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8100000019

第19章 三年困难时期精减城市人口(1)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为此成立中央精简小组,杨尚昆为组长。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多次谈到要系统地谈谈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但是,他当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写好《回忆录》第一册(即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一直排不上日程。为了帮助他回忆,我根据他平时的谈话,并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出一份素材请他审阅。他看得很认真,在材料上画了许多标记,对我说:“你整的这份材料有用,它勾起我很多回忆。让我准备准备,等忙完了这一段,系统地讲一讲。”遗憾的是,《杨尚昆回忆录》第一册内容基本谈完以后,他又忙着撰写纪念周恩来、***和彭德怀百年诞辰的三篇文章,详细谈精减城市人口问题的承诺始终未能实现。

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杨尚昆一生中完成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现在,根据他审阅过的那份材料,将杨尚昆主持中央精简小组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杨尚昆又一次当了“听用”

杨尚昆说:“我多次讲过,我这个办公厅主任是个‘听用’。没有明确由谁管的或是谁也不愿管的,但又必须有人管的事情,都会落在我头上。比如,三年困难时期,要精减城市人口,就不知道为什么也要我去管。精简工作本来是习仲勋、安子文他们在抓,习仲勋是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安子文是中央组织部部长,由他们抓精简,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出乎意料,1962年七千人大会前夕,1月6日,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部署精兵简政。会上,周总理指定以我为主组成一个小组,指导全国精简工作。你说怪不怪?当时我想,这是周总理代表中央宣布的决定,明知工作艰巨、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也只能服从分配,把任务接下来,尽力而为之。”

动员安置2000万城市人口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周总理说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国大搬迁。彭真说,即使最讲服从命令的军队,把一两千万军队从这个战线调到那个战线也不容易。但是,这项任务居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杨尚昆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也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能出现。当时我们告诉回乡的职工,一旦国家形势好转,将优先把他们请回来。但是,时隔不久,一场‘文化大革命’搅乱了整个中国,国民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重新进入城市,更多的人被吸引到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贯彻“八字方针”,压缩城市人口

杨尚昆说:“现在50岁左右的人对三年困难时期恐怕记忆犹新。那时几乎人人吃不饱饭,许多人身患浮肿,一些地方出现饿死人的现象。那几年,困难到什么程度?反映到人民生活上就是什么都要凭证,全面计划供应。每人的粮、油定量都要砍一刀。1961年,北京市每个居民只发3尺布票。彭真解释说,3尺布票做衣服当然不够,是让大家买点布打补丁用的。3尺布还不能全部用来打补丁,因为你买1条毛巾,也要收你几寸布票。那时真是困难啊!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得不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酝酿于1960年7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国家计委根据会议精神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提出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为辅。周总理在审阅这个报告时认为与其讲整顿不如提调整,并建议增加“充实”二字,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月30日,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的这份报告。但当时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出发点仍然立足于继续“跃进”,因此,很难真正贯彻执行。

1960年8月14日,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第一次提出要大量精减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战线。一个月以后,中央批转了习仲勋《关于中央各部门机构编制情况和精简意见的报告》,并决定成立中央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由安子文、习仲勋、马文瑞、钱瑛、刘仁组成,安子文任组长,习仲勋任副组长,统一领导精简工作。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但是,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并未根本克服,全会以后,“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仍然执行不力。

4个月以后,1961年5月,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又一次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周总理作关于粮食问题和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如何压法?最重要的方针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我们的职工人数还可以压低,压低并不影响我们的建设,反而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个人的饭3个人吃,不要5个人吃。陈云着重讲了精减职工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问题。他指出,现在我们面前摆着两条路供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别的什么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对此,杨尚昆感慨地说:“那时我刚刚从河北徐水、安国等地搞农村调查、宣读《人民公社六十条》回来,当地农民口粮每人每天一般不足1斤原粮,加上在食堂吃饭浪费多,社员吃不饱,特别是主要劳动力吃不饱是普遍现象。因此,我深深体会到陈云同志这篇讲话讲得深刻,讲得及时,真正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这次工作会议结束以后,精减城市人口工作开始认真地抓了起来。

1961年八九月,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第二次庐山会议)。这次会议统一了对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重要意义的认识,是调整国民经济的真正开始。庐山会议最后一天,10月6日,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补充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对八届九中全会规定的各项指标作了很大的调整。比如钢,从原定1961年产量为1900万吨猛降为850万吨。

当时,由于被动员回乡的大多是因为“大跃进”进城不久的新职工;同时,当时城市供应比较困难,农村的粮食、副食品可能相对地比城市反而宽松些,阻力比设想的要小,因而,精简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1961年全年精减职工873万人;城市人口减少1000万人左右,减少粮食销售40亿斤。

