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毕业于某重点学府旅游专业,她喜欢旅游,想到一家旅游公司带团到处游玩。毕业后,何金兴致匆匆地到一家著名的旅游公司应聘,笔试、外语口试都没问题。但当她接受面试时却遇到了问题。她才刚开口回答了一个问题,主考官就显出不悦,然后很客气地对她说,如果公司有合适的职位,一定会再跟她联系。何金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但她越想越不甘心,她只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淘汰。人力资源总监告诉她说:你的普通话太不标准,这怎么能胜任导游职业呢?“普通话标不标准很重要吗?”何金心里不服。她不死心,又到另外一家旅游公司面试,结果,还是一样。
何金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前程,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自己定位、规划。存在的缺陷如果能矫正,那最好不过;要是不能矫正,虽然不适合干台前工作,做幕后工作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旅游策划,这同样也可以圆自己行走大自然的愿望。
人不能往死胡同里走,认清自己,此路不通就走彼路。看好前面的路,适合自己,就赶快走;不适合自己,也要赶紧走。不是继续往下走,而是及时地调整方向,迅速地找准目标,尽快地融入其中。
给自己定位的参考项
盲人骑瞎马急匆匆赶路的结果你肯定知道吧?他不但不会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还很有可能会陷入泥坑或掉下悬崖——因为他看不到目标。无论做任何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说偏离目标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职场上,找不到人生坐标的人,如同水上浮萍,整日飘忽不定,终究难以成就大事,而对自己未来有准确定位的人,则会始终如一地朝着目标前进,至少能使自己少走弯路,少做一些无用功。事先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场行业和自己的未来目标,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是让想进入职场的你把自己的脚步迈得稳重踏实、业绩迅速提高的最简便的方法。
其实,不管是人生目标还是职场定位,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进行一番圈点。
圈点的大致内容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性格特点
你属于什么性格的人?有什么特点?是属于开拓创新型、冷静理智型、稳重护卫型,还是完美理想型?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你可能是多重性格的人,也可能因对某人某事的一时情绪化而使观点发生偏离,但你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
个人爱好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更侧重于哪个方面的发展?古人有句名言,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感兴趣,还是对机械制造方面感兴趣呢?你是乐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销售,还是钟情于管理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你的目标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你会更有实现目标的欲望和冲动,更能顺利地将这些目标变成你想让它成为的现实。
自身储备
你的资本储备是否丰富?这里所说的资本储备内容涵盖很多,比如说你的家庭财产是否雄厚,你的家庭成员是否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你的学识是否够用,你的才智是否聪慧,你的人际关系是否确实可靠等等,都要加以考虑。
可操作性
你所确立的目标是不是有它的可操作性?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你应该知道,过高的目标比如你想在一年内发财,资产要超过比尔·盖茨,或在两个月内当上集团公司的老总,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是空中楼阁;而目标过低,容易实现,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在这一点上,要确实掌握好分寸。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大目标虽然可以由若干个小目标或短期计划组成,但它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大目标来运作,能为你的大目标服务。这就要求你的大目标一定要具有固定性、长远的可持续性,不至于因小事的干扰而总是改来改去。
通过上面五个方面的综合评定,你就会对自己有个新的认识:你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是什么地方?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目标的确定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总体规划了。这样确立的目标就能在以后的职场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说是对自己了如指掌了。事实上,在这个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全才,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所以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很重要。
如何给自己定位
通过前面的几点,你应该很清楚定位的要点了,那么,该怎么给自己定位呢?如何才能给自己定准位呢?
