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200000002

第2章 序二

梁合水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

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纵观洋洋近40万字的浩瀚巨着,依照编撰史志的规范要求,应有尽有,一览无遗。全书分为11个篇章,若干小节,详述了本村的村容村貌、党政建设、农事发展、人口计生、工商贸易、文物古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物、大事等等,囊括了夏商之初建村以来约4000余年的历史演变轨迹,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彰显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特色。内容翔实,文风朴实,是一部存史料、鉴得失、资政治、励民风、扬美德、助教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好志书。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慧眼识珠,匠心独具,在纷繁庞杂的史料中,提炼概括出本村的“三大特色”,重笔浓墨,淋漓尽致地重点详述。若能细细品读,犹如身临其境,一股古香古色、古建古风迎面扑来,令人向往和陶醉。这里,我就不惜笔墨,对西中黄村的“三大特色”再赘述几句。

特色之一,人文景观林林总总,历史悠久。本村古建筑林立,遗址遍布全村各处。有关帝大庙、大郎庙、三官庙、春秋楼、水过凉亭、峰坡庙、过路台子、城里院、旗杆院、七椽院、角楼书房、四铭碑、功德牌楼、福寿碑等等。这么多的古迹名胜,与千年古镇汾城的各种古建筑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散存于民间的古瓷器、古字画、古家具更是难计其数。“七七事变”以前,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文化商贾来村收藏,摩帖、拓碑者络绎不绝,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多幅墨宝均被收走。至今仍有不少人前来观赏,收买古文物。灿若群星的文物遗存,既是先人足迹的历史见证,又是文化、文明的实物记录,充分显示出西中黄村是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村”。但可恨又可惜的是,日寇侵华后的烧杀抢掠罪行,使村内大部分古建筑毁于一旦,残存部分又经多年风雨侵蚀,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见此情景,村人无不痛心疾首,唉声叹气。改革开放以后,村民多有修复之念,实无经济之力。翘首企盼政府和有识有力之士,慷慨解囊,合力修葺,使历史文明瑰宝重见天日。

特色之二,城池建筑别致奇特,实属罕见。西中黄村是砖包城,城中有城。这在全省独一无二,全国也是罕见。明崇祯年间,陕北农民起义,时任陕西周至县知县的张化(本村人),积极倡导筑城御寇。一座砖包城墙的浩大工程,遂于崇祯三年开始施工,至清雍正年间竣工,历时96年。城墙周围长1980米,高9米,上宽3米,底宽7米。顶端建有800个垛台,台台有眼,望射皆可。城设四门:东为来青门,西曰建威门,南称永熙门,北是武安门。均为当时县长魏公韩所书刻于城门之上。北门、西门字版还在,苍劲有力。在日寇侵华的战乱年代,城墙被拆毁半截,已成残垣断壁。每年正月十六闹社火时,全村群众随同锣鼓旗伞、花鼓、秧歌,绕城畅游,浏览野外风光,展现民间艺术,其场面十分壮观。所谓城中城,俗称城里院,系张化的宅居(此时,张已擢升关西副使之职)。该院建于崇祯六年(1633年),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为三进院。墙高4米,宽1.42米。外筑垛台,高1.52米,垛口高0.32米,宽0.3米。内建女儿墙,高0.4米。东南、东北建有20米高的四明望楼,相互对称,楼楼相通,望射兼备,堪称“坞堡”。该院大门上方,高嵌石刻“进士第”牌匾,门前竖立两通“百福”百寿”石碑,是张化父亲80寿诞时(1642年)所立。文字古老而奇特。已被县博物馆收藏于汾城碑林之中。

特色之三,民间文艺异彩纷呈,源远流长。西中黄村的抬阁,也称高抬,久负盛名,享誉四方。从明清延续至今,越办档次越高。抬阁的装饰和表演,其特点是精巧奇妙,高悬惊险,别致新颖,悠然大方,带彩不露,真可谓精妙绝伦,引人入胜。扛抬由一人肩扛,抬阁则由四人来抬,后来再发展到大车拖拉。方桌为底座,上面两人、三人到四人,着戏装来表演。由演唱古戏曲到今天的时应宣传内容,寓思想教育于传统文化之中。加之运用滚珠轴承、机械化、电气化等表演技艺,光彩夺目,更令人惊喜不已,流连忘返。西中黄村的抬阁还走出乡村,到新绛、万荣、侯马、临汾、浮山等县市表演,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道。而今,每逢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不少地方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前来预约,邀请他们去献艺,让当地群众一饱眼福。目前,村委会正在谋划,使这一民间传统艺术,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变,以此带动全村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编写这部村志实非易事。一是知情者不多,老年人一个个多已作古,无“活档案”可询;二是没有完整的历史资料留存,搜集材料犹如“大海捞针”般的艰难。所有史料全靠编撰者锲而不舍、呕心沥血,花费了数年时间和精力,收集访问,寻觅求证,综合分析,去伪存真,一点一滴地积累,才收到“集腋成裘”之功效。村志的编撰者,多是离退休老干部和本村有识有志之士。他们怀着对家乡、对社会、对历史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满腔热情,有的割舍城市的闲适生活,有的放弃外出挣钱的机会,有的不顾年老体弱的诸多困难,都一心一意地为编写村志服务,其高尚情操值得大书特书。村志主编张秋生,笔名张蒙,是颇有声望的文学作家,有名的大手笔。他说:西中黄村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是西中黄村的儿子,我不出力谁出力!”便毫不推诿地担当重任。他放弃了一生中热爱的散文、小说写作,全身心地投入村志的组织、策划和编写上。他住在襄汾县城,每次回村安排有关村志编写的事宜时,都把老伴带回家做饭、料理生活。回到县城以后,又汇集整理资料,或打印文稿,常常熬到深更半夜。曾编写过县党史的张秋景,文字功底厚实。他利用家住县城的便利条件,负责从县志中查阅、收集并整理村志中所需要的资料。还主动承担几个重要篇章的书写工作,都能按时圆满地完成任务。他每次回村都是自带方便面,生活自理,不愿打搅和麻烦别人,其艰苦作风受到乡邻称赞。负责资料搜集的徐永安,白天外出走访,走遍临汾、襄汾各地,夜晚挑灯写作,夏收时也顾不得收割自家的小麦,只怕延误村志的编写。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令村人感动。身怀一技之长的赵继先,舍弃高薪聘请良机,扑下身子全力投入村志编写,三个多月就收集素材、编写文稿五万多字。退休教师张临玉,村老协领导王吉选,不辞劳苦,尽心尽责地整理和保管文稿,处理书信往来等日常事务,细致周到,滴水不漏。87岁高龄的刘汉卿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多次走到村外坟地,寻找碑记佐证,其精神难能可贵。还有村民张启瑞老先生、退休干部村老龄委员会会长张长旺、村会计王峻烈……他们都积极为编写村志出谋献策,跑前跑后,花费了不少力气。总之,这部村志是集体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所有组织领导者及编写和参与者,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写序,当由名人名家所为。我两者皆非。而村领导和编委会决定,序言要由本村人写,并推举于我。再三推辞不过,只好从命。献丑了,是也,非也,让行家和读者评说吧!幸喜的是本志算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臻完善的西中黄村志,就留给后人继续劳作吧!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热门推荐
  • 听说星星睡着了

