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企业的管理中关键是要避免家族式的管理,要尽快建立一套规范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
浙江人有很浓厚的老乡情结,“抱团打天下”也是他们初期创业的一个特点。但是情归情,在权衡关系与利益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做到理智战胜情感,不会任人唯亲,而是举贤避亲、任人唯贤。他们一直致力于打破家族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经营制度。在他们心里,生意就是生意,掺杂私人感情是不理智的。
1.生意就是生意,别掺杂情感
“生意就是生意,别掺杂情感。”这句话使浙江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时,排除了许多情感的束缚,放下了包袱,没有了负担,眼界看得宽,手脚放得开,生意场上就能得心应手,无往不胜。
比如一般企业家对于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大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视如自己的孩子,悉心呵护,终身厮守,然后传之后代,而后代对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公司,也就自然带上了一层对祖先崇拜的色彩。
这些做法在浙江商人看来,就显得非常可笑,因为创立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出售自己的公司也是生意的一种作法。
同样的道理,浙江商人在进行商业策略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什么顾忌,只要是有利于赚钱,且不违反法律,就怎么好用怎么用,完全不必考虑过多。
浙商认为,在商场上,首要的不在讲不讲感情,而在于合法不合法,只要合约是在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的,并且符合有关法规,那么,结果即便是再不公正,也只能怪吃亏的一方,为什么事先不考虑周全。
浙江人也许在生活上是有禁忌的,但是在做生意上,浙江商人百无禁忌,当然是在守法的范围内。不管你是谁,是友也好,是敌也罢,只要有钱赚,浙江人照样和你做生意。
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个全国性的商务会议上,有一个商人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经营投资项目,希望能与别人合作。虽然大家都跟那个商人有说有笑,但是对于和他做生意大家都闭口不谈。因为他的名声一直不是很好,都说他不真诚,试想,谁愿意与一个声誉不好的人合作做生意呢?
一个浙江商人听了他的想法以后,觉得不光有可行性,并且很有“前途”,于是会议结束后,浙江商人经过再三考察和验证,顶着众人的压力同那个商人签订了合作的合同。
有朋友问这个浙江商人不怕被那个人骗吗?这个浙江人说:“我做生意不习惯把个人的情感倾向放在里面,不打破这种心理局限性,哪来那么多生意可做呢?”
这个浙商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发了大财。
把个人情感加在经商做生意里,其实是一种自我束缚。从“生意就是生意”这一信条的角度看,当一般人还在僵化的道德伦理观念面前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时候,浙商早已经把签好的协议,拿在手中了。
2.商业团队别出现家庭成员
浙江人确实有抱团打天下的习惯,但那是在创业初期,当一个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走向正规化的时候,如果商业团队里还存在家庭成员,就好比一个朝廷中有外戚。皇帝有三宫六院,哪个妃嫔得宠,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浙商清楚地看到“外戚”的危害,更了解步入“李隆基”后尘的后果。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坚决地提出,一个正规化的企业,家族管理制度必须要改。1985年,他创建承包了一个工厂,1986年国家宏观调控,马上出现了风波,于是,厂里的员工走的走,散的散,连亲自培养的副厂长都走了。但茅理翔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这反而是一次机会,以前光给别人加工零配件,利用这次机会倒可以寻找新的产品。他找来了自己的亲戚,倾力合作,众志成城,起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可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先是有两个兄弟结了婚,后来有人为了加工资、升职明争暗斗,甚至为了能多赚钱,两兄弟居然大打出手,全然不顾大家是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当初的团结荡然无存,这时,大家都开始为了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撕破脸皮。这种争斗持续了很久,一次次的调解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在一些亲友占据实权的位置上,竟然拒绝引进新人才,专权独揽,在这样的情况下,茅理翔全面引进本科生、研究生聘任中高层干部,撤换了所有任要职的亲友,公司至此输入了一批新的血液。
任人唯亲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因为血浓于水,谁都想让亲人跟着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往往更习惯于相信亲人。正是这种人性的弱点蒙蔽了商人原本精明的头脑,让他们在经历过各种陷阱之后,仍旧逃不过用亲人的惯性思维。相较之下,浙商则理智得多,在他们的心里,亲人就是亲人,而合作伙伴就是合作伙伴,他们从根本上遏制了亲人的“陷阱”,最好的方法不外乎是在团队形成之初就拒绝接受家庭成员。
