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400000017

第17章 每天读点处世哲学(1)

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群居的动物,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必然与其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关联。马克思说得好,人在本质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要和这个物质世界打交道,还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这是人的存在方式,不可逃,也不可加。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人就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这是人的宿命,也是人的优越之处。

人不仅要在外面的世界吸取物质和精神的养料,更为重要的是,人还需要外在的世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那种想逃离这个世界的做法注定是一条不归路,而个体反抗群体,必然是一条悲剧之旅。也许,唯一能够处世的是我们的心灵,唯一需要向上的是我们的境界,而人生和生活,仍然需要扎根在这个世界上。

出世入世——庖丁解牛的启示

人都是没有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的。自从人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要和周围的人、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打交道。和人打交道,我们称之为“交际”,和这个世界打交道,我们称之为“处世”。

我们如何面对身处于其中的这个世界?从哲学上来讲,向来有两种态度。一种称之为“入世”,追逐名利,热爱此生。这种处世方式以中国的儒家文化最为典型:平和,中庸,不走极端,善于妥协;凡俗,勤劳,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用庄子的话来说,是“游于六合之内”。与之相反的第二种态度则是“出世”,奉行者们拒绝名利,追求永生。他们刚烈,精进,易走极端,绝不妥协;圣洁,苦行,厌恶生活,拒绝欢乐。这种处世方式用庄子的话来说是“游方于六合之外”。

到底应该出世还是入世?古代的先哲们好像没有给我们一个现成的答案。出世是超然物外的思索,人只有离群索居,才可能完完全全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聆听生命原初的召唤,找到自己的出发点;入世是勇者的行和智者的言,只有将人的生命同这个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独处沙漠之地,呐喊听不到回音,壮举听不到掌声,谁都不会说这样的人生是圆满而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也许是,以出世的心态去入世,入世但不拘泥,出世也不必刻意。

有人曾经问李敖:“出世和入世,你更喜欢哪一个?”李敖巧妙地回答说:“能入世才能出世,反过来也是一样。”他还在北京的法源寺留下了两幅墨宝:“法海真源,尽在于斯”;“勿我两忘,人书俱老”。可见其对出世和入世二者关系的深深领悟:出世逍遥游,入世为君子。这也正是庄子所推崇的“间世”。

庄子在他的《庄子·养生主》中曾经讲过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头牛,但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连声夸奖他的好技术。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到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开始,我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头一头的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有一头全牛了。哪里是关节?哪里有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数。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几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但是还同新刀一样锋利。不过,如果碰到错综复杂的结构,我还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动作很慢,下刀很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

听完庖丁的话,梁惠王连声称赞:“好呀!我从庖丁这番话里,学到了养生的大道理。”

庖丁刚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看见的是一头整牛。三年以后,他已经看不见抽象暧昧、不可分割、“没心没肺”的完整牛体,而是一个个具体独立、界限分明、“肝胆相照”的局部。到最后,庖丁已经不用肉眼来看,当手上的刀锋遇到阻碍时,智慧和经验告诉他,哪里可以畅行无阻,哪里稍有阻碍。由于解牛时纯粹依循牛体的天然生理构造,牛的筋脉骨肉之间狭小的空隙,在庖丁看来却是一片广阔天地。一头牛分解下来,他的刀锋连牛的筋脉都不曾碰到,更不用说与牛骨头硬碰硬了。优秀的厨师解牛时,用刀锋割开牛的软组织,所以一年换一把刀;普通的厨师解牛时,用刀刃猛砍牛的硬骨头,所以一个月换一把刀。庖丁的刀软硬不吃,用了十几年,解牛数千头,而刀刃却像新的一样锋利。庖丁认为,牛体的每个关节都有空隙,而刀的锋刃却没有厚度——以无厚入有间,刀体的运转就像鱼在水中自由遨游一样毫无滞碍。

在这里,庄子把普通厨师暗喻为入世者,他们与世界之牛硬碰硬,生命之刀用一个月就坏了,可见入世者最自戕性灵。庄子又把聪明一些的厨师暗喻为出世者,他们在世界之牛的边缘实行软着陆,生命之刀使用的时间较长,性灵的磨损也较少,但用一年也坏了。庖丁作为间世主义者,却在骨肉筋脉之间寻找空隙,使没有厚度的生命之刀在有空隙的世界之牛身上游刃有余——所以庖丁的刀用了十几年,解了上千头牛,性灵毫无损耗,完全像新的一样。

