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1100000007

第7章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2)

这么多年来,在行政权力的指挥棒下,跑部钱进的风气污染大学的学术殿堂,全国各高校为了迎合上级口味的学术造假已经成为学术圈潜规则。偶尔被曝光一两例,往往都是被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同行所揭发,而刚一披露,就会很快被这些学校的“运作能力”所捂住。但交大难能可贵的是,两年多来,这几位坚持举报的教授并没有“被和谐”,领导想做工作,当和事佬,居然也搞不定。

这就是我感到高兴的原因,它说明交大的传统没有丢!

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听说母校出了这档子丑闻以后,在多次校务会上,都有教授和院长系主任们,批评校长书记。

我所感受到的交大最宝贵的传统就是教授可以“骂校长”,我读大学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我心目中的大学就该是这个样子。我知道经常有教授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很尖锐的意见,搞得校长书记很难堪。

交大不仅教授可以“骂校长”,我一个学生干部,也可以对学校提意见。当年我年轻气盛,一个人直接跑到行政楼,敲门就进去找校长书记提意见,现在看来我当年的那些意见水平真是不高,不过校长书记们一点儿也没怪我没大没小。

我最激烈的一次“骂校长”,是我已经毕业准备离校的那个暑期。那年交大学生抗议食堂伙食不好,搞了一次大规模罢餐事件,我听到这件事,也挺高兴,罢餐可能形式过激了一点儿,但至少说明母校的师弟师妹们有一种民主意识。不想这事被定性为不稳定因素,学校居然把几个带头的同学给处分了。

那天晚上,大概是10点,我给当时的校长徐通模家里打电话,我一打过去,问“是徐校长么”,那边说“是”,徐校长是认识我的,我接下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我说的最尖锐的话,大概是,“你们这么搞,把交大的脸都丢光了”。我之所以当时这么气愤,也是出于我对学校的感情,觉得交大搞出这样的事情,也有损我们毕业生的脸面。我当时也并没有想到我是在批评一个“副部级校长”。不过让我事后有些感动的是,徐校长在电话那头,耐心听完我一顿骂,居然承认学校处置失当,语气还有几分惭愧。

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我才感到这些细节的可贵。这些年来,中国高校的行政化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学办得如同衙门。而且很多人身在其中还并不自觉。我认识一位老师也是知名教授,在北京一所全国著名的高校任教,一次和我聊到,他有一项计划,想找分管副校长交流一下,结果约了一个月,副校长居然都还没时间,他倒是很体谅,“现在校领导实在是太忙了。”我简直不可思议,天底下就校长忙?大学怎么能变成这个样子?后来我询问其他一些学校的教授,大家都觉得不奇怪,各个大学都是这个样子,越是名牌大学,越是官僚气重。现在学校里,教授见了校长都是毕恭毕敬,校长有个什么指示,谁敢不遵从。

由此看来,还是母校让我觉得比较舒服,那几个给学校捅娄子的老教授值得敬佩。最好其他老师同学也要向他们学习,发扬较真儿的精神,不唯上,只唯真,如果还有什么脏事儿,再捅出几个来才好。没有激浊扬清的正气,还叫大学么?

只要这种作风还保留,交大就依然还是一所无愧于其使命的学术殿堂。

让我怎能不爱她?

(2010年)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待遇低吗?

如今有一些学者都在写文章怀念民国时期,讲那时候做一个知识分子收入有多高,能住洋楼,能请几个老妈子,出门有车夫,颇有世风不古之感。实事求是地讲,民国时知识分子地位确实是高。鲁迅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的经济活动,让我们可以对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的收入水平略窥一二。虽然很多人都在争论鲁迅是不是巨富,但可以肯定的是,鲁迅的工资水平比今天的普通大学教授高了不知多少倍。鲁迅当年买下北京的三进大院,只花了十几个月的工资,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但我认为,如今中国大学教授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知识分子是伴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也就符合市场规律,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在民国时期,知识是稀缺资源,供给不足,而且获得知识的成本也很高,工资水平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比如胡适,一回国就当了北大的教授,工资也发得很多,但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因为当时“海归”很少,出国很困难。且不说别的,去美国光坐船就要一个月左右。其实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文革”的影响,知识阶层也还是稀缺的。那时候就是从国外读个硕士回来,评个教授也不是很困难。

而现在市场已经饱和了,每年都有大批海归归来,带着博士学位的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中国本土每年还产几十万博士,大家都争着往大学里挤,而大学就这么多,自然是供大于求。且不说教授了,要当个助教都很困难,队伍排得老长。如果把胡适放到今天的大学,要评个讲师估计也很困难。所以说教授工资水平的下降,跟市场规律是相吻合的。

