,无论干任何事业,想成大器的话,都需要有保持镇定的能力,如果遇事慌慌张张,心乱神散,是无法担当重任的。

无言的开示

僧人师虔初参洞山良价禅师时,洞山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

师虔回答:“武陵!”

洞山又问:“武陵的佛法与我这里的有什么不同?”

师虔说:“如同蛮荒的沙石上开放着灿烂的鲜花。”

洞山听后,回头吩咐自己的侍者:“做一顿好饭菜供养这个人!”

师虔一听,随即拂袖而出。

洞山看着他的背影,对在场的僧众说:“这个人以后必然使全天下的学僧,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在他的门下!”

有一天,师虔向洞山辞行。洞山问:“你准备到哪儿去呢?”

师虔说:“太阳是不会长期隐藏不见,既然是太阳,必然是遍照红尘。”

洞山点头道:“你要多多保重,好自为之啊!”

于是,洞山送师虔走出山门,分手时,洞山忽然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此番远游的心情?”

师虔不假思索地说:“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

洞山默然无语。

师虔等了一会儿,问道:“师父!您为什么不说话啊?”

洞山说:“我对你说了许多,你为什么诬赖我不说话呢?”

师虔马上跪下,感激地说:“您说的弟子没听到,您没有说的,弟子都听到了。”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热门推荐
  • 爆笑之媒婆很忙

    爆笑之媒婆很忙

    男女主身心干净,全文无虐。————她是无良媒婆,遇美男必垂涎之。他是腹黑馆主,时男时女难辨之。他是冷魅王爷,对女人敬而远之。他是第一庄主,弹指令敌毙命也。他是暗黑魔君,扮萌伪善任欺也。他是邪魅太子,妖孽摄心又勾魂。当他们遭遇她,才深知,有理说不清。——招蜂引蝶——“小哥,长的不错,娶妻了没?”某男厌恶皱眉。“我不是坏人,这是我的媒婆资格证。”某男松气,“不需要。”“小哥,我看你面色蜡黄,精神萎靡不振,是长久压抑的所造成,还是极早抒发的好。”某男青筋暴露,“滚……”——愿者上钩——;——吾凰万岁——;某女:这皇位你要还是不要?某男笃定:不要。某女喜上眉梢:那我要了!万臣朝拜:吾凰万岁万岁万万岁!——桃花满园——某公公:凰上,下月初八是选秀的日子了。某女:下月初八?免了……身旁众男欣喜。某女:改为本月十八。众男狂汗:凰上,后宫满了……——碎碎念——乔乔的书名和简介不是强项,所以文文好不好看点进去了才知道,全文无虐,男女主均身心干净,男女腹黑,你强我强大家强。
  •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拴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它们渐渐地习惯了束缚,不再挣扎,直到长成庞然大物。虽然此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可是大象却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拴住。要想成为不被束缚的大象,需要我们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改变习惯,你也能改变命运。你的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秘密。
  • 神算娘子之掐指定江山

    神算娘子之掐指定江山

    小龙新文,男主腹黑女主高智,后有些小虐,原因只为一对一的完美结局,喜欢的亲们欢迎跳坑啦!命运的齿轮从一口枯井开始。她本是21世纪的一名失意盲女,却意外穿越于千年前的纳兰王国,、成为朝廷的御用卜师,万民眼中的“神算娘子”。纳兰羲纳兰国万民敬仰的圣清王,也是她前世温柔妖孽般的岚生小叔。却起兵征讨自己的侄子。阴森的地牢中,圣清王蹲在她的面前,蟒袍加身,眼睛冷如寒潭,挑起她的下巴:“本王,无论才德,均胜纳兰承泽十倍,江山是我的,你更是我的!”纳兰承泽纳兰国当朝太子,随性洒脱,却无奈继承皇位。站在紫禁之巅,纳兰承泽遥指壮丽山河问她:“如果朕抛弃江山,你可愿与朕执手??”一个酷似自己心心恋恋的爱人,一个是为国为民的君主,面对势同水火的他们,神算娘子该何去何从,最终能否一指定江山?
  • 宫斗真苦逼

    宫斗真苦逼

    唐豆是个七品小官的女儿,悲催地被选进了后宫。大褚朝皇帝赵轻闲杀人如麻,侍过寝的妃子第二天就挂。本想灰头土脸混吃等死不侍寝,五年后便可放出宫来嫁人……却突然发现了人格分裂皇帝的大秘密。而自己,似乎走不了了。
  • 首席女管家

    首席女管家

    她是身份高贵的豪门大小姐,他是地下暗界王者,似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她美丽高贵,他温润如玉,她以为,他们相爱,她以为,他会娶她,她等着做他最美的新娘。却在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便是崩溃,她不再是身份高贵的豪门千金,带着愤恨她染血而亡,再次睁眼,重生在本家家族内,首席女管家苏粟身上,眼中不再温柔,只有厉色,凭借对家族的熟悉,她操刀重新整顿,从此,只有首席女管家苏粟,再没有云素这个人。曾经的屈辱,曾经遭受的一切,她要向他们一一讨回,让他们判入地狱!
  • 红楼之禛玉良缘

    红楼之禛玉良缘

    水墨写意续红楼,沉香落花绘佳丽。春日宴,缘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推荐自己的文======穿到古代寻美男,笑到手脚抽筋:火爆王爷虐情妃,爱到肝肠寸断:极品小太监(BL)另类刺激的爱:妃临天下:爱恨纠葛,半生情误:=====推荐好友的文======颜二少:【冰山总裁的霸爱行动】丫六少:《狐狸老公好闷骚》
  • 有个女孩叫夏桐

    有个女孩叫夏桐

    三个青梅竹马的小故事。初恋总是那么青涩又动人,而竹马们也总是从莽撞的愣头青变成了成熟可以依靠的男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逆天老师

    逆天老师

    学校对面里传来惨叫。书店老板吴语赶忙过去看,发现一位女生像吸面条一样把一个男生吃掉了。很快,吴语发现,这个学校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点。而这一切都与史老师有关。在与史老师一起调查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吴语渐渐发现了这座城市的疑点。而迎接他们的,也将是一场恶战……
  •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一穿越,有个六岁的女儿不说,这孩子居然阴气极深,是一个鬼宝宝。孩子她爹找上门,温柔诱哄她嫁给他,却在大婚当日只给女儿一两媒婆费。这下,这对母女不干了,留下书信一封逃之夭夭:“亲爱的,你太穷了!”鬼灵女儿,逆世娘亲,最强母女,他想拥有,再下点功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