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打造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党的建设为主题,提出“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在新形势下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有赖于行使执政权力的政府功能的健全、完善以及科学、实用。笔者以为,真正要实现执政能力的提高,并不在于政府自己亲自做了多少事,而是要引导社会去做事,不要包办代替,让市场去运作,这就需要切实打造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打造服务型的政府,过去也提过一阵子,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观念是否科学、客观上。比如,我们许多人对“无为无不为”的理解就有偏颇。大部分人把“无为”理解为就是不作为。而把“无不为”理解为就是要作为,明显地具有强为的意识,这就是我们现实中出现了那么多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原因。其实,“无为无不为”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为的,而去发挥一些作为。正是由于这样的偏颇,以及我们的一些评价标准,导致我们不能够更好地为政府的执政定位。
以党的建设为主题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意识,促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必将推进我们的政府切实转变作风,完善功能,走上真正的服务型的科学执政的道路。
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从政府的体制机制上的变革做起,切实改变现有的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运作的机构框架。
从长远看,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行政机构框架要展现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则必须突出服务功能,这是新形势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进步。而如果要突出服务功能,必须着重构建四大系统,其他机构一律围绕这四大系统运转,形成一个机动灵活、轻便快捷、而功能又强大的行政运行体制。
这四大系统包含:
一是税收系统。这将成为我们党和政府保证行政良好运行,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的经济基础。
二是司法系统。这是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规范、稳定、和谐的保障。三是思想宣传系统。
三是思想宣传系统。这将成为党的思想灵魂贯彻落实的主要渠道,引导社会、群众沿着正轨前进。
四是发展试验系统。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把党和国家、政府的具体发展意识贯穿到人民群众中去的一个渠道。比如,搞一些社会发展试验、经济发展试验,以示范典型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诸如农村发展试验区、工业发展试验区、城市建设试验区、社区建设试验区等等。
从这四个系统可以看出,过去我们的行政系统偏重于自我操作,包办代替,强加于人,社会与个人的自主性很小。而一直以来,我们又不断强调自主创新,这就是从观念与实际行动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而四个系统的运行,则注重发挥社会、市场的作用,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地体现“无为无不为”的内涵,政府的执政能力主要通过引导、示范来实现,侧重于规范性管理。
有人可能会问到,其他机构怎么办?与这四大系统相对应,别的机构则采取瘦身的办法,逐步地减员,将人员充实到四大系统中去。作为县级政府,别的机构的作用其实很小,部分权力也可以上收到省里。而地级市政府则完全可以废除,或者只限于管理本有的城市。作为四大系统的首脑机关就是四大班子合署办公,所有的行政运作由首脑定夺,对于一切重大事情,都可以全力以赴,全员出动,充分发挥行动运转灵活便利的优势。
当然,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变革都会遇到重重阻力。这些阻力要么使变革夭折,要么使变革窒息于襁褓。因为,每一次变革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贪图安逸者的冷嘲,没有见识者的热讽,看不到变革能带来的发展前景,而害怕变革的人往往大有人在,甚至可能享受到变革利益的人在变革初期也会反对变革。因而,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东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以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刊载于2009年10月24日《临汾日报·理论专刊》
(第二节)对乡镇机构应以削权为改革着眼点
近年来,乡镇机构历经多次改革,裁减人员,精简机构,合署办公,分解站所,控制领导职数,着眼点主要在于增强乡镇功能,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实现党政“一肩挑”,改善公共服务,加快事业单位整合等等。所有这些改革工作,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促进和谐、提高效能、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乡镇机构历次改革,多以维护、维持、增强乡镇政府的运作功能为主,虽有成效,但是改了又改,到底如何改,目标是什么,大多人恐怕是心里清亮者少,等待观望者多。
近一个时期,各地再次展开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如何能够让改革取得突破性效应,还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来定位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搞清改革方向,理清改革思路。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改变过去乡镇机构改革的思维方式,采取逆向思维,对乡镇政府不再增强其能量,而是进行大刀阔斧式的削权改革,以取得长久效果。
首先,应认清乡镇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减一减、改一改的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管理方式转变的问题。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自治程度的提高,党的农村政策的不断改善,农村与乡镇政府这一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范畴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在变,农村发展模式在变,农民的心理状态也在变。因而,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也需变,对乡镇机构的大调整势所必然。我国传统的乡镇是在城乡二元化制度下形成的乡镇,其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城市及工业汲取土地、生产资料、人力各种资源和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因而给农民造成的负担也比较沉重。过去的乡镇机构改革偏重于裁减人员、精简机构等一些外形上的变化,确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乡镇机构改革要从一开始就把改革方向看准,目标定好,以转变管理方式为改革着眼点,不要为撤而撤,为减而减,为改而改,避免乡镇机构改革走入误区。
其次,要认清乡镇机构本身作用日渐减弱的形势。
近年来,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各地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乡镇政府职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过去主要直接抓生产经营、催收催种、收费罚款等事务中解脱出来,向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服务、建设和谐农村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不过,从实际工作中观察,由于县级政府部门的日益渗透,农村、农民的许多事情都是隔过乡镇直接到县级政府部门办理,农民管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都有相应的部门操作,乡镇政府的作用也就主要体现在配合、协调上。现今乡镇政府面对农村,可干的活越来越少,可理的事也越来越少,乡镇可以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