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分子的收入都是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中国,除了市场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西方社会里,最优秀的学生都去经商,其次是做学问,再次才去当公务员;而中国是完全颠倒的,最优秀的学生去考公务员,其次往学校里挤,最差的只好去经商。大学市场成为一个高度封闭的高福利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许多大学教授享受着跟实际贡献不相称的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要进学校却很困难。这些教授其实是跟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成了垄断的受益者。

所以说,如今有人在酸溜溜地怀念民国教授的高收入,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现象。甚至我觉得大学教授的工资应该再低一点,能保证他们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就足够了。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英国女王在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时,发现任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工资很低,表示要提高他的工资。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人,将不会是天文学家了。由此看来,低一点的工资,反而可以促进学术的进步。而在中国,有些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年收入都达到上百万了,学术反而乏善可陈。

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横向对比来看,知识分子的工资也不应该太高。比如在美国,很多人就认为,淘大粪的工人应该比大学教授工资高。因为淘大粪是一种辛苦的工作,没人愿意干,而知识分子则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很多乐趣,很多人都愿意干。既然大家都愿意当教授而不愿意淘大粪,那为什么还要给教授更高的工资呢?今天很多学者只知道叨念民国教授工资有多高,却没有看到中国的淘粪工人比美国的淘粪工人工资低多少。

在美国,一个开垃圾车的,一个开大货车的,或者一个修下水道的,年薪十几万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享受很好的职业保障,依靠工会组织的保障,工作非常稳定,相当于我们说的终身教授,他们个个都是终身司机,终身管子工。

所以,如果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作为参照系,中国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工资不是低了,反而是高了。我经常在说,社会转型会让知识分子有更广阔的空间,但如果你理解的未来是会让知识分子有收入意义上更好的待遇,那我敢掏空我的钱包和你打赌,这种期望绝对错了。

(2012年)

兄弟我当年

一位朋友前几天刚见了蒯大富,跟我说,受不了,这哥们儿,饭桌上一开口就是兄弟我当年被毛主席接见的时候(之后省略三千字)。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最巅峰的记忆呢?人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除了身上披的阿玛尼,脚下踩的LV,身上喷的香奈儿,坐进一辆奔驰600,一个人能凸显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所拥有的记忆。记忆最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做不经意状流露出你让人艳羡的记忆,比任何奢侈品更能让人在你身边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所以钱钟书笔下的妙人,总爱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

不过这个潮流眼下有了新现象,比如北大一位我很尊敬的著名教授,在各种场合作报告,好像是开忆苦思甜会,从来不提“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开口总要从“兄弟我当年在陕西农村种地”的时候说起。这也不光是他一个孤例,我视野中成了腕儿的经济学家,莫不如此。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时候”,要么就是“兄弟我当年在厂里当学徒的时候”。最绝的是周其仁,绝少谈他的出国经历,却爱说“兄弟我在完达山打猎的时候”。据说他每说到此,在座的女生都显出无比崇拜的表情。今天这些裘马轻肥的经济学家们,难道真的觉得当年自己种地、当学徒、打猎的时光,是他最巅峰的经历,最幸福的时光?中国有七亿农民,教授才有多少啊?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记得上个世纪末,社会风气不是这样,那时候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一开口都得是“兄弟我在牛津的时候”,“兄弟我在芝加哥的时候”,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为什么这些年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给我很大启发。他有本书,大概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叫“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其中讲各个社会阶层如何依靠对不同文化符号的稔熟,来标志自己的地位,并和其他阶层区隔开来。

当年改革开放刚刚不久,见个金发碧眼的都非常稀罕,任何海归,哪怕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都沾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资本的光。谁能有西方背景,谁就能把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隔开来。我听过现在大学里的不少年轻讲师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搁十年前哪怕是在国外的二流大学读个硕士回来,也能很轻松地被当做人才引进,当个教授。等教授位置都被占满了,现在标准就高了,非得是欧美名牌大学的博士,还得从助教讲师开始一年年地苦熬。这些年轻人来自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受很好的教育,一边上大学一边读新东方,大学一毕业就去国外读研究所,这几年这批人回国求职了。

现在“海归”这个词就让我想起巴西龟。我小时候,巴西龟刚被引入中国,很稀罕,在花鸟市场上一只巴西龟的价格几乎跟一只画眉鸟相当。10年以后,巴西龟就论斤卖了。所以现在随便一所重点大学里都挤满了等待职称上升的海归,每一个学历背景都挺不错。学术体系也像一个权力场,就像那个寓言里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而今天中国大学里排在最顶端的学者,最有效地和其他野心勃勃的尾随者区隔开来的方法,就是另一套让别人无法模仿的话语体系。在这帮海归面前,显摆兄弟我在英国美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这些新一代海归上过新东方,在国外谈过恋爱,参加过俱乐部,个个英文都比在国外端盘子攒回国三大件的老一代海归溜。

