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300000001

第1章 佛家智慧故事:(1)

立体眼光看世界

佛家看待事物、观察人生、了解人性,不是着眼于一点、一线、一面,而是以立体眼光,进行全方位透视,就像观察一个透明体,可以从这一面直达那一面,无有阻碍、无有断绝,空灵而圆融。

世界是佛魔共有

僧人从悦是真净克文的弟子,出外参学时,总是不离恭敬心,对前辈禅师十分礼敬。有一次,他吃荔枝时,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很恭敬地说:“长老!这是从家乡来的水果,请您吃几个!”

清素很欢喜地接过荔枝,感慨道:“自从先师圆寂后,很久没有吃过这种果子了!”

从悦问:“不知长老的先师是哪位大德?”

清素答道:“是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一十三年。”

从悦惊讶地赞叹道:“您十三年担任艰苦的职事工作,一定得了他的道吧?”说着,又将手上的荔枝全部送给清素长老。

清素感激地说:“我因福缘浅薄,先师嘱咐我,不许收弟子。现在看你如此虔诚,为这荔枝的缘分,我就破一次例。把你的心得告诉我吧!”

从悦大喜,当即谈了一些他学禅的体会。清素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最后放下时,要能人佛,不能人魔。”

从悦顿然开悟。清素告诫他说:“我今天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开悟

古人说得好:“佛法在恭敬中求。”从悦因为对前辈恭敬,于是得到了清素禅师不传的秘法。有的年轻人,老是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辈视为过时人物,不放在心上,却没想过,不得前辈传授内功,哪来“推前浪”的力量?

“世界是佛魔共有”,耐人寻味,由此语即可悟道。但如果大悟“入魔”,等于未悟。大悟“入佛”,便是真悟。

不如小丑喜人笑

白云守端禅师在杨歧方会禅师那里参禅时,久久不悟。杨歧见状,很想在方便的时候予以开导。一天,杨歧方会禅师问守端以前的师父是谁,守端回答:“茶陵郁和尚。”

杨歧说:“我听说郁和尚有一次过桥不慎滑倒,因而大悟,写了一首诗偈。你记得这首偈子吗?”

守端回答:“记得!这首偈子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畅歧听后,笑着走了。

守端不知老师何故发笑,心中猜测不已,以至整夜失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去问杨歧昨天为什么发笑。

杨歧反问:“昨天你有没有看见那个打耍的小丑?”

守端说:“看见了!”

杨歧又说:“你在某一方面不如那个小丑。”

守端问:“老师指的是什么?”

杨歧回答:“小丑喜欢别人笑,你却怕别人笑。”

守端因而大悟。

开悟

小丑喜人笑,是有人无我,不觉自己丑陋,只要大家高兴。守端怕人笑,是有我无人,只怕自己受人轻视,不管别人笑得有理。“我执”过深,“我相”过重,境界不及小丑,只会徒增烦恼而已。至于杨歧的笑,自有他笑的道理,也许跟守端有关,也许跟守端无关,知道他因何而笑,便作知道解。不知他因何而笑,便如轻风吹过发梢,何必执著于风因何而吹、发因何而动呢?

不必耿耿于怀

一个信徒拜访赵州从谂禅师,因为没有带礼品,于是满怀歉意地说:“我空手而来。”

赵州说:“既是空手而来,请放下吧!”

信徒听不明白,问道:“大师,我空手而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说:“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迷惑,又问:“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呀?”

赵州笑道:“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回去。”

信徒不解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既是‘没有’,叫人怎么带呢?”

赵州点化道:“你不缺少的,就是你没有的;你没有的,就是你不缺少的。”

信徒反而更糊涂了,只好说:“大师,您就明白地告诉我吧!”

