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神,西圈神,
骑河两岸毛腿神。
金蛤蟆,老河魂,
圪哇一叫惊煞人!
——民谣
金蛤蟆是一块像房子一样大的整体岩石,伏卧在晋陕峡谷黄河西岸的崖壁上。那样子活像一只巨型青蛙,轮廓鲜明,颜色泛白,日光照上去,特别是在朝晖和晚霞的涂抹下,通体黄蜡蜡金灿灿,与黄河一色,十分壮观。因此古时人就称它为金蛤蟆,沿呼至今。蛤蟆石不仅好看,更为至奇的是它有灵性。每当尘世间发生大的变异,它都会在夜间发出叫声。那声音“呜哇、呜哇”,像蛙鸣又不像蛙鸣,低沉沉、阴森森、有点敲击金属的音质,又略带颤动的拖腔,听了使人毛骨悚然!据说它还很有穿透力,方圆十里八里的人都能听到。老辈人说,远的不知,朱元璋灭鞑子时它就叫过,满人入关时叫过,李闯王进京叫过,道光二十三年黄河涨大水叫过,光绪三年大旱叫过……
关于蛤蟆石的灵性民间有一种传说。相传老早老早以前,王母娘娘用符咒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以后,见黄土高原烈日炎炎,干旱缺水,百姓苦不堪言,便从头上拔下金簪,随手一划,凡间便出现一条河流,这就是黄河。就在拔金簪时,不意带出头发内一只虮子落入河中。从此它就变成一只蛤蟆在黄河里生长发育。千年的蛤蟆成了精,想回到王母娘娘身边已无可能,便跳出河水,伏卧岸上,为人间做点善事。金蛤蟆选择的地方也有说法。之所以选择晋陕峡谷,是因为这里是黄河的心脏,有着高亢激越奔腾咆哮的气势和景观。据说它蛰伏的位置还处于黄河的正中间。谁也没丈量过,说不上来是否准确。自古以来,附近的百姓就把金蛤蟆当神物看待,对它尊崇备至,敬畏有加。大人娃娃不敢有一丝亵渎。据说先前有个胆大后生,来到此地不以为然,对着蛤蟆石撒了一泡尿,在回家的路上跌了一跤,当下就一命呜呼。这更使人们相信它的灵性。
金蛤蟆昂起的头正对着河东岸的老河底村,因此人们都说这个村是风水宝地。风水宝地者人杰地灵也!老河底是不是人杰地灵?这就在各位看家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写家只能据实秉笔。先说它的地理位置,黄河在老河底村北折头向西,到村子西北角又调头朝南,在村子的西南方向,又稍稍往回拐了拐,所以说黄河在这个村拐了三个弯,使得老河底有了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自然风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中游的一个驰名渡口。叫老河底渡。它的对岸就叫金蛤蟆渡,俗称蛤(读ge)蟆口。大明朝嘉庆年间,朝廷将巡检司由孟门渡移至此地。作为皇室的一级派出机构驻扎这里,可见它的战略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说到人嘛,据考证,该村历史上没有出过一位达官显贵,直到晚清时期才出了一位秀才。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老河底的人世世代代都是蠢材。俗话说,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老河底人当官不行,扳船却是行家里手。可以这么说,自从黄河上有了舟楫筏渡,老河底就出现了艄公。千百年来,这个村祖祖辈辈不知出了多少扳船汉子有名的老艄,遗憾的是历史书里都不曾记载他们。就在清末民初,该村一百来户至少有一半以上人家靠扳船糊口,按现代的词语就是以航运为生。说老河底是出艄公“状元”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里流船扳船,流出了水平,流出了风流,扳出了黄河人的宽广情怀和高风亮节,扳出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