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东部山区有一个地方叫水花崖,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这里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因为有一个数十丈高的崖头,而且形状奇特,人们都叫它奇崖头。
这个故事要从山下的东漳镇说起。
东漳镇上有一家财主,东家名叫裴玉珊。要说他的家业,原来其实也不算大,当他从他父亲裴海奎手中接过这个摊子来时,也本是并不起眼的家当。充其量不过是武乡县的七十二家小财主之一。可是,到了裴玉珊手里,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就突然大发,变成了武乡头号大财主。
你知道这裴玉珊是如何发家的?这个裴玉珊又有多大的能耐?其实,知情人都晓得,裴玉珊发迹,不过是靠的一个好管家——郭有才。这个郭有才虽然年轻,可是个不平凡的人,此人天生聪慧,办事非常有头脑,在他的倡导下,裴家创办了商行,而且在县城、乃至潞安、太原府都开下了商号。
这是郭有才的最大功劳。
当地的一些小财主,发迹都是靠放贷来牟利的,裴家原来的财产也是这样得来的。裴大东家裴海奎去世后,裴玉珊还是继承着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来延续他的事业。自打启用郭有才当了管家后,郭有才对东家建议说:“其实,在咱这个地方,放贷并不是个好的赚钱方式,你想,借债的都是些穷人,他们是在没有办法之下才出来借帐的,俗话说‘借帐如丢帐’,你借给他,他如果还不了你,又该怎么办呢?对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人,你就是把他送进大牢,他也变不成钱来还帐呀。”
“那么你有什么好主意?”裴玉珊问。
“开商号,做买卖。”
“能行吗?小商小贩,赚不了大钱,规模大一点……咱们可是祖辈农耕,以地为生,从来没有经过商呀。我担心……”
“我做过商号,我看一定行。”原来这个郭有才打小进了祁县渠家的商铺里当伙计,由于他勤学好问,很快便提拔做了祁县城“万盛源”号的掌柜。正当他事业上大展宏图时,谁知道有一年热天,他在进货途中忍不住火热的天气,下河洗了个凉水澡,上来就觉身体不适,就此得了大病,胸闷气憋,难以进食,东家把祁县的名医找遍了,也没有能给他治好,眼看得他骨瘦如柴,没法活了,东家只好派人送他回老家,也算是叶落归根吧。家里人打听着奇崖头下的黄堂凹有一道人,专门治疗疑难杂症,于是便抬着郭有才去了,道人把手在他的胸前摸了一摸,说:“这后生是冷水呛了肺。”这么一说,郭有才回想起果然是呀,自从那回从河里洗澡上来,就生了这怪病。于是,一家人给道人祷告,说千万要救救他的命。道人说,“其实这病不难治,只是时间久了,治疗也费点周折。”
说着他先开出一付草药,看方子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些荆芥、防风、木通、马蜂窝等,然后吩咐说,回家后要找一间严实的空屋,不能漏气,把这付草药熬好以后,再找百年陈秸在屋内点燃来烘烤,等病人在烘烤中浑身出了大汗的时候,用这药水一直不停在前后背心上冲洗,连做三天,必有效果。家里人又问什么是百年陈秸?道人说,这百年陈秸较为难找,你可去寻年久失修的破房屋,将屋顶上摸泥用的烂高粱杆取来就行了。
说来也巧,在祁县花了几百大洋也没有治好的病,居然用几味草药和这奇特的烘烤之法就治好了,没想到咱武乡真的是有神仙。
郭有才病愈后再也不想去祁县,就来到裴家帮工。裴玉珊见他是个有头脑的后生,慢慢就用他做了管家。
在郭有才的鼓动下,裴家尝试着在东漳镇开办了一家“百利商行”。
东漳镇地处三县交界的交通要道,来往商客很多,集市繁华。这是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郭有才主持开了商行以后,又亲自带商行的伙计东出太行山,到彰德府、郑州府去进货,这使店里的商品新颖独到,原来这里的商号,一般都是在武乡城进货,有少数店主跑到潞安府进货,而从河南上来的货当然也就更为显眼了。再加上商行收购当地土产及中草药,发往河南一带,这样两头获利,此有不赚之理?照郭管家的主意经营,果然买卖兴隆。一年下来,利润丰厚。
过年那一天,郭有才受到了特别的礼遇,这可在裴家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裴玉珊特意把郭有才请到堂上来和他喝酒。
请下人喝酒,这在裴家的规矩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在一般情况下,东家老爷是不与下人在一起吃饭的,更不用说喝酒了,何况在过年的时候?而且还把他请到堂上来,郭有才受宠若惊,有些诚惶诚恐了。
“有才,来,快坐下,快坐下。”郭有才一走进来,裴玉珊便放下手中的烟枪,热情地招待开了他。
“东家,你太客气了……”郭有才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客气什么?今天是过年哩,我一个人喝酒也没有意思,所以呀,就叫你来,咱们喝几盅……来,来,来……过来坐下……”
这时郭有才才看见炕桌上早已摆好了六个热气腾腾的好菜。
裴玉珊和郭有才盘腿对坐了,又叫他的太太,“美兰,过来倒酒……”
“东家你太抬举我了……哪里敢……”
“郭管家,不要客气了。来,干——”
就这样,郭有才和裴东家连干了三杯,裴玉珊才说:“郭管家,你的主意果然很好,百利商行一本万利,真是高见。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你看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办?我想,再投一笔钱,还在镇上开店铺……”
“哦?”郭有才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不,我看不行。”
“怎么样?开始是你让我开商号,可是现在赚钱了,你却又……”
“东家,你知道我们开的店铺为什么赚钱吗?”