3.感情用事不好做生意
浙商从来不喜欢感情用事,他们认为感情用事只是犯下愚蠢错误的开始。而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
浙商始终认为,在任何时候用理性的思考,想办法去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才是真正有用的。遇到问题就感情用事,开始发怒、生气,是一件很没有意义,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用理性看待这个世界,决不要盲目。这是浙商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着无知的偏激和盲目的躁动。只有理性才能摒弃了愚昧和偏见,所以,人应该用理性恢复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浙商理智地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地喜欢或憎恨一个人,除非你经过理性的考虑,觉得应该要这样做。
那么,是不是人就不需要感情,不再要热情,只是一味地理性呢?浙商把人的热情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情所煽起的热情,另一种则是理智所支持的热情。
浙商认为,感情所煽起的热情是很危险的,因为感情时而高昂,时而低落,但却绝不能持久,理智则可贯彻终生,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一直都充满着热情,但那是在以理智为基础,用热情向困难挑战,终于得到了伟大成就。而没有理智的感情,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价值,这样的感情是不能经受时间考验的。
作为商人,就应该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他要用自己理性的态度对待商务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感情用事。浙商是这个方面的典型。
众所周知,浙商是最注重遵守合约的人,如果有谁违反了这个合约,那他就会被认为是犯了一件绝不可以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是所有错误里面最严重的。但是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浙商会狠狠地谴责他们吗?
有个外乡人和浙商谈好了一笔生意,结果后来那个外乡人不能履行合约了。那个外乡人和浙商打过交道,知道浙商最讲究的就是生意的合约,他忐忑不安地去见浙商,支支吾吾,措辞非常小心,还找出了种种的理由试图说明不能履行合约的原因,同时他心里还在想对方是不是已经发怒了。
可是浙商简单地听了几句之后,就立即打断他,平静地对他说:“你违反了我们的合约,按照协议,那应该赔偿我损失,这个损失是这样计算的……”外乡人听了,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浙商居然没有动怒。
其实,浙商是聪明的,就算他再计较合约的严肃性,愤怒地谴责他,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只有尽快地弥补自己的损失才是最重要的。
浙商在经营自己的企业和公司时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的公司连续三个月都没有盈利,而且可以判断出三个月后仍然没有获利的可能,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这个公司。
很多人在面临是否卖掉公司时,会为了当年开创公司时投入的血汗而感到不值,或因为已经对公司投入深厚的感情,而难以割舍的时候,浙商会轻松地一笑:
“伙计,公司又不是自己的老婆,有什么好留恋的?”
在浙商看来,公司,只不过是牟利的工具而已,商人对公司是没有感情的。作为商人,他的任务是牟利,既然公司已经不能产生效益了,那么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此,在浙商的生意经中,就有这样的观念,公司不仅仅是可以产生效益的场所,而且它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商品,可以带来高昂利润的商品,他可以在无数的人手中自由地流通。当初廉价买进来,经营好了再高价售出,这是企业最能创造利润的良机,为何要放弃?
他们的这个理论让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事业生命的人听来,让死也要死在办公室的人听来,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可是浙商觉得,只要对方肯出高价,买卖就可以成交。
公司卖了,自己可以换个地方,重新买地盖厂房,创立另一家更赚钱的公司。
浙商就是这样,可以卖掉自己辛苦经营的公司。商人是理性的,他们一切以自己的利润做为判断的标准,其他的东西不过是手段而已,商场不是谈感情的地方。
4.举贤避亲,任人唯贤
在万科公司的制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举贤避亲”。新员工在入职时,如果有亲友在万科工作需要申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万科没有亲属关系的求职者;亲戚、情侣都不能在同一个公司任职。
作为万科的创始人,王石从不任用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学。在1989年,王石离开公司去外地学习一年。回来后发现,他的一位表妹在公司上班。虽说这位表妹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是公司需要的人才,但王石还是铁石心肠劝说表妹离开了万科。他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有本事,去哪里都能发展;如果你没本事,我更不会留你在这里混日子。表妹走了,后来在其他公司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