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012

第12章 善与恶,美与丑(1)

人性的善恶,就像一对反义词。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善,反之为恶。恶象征着个体生命被残杀及被毁灭。从这意义而言,人性善就意味着人生命个体本身有希望生存与发展的愿望。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无时无刻不在谋求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足以证明人性是善的!

1什么是善,为什么需要善

在今天的生活中,试着去发现你周围的人有什么需要,是你可以帮助及给予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这就是善良。

善的哲学定义是:善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实体。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先哲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就是善。他认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唯一东西,人们应该认识什么是善行。

佛教认为善行是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行为;是在今世好的,在来生也是好的行为。这四个条件具备,才能算是纯善的行为。

佛教所说的善法就是指包含善的行为,善法就是善行。善法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种类繁多。但简单点来讲,最基本的善法,不出十种,叫做“十善”。这十善法,即是十恶法的反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

但是善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善是一个人的美好品德?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也是一种“善”,从恶转变为“善”。

案例精选

[描述]

他是一个劫匪,坐过牢,之后又杀了人,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这虽是一个很小的储蓄所,但抢劫却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不顺利。两个女子拼命反抗,他把其中一个杀了,劫持另一个上了车。因为有人报了警,警车越来越近了,他劫持着这个女子狂逃,把车都开飞了,撞了很多人,轧了很多小摊。

这个刚刚21岁的女孩子才参加工作。为了这份工作,她拼命读书,毕业后又托了很多人。她父母双亡,没钱送礼,是她哥卖了血供她上学为她送礼,她只有这一个哥哥。

她想她真是命苦,刚上班没几天就遇到了这样恐怖的事情,怕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这时,劫匪终于被警察包围了,所有的警察让他放下枪,不要伤害人质。他疯狂地喊着:“我身上好几条人命了,怎么着也是个死,无所谓了。”说着,他用刀子在她颈上划了一刀。

她的颈上渗出血滴。她流了眼泪,她知道自己碰上了亡命徒,知道自己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了。

“害怕了?”劫匪问她。

她摇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我哥。”

“你哥?”“是的,”她说,“我父母双亡,是我哥把我养大,他供我上学,为了我的工作送礼,他都28了,可还没结婚呢,我看你和我哥年龄差不多呢。”

劫匪的刀子在她脖子上落了下来,他狠着心说:“那你可真是够不幸的。”

围着劫匪的警察继续喊话,但劫匪无动于衷,接着和她说着她哥。他身上不仅有枪,还有雷管,可以把这辆车引爆,但他忽然想和人聊聊天,因为他的身世也同样不幸。他的父母早离了婚,他也有个妹妹,他妹妹也是他供着上了大学,但他却不想让他妹妹知道他是杀人犯!

她和劫匪讲着小时候的事,说她哥居然会织手套,在她13岁来例假之后曾经去找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帮她,她一边说一边流眼泪。劫匪看着前方,看着那些喊话的警察,再看着身边讲述的女孩,忽然感觉尘世是那么美好,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劫匪拿出手机,递给她:“来,给你哥打个电话吧。”

她平静地接过来,知道这是和哥哥最后一次通话了,所以,她几乎是笑着说:“哥,在家呢?你先吃吧,我在单位加班,不回去了……”

这样的生离死别竟然被她说得如此家常,他的妹妹也和他说过这样的话,看着这个被自己劫持的人,听着她和自己哥哥的对话,劫匪伏在方向盘上哭了。

“你走吧。”他说。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快走,不要让我后悔,也许我一分钟之后就后悔了!”

她下了车,走了几步,居然又回头看了劫匪一眼。她永远不知道,是她那个家常电话救了她。那个电话,唤醒了劫匪心中最后仅存的善良,那仅有的一点善良,救了她的命!

她刚走到安全地带,便听到一声枪响,回过头去,她看到劫匪倒在方向盘上。

劫匪饮弹自尽。

很多人问过她到底说了什么让劫匪居然放了她?她静地说,我只说了几句话,我对我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哥,天凉了,你多穿衣。”

她没有和别人说起劫匪的眼泪,说出来别人也不相信,但她知道那几滴眼泪,是人性的眼泪,是善良的眼泪。

[点评]

