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800000008

第8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7)

后来葛琴的小说集《总推却》没有如期出版。据当事人赵家璧回忆,一九三六年春天的时候,良友图书公司准备为左联青年作家出小说集,赵提到了葛琴。“鲁迅听到这个名字时,像忽然记起一件早已淡忘了的往事般,冥思了一会儿,就抬头对我说:‘我记得葛琴有一部小说集,至今未得出版,你们是否可加以考虑?’”从赵家璧的回忆来看,鲁迅似乎对葛琴有些淡忘了。当然对自己曾借钱给她也就同样“淡忘”了,或者就全忘了。赵家璧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说,从鲁迅的日记来看,“葛琴和鲁迅分别后,一九三四年,她曾写过四封信,寄过一篇小说稿给鲁迅,鲁迅复她二次。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没有通信往来,只在每年夏秋之交,葛琴曾两次从杭州寄赠土产茶叶给鲁迅,借此来表达她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最后一次,离他逝世不过两个多月。”因而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的时候,鲁迅在良友图书公司表现出对葛琴的“淡忘”,正是葛琴离开上海到杭州之后的第三年。他们不通书信已一年多。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按一般的情况来说,人们可能淡忘了一个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人,但不太会淡忘一个曾经借了自己钱的人。但是,鲁迅就这样把葛琴给“淡忘”了。是不是葛已经还了鲁迅的钱呢?据赵家璧的文章看,文中没有提到还钱的事。赵家璧说他曾查了鲁迅的日记。而鲁迅的日记,一般来说是要记载银钱往还的。再从葛琴的情况来看,她当时在杭州,据葛琴自己的说法是“被掷回到农村”,经济情况也许比在上海要好,但还钱的能力恐怕还不行。这样来看,鲁迅的“淡忘”,只能是对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的一种不言谢的心理表现了。

鲁迅刚刚到上海的时候,住在景云里,和茅盾先生是邻居。那时由于时局不好,两人不敢公开来往。茅公的家人甚至对外面说,他已经去了日本。而在当时,负责鲁迅和茅盾之间联系的就是茅盾的妻弟孔另境。他常常把茅盾写的信送到鲁迅家。一九三二年八月,孔另境在天津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关了大约百天后,被放了出来。他知道当时为营救自己出力最多的是李霁野和台静农。而李和台告诉他,是鲁迅写信请他们设法营救的。但是营救无效,孔也被押解到北平行营军法处。鲁迅得知消息后,即给当时的教育总长汤尔和写信,说明孔之被捕原因不确,并请他设法在当时的行营主任张学良面前说明情况。据孔另境回忆,“自然,这请托是产生了效力的,我在被关了百日以后就交保释放了。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这次被释放出来是得力于先生的营救的。当时我马上赶到先生的寓所去,打算对他表示忠诚的感谢。先生打开门看见了我,惊讶地说;‘想不到你竟出来了!’我一再表示对他的谢意,他却无论如何不承认有他的力量在内,他幽默地说:‘没事,当然要放的,他们的口粮也紧得很呀!’”一而再地帮助别人,却绝不在被帮助的人面前承认自己所做的事,并且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得很淡,看得很平常,这的确是只有像鲁迅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的。要知道,当时的白色恐怖是很严重的。在上海,常常有人被不明不白地抓走。而左翼作家受难被捕者也不在少数。鲁迅在这样的时候反复地出面营救一个远在北方的青年,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然而,他从不为自己给别人做了什么而踞恩自负,即使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他所做的就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而帮助别人,则是他的一种天赋,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16、鲁迅最后写了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鲁迅先生最后写的文章是《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这在《鲁迅全集》的注中有明确的说明,指出这篇文章“系作者逝世前二日所作(未完稿),是他最后的一篇文章”。不过,查鲁迅的日记,发现他在这一天并没有记这件事,而是记了给曹靖华写了一封信。这天,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的日记写道:“得靖华信,午后复。”

而在这天给曹的信中一开头即说“十月十二日信收到,甚喜”。可见鲁迅是在收到曹的信后写的回信。在这封信中,他谈到了《海上述林》的编印情况,说下卷已准备付印。还说了一些当时文学、文化刊物的发行情况。

