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1100000007

第7章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2)

这么多年来,在行政权力的指挥棒下,跑部钱进的风气污染大学的学术殿堂,全国各高校为了迎合上级口味的学术造假已经成为学术圈潜规则。偶尔被曝光一两例,往往都是被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同行所揭发,而刚一披露,就会很快被这些学校的“运作能力”所捂住。但交大难能可贵的是,两年多来,这几位坚持举报的教授并没有“被和谐”,领导想做工作,当和事佬,居然也搞不定。

这就是我感到高兴的原因,它说明交大的传统没有丢!

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听说母校出了这档子丑闻以后,在多次校务会上,都有教授和院长系主任们,批评校长书记。

我所感受到的交大最宝贵的传统就是教授可以“骂校长”,我读大学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我心目中的大学就该是这个样子。我知道经常有教授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很尖锐的意见,搞得校长书记很难堪。

交大不仅教授可以“骂校长”,我一个学生干部,也可以对学校提意见。当年我年轻气盛,一个人直接跑到行政楼,敲门就进去找校长书记提意见,现在看来我当年的那些意见水平真是不高,不过校长书记们一点儿也没怪我没大没小。

我最激烈的一次“骂校长”,是我已经毕业准备离校的那个暑期。那年交大学生抗议食堂伙食不好,搞了一次大规模罢餐事件,我听到这件事,也挺高兴,罢餐可能形式过激了一点儿,但至少说明母校的师弟师妹们有一种民主意识。不想这事被定性为不稳定因素,学校居然把几个带头的同学给处分了。

那天晚上,大概是10点,我给当时的校长徐通模家里打电话,我一打过去,问“是徐校长么”,那边说“是”,徐校长是认识我的,我接下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我说的最尖锐的话,大概是,“你们这么搞,把交大的脸都丢光了”。我之所以当时这么气愤,也是出于我对学校的感情,觉得交大搞出这样的事情,也有损我们毕业生的脸面。我当时也并没有想到我是在批评一个“副部级校长”。不过让我事后有些感动的是,徐校长在电话那头,耐心听完我一顿骂,居然承认学校处置失当,语气还有几分惭愧。

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我才感到这些细节的可贵。这些年来,中国高校的行政化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学办得如同衙门。而且很多人身在其中还并不自觉。我认识一位老师也是知名教授,在北京一所全国著名的高校任教,一次和我聊到,他有一项计划,想找分管副校长交流一下,结果约了一个月,副校长居然都还没时间,他倒是很体谅,“现在校领导实在是太忙了。”我简直不可思议,天底下就校长忙?大学怎么能变成这个样子?后来我询问其他一些学校的教授,大家都觉得不奇怪,各个大学都是这个样子,越是名牌大学,越是官僚气重。现在学校里,教授见了校长都是毕恭毕敬,校长有个什么指示,谁敢不遵从。

由此看来,还是母校让我觉得比较舒服,那几个给学校捅娄子的老教授值得敬佩。最好其他老师同学也要向他们学习,发扬较真儿的精神,不唯上,只唯真,如果还有什么脏事儿,再捅出几个来才好。没有激浊扬清的正气,还叫大学么?

只要这种作风还保留,交大就依然还是一所无愧于其使命的学术殿堂。

让我怎能不爱她?

(2010年)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吗?

如今有一些学者都在写文章怀念民国时期,讲那时候做一个知识分子收入有多高,能住洋楼,能请几个老妈子,出门有车夫,颇有世风不古之感。实事求是地讲,民国时知识分子地位确实是高。鲁迅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的经济活动,让我们可以对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的收入水平略窥一二。虽然很多人都在争论鲁迅是不是巨富,但可以肯定的是,鲁迅的工资水平比今天的普通大学教授高了不知多少倍。鲁迅当年买下北京的三进大院,只花了十几个月的工资,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但我认为,如今中国大学教授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知识分子是伴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也就符合市场规律,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在民国时期,知识是稀缺资源,供给不足,而且获得知识的成本也很高,工资水平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比如胡适,一回国就当了北大的教授,工资也发得很多,但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因为当时“海归”很少,出国很困难。且不说别的,去美国光坐船就要一个月左右。其实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文革”的影响,知识阶层也还是稀缺的。那时候就是从国外读个硕士回来,评个教授也不是很困难。

而现在市场已经饱和了,每年都有大批海归归来,带着博士学位的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中国本土每年还产几十万博士,大家都争着往大学里挤,而大学就这么多,自然是供大于求。且不说教授了,要当个助教都很困难,队伍排得老长。如果把胡适放到今天的大学,要评个讲师估计也很困难。所以说教授工资水平的下降,跟市场规律是相吻合的。