有所不为
当你还在努力学习的时候,广泛的接触和参与是非常正确的。其间不仅是寻找机会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过硬的判断能力的过程。在广泛接触和参与中,要明了自己不能够做什么。这是一个排除的过程,在成千上万的事情中,先排除掉自己不能够做的事情,将可选择的范围逐渐清晰化,才更便于准确地寻找机会。
许多人都把成功归功于机遇好,但实际上是否能遇到好的机遇,其决定权始终在自己手中。这是你自己在第一步定位的过程中的判断力的具体表现。为什么“知道不会做什么”被认为是定位自己的第一步呢?因为先肯定自己不会做的,要比先肯定自己会做的具有更广泛的保留空间和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第一个阶段所排除掉的,是自己确确实实不能够做的事,是许多条件的综合情况下,都无法实现的,而且,在前瞻眼光的判断下,不只现在,将来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果断地排除这些事情,才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
有所为
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把许多不适合的事情也列入追求的目标,常常事倍功半。这种情况不是说不能做,而是值不值得去做的问题。还有的人过于保守,以至失去很多机会,放弃了很多稍加努力就可以成功办到的事。两种情况,都不算真正知道了自己会什么。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的判断是否正确总是要在实践中去检验的,在淘汰和被肯定之间做出最后的抉择。
自身专注之事
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小时候,父母总说“贪多嚼不烂”,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要专心于一件事情,把足够的精力投入进去,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当你确定了几条可走的路的时候,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呢?就是第三步所要做的:知道自己会干什么。当你知道自己会干什么时,说明你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目标是明确的,也说明你终于可以潜心于这个事情,稳定于此,并且在这方面所积累的东西开始派上用场了。
稳定是成就事业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从业心态,从而反映一个人可能投入的精力,反映他做事专著的程度。所以,要想达到稳定的境界,就必须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定准位也是具有时效的,上述每一个阶段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延长。由此,时间也可以检验对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当你总是徘徊在判断与选择之间,没有定论,就不能踏踏实实将行动付诸现实。这对你的成功是很大的障碍。你或许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就,羡慕别人取得成就后所拥有的一切,也经常议论围绕成功者林林总总的事件。其实更有意义的还在于你从他们的经历中揣摩出的那些理性的东西,以及一些可以为我所思、为我所用的宝贵经验。
切忌越俎代庖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弄清方向外,还要注意自己工作范围是不是对了,辛辛苦苦地干了半天,原来出了“地界”了,冤不冤啊?非但你自己白忙,“主人”也不领你的情,谁让你那么“笨”呢?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下属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弄得顶头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上司很不高兴,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上司处处给你“使绊子”,或不动声色地给你“穿小鞋”,恐怕职场中的人们大都有过这种经历。既然你的角色是为“主人”工作,那么就放聪明些,学会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自己的职位角度上去有节制地出力和做活,切忌越位。
决策越位
在有的单位中,员工是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的,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说道的。有些决策,你作为普通“老黄牛”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你最好不插言为妙。“沉默是金”在这个时候比较管用,你要见机行事。
表态越位
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表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性质问题的表态,应该是由“头牛”或“头牛”授权才可以,而有的人不知深浅,作为下属,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头牛”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他却抢先表明态度,造成喧宾夺主之势。这会让“头牛”很被动,这时,“头牛”当然会很不高兴。
工作越位
这里面有时确有几分奥妙,有的“老黄牛”不明白这一点,工作抢着干,实际上有些工作本来由“头牛”出现更合适,你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工作越位,吃力不讨好。
答问越位
这同表态的越位有相同之处。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作为一般下属的普通“老黄牛”,明明没有这种权威,却要抢先答复,会给“头牛”造成工作中的干扰,也是不明智之举。
场合越位
有些场合,如对外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头牛”。有的“老黄牛”作为下属,热情过度,比如同客人认识,便抢先上前打招呼,不管“头牛”在不在场。这样显示自己太多,给“头牛”的“镜头”不够,往往让“头牛”不高兴。
在工作中,“越位”对上下级关系有很大影响。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导致“头牛”偏离“轨道”,大权旁落,无法实施“头牛”的职责。因此,“头牛”往往会把这视为对自己权力的侵犯。如果你是这种“老黄牛”,又时不时犯这样的毛病,“头牛”就会视你为危险角色,对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设法来制裁你。这时,即使你有意同“头牛”配合,也为时已晚,他已经发了“疯牛病”,不愿与你配合了。
所以,职场的“老黄牛”要千万记住:切不可越位,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