赵州无可奈何地说:“和你饶舌,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电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信徒稍有所悟。

开悟

信徒“空手而来”,赵州要他“放下”,是叫他不要对此事耿耿于怀。空手就空手,难道非得带一份礼品才能表示敬意吗?难道带了一份礼品真的能表示敬意吗?把自己和对方都看俗了。信徒既然放不下,只好把耿耿于怀带回去了。可他听不懂,只怕还得带一团乱麻回去。

小聪明和大智慧

一休禅师(公元1394一1481年)六岁投安国寺出家,是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宗奇僧。

一休从小聪慧过人,他在给像外鉴禅师当侍者时,有一次,一位只有七八岁的小师弟为师父打扫房间,不小心将师父心爱的茶壶打碎了。小师弟知道闯下了大祸,吓得哭起来。

一休得知这一情况后,给小师弟擦干泪水,安慰道:“没关系,等师父回来,我跟他说,包你不会受惩罚。”

然后,一休用白布将碎陶片包好,自己在蒲团上坐下来,好像静思默想的样子。不一会儿,像外鉴禅师回来了,他口渴得很,一进门就找茶壶,没看见,便大叫一休。但叫了几下,也无人应声。

师父走到外面一看,发现一休正坐蒲团上,好像睡着了的样子,就走过去,把他推醒,批评道:“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吗?打坐睡觉是一个坏习惯。”

一休说:“师父!我没睡觉。我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所以没有看见您回来。”

“噢!什么问题令你这样着迷?”

“我在想,”一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世间什么东西是永久不坏的呢?”

师父笑道:“傻小子,佛说无常,也就是没有一件东西是永久不坏的。”

师父刚说完,一休便把茶壶碎片拿出来,嘻嘻笑道:“师父,您说得太对了,瞧,您的茶壶归天了。”

像外鉴禅师看看碎片,认真地说:“一只茶壶,能不碎吗?”

一休忽然感受到,师父的话里蕴藏着电光石火般灿烂的禅机,这种智慧,与他的小聪明有天壤之别。从此,他更注重禅修了,最后终于开悟,成为一代高僧。

开悟

一休以无物不坏为打碎茶杯辩解,只是小聪明而已。因为物坏各有定数,不能用不小心的行为加速其坏,就像人人都会死,但不小心打死人却也不行一样。像外鉴禅师面对心爱之物的毁坏,如此不动心,把不小心失误也看成定数,不予计较,这就是虚怀若谷的大智慧。

人格的力量

仙涯禅师悟道之后,被请到博多寺任方丈。仙涯的弟子湛元,出家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出家为僧后,仍恶习不改,时常在夜晚寺院打板止静后,偷偷翻墙出去,也不知到什么地方与狐朋狗友们鬼混去了。

时间一长,众僧知道了湛元的行为,都非常气愤,认为他败坏了寺院的名声,玷污了禅僧的形象,按照寺规,应该驱逐出寺。

仙涯禅师听到僧众的议论后,未做任何表示。一个晚上,他巡院时,在寺院一个僻静的墙角,发现了一只凳子。他知道,湛元准是从这里悄悄翻墙溜出去了。于是,他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等湛元回来。

直到拂晓时分,湛元才从外面回来。他用脚试探着踩凳子,落到实处后,就踩下去,跳下地来。他感觉有异常,回头一看,原来他刚才踏的不是凳子,而是躬身站在那儿的仙涯禅师的背!

仙涯禅师只是淡淡地说:“天晚了,快回屋睡觉去吧!”

湛元忐忑不安地走了。接下来的几天,他天天担心受到惩罚。但仙涯禅师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从不提及。从这以后,湛元用心参禅,再也不夜游了。

开悟

佛家认为,“众生”都可度,即使是万恶不赦的人,最后也能超度成佛。这实际上表达了不抛弃任何人的理念。一个调皮捣蛋的弟子,当然比恶人好多了,自然不能轻易抛弃。仙涯的做法,可谓佛家理念的实践。他“超度”弟子的方式,不是打,不是骂,更不是赶出山门,而是用人格力量进行感化。这种做法,值得领导者、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们借鉴。

以你一看

有两位同住一寺的学僧,好长时间没见面了。一天,两人不期而遇。一个学僧问:“好久不见,最近你在忙什么?”

另一个学僧说:“我在忙着造一个无缝塔。”

“我正想造一个无缝塔,能否借你的塔来一看。”

“真不巧,我的无缝塔被人借去了!”

“没关系,就以你给我一看好了。”

开悟

“以你给我一看”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经常讽刺别人说的:我一看你就不像一个能干某事的人。确实,一定要精细的人,才能做精细的事;一定要高明的人,才能做高明的事;一定要伟大的人,才能做伟大的事……有时候,我们不必考虑某事能否成功,只需考虑有没有适于做某事的人;不必考虑自己能否成功,只需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一定想成功,就变成这样的人。

飞来佛

南京的栖霞寺,以石刻的千尊佛像闻名,尤其是在只有猿猴才能攀上的最高峰顶上的那尊立佛,最为庄严生动。

有一信徒参观栖霞山,看到峰顶上的佛像,就问卓成禅师:“那尊佛叫什么名字?”