在庄子看来,所谓的入世与出世、游方于内和游方于外都是不明智的,只有间世才是不分内外、出入自由的逍遥游。因为,分内外、计出入、辨小大都是执于一偏,而没有进入无执无碍的大境界。他用树作比喻:一棵树长得笔直,成材后就会被砍下来造房子、做家具——这就成了器,成器对用器者是有益的,但对树本身却是有害的。成器意味着树的丧生和天性的扭曲。反过来也不好,如果一棵树一开始就长得歪歪斜斜,那么不仅没人给它施肥浇水,而且不等长大就会把它砍下来当柴禾烧掉。如果把有智慧的人比做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就应该处在成材(喻入世)和不成材(喻出世)两者之间:一开始看上去像是能成材的样子,让人们给这棵树浇水施肥,盼着树赶快成材,尽快成器。但树长到老大,总是不能让人完全称心,砍下来派大用场吧,恐怕不能成器;砍下来烧掉吧,又舍不得——说不定再长两年能成材呢?于是,这棵树就能一直不受干扰地生长下去,以终天年。

加减法则——处世不过攻守进退

加法,是在一个基数的基础上叠加,表现为向外追求,不断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权力,这是“事功”的数学法则;而减法是在一个基数的基础上不断减少,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让心灵达到“虚静”,从而洞察生死,超越轮回。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的形态不过攻守、进退,向外追求是攻守,向内追求是进退。”攻守、进退,概括起来,不过是加减法则。而所谓左右逢源的应世者,不过是将这个最简单的数学法则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

人要通过外在的世界证明自己,所以人生不能不进攻,所谓的防守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这里,进攻和防守的拿捏就成了一门最高的谋略和智慧。历史上称为“君人南面之术”。

但人向外追求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返身内求,审视自身。所以,人生的修为在于退让,退到无处可退的地方,才能还自己一个清醒的“自我”。当然,人生也讲进攻,孟子讲,“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不过是一个饱满的自我,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这里,进取和退让又呈现出另一种形态,历史上称为“修养心性之法”。

修身养性和追求事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游戏,都遵循着各自的游戏规则,一旦混淆,必然方寸大乱。

向外追求,就是将万物变为己有,要遵循加法规则。也就是说,要有一颗野心和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策略可以有所选择,但大方向不能有任何差错。没有向外追求的野心和欲望,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所以说,追求事功,首先应该有成功的欲望。老子说:“无欲则刚。”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欲望、与世无争的人来说,估计你说多少都没有用。一个顶尖的推销员最优秀的素质是有强烈的成交欲望;一个运动员他最优秀的品质是永远争第一的欲望。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教练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是强烈的射门意识。”英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有一篇短篇小说叫《热爱生命》,它之所以这样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主人公本身表现出人类心灵深处强烈的求生欲望。

但事功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事功的成功可能还会妨碍人生的成功,关键看你能不能在向外追求、遵循加法规则的同时,还能向内追求,开始你的减法运算。也就是说,你能不能“物物而不物于物”,超然物外。就像酿酒,“减”去无味的水,量虽少了,味反而醇厚了。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弱沉重,减少不该早生的华发,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

只有外在的追求,而没有内心的虚静,必然会成为物的奴隶。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追求事功的目的成了最大化的享受,物欲成了人类心中的魔鬼。加法的运算法则里面已经毫无艺术和智慧可言,而是变成了赤裸裸的侵占和扩张。有了一套房子想要两套房子,有了一辆汽车还想要两辆汽车,过度的加法和减法的缺乏“成就”了人的异化,它让无数的贪官落马,我们在谴责他们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贪婪的人性其实是被一个个贪婪的理念勾引出来的。无休止的加法,无休止的积累,往往让一个人不能承受之重,最终倒在疾病面前或法律面前。

反过来说,只有内心的虚静,而没有外在的追求,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相信,你可以试着将自己关在一间几平米的小屋子里,一个月不出来。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和外在环境都能够让你虚静,也没有人来妨碍你的虚静,可你忍受不了。想起了茨威格那篇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B博士正是在这样一个房间里“虚静”地疯掉的。尼采跑到深山老林,想孤零零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结果大声的呐喊却听不到一丝回应,结果也疯掉了。于是我们明白,孤独的自我没有任何意义,人要走出去,在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自己,马克思称其为“自然的人化”。人也许总是通过肯定外物的方式肯定自己。

因此说,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和圣人。因为他们将向外追求和对内反省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将加法和减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将人生的攻守和进退拿捏得恰到火候。他们通过追求事功肯定自己,又通过内心的反省认识自己,难怪会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加法固然值得赞扬,但减法却更值得提倡,尤其在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人们估计对减法很少关注,也许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反省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晚上,可惜天空的月色已经没有人有闲暇去欣赏了。因为当我们补充完身体所需要的养料和勉强支撑精神的睡眠以后,就要匆匆上路了。谁也不知道路在哪里,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目的地在何方。在虚幻的前方,我们朦胧地感觉到有一个更大的雪球,而这个雪球只有不停息地演算加法才能越滚越大。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在事业上发达了,建了别墅也买了车。他的公司年纯赢利上百万,可是他对员工却非常小气,连自己也是非常节俭。为了省钱,他不坐飞机,不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办事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重伤进了医院,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两条腿。经历这次劫难后,老板前后判若两人,人变得温和谦恭,对员工态度也有了改变,一改往日的凶横。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直言不讳地说:“以前,我都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发展,要像滚雪球一般地攒钱。自出事以后,我发觉人生应用减法,假如我上次被压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也就会少去很多意义。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盲人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三天光明,收入眼帘的只是葱郁的山林、碧绿的草地和可亲的身影……这些对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又有谁能在闲暇之时,融入这些葱绿中,对这些产生情感和惊喜,或去静静地聆听鸟鸣,放松放送自己呢?若我们的人生也只是短暂的三天的光阴,那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去好好珍惜吧?