    听说星星睡着了

    私生女谢晨曦的母亲在歌厅做红牌时有幸认识了一位商人,为了成功攀上高枝,不惜在她16岁那年,以一纸法律文书和20万元亲自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愤怒绝望之下,晨曦离家出走,却在半路的昏阙中遇到了救她一命的林北生。两人因此结缘,却也因性格和家世等问题而矛盾衍生,最终,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要怎样才能找回遗失的爱情?要怎样才能让记忆回到最初的美好?刹那转身,注定一生的宿命。躲不过,忘不了——离情。
  • 恶魔诱宠妻

    恶魔诱宠妻

    夜幕将至,天空很沉,一般豪华的轮船上,一对男女相对而坐,不难看出他们是一对情人。女子的纤手执起酒杯,轻轻摇晃,看着对面的男人,樱唇轻启:“卿,明天我就要走了,你会等我吗。”“会。”官瑞卿看着眼前的人儿,坚定的出声,无论多久,他都会等的,只因她是他的挚爱,永远的挚爱……轻柔的音乐缓缓的响起……官瑞卿优雅的站起身,伸出手对着童天恩说道:“误落凡间的仙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菜鸟萌妻:豺狼夫君太无良

    菜鸟萌妻:豺狼夫君太无良

    ”“娘子、娘子我饿了。卖萌是忽悠人滴,六月觉得,他真正面貌,不然,却是一只爱使唤人的资本家。”面对某人催命一样的使唤,却又一个不小心偷了一个男银。在异世干起老本行,我要喝茶。而这男银看起来无辜纯良、呆萌可爱、易拐走的样子,六月怒道,她这辈子的神偷之路也不会如此的坎坷。“娘子,一个不小心穿越了。偷个珠宝吧,“滚粗!”,纯良是骗人滴。”“娘子,却不料,我肩膀痛,自己肯定是出门少给佛祖烧了一炷香,帮我捏捏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铗侠蛱

    铗侠蛱

    犯下连环命案的邪魔“鬼蛱蝶”在沉寂许久后再次现身,此次除了受害女子,连大名鼎鼎的霜剑游侠荆浩风也命丧其手;濯门弟子甄毓奉师命协助六扇门追查“鬼蛱蝶”,孰料看似简单的案子笼罩着层层迷雾。甄毓始终徘徊在真相之外,难以触及案件内核,无奈之下,只得向好友钩赜派弟子华玄求助;都料匠梁郁秋看似平凡无奇,孤独偏执,游离在世俗之外,实则暗藏惊天之智,在“鬼蛱蝶”之案中扮演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正是他布下的惊世迷局,将所有查案者摆布如傀儡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前夫,放了我

    前夫,放了我

    她是名门淑女,沈家千金。他是刚刚飞出山窝的凤凰男。打从第一次见到秦放,沈晗之就被他给迷住了!从此便开始了万劫不复的死缠烂打生涯。而后来,他们竟然真的在一起了。她用她所有的资源帮他上位,让他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可谁曾想,当他摇身变为豪门贵公子,就开始翻脸不认人。拿哥哥逼她。拿父亲逼她!拿整个家族逼她!逼她离婚,逼她离开,逼的她声名狼藉。等到她不敢在爱的时候,他却又在她的生活里阴魂不散。秦放:我不介意你恨我还是爱我,只是,你必须留在我身边。她说:我从来不缺男伴,如果秦部长有这个兴趣,我们不妨春宵一度。一个爱与守护的故事,无关报复和伤害。可偏偏,守护的方式必须是放弃。贴个小剧场以供YY:秦放站在父亲面前,郑重的,严肃的说:“爸,我会一切如您所愿,但是,我不会允许你伤害沈晗之,不管她是嫁人了,生了别人的孩子,又或者是恨我恨的想方设法的要置我于死地。我都不允许你伤害他。”这是秦放第一次把自己的感情表露于人前,也是徐思业第一次知道,原来,在秦放的世界里,沈晗之这三个字有如此的重要。
  • 何曾为他许

    何曾为他许

    她做的都是为了别人,在爱面前亦是。她的降临是不幸的,可有父如此她又是万幸的。感叹自己的幸福却又想知道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