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9200000002

第2章 诗选(1)

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1〕。

前山槎牙忽变态〔2〕,后岭杂沓如惊奔〔3〕。

仰看微径斜缭绕〔4〕,上有行人高缥缈〔5〕。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题解】

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江行赴荆州途中。

此诗没有用典故,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作者抓住急遽变化中的事物,恰当地表现出它们的变化。作者在诗歌创作的初期,已经显示出能够“因物赋形”(《苏轼文集》卷49《与谢民师推官书》)的艺术功力。

题云“江上看山”,实际是船上看山。船不断地前进,却没有感觉到船动,而只感觉到两岸的山在不断地移动。诗的首二句表现的是这样的情景。船下行,看到的山是上行。“如走马”,山像“马”,在“走”动。蜀中的山连绵不断,“马”连成了群,一群一群,在自己眼前飞快地过去。船在加快速度前进,前面的山高低不齐,不成马形,后面的山却像受了惊的马群失去队形乱哄哄地奔跑。

后四句作者把目光转向盘旋曲折的山上小道,看到山顶上云雾缥缈的地方有行人,正想举手和他说话,而船“如飞鸟”已驶过去了。记下了一刹那,又是一种境界。这里写了船动。由雄悍、廓大转入细徐,跌宕有致。

此诗以才力胜。下首《入峡》则以学力、才力兼胜。此诗为短篇七古,《入峡》则为五言长律。此时作者已能熟练地驾驭各种体裁,显出多种表现风格。

【注释】

〔1〕倏忽:很快很快。

〔2〕槎牙:错杂不齐的样子。

〔3〕杂沓:没有秩序,乱纷纷。

〔4〕微径:小道。

〔5〕缥缈:高远隐约。

入峡

自昔怀幽赏〔1〕,今兹得纵探〔2〕。

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3〕。

合水来如电〔4〕,黔波绿似蓝〔5〕。

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6〕。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7〕。

萦纡收浩渺〔8〕,蹙缩作渊潭〔9〕。

风过如呼吸〔10〕,云生似吐含〔11〕。

坠崖鸣窣窣〔12〕,垂蔓绿毵毵〔13〕。

冷翠多崖竹〔14〕,孤生有石楠〔15〕。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16〕。

绝涧知深浅〔17〕,樵童忽两三。

人烟偶逢郭〔18〕,沙岸可乘篮〔19〕。

野戍荒州县〔20〕,邦君古子男〔21〕。

放衙鸣晚鼓〔22〕,留客荐霜柑〔23〕。

闻道黄精草〔24〕,丛生绿玉篸〔25〕。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26〕。

气候冬犹暖,星河夜半涵〔27〕。

遗民悲昶衍〔28〕,旧俗接鱼蚕〔29〕。

板屋漫无瓦〔30〕,岩居窄似庵〔31〕。

伐薪常冒险〔32〕,得米不盈甔〔33〕。

叹息生何陋〔34〕,劬劳不自惭〔35〕。

叶舟轻远泝〔36〕,大浪固尝谙〔37〕。

矍铄空相视〔38〕,呕哑莫与谈〔39〕。

蛮荒安可住〔40〕,幽邃信难妉〔41〕。

独爱孤栖鹘〔42〕,高超百尺岚〔43〕。

横飞应自得,远飚似无贪〔44〕。

振翮游霄汉〔45〕,无心顾雀鹊〔46〕。

尘劳世方病〔47〕,局促我何堪〔48〕。

尽解林泉好〔49〕,多为富贵酣〔50〕。

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51〕。

【题解】

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江行赴荆州途中。

此诗为五言长篇排律,共六十句。通篇对仗,每两句一对,共三十对。此为一难。作者所押者为“谈”韵。据南宋刊《钜宋广韵》,“谈”韵与“覃”韵同用。二者合为二百八十四字,不少是不常用的冷僻字,为险韵、窄韵。此为二难。

作者时为二十四岁。他迎难而上,此诗实为刻意锻炼之作,对仗工稳,险韵、窄韵运用自如;而又语言警峭,气局开朗:实为成功之作。清代评论家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纪昀评苏诗均盛赞之。

