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上级的各种政策都很好,很亲民,很人性,但到地方上,总会有一些变味走样。一种情况是政策并不能完全贯彻到老百姓中间去,让老百姓人人都能熟知政策条款要领,有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农民就不知道去申办一些社会保障。一种情况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问题,你不意思意思就拖着、就不办,反正老百姓也不熟悉政策的细枝末节。由此看来,政策的宣传贯彻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并且,有些社会保障的资源分配也不平衡,有些保障资源就是极少部分人享受了。据2009年10月22日《文摘报》相关文章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疗养院,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就目前来说,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转变为国家养老模式,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大,国家完全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改变的是养老模式,还将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推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彻底转变。
登载于2010年6月4日联合早报网(9796)
(第九节)扶持个人养老院轻松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各地的养老形式,也由家庭养老渐渐过渡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共同发展阶段。个人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也伴随着政府、社会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兴起而兴起。不过与政府、社会组织创办的养老机构不同,个人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所走的路更艰难,因而,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帮助。
首先,我们需认清扶持个人举办养老机构发展,是因其对社会的有益之处很明显。
在政府养老、社会组织养老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家庭养老力不从心的形势下,个人举办养老机构,是一种有益的填补。同时,在就业形势同老龄化形势一样严峻的今天,个人举办养老机构还有一个更明显的好处就是为社会,尤其是为社会底层扩大了就业机会。坐落在侯马市建工路中段的福寿敬老院就是这样一个由个人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它的七八个员工中,既有农村来的农民工,还有城里的下岗工人,既有转业军人,还有退休人员。这一点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的正式用工不同,与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机构的用工也不同,这些养老机构多用的是原来单位的职工家属或提前退下来的人员。
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为了赢得市场,赢得服务对象,提高竞争力,相对费用更低一些,对老人照顾得更细心更周到更体贴一些,这是他们的又一个长处。福寿敬老院为了降低自己的费用,不得不让每个员工兼具多种角色,既是护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还是厨房帮工,院长申淑华比员工兼具更多的角色,还要做管理者,还要当医护人员。申院长说:“就像居家过日子,大家小家都一样,什么也得干,什么也要会干……”她说这话的时候,正切着韭菜,准备下午的包子馅。并且,她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经常会自己做一些腌菜、腌鸡蛋,以便节省开支,减低费用。当然,她们的伙食水平并没有因此降低,她们会不断地变化着饭菜的花样,想方设法改善伙食质量。正因此,他们更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扶持和帮助。
其次,我们要看到,扶持个人举办养老机构发展,是因其发展很艰难。
个人举办养老机构有诸多难处。首先是场地问题,像每个人应该有一个立足之地一样,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的存在,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有一块阵地,作为养老机构更得有一块场地,容纳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个人养老机构的艰难之处正在于此。大部分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都是租赁房屋,福寿敬老院也不例外,在它经营至今的8年里,租赁地点已经换了好几处,就是目前的建工路中段的房屋也临近租期了,前些日子,还因为房主喝了点酒过来大吵大闹要涨价,甚至闹到了派出所。这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大为不同,这些养老院都有政府提供的安身之地,不会为此而烦恼。与一些社会组织或单位举办的养老机构也不同,这些机构也有单位本有的房屋、场地供自己生存。而个人养老机构则不同,不仅地方要自己找,还要比前两者多花一份租赁房屋的钱,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经营难度。
资金是个人养老机构又一个难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自然有政府的拨款,有财政工资、补贴、办公费用等等,而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则完全依靠个人的资金运作。福寿敬老院的申院长曾说,“很希望能结识上大企业家,资助一下,把环境和设施改善改善。”她说的时候还指了指破旧的院落和陈旧的坐椅。
外部环境的干扰是个人养老机构最头疼的地方。其实这也是许多个人创办的经营主体遇到的问题。比如,挂牌子,有收牌子费的,福寿敬老院的牌子早就被风刮了下来,申院长为了不再掏钱,干脆也不挂牌子了。是个单位就会产生生活垃圾,于是有收卫生费的,福寿敬老院的每张床位都需要交纳8元的卫生费。是个组织、机构,即使是个人举办的,按规定就得接受社会审计,于是每年都得审一次,原来是由社会审计单位审,现在还要先到行政审批中心去审核,再去审计单位受审。现在社会上各种灾难比较多,各种捐款形式也多,像福寿敬老院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居然也不得不接受通知去捐款。
因而,我们要意识到,政府的责任在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发展养老事业是民生大事,政府责无旁贷。政府的责任在于要努力为各种社会服务力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各种市场发展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政府的各个部门单位就是政府的前站,其工作人员有责任代表政府去听取群众的声音,为人民解困除难,而绝不能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政府的旗号,耍着自己的威风,更不能想着办法地收点钱款,谋点私利。