人的不幸在于:只有经历了生死以后才能真正洞察生死,只有经历了轮回以后才能在行动上跳出轮回。当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我们在内心中其实已经将真正的“愁”排斥在切身的体验之外了。而当“真正识尽愁滋味”以后,早已没有了“强说愁”的轻狂,更多的则是体悟和行动。孔子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我们的知识每天都在加法规则下疯狂地扩张,但减法规则下的智慧却是“弦断无人听”。

各安天命——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估计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句名言隽语。它原本镌刻在德尔菲神庙的金顶上,借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口说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他是哲学集大成者柏拉图的老师。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是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他在雅典大街上高谈阔论,到处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这样提问题的目的,用苏格拉底自己的话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做一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接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自己呢?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

在苏格拉底之前,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苦苦追问世界的本原,有的哲学家提出世界的本原是水,有的认为是气,有的认为是火……远古的人类没有现代人发达的科学技术,面对浩瀚无边的大自然,深感自己的渺小,也许只有探究到世界的本原,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世界连接起来,从而安身立命。但这种追问是乏力的,因为就算把整个世界都探究清楚,还是有一个东西让人无法揣摩,那就是人本身。外在世界的真理固然难寻,但认识关于人的真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白雪红灯笼

    白雪红灯笼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重生复仇:夜帝的罗刹妃

    重生复仇:夜帝的罗刹妃

    前世,她的夫君为了医治她的姐姐,不惜将他们幼小的孩子残忍的杀害,换来他们狰狞的笑声,她带着满腔的心碎含恨而亡。天见尤怜,她重生了!这一世她一改曾经的懦弱,她陌听雪踏着鲜血而来,她的心中只有满腔的恨意,她要复仇,一一归还!想要利用我上位?很好,我陌听雪发誓,今世前生的两笔账一起算,若是不将负我之人挫骨扬灰,誓不为人!当前世她错过的他,再次温柔的出现在她的眼前,执子之手:“我愿为你撑起一片天!”他爱她至深,宠她入骨,她却开始迷茫、迟疑了!今生,她还配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吗?她还来得及弥补那份曾经错过的爱?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贤夫养成:娇妻驯夫记

    贤夫养成:娇妻驯夫记

    淑沅醒来,发现妯娌居然和自己丈夫眉来眼去,真当她死了不成?!一大家子,居然只有她的夫婿金承业一个男人,她却不是当家主母:太婆婆,婆婆都在,哪里能轮到她做主?以传香火之名,还要再给金承业弄女人进门,金家长辈心里眼里哪有她淑沅的存在;咦,长辈又对她百般容忍,错在她这里也成了对,长辈们倒底是宠她,还是另有隐情?深宅大院里有太多的秘密,宅门外还有各美人想要爬她夫婿的床,淑沅拍案而起:都放马过来,姐专治各种不服!几个回合后淑沅明了大宅院里的生活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斗得过小三,还要调教得了夫郎——夫贤,才能家和万事兴。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重生之星途熠熠

    重生之星途熠熠

    前世,她是历经磨难的灰姑娘。父母惨死,沉重的生活压力,失业,失恋,连友情也遭遇背叛。重获新生后,她要做涅槃的金凤,讨回属于她的一切,一步一步,问鼎娱乐圈。始终痴心等待、温柔守候她的初恋男友岳奕;一贯淡漠清冷,却唯独待她不同的矜贵总裁陆浅桓;对她念念不忘的青梅竹马,天王巨星纪梓尘。她该选择谁与她共度新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气

    天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积极、健康如同太阳般充满光辉的心态正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成就事业辉煌、拥有高品质人生的秘密。本书总结了88种黄金心态,帮助员工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并简单生活、乐观接受挑战,快乐高效工作,从而提高个人职业“含金量”,用智慧与坚韧将工作中的“不能”变成“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金牌员工。
  • 绝世媚妃

    绝世媚妃

    “恭喜尊主,神功得成……”一夜缠绵,暧昧的气息还没褪去,她的心就坠入万丈深渊,原来,她的身体只不过是他练功的引子。只因一个“凤掌得天下”的传说,她成了众皇子争夺的对象。然而,谁是真心?谁又是假意?破茧成蝶,红颜一笑,惹得狼烟四起。狼烟四起,却也只为红颜一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内容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及特点、产后的康复及健美、宝宝的成长与护理、宝宝的喂养、新生宝宝的特点与护理5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