从这首诗看来,这位青年作者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大诗人所应具有的非凡学力与才力。特选此诗,以见苏诗发展痕迹。

首二句写入峡之由。“长江”六句总叙,峡在长江中。“入峡”十二句写峡中的景物。“绝涧”十二句写峡中所见人物活动。“气候”八句写居峡老百姓的简陋生活。“叹息”八句写入峡付出了艰苦劳动。“独爱”六句写孤鹘高超自得之乐。末六句,用我的“局促”与孤鹘飞扬相对照,知高超之乐,亦知高遁林泉之甘。章法严谨,层次分明。自末六句略知,作者此时乘舟经荆州入京师,实非本愿。

【注释】

〔1〕怀:想。幽赏:到幽静的地方去玩,欣赏那里的美。

〔2〕今兹:现在。纵探:随意寻探幽美风景的地方。

〔3〕万派:谓长江支流众多;派,水系,支流。泻东南:长江向东南方向流去。

〔4〕合水: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岩渠水,合南流注之。合水,合众水。电:言其迅速。

〔5〕黔波:范成大《吴船录》:黔水自黔江来,合大江,江涛黄浊,黔江乃清冷如玻璃,其下悉是石底,自成都至此,始见清江。

〔6〕“余流”二句:意谓长江其余支流,远远看去,是一派争先恐后向长江参拜的形势。

〔7〕龛(kān):供奉神佛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此句意谓,入峡以后,山连着山,忽然觉得山与山独立好像一座座佛龛。

〔8〕萦纡:迂回曲折。此句意谓,长江在峡中迂回曲折,在平地浩渺的形势不见了。

〔9〕“蹙缩”句:意谓长江在峡中,江面紧缩,最窄的地方和渊潭一样。

〔10〕“风过”句:意谓峡中风不断吹过,犹人的呼接着吸一样。

〔11〕含:纳。此句意谓云不断地吐出和纳入,云时刻都在变幻它的样子。

〔12〕率(sū)率:形容声音细小。

〔13〕毵(sān)毵:枝条细长的样子。

〔14〕“冷翠”句:意谓山崖上有很多傲然挺立的绿竹。冷,不同于其他植物显示其与众不同的姿态。

〔15〕石楠:段成式《酉阳杂俎》: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大如牡丹,亦有无花者。

〔16〕骖(cān):一车所驾的三匹马;驾车时辕马两旁的马。此谓马。此句意谓,峡中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就好像受了惊吓的马在奔跑。

〔17〕绝涧:山高处的涧水。知深浅:犹言哪个知道它的深浅。

〔18〕郭:城郭。

〔19〕沙岸:岸边的沙道。篮:用人抬着绑上座椅的交通工具。

〔20〕野:言荒凉。戍:防守,有兵驻守。《苏轼文集》卷48《与王兵部书》:“自蜀至楚,过郡十一,县二十有六。”

〔21〕”邦君“句:《苏轼诗集》引清冯景注:荆、楚及夔子,皆古子、男国也。诸侯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此句意谓担任这些荒野地方的县令,其官品都很低。

〔22〕放衙:犹今天所说下班。衙,衙门,官署。放衙的信号,是擂响晚鼓。

〔23〕荐:献上。作者过这些州县时,已至冬季,故云霜柑。

〔24〕黄精草:传说食之可以延年益寿。

〔25〕篸(zān):即簪,簪子,古代用来插定发髻或固冠的长针形首饰。此句意为黄精草就像绿色的玉簪,在峡中一丛一丛地生长。

〔26〕彭: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聃:老聃,寿也很长。此句与上句意为,说黄精草吃了可以延年益寿是不可信的,应该都采来当作粮食吃。

〔27〕涵:润泽。此句意为,到了半夜,星河里发出的光,不令人感到凉意,而是很滋润,很舒适。

〔28〕此句下诗人自注:“孟昶从此入觐。”孟昶,五代十国时后蜀的统治者。自注意为,孟昶经过这里到汴京,晋谒宋皇帝。衍:王衍,五代十国时前蜀的统治者。遗民:原意为亡国之民。峡中是王衍、孟昶统治的地方,故对这里的老百姓,仍以遗民称之。