在最后一刻,劫匪因为女孩的话而感动,让善念苏醒,放走了女孩。这就是善的伟大力量,它能让人从万劫深渊中解脱出来。因为善是人心底最真挚的感情。

善是当你看到乞丐时,产生的同情,是你施与的瞬间;善是别人不小心弄坏你东西时,你会原谅他;善是当路人迷路时,你指引他正确的方向;善是你把喝完的饮料瓶子送给正在捡塑料瓶的人;善是你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座;捡到别人的东西不据为己有;善是别人有困难时,你伸出援助之手。

培根说:“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

让你爱的人快乐是善;让爱你的人快乐是善;让恨你的人不恨是善;让你恨的人不被你恨是善。

我们所讨论的是人性的善,但善也有真善和假善之分。比如有人对她的上司非常恭敬,但是对她的下属却不客气,这是真善吗?不是,是虚伪的善。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善良,要从心判断,不能只从表面现象就作出判断。

假如一个人既打人又骂人,一般人会觉得他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他是为了打醒别人才打骂他们,这个时候你觉得打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当是为了朋友或亲人真心着想而做出的在旁人看来是不对的行为时,其出发点却是善的。

每一个人都有善心,只是多少的问题。即使最坏的恶人,他也有善心,但是他所犯的罪恶大于自己的善,所以人们认为他是罪恶的。

善即幸福,幸福即善,善也是快乐之源。心存善多一些的人,就会比别人幸福一点,快乐一点。人与人相处,善是根本,你对别人不善,不友好,别人对你也会这样,也就是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对你怎样。

善是幸福的动力。投桃报李,当你在别人都冷漠时,传递给别人一抹善意的笑容,你对面的那个人也许就会因为你的这个微笑,心情变得很好。当别人对你做出善意的举动时,你是否内心温暖?这就是善的力量,有善的人才会拥有幸福,才会传递给别人幸福,也会收获幸福。

善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曾设想建立一个至善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能让自我的善发展到最大。

然而善不是任人欺负不还手,任人打骂不还口,任人侮辱默不语。善是你对别人真诚的表现;善是当你与别人发生口角时,理智地熄火;善是当你愤怒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最基础条件就是心存善念,这个善具体的体现就是爱、尊重、真诚。

2什么是恶,为什么会存在恶

杰克·伦敦曾经说过:“凡是使生命扩大而又使心灵健全的一切便是善良的;凡是使生命缩减而又加以危害和压榨的一切便是坏的。”

恶是什么?恶由心生。恶,是亚字下面一个心字。说明你的心灵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容易产生恶。恶是毒瘤,必须去除。

如果用法律的准则去衡量善恶,违法犯罪就是恶,奉公守法就是善。但前提是该国的法律公正严明,人人平等。

善与恶的区分,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人们讨论着。

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善,反之就是恶。到了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善,违背君主命令就是恶。19世纪初英国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边沁认为:凡是能发生快乐的行为就是善,凡是发生痛苦的行为就是恶。儒家把“义”视为善,凡是符合义的行为就善,反之,就是恶。而墨家,把“利”看作是善。认为“利”所得而善也;“害”所得而恶也。凡是符合利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道家则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是非、善恶可言。西汉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在他看来,凡是符合天意的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行为;反之,凡是违反天意的行为就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思想家孙中山认为:道德进步就是要不断地“减少善性,增多人性”。在孙中山看来,人性即“互助”是善的,善性即“竞争”是恶的,道德的进步就是人的“善性”与“恶性”的斗争过程。要使人由“恶”到“善”,就要不断清除“善性”,克服“竞争”,发挥人性,扩大“互助”。凡此种种,历史上的各派思想家对善恶的解释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代表他们所属的那一个阶级的善恶观看作是所有社会和阶级都适用的,否认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内容。

其实,善恶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进行判断的,凡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由于道德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因而善恶的判断标准也必然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善恶观念是不同的。

而我们所说的恶,是大众所认同的恶,即做出违背人们所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的行为,如不尽赡养义务、坑蒙拐骗及各种违反法律的事情,都是恶。

但是就像黑色与白色掺杂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的问题一样,不光只有黑或者白,还有可能是一个过渡的灰色。善与恶的区分有时也是相对的。如:A骂人或者称赞别人。通常会认为骂人就是恶,称赞就是善。如果一个人犯了法,骂他是为了教育他,那么骂就是善,如果一个人为了拍马屁,讨好别人,那么称赞就是恶。B比如脾气倔强和性格温和。通常脾气倔强的人往往被看成恶,性格温和的人往往被看成善。但是脾气倔强是为了真理而不妥协,不屈服所谓的权威,这就是善。然而性格温和,是害怕得罪人,屈服于恶人恶事,如同窝囊废一般,这就是恶。C又比如说对富人态度和谐,尽心尽力。对穷人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到底是善还是恶?又比如说对自己的朋友热心,对他人冷淡。是善还是恶?又比如说求别人时真心真意,用不着别人时敷衍了事,到底是善还是恶?又比如说对自己父母孝顺,对别的老人不尊重,到底是善还是恶?