卓成禅师答道:“那叫飞来佛!因为山峰很高,人没办法爬上去雕刻,应该是从别处飞来的吧!”

信徒听后,好奇地问:“既然是飞来的,为什么不飞走呢?”

卓成禅师答道:“一动不如一静。”

信徒又问:“为什么要静在这里呢?”

卓成禅师答道:“既来之,则安之。”

开悟

信徒出于好奇心,问这些问题,可以理解,认真回答却很无聊。卓成禅师的回答,虽然不是信徒所提问题的答案,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一动不如一静;既来之,则安之。在多数情况下,照此理办事,是最简明的方法。

高僧“寻短见”

归静禅师既是高僧,也是一位画家,他笔下的花鸟、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有一次,归静禅师应邀参加几位文友的集会,其中一位风流秀才,招来几位歌妓,在席间歌舞助兴。众人都沉迷其中,只有归静禅师默默静坐,不为所动。

风流秀才出了一个馊主意,请归静禅师将歌妓们曼妙的舞姿画下来。大家都鼓掌叫好。归静禅师拒绝道:“出家之人,隔墙听到妇女的钗簪声,都是犯戒,何况当面为舞女作画呢?”

秀才说:“你看了她们的舞姿,听了她们的歌声,已经破戒了,索性再破一次吧!”

归静禅师说:“你们的孔夫子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

秀才嬉皮笑脸地说:“你是不是心不在焉,谁知道呢?”

众人跟着起哄,非要归静禅师当众作画不可。归静禅师被他们缠不过,假称去取文房四宝,走进书房,怦然关上了房,再也不出来。秀才让一位妓女坐在书房门口,并对她半真半假地说:“等那和尚出来,你就一把抱住他,看他如何!”

不知过了多久,仍不见归静禅师出来。大家凑过去一听,一点动静都没有。秀才捅开窗户纸往里一看,顿时吓傻了——原来,归静禅师已经吊死在房梁上。他急忙与众友撞门而入,仔细一看,哪里是上吊,不过是归静禅师画在墙上的一幅画而已。

归静禅师早溜出房门,回到寺院去了。

开悟

子贡说得好:“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与人相处,“尊重”二字很有必要。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别人,强人所难的事时有发生,故事中的秀才即属此类。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爱护,这样才能达到关系和谐,感情相通的美好境界。

莫以外貌度人

一位云游僧出外参访时,路过一位俗家老太太管理的庵堂,就坐在堂前休息。他问老太太:“师姑!这座庵堂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太太答道:“有!”

“他们在哪里,怎么没看见呢?”

“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游僧见老太太打机锋,也想卖弄一下,就说:“无情不是有情,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你看我是什么样子?”

“俗人!”

“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游僧一听,心里不乐意了,说:“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呀!”

“我哪有混淆佛法?”

“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这不是混淆佛法吗?”

老太太:“法师!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云游僧顿时哑口无言。

开悟

出家前未必不是佛,出家后未必是佛,云游僧仅凭老太太未出家就判断她是“俗人”,是以“色相”视人,可见悟境不高,那么老太太说他不是出家人,也是有道理的。山川草木虽然不是“众生”,但心到处,也未尝不能成“眷属”,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是把明月视同眷属吗?这个云游僧认识不深,又不知谦逊,可见境界真的不高。

距佛不远

一位大学生去拜访峨山禅师,问道:“您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

“没有,读给我听听吧。”峨山禅师答道。

大学生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挑了一节,朗声读道:“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的?它不劳苦,也不纺织,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所戴的还不如这一朵花哩!……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忧虑……”

峨山禅师听了,点头说:“说这话的人,不论他是谁,我认为他是个已有所悟的人。”

大学生继续朗读:“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因为,无论何人,皆可求得,寻见,叩开。”

峨山禅师听了,赞叹道:“很好!说这话的人,无论是谁,我认为他是一个距佛不远的人。”

开悟

古今中外的任何学问,做到极高处,都是相通的。所以,脑子里不要有这样的偏执:某种学问是好的,某种学问是不好的。如有条件,纵通古今,横贯中外,观其门径,入其堂奥,悟其微妙,取其精华,这是做学问的上佳途径。

地狱与天堂

有一地方官去拜访无相禅师,问道:“地狱和天堂真的有吗?”

