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多数人都不懂得吸取教训,即使前人已经有过失败的经验,他们仍然喜欢让自己撞得鼻青脸肿,然后才惊呼说:“没想到是真的!”
人类的经验是靠时间累积出来,再经过长时间的去芜存菁得来的。所有长者的智慧与建言,我们都不能视若无睹,那些都是我们绝佳的成功秘籍。
待人办事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谦让的心胸为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是吗?
予他人方便,就是予自己方便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对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超越自己生命狭小的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哈默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那天,天下着小雨,镇长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镇长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
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满面微笑地从外面挑回一担煤渣,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后来,哈默在艰苦的奋斗下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一天深夜,他在一家大酒店门口被黑人记者杰西克拦住,杰西克问了他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听了记者这个尖锐的问题,没有立即反驳他,而是平静地回答道:“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给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有一篇叫《慷慨的农夫》的短文,说的是:
美国南部有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一位经常获得头奖的农夫,获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不怕别人的南瓜品种超过他吗?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方便大家,其实也就是方便我自己!”原来,邻居们种上了良种南瓜,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传染给农夫的南瓜。这样,农夫就能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否则,他就要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
农夫的这个回答是对“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最好注解。
宋朝的法演禅师曾给世人留下四诫说: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事必繁。
利益是每个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处处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会众叛亲离;若过于孤立,则成功的缘分就渐渐疏离;不该得的财富你处心积虑想拥有它,到头来你会失去更多的利益和机会。
人在世间若是不肯给人方便,让人一步,便会使自己到处碰壁,到处遭逢阻碍。不肯给人方便,结果自己到处不方便。
予人方便,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予人方便,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这样做的结果,会比仅仅追求财富上的成功,或是个人的成就感,要来得更有意义。
为人处世要有给别人让路的风范
在人生的每一个办事过程中,都要学会给人让路,这是做人的胸襟和成功的源泉。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别人去完善。”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而是一种给别人让路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周易》的最后一卦叫“未济”,其意与此颇有相通之处,即让水向下流,让火上升。
有些人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却发了大财,就更觉得心里不平衡,甚至产生挡人财路的想法。
与其挡人财路,还不如自己另找财路。绝大多数人都是为钱而工作,这无可厚非,因为生活需要钱。即使生活已经无忧,钱也是人人喜爱的东西,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所以挡人财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谓“挡人财路”,就是阻挡别人赚钱、获取利益的机会。“挡人财路”行为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形:
(1)争夺。当资源有限时,因为你拿多了,我就拿少了,你全部拿了,我便没有了。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便用各种方法去争夺对方的机会。
(2)嫉妒。看你拿得多,或是我虽然也拿得不少,但你拿得比我更多,于是我就起了嫉妒心,让你什么也拿不到。
(3)贪欲。没有什么原因,只是认为自己拿得不够多,便挡对方财路,看能不能将之据为己有。
(4)报复。某人和我有怨,争取到机会便挡他财路,虽然自己也得不到,但却满足了报复心。
挡人财路的原因和手段有很多,但后果都只有一个--引起对方的憎恨。有的立即做出反击的动作,有的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你和对方已有了嫌隙。当然,如果对方不知是你所为则另当别论,但想做到人不知鬼不觉是不容易的。
所以,为人处世的原则之一就是给人让道。别人有机会升官加薪,不管你心里感受如何,最好不要从中作梗。你若因为报复、嫉妒而去挡人财路,这事迟早会暴露的。别人在外兼差,只要不影响你,你就装作不知道;别人津贴拿得多,又不合理,如果不影响你的利益你又何必去抗议?抗议成功,没人会感谢你,而你却得罪了一个人。
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挡对方财路总可以吧?与其挡对方财路,不如自己另辟财路,因为挡住别人财路容易引起争夺,可能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没其他财路,那不如共享利益,这是可以用谈判协商方式办到的。
经路窄处,要留一步与人行
任何事情不要做得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你知道吗?你所有的思想及言行,造就全部的你。为他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善意地对待他人,对自己一定会有帮助;吹毛求疵,处心积虑地伤害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内心的宁静。
《菜根谭》中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羊肠小道两个人互相通过时,如果争先恐后,两人都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先停住脚步让对方过去,才是有礼貌、最安全。
遇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样才是一种美德。路留一步,味留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利世济人的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须坚持外,对小事、个人利益互相谦让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
一天,一户人家来了远方造访的客人,父亲让儿子上街去购买酒菜,准备请客。没想到儿子出门许久都没回来,父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自己就上街去看个究竟。
父亲快到街上的便桥时,发现儿子在桥头和另一个人正面对面的僵持站在那儿,父亲就上前询问:“你怎么买了酒菜不马上回家呢?”
儿子回答说:“老爸你来得正好,我从桥这边过去,这个人坚持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来,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对上了,看看究竟谁让谁。”
父亲聆听儿子的一席话,就上前声援道:“孩子,好样的,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享用,这儿让爸爸来跟他对一对,看看究竟谁让谁。”
在社会上,无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像这对父子一样不肯给别人一点余地,不愿给别人一点空间的,到处都有。往往只为了“争一口气”,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琐事,非要大费周章的,坚持己见互不让步,结果小事变大事,甚至搞得两败俱伤,真是何苦?
如果一个人平常在语言上让人一句,在事情上留有余地,肯让人一步,也许收获会更大。
让人,多发生于竞争情境。让人使矛盾化解,争斗平息,对手变手足,仇人变兄弟。因此,让人是避免斗争的极好方法,对个体也具有一定价值。它具体表现在:
(1)得理不让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破坏。
(2)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3)得理不让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是一种积德。
(4)人海茫茫,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让人,哪知他日你们二人不会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让人”,这也是为自己以后做人留条后路。
人情翻覆似波澜。今天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天的对手;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样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后路。
得理也饶人,为人处世要留缝隙
有理不等于可以不依不饶,有理不等于可以肆意批驳别人,有理不等于别人一点儿理都没有。与人相处办事切忌得理不饶人,得理饶人就等于给自己赢得了一次机会。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头大象在树林里漫步,由于光线比较暗,一不小心把刺猬的老巢踩坏了。大象很惭愧地向刺猬赔礼道歉,但是,刺猬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一天,刺猬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我可以咬这个庞然大物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刺猬根本咬不动。刺猬围着大象转了几圈,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刺猬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于是,刺猬忘乎所以地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黏膜。
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痛,它猛烈地打了一个喷嚏,将刺猬射出好远,刺猬被摔了个半死。
好久,刺猬才从地上爬起来,痛不欲生,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像刺猬一样,小肚鸡肠,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假如是重大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睚眦必报,结果弄得两败俱伤。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形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得饶人处不饶人,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据说,在建房子的时候,要在需要的地方恰到好处地留一点空间,从而避免拉裂或挤压的变形出现,以不太完美的形式达到完美的境界。其实,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应该这样,留一点缝隙,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我们时时处处工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不给别人留半点余地,不让自己牺牲一点利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宋代的吕蒙正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每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他必定以委曲婉转的比喻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帝对他很是信任。
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
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
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并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为人处世,留有缝隙,是一种君子风度,可以显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养。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与那人相遇呢?与吕蒙正相比,身为大宋理学家的朱熹却不懂得做人要留有缝隙,前后六次弹劾唐仲友,最终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卖红薯了。
不让别人为难,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潇洒,这就是做人要留有缝隙的妙处。不管是谁,我们要谨记以下“四绝”:权力不可使绝,金钱不可用绝,言语不可说绝,事情不可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