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800000008

第8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7)

后来葛琴的小说集《总推却》没有如期出版。据当事人赵家璧回忆,一九三六年春天的时候,良友图书公司准备为左联青年作家出小说集,赵提到了葛琴。“鲁迅听到这个名字时,像忽然记起一件早已淡忘了的往事般,冥思了一会儿,就抬头对我说:‘我记得葛琴有一部小说集,至今未得出版,你们是否可加以考虑?’”从赵家璧的回忆来看,鲁迅似乎对葛琴有些淡忘了。当然对自己曾借钱给她也就同样“淡忘”了,或者就全忘了。赵家璧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说,从鲁迅的日记来看,“葛琴和鲁迅分别后,一九三四年,她曾写过四封信,寄过一篇小说稿给鲁迅,鲁迅复她二次。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没有通信往来,只在每年夏秋之交,葛琴曾两次从杭州寄赠土产茶叶给鲁迅,借此来表达她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最后一次,离他逝世不过两个多月。”因而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的时候,鲁迅在良友图书公司表现出对葛琴的“淡忘”,正是葛琴离开上海到杭州之后的第三年。他们不通书信已一年多。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按一般的情况来说,人们可能淡忘了一个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人,但不太会淡忘一个曾经借了自己钱的人。但是,鲁迅就这样把葛琴给“淡忘”了。是不是葛已经还了鲁迅的钱呢?据赵家璧的文章看,文中没有提到还钱的事。赵家璧说他曾查了鲁迅的日记。而鲁迅的日记,一般来说是要记载银钱往还的。再从葛琴的情况来看,她当时在杭州,据葛琴自己的说法是“被掷回到农村”,经济情况也许比在上海要好,但还钱的能力恐怕还不行。这样来看,鲁迅的“淡忘”,只能是对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的一种不言谢的心理表现了。

鲁迅刚刚到上海的时候,住在景云里,和茅盾先生是邻居。那时由于时局不好,两人不敢公开来往。茅公的家人甚至对外面说,他已经去了日本。而在当时,负责鲁迅和茅盾之间联系的就是茅盾的妻弟孔另境。他常常把茅盾写的信送到鲁迅家。一九三二年八月,孔另境在天津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关了大约百天后,被放了出来。他知道当时为营救自己出力最多的是李霁野和台静农。而李和台告诉他,是鲁迅写信请他们设法营救的。但是营救无效,孔也被押解到北平行营军法处。鲁迅得知消息后,即给当时的教育总长汤尔和写信,说明孔之被捕原因不确,并请他设法在当时的行营主任张学良面前说明情况。据孔另境回忆,“自然,这请托是产生了效力的,我在被关了百日以后就交保释放了。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这次被释放出来是得力于先生的营救的。当时我马上赶到先生的寓所去,打算对他表示忠诚的感谢。先生打开门看见了我,惊讶地说;‘想不到你竟出来了!’我一再表示对他的谢意,他却无论如何不承认有他的力量在内,他幽默地说:‘没事,当然要放的,他们的口粮也紧得很呀!’”一而再地帮助别人,却绝不在被帮助的人面前承认自己所做的事,并且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得很淡,看得很平常,这的确是只有像鲁迅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的。要知道,当时的白色恐怖是很严重的。在上海,常常有人被不明不白地抓走。而左翼作家受难被捕者也不在少数。鲁迅在这样的时候反复地出面营救一个远在北方的青年,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然而,他从不为自己给别人做了什么而踞恩自负,即使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他所做的就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而帮助别人,则是他的一种天赋,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16、鲁迅最后写了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鲁迅先生最后写的文章是《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这在《鲁迅全集》的注中有明确的说明,指出这篇文章“系作者逝世前二日所作(未完稿),是他最后的一篇文章”。不过,查鲁迅的日记,发现他在这一天并没有记这件事,而是记了给曹靖华写了一封信。这天,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的日记写道:“得靖华信,午后复。”

而在这天给曹的信中一开头即说“十月十二日信收到,甚喜”。可见鲁迅是在收到曹的信后写的回信。在这封信中,他谈到了《海上述林》的编印情况,说下卷已准备付印。还说了一些当时文学、文化刊物的发行情况。

关于自己的病,鲁迅似乎还抱有比较乐观的心态,说“此病虽纠缠,但在我之年龄,已不危险,终当有痊可之一日,请勿念为要。”这封信,鲁迅先生说是在午后复的。那一天下午,给他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又来到家里给鲁迅诊治,后鲁迅同谷非去拜访了正在翻译《鲁迅杂感选集》的鹿地亘。从那里出来,他又到了内山书店。那天的天气很不好,刮着大风。晚上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来看他。这样说来,鲁迅在这天的下午还是很忙的,他只能在上午写那篇有关太炎先生的文章了。在许广平的回忆文章《最后的一天》中也谈到,鲁迅是在十七日的上午续写这篇文章的。从写作的时间来说,给曹靖华的信要晚于《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而且《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一篇没有完成的作品。以此来分析,给曹靖华的信是鲁迅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或者说,是他所写的最后一篇文字。这是鲁迅先生生命的倒数第二天。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终点,但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却是表现得非常之生动的。