无相禅师回答说“有”。地方官说:“听说高僧能出入三界,能否请您带我到地狱和天堂参观一下?”

无相禅师一听,立即用很恶毒的话讽刺他、辱骂他。

地方官十分惊讶,心想:即使我讲话有不妥之处,你也不该这样啊!刚开始,出于礼貌的关系,他强自忍耐,没有回嘴。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大喝道:“你这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就要往无相禅师身上打去。

无相禅师急忙躲到大殿的木柱后面,露出和悦的神色,对地方官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

地方官顿然明白,原来这是禅师在点化他,心里很是为自己的失态而懊恼,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

无相禅师笑道:“你看,这就是天堂!”

开悟

佛家认为:地狱、天堂都是心造。恶念一起,即见地狱;善念一生,即见天堂。所以,你想生活在天堂,不妨多说点好听的话,多做点好看的事,这样,你身边的人,就会像天使一样,一个个温言礼貌。

药山还银

药山惟俨禅师门下的一个僧人外出募化,来到甘居土家。甘居士问:“从什么地方来?”

“从药山来。”募化僧答道。

甘居士知道药山惟俨是天下名僧,所以想试试这个弟子的工夫,又问:“来干什么?”

“来募化。”

“你带药来了吗?”

募化僧不做声。甘居士便布施了两锭银子,并说:“若有人识得此中禅机,就会把银子送回来,没人认得就算了。”

募化僧拿了银子回去。药山禅师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早,募化僧说:“有人问佛法,我回答得合适,得了两锭银子。”

药山禅师听募化僧把经过详说了一遍,然后让他赶紧把银子送还居士家。

甘居士见募化僧又回来了,就说:“师傅,请过来。”又添加了很多银子布施给募化僧。

开悟

甘居士所谓“带药”,是问募化僧有没有学到药山大师的禅法,有没有募化资格。募化僧并未听懂,以不答代答,就露馅了。甘居士给他两锭银子,不是施舍,而是“买药”的订金,“药”送来了就给更多的钱。这个故事说明,境界不同的人,交流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讲个明明白白才听得懂;有的人,三言两语,即心领神会;有的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有的人,仅凭神色即可察其意图;有的人,可以“心交”,不着一词,不动一色,也知道对方的心意;有的人,可以“神交”,千里之外,也可洞见其心。所以,对不同境界的人,要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不能勉强划一。

牛奶的比喻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我在天堂等你

    我在天堂等你

    半个世纪的时空交错,构成了色彩斑谰的时代画面……,讲述了五十年前,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三代人生存环境和观念的巨大落差,离休将军欧战军在得知三女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后,世界屋脊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会议不欢而散。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终于开口,以及那遥远的、轰鸣在进藏女兵身上纯真而动人的爱情圣歌,那群进藏的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欧家陷入混乱
  • 悍妻的宠物夫君