一要很好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带着思想去开展工作。对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规范的要积极规范,对规范了的要积极扶持,审批登记后,要尽量减少各种工作程序,不该做的工作就不要做,不要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却这年检那审计的制造麻烦,他们不同于政府及社会组织单位举办的服务机构,对这些服务机构当然要做好各种审检。有些工作没有依据,就及时中止。有依据的,也要看合不合理,适不适情,不利于个人养老机构发展的,就暂时停下,并及时地向上级组织反映实情。让个人养老服务主体,尽量市场化运作,干得好,大家认可,自然就去,干得不好,大家自然就不会入住,只要不违法,政府何必干扰。
二要理清思路,规范工作行为,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干啥,不要把自己的工作转化为百姓的干扰器。有的单位人很多,有些工作人员无所事事,除了到处收款收钱、骚扰百姓而外别无它事,制造很多不和谐因素。对于有收费权利的单位,该收的收,该放的放,有的地方要收,有的地方则要放,不要见个门脸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财神。羊毛出在羊身上,杂费多不仅影响服务主体的个人心情,同时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作为个人养老机构,甚至会影响到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政府的部门单位,不要没有提供什么服务,什么好处,却整天要这要那,损害政府的形象。
总之,个人举办的养老机构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切实地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让他们轻松地发展。他们发展下去,壮大起来,对社会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天大的好事。
2010年10月24日,获中国老年学学会证书,被评为全国老年照护服务高峰论坛优秀论文
(第十节)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据相关资料,中国离老龄化社会已经不远。老年人问题,如今已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某一个老年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老年人生活得安适,全社会就安适;老年人生活得平和,全社会就平和。那么,老年人怎么才能生活得安适、平和,生活得更好呢?
就平时的所见所闻,笔者觉得,人活得好不好,有多种因素,有客观环境,有主观环境,有外部因素,有内部因素,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内在的、必须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要有一个平常心,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件事,面对每个人,如此,必然活得洒脱、自在。
然而,世人多具虚荣心,又总是以不平衡的心态去度人量己,徒增许多烦恼。比如,一种人是成功的人,挣了大钱或掌了大权,有权时或有钱时,前呼后拥,颐指气使,看别人都是稀松草包窝囊虫,没本事没能力,即至老之将至,难免瞧不起别人,总觉天下同类太少,与人共同语言自然也甚少。一种人是不成功的人,钱没有挣下多少,权也不曾掌过,平日里也许还受了不少白眼,遇到不少难堪,看别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嫉妒成性,心胸狭隘,即至老之将至,脾气古怪,言语刻薄,伤人伤己。这正是笑人贫来骂人有啊!当然,在成功者里也不乏仁慈宽厚、亲切和蔼之人,在不成功的人里也不乏豁达大度、潇洒自在的。
心态平和,就是要做到处顺境不贪痴,处逆境不嗔恚,好事不大喜,坏事不大悲,烦心的事不过忧。心态平和,就是要一切放下,放下名、放下利、放下妄想、放下烦恼。过去成功了,我们应该想到,那是因缘际会,机缘凑巧,运气好条件好,时过境迁,现在再去做不一定能成功,所以,老年莫逞少年勇,不要再沉醉于年轻时的什么志向、什么理想,要想到,别人做也许会更成功。当然,凡事都是辩证的。过去没有成功的,还想继续做,也许条件成熟,机缘凑巧,时来运转,可能就达到目标,取得结果,这也说不定。不过,同样应该想到,并不是只有自己才能做到如此地步。这样做,才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件事,面对每个人。
心态平和,就是要“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做事时不作做事想,不做时心里莫牵挂,不论做什么,有没有结果,都不多虑、都不苛求,更不与人比长较短,比高较低,一切随缘,一切自然,老有所为,尽力即可,不求结果,但凭心情,能“为”个什么出来不喜,“为”不出个什么来也不恼,随缘放旷,任意逍遥,真正达到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件事,面对每个人。
心态平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这种境界、这种修养来之于长期的自我培养,自我孕育,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读书看报。读书看报是一个获取信息、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其重要之处并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信息、知识,而在它可以使你更好地思维,以使头脑得到锻炼,不至于过早的老化、迟钝。现在大部分人热衷于电视、电脑,其不利之处在于,电视是牵着鼻子跑,不利于思想,不进行考虑,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猴子看书变成了人,人看电视变成了猴子。我们只有具有这样的修养、这样的境界,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件事,面对每个人。
心态平和,就需要心想大众,少想小家,多想社会,少为自己。很多人退下来之后,尤其是城市,没有土地啊什么好拨弄的,很多人就成了带孩子一族,整天把一颗心揪在一个小孙孙身上,这不是不可以,但这毕竟是有时间性的,人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及时地投入到新的环境里,开始新的生活,这种调节和适应不仅是心情上的,也是身体上的,更是生活节奏上的。现在各种老年性的协会、组织、活动之类的东西也很多,把过去的功名利禄通通放下,加入到新的活动中去,不带任何功利地做一些新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社会的事情,这应该是一种既实际而又不失高尚的老有所为吧!这也正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件事,面对每个人的具体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