〔29〕“旧俗”句:《苏轼诗集》引宋人程绩注:“鱼凫,蚕丛,先为蜀主。”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茫。”鱼、蚕,蜀开国主。

〔30〕板屋:木板作的屋。

〔31〕庵:小草房。

〔32〕伐薪:砍柴。

〔33〕甔(dān):很小的瓦制容器。

〔34〕陋:简陋。此句谓峡中老百姓生活贫困。

〔35〕劬(qá):辛苦。此句谓入峡不以劳苦自惭。

〔36〕叶舟:小船。泝,原意为乘船上行,此为行之意。

〔37〕谙:熟悉。

〔38〕矍铄(juéshuò):健康的有精神的老者。

〔39〕呕哑:小儿学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此句与上句谓老者看着行人,但语言不通。

〔40〕蛮荒:谓落后。泛指经济文化落后的僻远地区。

〔41〕妉(dān):乐。此句意谓峡中很多地方太幽深,人迹之所未及,实在难得到乐趣。

〔42〕鹘(gǔ):一种猛禽,喜朝鸣。

〔43〕岚(lán):山林中的雾气。此谓云气。

〔44〕“横飞”二句:《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飚去。”为此句所本。此句意谓,鹘和鹰性相近,高高飞去,似乎不贪食。

〔45〕振翮:犹言展翅。霄汉:云霄。

〔46〕鹊(ān):同鹌。鹑类鸟。一说即鹌鹑。

〔47〕尘劳:尘世劳累,即为生存、生活奔波。

〔48〕局促:狭窄,拘束,紧迫,窘迫。堪:承受。此句意谓自己不愿奔波。

〔49〕“尽解”句:有林、有泉,乃隐居生活。

〔50〕“多为”句:此句与上句意谓,人们虽理解林泉生活好,但还是沉酣于富贵中。

〔51〕高遁:高高飞起,离开尘世。遁,离。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1〕,应似飞鸿踏雪泥〔2〕。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3〕。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醉题〔4〕。

往日崎岖还记否〔5〕?路长人困蹇驴嘶〔6〕。

【题解】

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任。苏辙送其兄到郑州后,返回京师,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寄与轼,轼次其韵,即本诗。

辙诗首叙郑州话别,次叙分手后各奔东西,追忆五年前由眉山往京师经渑池(今河南西部)时往事,末以遥想轼独行寂寞因增思念为结。骨肉至情,首次离别,感人至深。然辙只是就离别写离别,局限于兄弟的小范围。

轼诗则不然。轼诗立足于人生的高度,一上来就点出人生。诗首二句对此做了一个新鲜的具有创造性的比喻:人就是一只大雁,他的每一个经历,只不过是雁在雪泥中留下的爪痕。后来这个比喻,凝结成“雪泥鸿爪”的成语,广泛流传。第三、四句就此做了深入发挥。说“偶然”,人的行动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说“那复”,人不能不接受这种限制。比如今天仆仆道途,就身不由己。今日如此,以后如此,一生如此,人人如此。苏轼以此宽慰苏辙,离别是常事,不必伤情。苏轼对人生的彻底领悟,具有哲理的性质。苏轼此时二十六岁,阅历不多,思想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说明他具有超常的悟性。而这是他的文学和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诗前四句虚写;以下实写,怀旧点题,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人生既有不自主(这是主要的)的一面,也有自主的一面。此时写诗就是自主。

【注释】

〔1〕到处:所到的地方。此句之意为:人的整个一生和所到的每一个地方的关系,像什么呢?应该怎样比喻呢?作者这首诗,是次弟苏辙的韵,写好后要寄给苏辙。知,有和弟弟商量之意,意为你知道吗?

