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心情》与200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沉甸甸的空心梨》同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最早接触《葡萄心情》是在2009年,信手拈来阅读,一开篇就让我感到情节感和镜头感很强,用颇似电影的表现手法将我国西部地区的画面不断展现在眼前。我仿佛跟随着作者的镜头,历经坎坷而充满乐趣的旅途,纵览了西部疆域的美景和人文,也结识了作者在途中短暂结交的各个阶层的人物和“驴友”们。但是,读着读着,渐渐觉察到这些看似随性的描述,散发出更多人文关怀的内容,全篇以西部旅途的自然顺序展开,同时不断出现作者对摄影理论、艺术之本源的思考,继而引发出对人生的哲学释疑,丰富的内容跃然纸上。
读到结尾,我终于明白其实作者是通过旅行这种方式来呈现个人成长和青春期的疑惑,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如同思想的闸门被一扇扇打开,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交织成多样化、无解的自然。这样自然的流露非常符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品尝葡萄的经历,只有通过尝试才能知其酸甜。
《葡萄心情》出版之际,朝左拉再次请我写序,原本以为有对他的摄影诗集《沉甸甸的空心梨》的理解,为此书写个序问题不大,可真正提笔想要给读者一个完整清晰的轮廓时,我内心里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压力。
首先要面对的是客观存在的时空跨度,虽然我在尽力搜索同时代的印记,但是很难真正还原到作品本身所描述的场景和心情,客观地讲,无论从社会的沿革还是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本身都非常之混沌,想要用区区几百字来勾勒其思维的轨迹确实不易。
最后,我决定点到为止,把更多空间留给有心的读者,希望朝左拉能理解我的初衷。
我始终认为既然是艺术的东西,就不存在下定论的条件,也不需要事先为欣赏者勾勒框架,读者可以通过亲自品尝这些“葡萄”而产生“心情”方面的共鸣或批判。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朝左拉的女儿曹心愿在看到《葡萄心情》的初稿后,对书中的情节和内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愿意用自己的画笔来诠释书中所描述的一些场景,竟然在一周之内就为此书画好了大量的插图。画虽显幼稚,一个个拟人化的“葡萄”被她用不同的表情绘制出来,让人感觉到艺术传承之精妙。
总之,如本书的标题所暗示的,《葡萄心情》是一部多元的和多味的作品。它描写了青春的苦涩和挣扎,也记录了作者在其成长过程中对人生质朴的观察。
在表现形式方面,该作品图文并茂,通过阅读,可以品味到作者精雕细琢的写作态度和具有穿透力的摄影风格,不失为纷繁中的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更多阅读的快乐。
张光宇
2011年4月10日于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