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分子的收入都是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中国,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西方社会里,最优秀的学生都去经商,其次是做学问,再次才去当公务员;而中国是完全颠倒的,最优秀的学生去考公务员,其次往学校里挤,最差的只好去经商。大学市场成为一个高度封闭的高福利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许多大学教授享受着跟实际贡献不相称的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要进学校却很困难。这些教授其实是跟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成了垄断的受益者。

所以说,如今有人在酸溜溜地怀念民国教授的高收入,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现象。甚至我觉得大学教授的工资应该再低一点,能保证他们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就足够了。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英国女王在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时,发现任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工资很低,表示要提高他的工资。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人,将不会是天文学家了。由此看来,低一点的工资,反而可以促进学术的进步。而在中国,有些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年收入都达到上百万了,学术反而乏善可陈。

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横向对比来看,知识分子的工资也不应该太高。比如在美国,很多人就认为,淘大粪的工人应该比大学教授工资高。因为淘大粪是一种辛苦的工作,没人愿意干,而知识分子则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很多乐趣,很多人都愿意干。既然大家都愿意当教授而不愿意淘大粪,那为什么还要给教授更高的工资呢?今天很多学者只知道叨念民国教授工资有多高,却没有看到中国的淘粪工人比美国的淘粪工人工资低多少。

在美国,一个开垃圾车的,一个开大货车的,或者一个修下水道的,年薪十几万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享受很好的职业保障,依靠工会组织的保障,工作非常稳定,相当于我们说的终身教授,他们个个都是终身司机,终身管子工。

所以,如果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作为参照系,中国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工资不是低了,反而是高了。我经常在说,社会转型会让知识分子有更广阔的空间,但如果你理解的未来是会让知识分子有收入意义上更好的待遇,那我敢掏空我的钱包和你打赌,这种期望绝对错了。

(2012年)

兄弟我当年

一位朋友前几天刚见了蒯大富,跟我说,受不了,这哥们儿,饭桌上一开口就是兄弟我当年被毛主席接见的时候(之后省略三千字)。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最巅峰的记忆呢?人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除了身上披的阿玛尼,脚下踩的LV,身上喷的香奈儿,坐进一辆奔驰600,一个人能凸显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所拥有的记忆。记忆最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做不经意状流露出你让人艳羡的记忆,比任何奢侈品更能让人在你身边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所以钱钟书笔下的妙人,总爱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

不过这个潮流眼下有了新现象,比如北大一位我很尊敬的著名教授,在各种场合作报告,好像是开忆苦思甜会,从来不提“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开口总要从“兄弟我当年在陕西农村种地”的时候说起。这也不光是他一个孤例,我视野中成了腕儿的经济学家,莫不如此。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时候”,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厂里当学徒的时候”。最绝的是周其仁,绝少谈他的出国经历,却爱说“兄弟我在完达山打猎的时候”。据说他每说到此,在座的女生都显出无比崇拜的表情。今天这些裘马轻肥的经济学家们,难道真的觉得当年自己种地、当学徒、打猎的时光,是他最巅峰的经历,最幸福的时光?中国有七亿农民,教授才有多少啊?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记得上个世纪末,社会风气不是这样,那时候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一开口都得是“兄弟我在牛津的时候”,“兄弟我在芝加哥的时候”,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为什么这些年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给我很大启发。他有本书,大概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叫“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其中讲各个社会阶层如何依靠对不同文化符号的稔熟,来标志自己的地位,并和其他阶层区隔开来。

当年改革开放刚刚不久,见个金发碧眼的都非常稀罕,任何海归,哪怕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都沾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资本的光。谁能有西方背景,谁就能把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隔开来。我听过现在大学里的不少年轻讲师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搁十年前哪怕是在国外的二流大学读个硕士回来,也能很轻松地被当做人才引进,当个教授。等教授位置都被占满了,现在标准就高了,非得是欧美名牌大学的博士,还得从助教讲师开始一年年地苦熬。这些年轻人来自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受很好的教育,一边上大学一边读新东方,大学一毕业就去国外读研究所,这几年这批人回国求职了。

现在“海归”这个词就让我想起巴西龟。我小时候,巴西龟刚被引入中国,很稀罕,在花鸟市场上一只巴西龟的价格几乎跟一只画眉鸟相当。10年以后,巴西龟就论斤卖了。所以现在随便一所重点大学里都挤满了等待职称上升的海归,每一个学历背景都挺不错。学术体系也像一个权力场,就像那个寓言里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而今天中国大学里排在最顶端的学者,最有效地和其他野心勃勃的尾随者区隔开来的方法,就是另一套让别人无法模仿的话语体系。在这帮海归面前,显摆兄弟我在英国美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这些新一代海归上过新东方,在国外谈过恋爱,参加过俱乐部,个个英文都比在国外端盘子攒回国三大件的老一代海归溜。