〔2〕鸿:大雁。

〔3〕计:想到。

〔4〕“老僧”二句:苏辙原韵第六句后自注:“辙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县”谓渑池县。作者所云“老僧”即奉闲。僧人死了以后,其遗体火化,其骨灰埋葬于塔中。以奉闲死去不久,塔新建,故曰“成新塔”。坏壁的“壁”,就是辙诗自注所说的题诗之壁。现在壁已坏了,当时的题诗自然无从见到了。

〔5〕崎岖:高低不平,指路。

〔6〕此句之下,苏轼有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往岁”指嘉祐占元年;“二陵”,即二崤,东崤和西崤,是交通要道之一,在渑池县西。蹇(jiǎn):跛足。嘶:叫。

同类推荐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却能以小见大,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邪神战剑

    邪神战剑

    诸神无道,夜游九天星河可碎重生一途,无外乎神祗通天,欲霸众神之巅自古弱肉强食,且看我手掌天威,杀尽天下余孽
  • 蓝瞳女王

    蓝瞳女王

    因为有一双蓝色眼睛?就要她性命?逃出生天,却进入另一个惊天阴谋?还是原本一开始就有太多恩恩怨怨?一个女子的另类变强之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某女气急败坏,狠狠地擦拭自己的嘴巴:“不近女色,清心寡欲吗?你刚刚都干了什么!”某男微微一笑,看着她抓狂,心情极好:“不近女色,女儿哪来的?不清心寡欲,你怪我到处留情怎办?”穿越后,有空间戒指,有一亩三分地,只是,为什么还有一个小包子,最重要的是,这小包子还是她的,那……那孩子他爹是谁?不管了,有田有饭吃,一人也是养,两人也是养,平日里没事种种田,背后咱们空间戒指内修修仙,把日子过得美美的……
  • 皇道仙尊

    皇道仙尊

    仙人王朝,万古不灭。一个眼睁睁病死床上的现代人穿越了,成为一个破落贵族的唯一继承人,为了生存,他在一尊骷髅的指点下,一步步踏上了不朽的仙道,创建属于自己的仙人王朝.......平民,寒族,士族,王侯,皇族........所有的壁垒被打破,所有的敌人被碾碎,剑裂苍穹,阵破万法。
  • 便宜老公呆萌妻

    便宜老公呆萌妻

    她,天性善良,呆萌又迟钝,偶尔却一反常态,犀利反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他,天之骄子,狂傲又耀眼,有时却霸道温柔,极其护短!宠她个无法无天!当迟钝的她,遇上非凡的他;当霸道的他,遇上呆萌的她;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片段一】:他看着眼前这群神烦的女生,剑眉微挑,一把扯过身旁正与蛋糕“单挑”的她,吻上了那张已经沾满了奶油的朱唇。石化的她被他单手拥在怀中,他嘴角微勾,道:“抱歉,我已经有女友了。”……尽管她很迟钝,但不代表就可以随意被欺负。反应过来的她,抿了抿唇,认真的睁大了一双大眼,用“玩笑”二字将一切划分得清清楚楚。【片段二】:事出突然,迫于无奈,她只好应了他,成了他的冒牌“女友”,却被顽劣的他压迫奴役。……操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篮球比赛。朱晓晓抬手抹了把小脸上的汗珠,眯着眼看了看天空上照耀得正欢乐的太阳公公,耳边的尖叫呐喊声不绝,简直神烦。“迟早喊哑你们的嗓子。”抱着水瓶、拿着毛巾的朱晓晓很不厚道的想到。【片段三】:种种事故突如其来,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却一直陪在她身边,安慰着受伤的她。……他将她脸上滑落的泪轻轻拭去,看着泪眼婆娑的她,叹了口气,将她拥入怀中,无奈道:“乖,别哭了,再哭就变成小花猫了。”她紧咬着双唇,仍是不住的抽噎着,双手却紧紧的攥着他的衣服,闷闷道:“我才没有哭!”…更多精彩故事,还在文中。敬请大家跳坑观看~保证完结,不弃坑~请亲们不要大意的收藏了吧~!
  • 合江亭

    合江亭

    合江亭,地处成都,府河与南河于此相合,汇为一条河流。因为两江相合,永不分离的寓意,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爱情圣地。《合江亭》即以此背景,讲述了在这个物欲和浮躁的现在,一对男女为追求真爱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