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言:“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身常放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
我们内心滋生的各种欲望,如果任其放纵而不加约束,那么就必将永无止境地膨胀,最终将我们吞噬。所以必须制止自己的贪欲之心,不要被世间各种诱惑迷失了本性,让自己无止境的欲望吞噬了幸福。
1.那些困扰我们的身外之物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却是什么都会缺!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也可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一切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就问他说:“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我参禅啊!”弟子回答。“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慧能禅师说。“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弟子说。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修禅心,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迷惑所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慧能禅师说:“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理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世间万物都是虚幻,财富、成就、名利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一缕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
我们常常感叹:“活得好累!”为什么会累呢?回头想想,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赤条条一无负累,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背上的负担却是越来越沉。为什么?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名声、财富、家庭、地位……通通要往自己的背篓里装!
其实,再想想,当我们要离开这个红尘时,这些“身外之物”是一样也不能带走的。因此,要想活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背篓里的那些“身外之物”,一件一件拿出来扔掉,要想生活得轻松快乐,就减少欲望,减少身外之物。
《圣经》上曾经说过,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丧失了自我的生命,那么,你也得不偿失。因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贪婪轻则让人丧失生活的乐趣,重则误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贪婪的人永不知足,所以他们只瞧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身边隐藏的危机,也看不见自己生活的方向。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贪欲越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日益加剧的痛苦中,一旦欲望无法获得满足,他们便会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陷入对蝇头小利的追逐。
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票子等,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而不去贪图“身外之物”,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2.贪婪是烦恼的根本
《楞严经》中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迷己逐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人生在世,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的执着,无止境的欲望,就会使人迷失本性。
伽蓝尊者关羽自从皈依佛教之后,就恪尽职守地惩奸罚恶,护持忠良,做佛教的护法长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间来行化,不知道阎浮提的众生根性有没有进步一点。他决定到人间来明察暗访一番。伽蓝尊者驾着云朵一路向人间奔来,来到一处山庄,低头一瞧,只见层层的白云之下,阡陌相连,黍稻飘香,他降下云头,停在一处丘冈上。他摇身变成一个修道人,信步向村庄小径行去。村庄里男耕女织,鸡鸣犬吠,几个垂髻稚童在晒谷的广场上嬉戏奔跑,好一幅祥和富足的农家乐景象!
他东觑西瞧,正要移步离开,突然看到路旁一个童子踽踽独行,泫然欲泣,好像有无限的委屈。伽蓝尊者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上前合十道:“这位小施主请留步,老衲有事想请教你。”
童子抬眼一瞧,是个化缘的道人,眼眶一红,眼泪簌簌而下说:“师父!如果你要向我化缘,对不起,我自身已如泥菩萨过江,请你到别处去吧!”
“小施主!你误会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想要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把难处告诉我吗?”
童子听了,原来是一位慈悲的师父,破涕为笑说:“我上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我抚养长大,她因此积劳成疾生了重病,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伯叔舅姨,家里又无寸金可以为母亲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蓝尊者一听,感动极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顽劣众生,已经有如此大的进步,连这么稚幼的童子都懂得人伦大孝。心中一喜,神通变化,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随手一指,霎时变成一块黄澄澄的金子,送给童子说:“你把这块黄金带回去,好好医治你母亲的沉疴旧病。”
哪里晓得童子竟然无动于衷,频频摇手说:“我不能接受你的金块。”
伽蓝尊者听了,更加地心花怒放,颔首称赞,太美妙了!这世间的人性竟然变得如此淳厚,稚子幼童见财也不起觊觎之想,实在太难能可贵了!于是笑容可掬地对童子说:“你小小年纪就能够见财不起贪心,值得嘉许。但是你如果不接受我金块的馈赠,又如何医治你母亲的病呢?我劝你还是把黄金接受下来吧!”