于是在这些新海归面前,文化符号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只有开口就是“兄弟我种地的时候如何如何”,这才是院长、主任级别的范儿,才能让新海归们彻底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终于承认不服不行,大哥就是大哥。

这并不是指在教授中有这个现象,所谓社会科学,就是你要认识到社会是有客观规律的,人就像白老鼠一样在规律中活着。那个著名的段子,陈丹青听刘索拉强调王朔是“大院的孩子”,而说起她自己却“是胡同里长大的”,就觉得有些听不明白:按说胡同里长大的,多数是城市平民,可刘索拉分明是高干子弟。陈后来才明白,刘所谓的胡同是史家胡同小学的胡同,比王朔所住的容纳了几百户军属的“大院儿”高级太多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热门推荐
  • 妃去来兮之王妃要重生

    妃去来兮之王妃要重生

    四川,成都,四姑娘山。盛夏,正是旅游旺季,四姑娘山也被汹涌的人流所包围,谁让这是中国特色呢。人群中一红一黄两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红T恤,白短裤,一身清爽打扮的燕辰星,此刻差不多整个人都挂在了身边的秦浩身上,精致的小脸红红的,额上微卷的刘海此时也被汗粘在了脸上。“哎,浩哥,早知道人这么多,就不来了。”燕辰星嘟着小嘴满脸的不高兴。一旁的秦浩全副武装,不但背着自己那个跟着他踏遍千……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 血腥电梯

    血腥电梯

    每晚的12点,在全世界各地的电梯都在上演着一幕剧情不同,但结局相同的恐怖悲剧……电梯里的脚、电梯里的人头、地下十八层……正等待着你。
  •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知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时间管理法……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思想、方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问题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掌握、了解各种管理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本书汇集了1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8个经典的管理方法,集中体现了管理大师们超凡的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一书在手,尽览当今世界管理精髓。
  • 重生之千金复仇

    重生之千金复仇

    二十几年的亲情,几年的夫妻感情,原来都是假的从小呵护她长大的父亲,是害死妈妈的凶手一直以来疼她宠她的丈夫,不想是另有图谋当真相大白时,他们为了夺取公司,活取了她的脸皮,易容在别人身上,让她顶着血肉模糊的脸活活失血过多而死当含恨而死的白思杭重生在另一名豪门千金身上,又当掀起怎样的风波呢这一世,她发誓要让那些害过她的人十倍百倍的偿还她一步步的算计着那些曾经害过她的人,养精蓄锐,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守护着自己的权利
  • 1944大崩溃

    1944大崩溃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一年,日军发动了“一号计划”,豫中大战爆发,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司令官蒋鼎文、汤恩伯抛下数万大军,狼狈而逃。最终,日军连下郑州、许昌、洛阳等数城,直取长沙、衡阳,意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直逼重庆,兵锋所到之处,遍地狼烟。随着战事推进,日军开始进攻衡阳城,国民党第10军驻守在此,大战爆发,持续四十余天,为抗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攻防战,身为士兵的佟满堂兄弟、督战官蔡继刚、飞行员蔡继恒等人的命运因这场战事而被捆绑在一起。
  •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江湖名门“先天无极派”掌门人俞放鹤于家中遭人毒手,其子俞佩玉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却无力相助;后遇未婚妻林黛羽才得知父亲的好友也一一被人杀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这些人却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是有人恶意的玩笑,还是这“复生”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丑颜夫妻:刁钻娘子忠犬夫

    丑颜夫妻:刁钻娘子忠犬夫

    推荐新坑《弃妃侍寝》★经历了史上最诡异的穿越,她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一切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好,她居然成了郸城第一丑女!而且,竟然受父母之命和一个奇丑无比的男子指了婚!!她在异度空间还遇见和她现代心仪的对象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一个他,美的无与伦比;另一个他,却丑的惊天动地。他贵为王爷;而他却是身份低微的青梅竹马。他能给她的,是荣誉和富足;他能给她的,却只是贱薄的性命;哪个才是真的爱她?哪个才是她的真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附诗文一首:丑颜笑,笑我本是丽质女;丑颜笑,笑你贪多无取舍;丑颜笑,笑他无奈看不穿;丑颜笑,笑是自古多情痴。~~我的微薄:http://m.pgsk.com/yijiaruo,有玩微薄的亲们可以加我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