目前,从经济上说,乡镇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干什么,土地种什么,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乡镇机构能够决定了的事情。从农村管理上说,全国实行村民自治,随着农民自治程度、水平、能力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也不是乡镇政府一家说了算的事情。
而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文教、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打造民生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等方面,许多工作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者县级政府部门都可以直接从事。乡镇政府做也可,不做也可,最多起一个督促的作用。
眼下乡镇政府从事比较多、也是乡镇政府认为应该是自己抓的一项工作就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了解社情民意,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防止上访事件的发生。但近年来由于信访大接访活动的广泛开展,并且卓有成效,因而有效接管了这一方面的事情。乡镇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职能表现也主要体现在配合作用上。
第三,要认清乡镇机构本身的地位也日益削弱。
在近年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政府的权力都在无形中逐步削弱,而县级政府部门的收权、揽权,其权力便在自觉不自觉的膨胀之中。乡镇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最不满、怨言最多的地方,就是权小责大,有责无权。面对农村的各类审批权、执法权基本都由县级以上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使。文教、卫生、科技、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计生等职权,被上级部门从乡镇政府中剥离出去,土地、环保、安全生产无不如此,造成了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乡镇政府在工作中,无法采取有效的实质性的管理行为,难以统筹安排力量而有效管理本乡镇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上级政府和部门通过目标考核、检查评比、签订责任状、一票否决等形式,将管理压力全部下移到乡镇政府,但是,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税务所、国土资源管理所等,均由上级机关派驻乡镇。人、财、物各种权利都不在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中,能力大打折扣。
同时,在取消农业税费后,乡镇政府财源萎缩,严重限制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目前,实行的乡财县管和税收分成财政体制,从财经命脉上也削弱了乡镇政府的地位。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而且,农村管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与乡镇政府的地位、作用之间的不协调,也迫使乡镇机构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目前,由于全国乡镇机构改革,自上到下并没有全面到位,在改革的步伐上既不能过于超前,有的地方应防止像当年把乡镇改为办事处,使得本来是农村却又有许多针对农村的惠民政策享受不上,一些农业项目也报不上的情况出现。同时,又不能过于谨慎,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影响改革整体进程。最好的办法是:
1.对外,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以不变应万变,名称不改,工作照干,按照上级要求,按部就班,稳步推进,渐进改革,做好人员、机构、领导职数等等改革工作。
2.对内,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政策要求和各地实际情况,要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断然措施,迅速推进跨越式改革。对乡镇政府进行全面削权改革,做领导组配置,起到一个牵头作用即可。组织协调各站所工作,配合县级政府各部门开展好各项涉农服务、生产、工作。
3.县级政府部门工作迅速前移,各部门以过去的站所为基础、为框架,重新构架乡镇工作机构。对于职能日趋弱化或消失的站所,或由市场和中介组织替代其职能的,就撤销其机构,各部门以站所为先锋,履行好服务三农的职责。
4.逐步取消乡镇政府,或变为派出机构,为全国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框架奠定基础。
5.上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乡镇机构改革,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展,相应地调整各项涉农政策,避免因改革而影响到农村应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或者影响农业项目的上报等等。
刊载于《山西内参》2011年1月25日第2期并登载于2010年11月4日联合早报网[11044]
并登载于2010年11月4日联合早报网[11044]
(第三节)把问题解决在当下——侯马市信访工作大接访的实践
早在全国各地实行书记大接访之前的2008年1月,侯马市就已经开始书记、市长大接访的尝试。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使信访渠道更加畅通,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信访存量明显下降,尤其是进京赴省到临汾市的越级访明显减少,去年同比分别减少了75%、85%、94%,涉法涉诉、城市拆迁、企业改制、涉军、金融诈骗等信访焦点难点问题90%以上得到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年被临汾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市(县)”,最近,又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侯马市的大接访是如何取得这样良好的成效呢?一位领导是这样说的:把来访的人都当成兄弟姐妹,把来访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问题解决在当下,这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妙方,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信访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一、三大机制
首先,侯马市采取工作日大接访全覆盖机制,随时解决问题。在周二书记、市长固定接访日的同时,每个工作日都分别由其他常委负责接访,在接待时间上,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变为每周五次;在接待领导范围上,由原来党政领导接待变成四大班子领导接待,形成了党政领导和人大政协领导共同研究处理信访问题的合力作用;在接待方式上,采取随机接待和预约接待相结合,听取群众反映与现场研究解决相结合,接待来访群众与处理重大信访事项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四大班子领导的作用,组建了由市委常委为组长、四大班子领导为成员的8个包处信访案件工作小组,着重落实领导包案和领导带案接访并下访,保障了老百姓有苦随时诉,有事随时办,所有来访的人都在视野里,所有来访的事都在手头上。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及时,而及时的好处,则是问题不会扩大化、长期化、积累化。去年后半年,在热源不足的情况下面对部分市民来访的取暖问题,市领导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及时地采取天然气供热的措施,并且按照大暖标准收费,解决了这部分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就是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