许广平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提到,那天夜里,鲁迅的病发作得很厉害。到了第二天,即十八日的早晨六点多钟的时候,她准备去内山书店找内山先生,给鲁迅请大夫看病。鲁迅这时虽然病情严重,还是坐在桌前给内山写了便条。许广平几次要求不要写了,但鲁迅坚持要写下去,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好。这便条是:“老板: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了。

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拜托你,请你打个电话请须藤先生来。希望快点替我办!草草顿首拜十月十八日”。而鲁迅在当天即十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的是:“星期。”十八日那天,鲁迅病得很重。据许广平回忆,上午的时候,他还翻阅报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文字接触,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大众接触。”许广平没有说鲁迅在那一天的什么时候写的日记。也许她没有发觉。但鲁迅确实是写了这篇最短的仅仅只有两个字的日记。他是在什么样的心情和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写自己的日记的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以怎样的毅力来面对死亡的呢?在那死神即将来临的时候,他面对空空的两个字“星期”,不知有何感慨。而“星期”,这上帝造人的时候,让人休息的日子,是不是用来补偿我们这位一生都在工作,都在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不停地奋斗的战士呢?

这样看来,鲁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写了这样一些东西。十月十七日上午,他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虽然还没有写完,但这是他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当天中午,他又给曹靖华写了回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封信。十月十八日,是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写了给内山完造先生的便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张便条。而当天,他竟然还记了日记。这日记我们现在还弄不清是那天的什么时候写的。但肯定是他最后一次记日记了。第二天,十月十九日晨六点左右,鲁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而他事实上已经做了太多的事。他是我们这个民族中最能吃苦,最能奉献,最富有成效的人。他用最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历程。

17、鲁迅的实际

说鲁迅是一位最为坚强的战士,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就战士而言,鲁迅表现出了最为坚强的战斗性。在女师大风潮中,他本来是可以不管女师大的事的。那时,鲁迅是教育部的在册职员,充其量就是在女师大兼职教几点钟课,连个正式职员都不是。可鲁迅就是要管,一直管到被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撤职,也不回头。在上海的时候,国民党特务枪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干事长杨杏佛,并扬言还要继续暗杀鲁迅等人。于是鲁迅去参加杨的葬礼,连自家的钥匙也不带,以示赴死。一个人的勇敢、决绝,如果到了不怕丢饭碗,不怕死的份儿上,其战斗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鲁迅绝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不是一个盲目蛮干、不讲策略的人。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脚踏实地,非常注重实际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鲁迅最懂得仅仅靠理想是难以生存,因而也就难以从生活的现实达到理想的彼岸的。比如鲁迅在他着名的《伤逝》中就描写了一对看起来勇敢,而一旦与强大的现实遭遇,就败下阵来的“新青年”的形象。所以,鲁迅说,人生的要义,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在当时的中国,仅仅是“生活”二字也是非常困难的。杜力夫曾经回忆到鲁迅对他的一番教导。他说自己曾经在上海就读于当时的劳动大学。但是学校当局与国民党沆瀣一气,乱抓进步学生,把杜力夫等人开除学籍,驱逐出校。于是杜力夫决定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他对鲁迅说,自己今后定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打算学习创作。而鲁迅却“从实际出发”,对杜说,“大学失业,日子长了也不是个办法。总得先弄个立足的地方,生活下去,才能战斗下去,才能有条件去创作。”鲁迅没有要杜力夫不顾现实地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而是实实在在地劝杜要先生活下去,再去战斗、创作。这表现了他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鲁迅是非常反对盲动瞒干的。他事实上和当时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是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他在《空谈》一文中曾明确说道,“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在“三一八”当日,许广平曾于出发前到鲁迅的住处告假,而鲁迅却冷冷地说,“请愿请愿,又是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其不同意,甚或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心理袒露无疑。冯雪峰曾经谈到过鲁迅和李立三的一次会面。他说在一九三零年五月七日晚,李立三在上海的爵禄饭店与鲁迅会面,希望鲁迅能够发表宣言,支持他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鲁迅没有同意。因为鲁迅认为,那样做对中国革命没有好处。发宣言虽然简单,但结果是自己在中国待不下去,只好到外国当寓公。而自己在国内,“还能打一两枪”。当然,这里的所谓“打枪”,指的是写文章,而不是真正的持枪作战。胡愈之也谈到鲁迅曾与他说起过同一件事。当时李立三介绍说,党要在上海搞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搞武装斗争。李说鲁迅是有名的人,要请鲁迅带队,并且要发给他一支枪。鲁迅却说,“我没有打过枪,要我打枪打不倒敌人,肯定会打了自己人。”胡愈之把这理解为鲁迅对“左”倾机会主义的痛恨。而我却以为这正是鲁迅一贯的立场。他是从来不赞成类似的行动的。他坚守的只是文化的立场。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鲁迅也是非常讲究策略的。他在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九号住时,在附近的溧阳路曾经租了一间房子来存放自己的书。据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回忆,他的叔叔周建人先生曾陪鲁迅去过那里,说里面有许多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也有许多苏联的文艺理论着作等。这是鲁迅为了安全起见,所做的准备。鲁迅还告诫周建人,不可把马列主义的书放在家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着名画家李桦在回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热爱时,特别提到了鲁迅教导他们,开展新木刻运动要讲究策略问题。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要技术;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先将普通的读者吓退。例如这回无名木刻社的画集,封面上是一个马克思像,有些人就不敢买了。”鲁迅在《空谈》中说道:“改革自然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他并且用打仗来作比,认为战士的生命是极可宝贵的,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得买卖相当”。