于是在这些新海归面前,文化符号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只有开口就是“兄弟我种地的时候如何如何”,这才是院长、主任级别的范儿,才能让新海归们彻底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终于承认不服不行,大哥就是大哥。

这并不是指在教授中有这个现象,所谓社会科学,就是你要认识到社会是有客观规律的,人就像白老鼠一样在规律中活着。那个著名的段子,陈丹青听刘索拉强调王朔是“大院的孩子”,而说起她自己却“是胡同里长大的”,就觉得有些听不明白:按说胡同里长大的,多数是城市平民,可刘索拉分明是高干子弟。陈后来才明白,刘所谓的胡同是史家胡同小学的胡同,比王朔所住的容纳了几百户军属的“大院儿”高级太多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同类推荐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颜恋

    红颜恋

    当她被事实打入地府的时候,她却只觉得自己连心痛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的一切终究不过是欺骗。他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九皇子,他以为自己不会动心却终究丢失了心,又是一个骗局,为了皇位他甘愿娶别人,罢了,罢了,她已太累,就让这一切都结束吧。-------------------------------------------------------------------------------------------------大家觉得是好是坏多少留个言吧,也让某人知道自己的文笔是不是很烂55555555拜托啦
  •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本书介绍的这10种女人,虽然都有各自的性格与魅力,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是男人及所有的人最仰慕、最欣赏的女人。她们的生活情态,个性爱好,气质修养、风度内涵,虽各有千秋,但她们却能让自己修行成为精品女人,当然她们也都有独到的气质与套路。本书中提到的好女人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如今男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为女人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妖孽帝王你输了

    妖孽帝王你输了

    一场相爱而不能相守的神妖之恋,让他们甘愿坠入凡尘,轮回百世只为与爱人永世相守。一个跨越生死的赌局,究竟是谁大获全胜,而又是谁一败涂地?时光流逝,已是万年,再次醒来她竟忘却前尘,成为将军府的二小姐。为求平安她一人分饰两角,女装时,她是痴傻郡主,为世人所嘲弄、不齿;男装时,他是少年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他,却情愿放弃帝位、舍弃一切,背负宿世记忆,化为银狐守护在她的身边。她腹黑、她霸道、她无情,却独独在心间为他留下了一份柔软;他妖孽、他嗜血、他冷酷,却将所有柔情无怨无悔的付予伊人。当某天她褪去痴傻的伪装,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于人前时,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光景。腹黑警报,妖孽来袭当妖孽男撞上腹黑女,究竟是他迷了她的眼,还是她惑了他的心?【一】大帐里两个身影相对而坐“朝廷运送的粮草应该快到了吧?”听到了他的话,对面的身影点了点头。“敌方应该会在半路劫杀吧。”对面的身影又是点了点头,并把手点在了某处。“和我想的一样,既然如此敢来劫我的粮草若是不回击不是坏了我的名声么?”对面的身影再次沉默的点了点头,表示支持。这一幕在军帐里本应是十分平常的。不过在军帐的三位副将看的是表情无比的扭曲。只因为.与那少年将军相对而坐的是.一只银狐.【二】龙凤喜烛在静静的燃烧。喜床上坐着一个红色的身影,红色的盖头挡住了她的脸。就在这安静的一刻,房门被轻轻的推开,一个英气十足的少年走了进来。大红色的新郎装削减了他身上的锐气,让他气息变得柔和了几分。只见他缓步走到了新娘的面前,微笑着揭开了她的盖头:“夫君,今日辛苦了。”只是在瞬间,便让人知道了眼前的人不是少年而是少女,轻柔的声音让人心中不由的一暖。少女伸出她白皙的手指,挑起了“新娘”的下巴,唇,缓缓的凑了过去。就在她的唇将要吻上他的那一刻,少女猛地一挥手,房门大开,几个身影狼狈的摔了进来。“老大,我们错了。”看着少女似笑非笑的神情,几人是肝胆俱裂啊,“兄弟们,逃命啊!”“想看本姑娘的戏,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少女回头看着依旧坐在床上的“新娘”,俏皮的眨了眨,“夫君我们继续?”看着含笑的少女,“新娘”好笑的摇了摇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就算是女娶男嫁又如何.
  • 名人的读书经验

    名人的读书经验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它主要继承发扬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张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富国裕民的功业。这一点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日本企业界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旱年里的人和羊

    旱年里的人和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