七千人大会

庐山会议后,“八字方针”开始得到贯彻,但经济形势仍未摆脱困境。不久,1961年10月,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反华升级。国际、国内形势使党内出现新的思想动向。一些同志为了回击国外反华势力对我的攻击,主张拼命也要赶英超美,急躁情绪又滋长起来;更多的同志,主要是县和县以下基层同志,对于上级领导的主观主义、高指标、瞎指挥存在埋怨情绪,要求发扬民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扭转困难局面。中央考虑了这些情况,在11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酝酿召开一次扩大到有县一级干部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根据这个精神,11月13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12月20日先召开一次例行的工作会议,1962年1月再召开一次扩大到有县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厂矿、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这就是后来的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共有7118人。七千人聚在一起开会、议事,这在古今中外恐怕都是个创举。***向大会提交了一个书面报告。报告里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的文字不多,但分量很重,明确指出,精兵简政问题是当前调整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杨尚昆说:“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会议开了半个多月,已临近春节(2月5日),大家都觉得该结束了,纷纷要求同中央领导同志照个相。1月28日,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和工作人员共8000多人,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后厅外的草坪上,分7次同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同志合影。从下午2时开始,到3时40分结束,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照了相。这么多人合影恐怕也是古今中外空前创举。”

但是,会议没有结束。许多人反映,想说的话没有说完,还憋着一肚子气;还有人反映,小组会上有人压制民主,不让人讲话等等。这些情况反映到毛泽东那里。1月29日,毛泽东就在大会上宣布,要“趁热打铁”,让大家把话说完,会议延长到春节前闭幕。话音一落,全场热烈鼓掌。为了防止小组会上压制民主,中央几位常委分别下到各组会场坐镇。***去了安徽组,周恩来去了福建组,朱德去了山东组,陈云去了陕西组,邓小平去了四川组。由于有中央领导同志在场,会议气氛顿显活跃。地、县一级同志纷纷向省委或直接向省委第一书记提意见。2月1日,毛泽东又决定,会议再延长几天,让大家把要讲的话都讲完,痛痛快快地在北京过个春节。2月7日,周总理在大会上讲话,他提出克服目前困难八条办法。其中第一条就是坚决精简机构,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人数,减少粮食供应。他宣布:“中央决定,1962年上半年要继续压缩城镇人口700万人,其中职工要减少500万人。在上半年精简指标实现以后,下半年还要考虑提出新的精简计划。这是克服当前困难最重要的一着,也是调整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周总理讲话以后,大会闭幕。

会议期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讨论稿)》,听取与会同志的意见。1月17日,又由杨尚昆主持讨论了习仲勋起草的《中央精简小组关于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的建议》。会后,中央批转了这个文件。

七千人大会期间,杨尚昆白天参加会议,晚上要听各组讨论情况的汇报,还要处理日常事务,每天搞到深夜,连续20多天,实在支持不住,最后终于病倒了。大会结束后,经中央批准,杨尚昆离京去外地休息了几天。2月19日,杨尚昆又匆匆赶回北京,准备参加21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西楼会议),他身体仍然疲乏,勉强支持着。

西楼会议和中央精简小组正式成立

1962年2月21日,***在中南海西楼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西楼会议)。***指出,中央工作会议时对困难情况透底不够,有问题不愿揭,怕说漆黑一团!还它个本来面目,怕什么?说漆黑一团,可以让人悲观,也可以激发人们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他指出,现在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与1949年后三年恢复的情况不一样,是个不正常的时期,带有非常时期的性质。恢复经济不能用平常的办法,要用非常的办法,把调整经济的措施贯彻下去。陈云在会上讲话强调,减少城市人口,是克服困难的一项根本措施,无论从临时办法看,还是从长久考虑,都必须如此。陈云认为按照***的说法,当时是非常时期,既然是非常时期,就要有应付非常时期的办法。

同类推荐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热门推荐
  • 星战风暴

    星战风暴

    军校考试临近,二十八的基因数被直接取消了考试资格。替朋友送个情书,结果却掉到了湖中,殉情之名不胫而走。王铮同学第一次收到礼物,却像是进入了炼狱……然而,当一切结束,王同学开始了幸福的大学生活!热血永恒,这是风暴进行曲,这是最凶猛最热血的机甲狂潮!
  • 穿越:御尊乞丐

    穿越:御尊乞丐

    嘿嘿,小兄弟,我看你天庭饱满、骨骼清奇,是难得的练武奇才啊,要不要加入我们丐帮?现在入帮不仅不收入会费、中介费,逢年过节还可享受额外的员工福利哟!最重要的当然是跟着本帮主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什么?皇帝说本帮主的势力太大,要我招安?我去!自己管不好自己的天下,还怪起本帮主来了。回去告诉皇帝,要想天下太平,赶紧八抬大轿请本帮主入宫,让我好好教教他该怎么治理天下。
  • 哪里是天堂