当然,不是所有的恶都是相对的。杀人放火、抢劫,即使犯罪的人有多少理由,也是恶的。笔者提出相对的恶的目的是说,在我们以为“恶”的时候,有可能只是看到了表面,而其本质是好的。但也有许多的事情,我们无法简单地判断善恶好坏。

案例精选

[描述]

春秋时代的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很有钱,虽然也赎回一些被抓去的人,却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么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地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点评]

这两件事,从常人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因为从长远看来,子贡的“善”虽然在眼下不会产生弊端,但是这样一直引导下去,就会产生弊端。我们也知道了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人生来就不是“恶”人,倘若知道自己的恶人行为而改之,那他就将变成一个善人。

善与恶,没有明显的边界,善良的人也会变坏,坏人也会变好。这要看周围的环境给他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恶性和意念,就如同雪花一样,刚开始似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会不以为意,但日积月累后,有一天人们会发现罪恶是有根源的。

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假设两个善良但饥饿的人只有一块饼,如果两个人都想独吞,那么有一个人就必须饿死,此时他们的善良就会被恶盖住;如果两个人将这块饼分了,相互支持,那么他们的善是伟大的、博爱的。

3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人生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呢?

能够适应周遭的环境,具有完整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但是有消极的情绪,冲动的时候,心理就不健康了吗?当然不是。

所谓的健康心理,就是指你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正确的认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能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A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B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C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D不脱离现实环境;

E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F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G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H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I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J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同类推荐
  • 装傻的智慧

    装傻的智慧

    本书将以轻松的文笔,有趣的知识,找出适合装傻的时机和方法,带你解析生活,最终让你领悟装傻的智慧,告诉你应对方法,没有故作高深的人生哲理,避开人生道路上的礁石,发现隐藏的陷阱和机会,直驶向成功的彼岸。,真实的案例让你在体验阅读的快感同时。成功解决棘手的问题,教你把握其中的分寸,没有华而不实的励志口号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以无数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及一语道破真谛的点评形式展开,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成长,在书香中体会,进而肃立塑造更加高尚的灵魂,开创更加完美的人生。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胡雪岩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胆识过人,才智超群,有着独特的“生意经”,也有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学习胡雪岩的24堂为人处世课,你不仅可以获得经商之道,还会明白做人的智慧,从而在生活中更为游刃有余。
  •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品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譬如你是一个律师,它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它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产生于说话艺术。”
  • 活用一辈子的记忆术:超级记忆力训练秘诀

    活用一辈子的记忆术:超级记忆力训练秘诀

    本书系统阐述了记忆力训练的意义以及记忆力训练的各种方法,这是我们在记忆力训练领域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研究之后的深度思考结晶,无论对记忆力的学习者还是从业者,或是孩子的家长,相信都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管理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管理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天才狂医

    天才狂医

    鬼医谷鬼生的关门弟子唐钰拥有一身精湛的医术和高超的武艺,因缘际会救了美女林菲菲的命,从此身边美女环绕,艳遇不断。不管你是何方神圣,哪路妖魔,我遇神杀神,佛挡杀佛,誓要在这花都闯出一片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肚兜

    红肚兜

    我无意中发现了妈妈旧皮箱里的一本相册,里面的老照片向我展示着女人的风韵,在这无尽的风韵之中我猜度着外婆和妈妈的历史,那是青楼里的故事,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故事,不论是青楼里会女红的外婆,还是上海滩演艺圈中能歌善舞的妈妈,都为自己寻找的爱情献出了世上最可贵的勇气和真诚,但她们又得到了什么?外婆和妈妈的老相册,使我生出了一种写作的冲动,我想成为作家,以一部作品轰动世界。我在通往作家的路上寻找着,找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于是我的内心发出一种感叹:曾经遥远漫长的幻想,为何始终不能实现。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生存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生存法则

    如何在残酷的职场中脱颖而出?遵守生存的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生存法则,不是潜规则,不是办公室政治,而是每个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只要用这些法则来指导自己,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员工,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