    悍妻的宠物夫君

    “站住,小毛贼!”这是杀手之王月刹和她的宠物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也是月刹第一次被人偷走东西。被偷的东西:一只烧鸡!“我要吃饭,否则我就杀了你!”宠物噬主,原因只是因为没有吃的。这是月刹第一次被人威胁。威胁原因:没有烧鸡!“乖!先吃点东西,吃东西才能好得快!”宠物受伤,原因是因为主人没有保护好。这也是月刹第一次温软细语的照顾人。吃的东西:熟鸡蛋!“唉!我的手可不是吃的啊!”月刹受伤,原因是月刹没有按宠物的要求给吃的。这是月刹第一次被人伤到。喝的东西:百年陈酿!……“我的嘴不是吃的啊!”月刹被吃,原因是因为宠物喜欢!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月刹就开始失去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过只是对这个宠物!-----------------------------------------------------------------------------------当今天下第一杀手,意外重生过后,决定放弃以前的生活,好好过过悠闲的日子!比如,没事开个小酒楼,顺便看看江湖风吹云动;没事,在捡个有挑战性的宠物养养…等等。但是,宠物怎么越来越听话了,一点挑战性也没有了!不过,这样,好像,也挺好的!困的时候有个抱枕,冷的时候有人暖被窝,热的时候有人打扇,这样的生活,也不错!是吧!但是,我的乖乖宠物,你怎么可以逃走呢…天下第一杀手的宠物,是说不当就不当的吗?还有,我的宠物,也有人敢抢,不想活了!给我等着!安安的又一力作,和往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本文一对一,全文以宠溺为主,甜甜的生活,希望大家喜欢。然后多点点收藏,多点点票票,顺便多撒点鲜花啊,钻钻的,什么的,不多,就来个百八十个好了,上千过万的就算了!O(∩_∩)O哈哈~表过,要给安安也不介意!O(∩_∩)O哈哈~安安承诺:不出意外的话日更,出意外的话每日两更!O(∩_∩)O~谢谢告别的爱情li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xixiduanwu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olds琦琦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沐烟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yue960407送安安钻石一颗、鲜花三朵(╯3╰)谢谢qiululu送安安鲜花一朵(╯3╰)谢谢悠然年糕送安安鲜花六朵(╯3╰)谢谢loveliess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伊雪幽兰送安安鲜花一朵(╯3╰)
  • 明鉴时事的故事

    明鉴时事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青瞳之大出天下

    青瞳之大出天下

    她被亲爹“二次打包”送去和亲,策划出逃,青梅竹马的男人却松开了她的手,这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男人却要和她私奔!可笑,只不过,为什么在见到他上演苦肉计的时候,那颗冰凉的心,竟然微微的暖了……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重生之黛玉穿越到我家

    重生之黛玉穿越到我家

    她——是林黛玉重生。离世之地产大亨独女,亿万家产唯一继承人。咳嗽一声整个商界都要跟着感冒。可偏偏她又拥有迷人的美貌,雍容的气质,真真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他——是贾宝玉再世,更是珠宝大亨的二公子,众人皆知的鲍家二少。英俊潇洒,出手大方,高调气派,声势夺人。当他和他,同时看上了她。一个一见面就对她说:“这位妹妹我见过。”另一个初次约会就对她说:“我们结婚吧。”让我们拭目以待,娇柔的林妹妹将如何面对这一切——她,还会哭吗?
  •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很多朋友,只是成为朋友之前,他们只是一些陌生人。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是,我们的朋友都隐藏在陌生人中,他们不难接近,更谈不上可怕,只要掌握了本书所介绍的结交陌生人的方法,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 章木头

    章木头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遇见亿万分之一的你

    遇见亿万分之一的你

    白小陌从未谈过一场保质期能过十二个月的恋爱。去德国旅行之前,男友人间蒸发,白小陌不顾男闺蜜贾少辰的劝阻,决定独自前往德国,不料机缘巧合认识与前男友名字(拼音)相同的男人萧锐。两人在短暂的旅途中,你争我吵,闹出不少笑话。半个月之后,白小陌阴差阳错地进了公司新部门,总部派来直接管理该部门的副总裁竟就是萧锐。两个“冤家”开始腹黑PK小九九。公司总裁于伟与萧锐之间早有罅隙,想要挤兑走萧锐。萧锐深谙职场,与白小陌两人反倒在打闹中做成了卫生巾项目。赢项目的同时,萧锐发现项目后帮助自己的贵人竟然就是白小陌口中的“打工仔”男闺蜜贾少辰。贾少辰担心自己会患上家族疾病,随时可能失忆,一直暗恋白小陌却不敢说出口,更不敢告诉白小陌自己的身份。然而,命运却将三人联系在一起。贾少辰身为新地百货集团少帅与董事洪建国正面交战,而于伟也在借洪建国,要整垮萧锐。因之前项目得了口碑的萧锐不想深陷桃色风波,白小陌却在这场掀起的风波中与萧锐相爱,两人更是携手应对于伟与洪建国策划的更大阴谋。贾少辰渐渐发现自己离白小陌越来越远,怅然若失之际,竟被白小陌发现先前人间蒸发的男友们都是收了钱后离开的自己。而始作俑者竟然是贾少辰,同时,贾少辰的身份也终于暴露。虽然此事背后实际另有他人,但看到白小陌深爱萧锐,贾少辰决意藏起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