    哪里是天堂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异界之横行无忌

    异界之横行无忌

    带着憋屈的正义穿越了;来到魔法与斗气PK的异界;那边的龙族、兽族和精灵都抱头蹲好了,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你不能这样对我们,我们是高傲的龙族!
  • 替身贵妇

    替身贵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生活刚刚拉开了序幕。维城的夜是精致而华美的,糜*烂而堕落的,繁复而夸张的霓虹灯箱在夜色中飘摇着,缓缓拉出昏暗而魅惑的红光,印照着灯下如鬼魅的人影。夜场里陆陆续续地涌进了各路食色男女,上演着暗夜里不变的故事,纵情声色,纸醉金迷……或迤俪或充满着神秘的一夜温情;吃着摇头丸在舞池中晃动的各色头颅;躲在暗处不为人知的声色交易;调情、说笑、拼酒、狂舞……
  • 邪少魅天下

    邪少魅天下

    何为强者?笑傲世间风雨沧桑,懂得“笑傲风雨”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既然老天选择让他重生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乱世里,这一世他定要名震天下!红衣妖娆,邪魅镛懒,狂傲无比,玩世不恭,他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美男。傲气深藏,锋芒内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名传天下的修罗战神。殊不知原来他亦是她!冷艳妖魅,神秘莫测,手段狠劣,她是江湖中人人惧怕的邪教之主。她仿似睥睨天下的狂魔,也如俯视苍生的王者。她如毒药般致命诱惑,深深牵动了他们的心。野心?她没有,她有的只是一颗玩转天下的心。且看她这一世一身男装将怎么玩转天下,将怎么成为人人称赞的战神!再看她这一世一身女装将怎么魅惑天下,将怎么成为人人争夺的祸水!乱世之中,她这一生又将怎样演绎两个不同的角色?◇◆她不识天高,不知地厚,更不懂……情。冥冥中的命运牵绊,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上天不怀好意的捉弄?往事一幕一幕如烟飘过,那些独特的情感如风一般轻轻掠过。世人皆醒,我独醉,懒问风花雪月,笑看爱恨情仇,却为何自己落地遍体鳞伤?原来……这就是情爱的滋味,痛彻心扉,却又甘之若饴,让人魂飘魄荡,不知身处何方……她扬起一抹妖魅惑人的笑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此生注定与你无缘”吐出的话却让他的心瞬间冻结。她清冷的眼眸中缓缓涌出一滴晶莹的泪水:“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谢一千年,就如我们生生世世,不再相见”◆◇◆《邪君有毒》----------------------------------------连接------------------------------------------《倾世绯凰》《天才少女的恶质老公》《妃闻天下西施传》《天纵逍遥》《一后二皇》《夺爱狂夫》《乞丐公主》《夏之音》《狂魔》《娇俏丫鬟惹不得》《血色无边》《豪嫁》《凤孽九重天》《冷血总裁带球妻》
  • 将门娇

    将门娇

    大盛朝边疆狼烟起,镇国一家五子慨然赴阵,随时都可能为国捐躯,临行前,老太君泪求圣旨,要替五郎求娶传说中特好生养的安定伯府崔氏女。安定伯府有女儿的,不是装病就是玩消失,只有崔翎觉得这是门好亲——门第高,没人欺;贼有钱,生活水平低不了;又是小儿媳,不担责任日子好混;没有三年五载回不来,乐得清净;要是丈夫不幸了,那就是遗孀,享受国家补贴的!这对勾心斗角了一辈子,今生只想安安稳稳过养老日子的她来说,诱惑太!大!了!一片混乱中,崔翎淡定开口,“我嫁!”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暴帝狂爱

    暴帝狂爱

    重要提示:本书加入了半价书库,五折优惠哦。大概人民币3块以下。———————————————————————————————四帝集团:掌控了全球一半的金融,在商界呼风唤雨一跺脚即能震动半边天,黑白两道通吃,四帝集团宗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后果自负。他,几年后又遇到了她。可是,她已完全不认得他了。仿若重生的她,完完全全的勾起了他的兴趣。可是,为何她却只对别人笑靥绽放。对他却避之若蝎。那是只有他才拥有的权利。他现在在此宣布,你——紫昕,是我的了。这人是谁?为何三番两次的调戏她。还装出一副跟她很熟的样子。什么跟什么啊。她最讨厌这种人了,看他那似笑非笑的笑容和眼神,仿佛所有的人都是笨蛋似的嘲讽别人。她,紫昕,决定第一个讨厌的人就是他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