鲁迅的实际,并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妥协、退让,而是对战斗的坚守和自信,是战士的策略和战术。他不太赞成文人们冲上街去,而愿意在文化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倾向。他是一个不怕战斗的人,是一个打过许多恶仗的人。但也是一个讲究策略,头脑清醒,不脱离实际的人。

18、鲁迅的广告写作

鲁迅不是商人,当然更谈不上是什么广告商了。但鲁迅却有一些文字属于“广告写作”。这主要是他为了向社会介绍新出版的图书而作。《李霁野译〈往星中〉广告》、《〈唐宋传奇集〉广告》、《〈思想·山水·人物〉广告》等都是他的“广告”作品。当然也还有许多被题为“附言”、“出版预告”、“提要”等的文字,实际上也是属于广告一类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感到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鲁迅从不故弄玄虚,耸人听闻,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文字来介绍有关的图书。比如给李霁野翻译的《往星中》写广告,他说,“这是安特列夫的反映一个时代的名剧,表现一九零五年革命失败后充满绝望与革命、坚信与怀疑的精神的俄国社会中矛盾和混乱的情绪,作者追寻人生的意义之深刻与对于人生的态度亦可于此书中见出。”这里,如果说要指出一些带有“煽动”性的字句的话,只能是“名剧”、“深刻”两词了。但我们难道能否认这些词汇的实事求是吗?这还是鲁迅给别人的书写广告。在他给自己的书写广告的时候,语言的平淡可以说真是无以复加。如在《莽原》登载的《坟》的出版预告:“这是鲁迅的论文集。自一九零七年留学日本的文言文《人的历史》起,按年代排列,经登在《新青年》的白话文而至一九二六年登在本刊的《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并演说二篇,共二十四篇。作者较成片段的文章,大概都收录在内。现已付印,不日出版。”在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下书收集了什么文章,却没有对书和文章的“评价”,更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厌了的“商业性”吹嘘,反而有一些诸如“较成片段的文章”之类的话语,可以说与商业性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我以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实,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不做任何的判断,比如说这样的“商品”如何如何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与实惠。他是不说这些话的。鲁迅也不特别强调这些“商品”的炫人之处,他不会去利用商品的某些“特点”来煽动人们的消费欲。他只是客观地把这些东西告诉消费者。当然他也绝不会言过其实。读鲁迅的广告,你会觉得他在言语之间保持了一种低调,但同时也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使人从中感到一种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自信。“《呐喊》,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从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的作品都在内,计十五篇,前有自序一篇。”