童子眨眨乌溜溜的大眼,慧黠地说:“我不要你手中那块黄金,因为它终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有了它,我就随时有黄金可以花用了。”
伽蓝尊者听了,失望极了,原来人性的贪婪之欲,愈来愈令人惊惧担忧,怅然地收回金块,飘然离去。
贪婪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与障碍,有了钱,还要更有钱;有了房子,还要更多的土地;有了名利,还要更大的权势;有了权位名气,还要更长久的寿命来占有它……欲壑难填,层出不穷。
贪婪最容易令人执迷不悟。越是想要的东西越是难以得到,而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让人拼命追逐。其实,对物欲的奢望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满足,我们应该珍惜当前所拥有的,而不要放纵自己的贪欲,做过度的非分之想,而失去了我们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切。知足才能常乐,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3.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欲望太多
欲火愈旺,福德愈轻;寡欲清心,福厚绵长。
信徒问无德禅师:“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信徒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故事中的三位信徒为什么不快乐,就在于他们追求的东西无非名、利、欲,而快乐的本质,并非只有名誉、利益和欲望。为什么我们的心灵总是有那么多似乎无休无止的负累?为什么我们内心的欲望如此欲壑难填?作为一个人来说,不应有太多的奢求与杂念,否则只能徒增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有种种欲望,有的人有控制自我的能力,就能克制这些欲望;有的人却任随这些欲望的发展,他们不仅使自己屈从于自私的欲望,而且还使自己受那些与自己类似之人的奴役,别人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他们必定会按照他们那一阶层的虚假的生活标准生活,像他们一样消费,而丝毫不顾后果。与此同时,他们为了欲望与虚荣会拼命追求一种高于他们平均水平的生活标准。
每种欲望都会轻易地俘虏他们,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他们没有道德勇气去克制欲望。他们不能抵御各种自私的名利的诱惑,虽然这可能要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他们渐渐地不在乎欠债,直到这些欠债开始奴役、摆布他们为止,所以他们面临压力完全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地超过了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可惜却被我们自己所忽略。例如,你虽然下了岗,但你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灾无病;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一家其乐融融,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能与你相亲相爱,真情到老;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懂得敬爱父母,晓得自尊,知道奋斗……该珍惜的东西还有更多。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甚至有些人已经生活在幸福中,却还是感觉不满足,明显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一个人如果陷入无限的渴求之中,被物欲所牵制,就会被心理上的饥饿感所折磨,就会沦入心理不平衡的困窘状态。
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紧张的生活和利益冲突,我们绷紧神经防御每个人,也紧紧盯着每一杯羹,却忘记了要给自己的精神松松绑,一味地为了金钱,反使我们平添了许多无法摆脱的纠缠与不快。
不要让心灵被物质牵绊,尽量往大脑里增添令自己振奋的情绪,那么你就会变得快乐,就会有好心情。如果一个人常去注意生活中那些快乐而美好的事物并为此感到心满意足,他也就会因此而变得快乐起来。
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诗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只有消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万虑,才能快乐起来。古人说,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4.诱惑面前,把持住内心
大千世界,诱惑无穷,什么都想要,内心迷失方向的人,最终会疲累不堪。生活的真正满足和幸福,其实从充实内心开始。把持住内心,不为诱惑所动,不被欲望所牵引,就会减少一些痛苦,多一点轻松。
弥兰跟着商队在寻宝途中迷路了,他不知不觉来到一处风景秀丽、环境迷人的城堡。
这时,从城门内走出四位天仙一样的美女迎接弥兰,并且告诉他,愿意让他做这里的国王,而四位美女就是他身边的侍女。这里有用不完的金银珠宝,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弥兰高兴地留在了宫殿中,每天由四名美女服侍,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不知不觉,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弥兰出城游玩,忽然一座金城矗立在眼前。从金城城门内走出来八名玉女,比以前的那四个美女更加漂亮。在玉女们的请求下,弥兰又在金城里住下了。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千年。有-天,弥兰走出金城,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光明四射的更大的城堡。这是一座水晶宫。他刚来到宫门前,十六名美女迎上前来,她们如花似玉的美貌让弥兰一见倾心。
过了一万年,弥兰又耐不住了,再次出走。这次他碰上的是一座琉璃宝城,有三十二名美女把他迎入城中。
十万年过去了,弥兰每天沉浸在纸醉金迷的日子里,想象着如果能有一百位美女来到自己身边该有多么好。
他想着想着,忽然,宝城、金城、水晶宫、琉璃城全不见了,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冰冷的铁门。城门紧闭着,没有一位美女来迎接他。正在弥兰纳闷的时候,一名鬼卒打开了城门,将弥兰拉进城中。鬼卒说:“你太过贪心,难抵诱惑,今日就到此来受罚吧!”说完,一具铁轮快速旋转飞来,顶在弥兰头上。
弥兰哭着说:“我还以为可以得到更好的享受,没想到是受罪。这都怪我自己贪心不足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诸如金钱、权利、地位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诱惑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诱惑又是枚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诱惑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经不住金钱诱惑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说什么“金钱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等等。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偷,怕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然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也并非万能,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都无法用金钱购买。金钱是一个很好的奴隶,但却是一个很坏的主人,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它的奴隶。
落入权势诱惑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算来算去算自己。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经不住美色诱惑者,流连忘返于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于石榴裙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的前程断送在声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