“咱这镇子繁华呀,来往商客多,特别下货,这买卖自然就红了……”
“不,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货源来路远,这叫物以稀为贵。我们经营了别家店铺没有的品种,而且我们又把咱这当地的特产贩运到了远方,这样两头赚钱,生意当然也就能够兴旺起来。”
“一个铺子能兴旺,十个铺子也能兴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多开几个店,渐渐扩大经营,把别的铺子挤垮,来垄断整个东漳镇的贸易呢?”
“东家,其实不然。你想,这个镇子的客户总是有限的,你开的店铺多了,势必会自相残杀。以我之见,我们有资本,不如先到县城开一家商号,并改进咱们的经营方式,进货的路子也可以再远一些,这样,等店铺有所发展,然后我们再去潞安、太原……这样,咱这商号才有前途。”
裴玉珊听郭有才的话有道理,也就依了他。
果然,裴家的商号渐渐打了出去,裴家在商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开在太原的“禄兴居”居然日进斗金,成了太原府的名店。
裴玉珊对郭有才当然也就更加爱戴和尊重。
从此之后,郭有才享受了裴家最高级别的待遇,在家里是半个东家,出门在外就是东家,裴玉珊赋于了他特殊的权力,大小事情都能作了主。外出那个派头,骑高头大马,手端水烟袋,还要跟一名随从,十分神气。
这郭有才才华得以施展,人也倍受尊重,不仅在东漳镇,就是进了县城,人们也都不敢小看。裴东家对他也很好,还帮他娶了媳妇。可就是有一样不如意,由于他早年伤妻,再未续弦,生活过的有些苦楚。
郭有才身边只有一个独生儿子,这孩子出生时五行缺水,因此起名叫郭水瀛。有才的老婆就是在生水瀛时难产死的,如今水瀛渐渐长大了,裴玉珊也对水瀛非常照顾,他刚刚七岁的的时候,就让水瀛跟着自己的大儿子一起上学读书,郭有才过意不去,裴玉珊说,“没有啥,反正延寿要读书,请一个先生来,教一个学生也是教,教两个学生也是教。再说,他还能和延寿作个伴。”
郭有才心想,也是,水瀛能读些书,识几个字,也是好事。再说他能和大少爷作伴,也算是办了一点事情。接着东家的大小姐延萍也送进了学堂。
他们一起住在东院的私塾里。从《三字经》开始,《诗经》、《论语》、《百家姓》、《千字文》以及算术等慢慢地学了起来……
裴玉珊还让水瀛和裴家的大少爷裴延寿结拜为干兄弟,并专门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给他们结拜搞了一个仪式。水瀛给裴玉珊夫妇叩了三个响头,从此就正式叫起了裴家夫妇干爹干娘,郭有才呢,不管东家待他多厚,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让大少爷裴延寿给他磕头的。
本来刚开始在私塾读书的只有裴家五个孩子,再加上水瀛,一共是四男两女。后来镇上几家富户的十来个孩子也来寄读,裴东家就专门给私塾也起了灶,让所有的孩子都吃住在这里,于是私塾里就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