这就是鲁迅的广告。

同类推荐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热门推荐
  • 毒皇后

    毒皇后

    烈国史书上记载,左相之女贺绮岚,生得芙蓉姿,伤残身。却智谋过人,城府深深。巧施妙计,沧澜倾,暗中献计破奇阵,桓国灭。江山一统,功过半。一朝入得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却也被史官批注,贺皇后此人智谋超群,城府深深,手段毒辣狠绝,因此朝野上下,称呼其为毒皇后。此称呼从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前世里,她是年仅二十六岁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双博士,她天纵奇才,惹得天怒人怨!怎料天妒奇才,在她最年轻貌美的年华,死于空难!一朝穿越为大烈国相府,最得宠的千金二小姐,却得了个芙蓉貌,伤残身。至孝之女,得到太后的怜爱,在及笄之年,将其接入宫中,本想让其安度余生。怎料想,接来个原子弹,宫娥嫔妃各个被炸得体无完肤。皇帝王爷之流,各个被迷得七荤八素。于是,一代明君为她,甘愿昏庸。于是,一代贤王为她,改朝换代。于是,他国帝君为她,倾尽天下。于是,她青史留名,史称——毒皇后。韶华不为少年留死生义在心头倾盖如故曾为系归舟情吞四海千钟酒挟长剑带吴钩情深情浅论缘由休相问莫开口心无归处结尽半生愁醉里悲歌惊深梦万古恨几时休===========这是一个天才穿越女,与无情男、多情男、绝情男之间蹂躏与被蹂躏的故事。如果大家喜欢,请记得收藏+推荐。如果想讨论剧情,请读者群:62734724敲门砖:书名迷恋的新文《梟妻》请允我丧尽天良与道德廉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及其心机。漫漫人生路上,皆是洒满罪与孽。只要换得此生与你长相守,此心亦无悔。————题记世事无常,人心莫测。谁能想到,身后的男人,纠缠成魔。找到的弟弟,百炼成妖。各个争先恐后要把她生吞入腹。前有妖孽挡道,后有魔鬼炸桥。她心傍徨,到底该何去何从?迷恋喜欢的文:鹦鹉晒月《笑看妃乱》天下归元《帝凰》好友的文:李沐九《指奴为妃》冰冷女人《异世逆天》淇儿《男祸》尉迟有琴《误惹相府四小姐》枫飘雪《裂天》無色血《夫奴》水獭《皇后如此妖孽为那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为了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一生,编者精心编写了此书。在这里,无论是科学的研究发现,还是生活中的常识都是围绕着健康这个主题来阐释的。本书集多方面知识于一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健康出谋划策,为健康支招儿。它贴近生活,在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分几部分阐述了良好的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 我爱你,那么多

    我爱你,那么多

    17岁时,他一个不小心把她最爱的仓鼠给喂撑死了,她吵他,恼他,打他,骂他。不理他。就差没拿把刀驾到他脖子上了。26岁那年,他又把她重新喂养的小仓鼠给压死了,他真的不知道那堆毛茸茸的东西是她的小仓鼠,知道的话,给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这次,她不哭,不闹,不打,不骂,傅以霖却觉得天要塌了。
  •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全文完】推荐新文“爆宠毒妃:皇叔来战!”。她是举国皆知的丞相府丑女,阴阳脸不祥之兆.虽为嫡女,姨娘欺凌,皇帝赐婚,却不想大婚当日被休沦为天下笑柄被伪善的姐妹逼死,扔去乱葬岗再睁眼时,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杀手这一世,愿为自己而活,却没想到这具身体带来的却是那么多的意外和麻烦欺她,辱她,污蔑,陷害者,统统见鬼去吧!只是她什么时候惹上了这样一个男人“你为什么老是缠着我?”“娘子,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可是指腹为婚哪!”她只想说,特么的什么指腹为婚啊?
  • 教你学跳水

    教你学跳水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夏馨婕的离开给尹晨宇带来的不小的打击,他夜夜在酒吧里度过。他的前女友却很不要脸的找上门来,甚至还叫了一大群的流氓,居然还拿别人威胁他,要他回到她的身边。正当一切都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抹声音打断所有人视线。‘夏馨婕’尹晨宇很自然的叫了声。但他却不知道这是只与夏馨婕长得很相似的女子罢了。她是夏馨婕的双胞姐姐,却在这样一个场面上对这样一个男生面前动了情,而这男人喜欢的却是自己的妹妹……最后她的情归何处?是与她一起长大的顾严寒?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心呢?
  •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重庆大学学生王琪在毕业前三天的一场舞会上为了3分钱门票踢了别人下裆,被学校开除,多年苦读付之东流,人生轨迹由此改变。没想到他却开启了传奇人生:运作庞氏骗局、边境赌石、赌场洗码、跨国绑架、英雄救美、“入住”世上最高牢房、动辄上百万的豪赌、险遭活埋……死里逃生之后他的人生又将驶向怎样一个未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王室宝宝:殿下爱妻无度

    王室宝宝:殿下爱妻无度

    风靡全球的太子殿下,狂傲如火,却在一夜之间被人算计,偷了小蝌蚪!太子殿下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就是撅地三尺,也会把那个小妖精给找出来!“殿下,安小姐答应了秦少主的求婚!?”太子殿下眉梢轻挑,“是么?明天给我把利城灭了!”一个残废还敢和他抢女人,找死!“殿下,安小姐带着小少爷跑了!”“水陆空全给我堵了!”他的国家,她还逃得出去?安静终于忍无可忍,掏出手术刀,天雷地火相撞,注定擦出动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