关于自己的病,鲁迅似乎还抱有比较乐观的心态,说“此病虽纠缠,但在我之年龄,已不危险,终当有痊可之一日,请勿念为要。”这封信,鲁迅先生说是在午后复的。那一天下午,给他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又来到家里给鲁迅诊治,后鲁迅同谷非去拜访了正在翻译《鲁迅杂感选集》的鹿地亘。从那里出来,他又到了内山书店。那天的天气很不好,刮着大风。晚上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来看他。这样说来,鲁迅在这天的下午还是很忙的,他只能在上午写那篇有关太炎先生的文章了。在许广平的回忆文章《最后的一天》中也谈到,鲁迅是在十七日的上午续写这篇文章的。从写作的时间来说,给曹靖华的信要晚于《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而且《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一篇没有完成的作品。以此来分析,给曹靖华的信是鲁迅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或者说,是他所写的最后一篇文字。这是鲁迅先生生命的倒数第二天。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终点,但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却是表现得非常之生动的。

许广平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提到,那天夜里,鲁迅的病发作得很厉害。到了第二天,即十八日的早晨六点多钟的时候,她准备去内山书店找内山先生,给鲁迅请大夫看病。鲁迅这时虽然病情严重,还是坐在桌前给内山写了便条。许广平几次要求不要写了,但鲁迅坚持要写下去,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好。这便条是:“老板: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了。

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拜托你,请你打个电话请须藤先生来。希望快点替我办!草草顿首拜十月十八日”。而鲁迅在当天即十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的是:“星期。”十八日那天,鲁迅病得很重。据许广平回忆,上午的时候,他还翻阅报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文字接触,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大众接触。”许广平没有说鲁迅在那一天的什么时候写的日记。也许她没有发觉。但鲁迅确实是写了这篇最短的仅仅只有两个字的日记。他是在什么样的心情和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写自己的日记的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以怎样的毅力来面对死亡的呢?在那死神即将来临的时候,他面对空空的两个字“星期”,不知有何感慨。而“星期”,这上帝造人的时候,让人休息的日子,是不是用来补偿我们这位一生都在工作,都在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不停地奋斗的战士呢?

这样看来,鲁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写了这样一些东西。十月十七日上午,他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虽然还没有写完,但这是他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当天中午,他又给曹靖华写了回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封信。十月十八日,是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写了给内山完造先生的便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张便条。而当天,他竟然还记了日记。这日记我们现在还弄不清是那天的什么时候写的。但肯定是他最后一次记日记了。第二天,十月十九日晨六点左右,鲁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而他事实上已经做了太多的事。他是我们这个民族中最能吃苦,最能奉献,最富有成效的人。他用最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历程。

17、鲁迅的实际

说鲁迅是一位最为坚强的战士,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就战士而言,鲁迅表现出了最为坚强的战斗性。在女师大风潮中,他本来是可以不管女师大的事的。那时,鲁迅是教育部的在册职员,充其量就是在女师大兼职教几点钟课,连个正式职员都不是。可鲁迅就是要管,一直管到被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撤职,也不回头。在上海的时候,国民党特务枪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干事长杨杏佛,并扬言还要继续暗杀鲁迅等人。于是鲁迅去参加杨的葬礼,连自家的钥匙也不带,以示赴死。一个人的勇敢、决绝,如果到了不怕丢饭碗,不怕死的份儿上,其战斗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鲁迅绝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不是一个盲目蛮干、不讲策略的人。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脚踏实地,非常注重实际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鲁迅最懂得仅仅靠理想是难以生存,因而也就难以从生活的现实达到理想的彼岸的。比如鲁迅在他着名的《伤逝》中就描写了一对看起来勇敢,而一旦与强大的现实遭遇,就败下阵来的“新青年”的形象。所以,鲁迅说,人生的要义,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在当时的中国,仅仅是“生活”二字也是非常困难的。杜力夫曾经回忆到鲁迅对他的一番教导。他说自己曾经在上海就读于当时的劳动大学。但是学校当局与国民党沆瀣一气,乱抓进步学生,把杜力夫等人开除学籍,驱逐出校。于是杜力夫决定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他对鲁迅说,自己今后定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打算学习创作。而鲁迅却“从实际出发”,对杜说,“大学失业,日子长了也不是个办法。总得先弄个立足的地方,生活下去,才能战斗下去,才能有条件去创作。”鲁迅没有要杜力夫不顾现实地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而是实实在在地劝杜要先生活下去,再去战斗、创作。这表现了他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鲁迅是非常反对盲动瞒干的。他事实上和当时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是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他在《空谈》一文中曾明确说道,“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在“三一八”当日,许广平曾于出发前到鲁迅的住处告假,而鲁迅却冷冷地说,“请愿请愿,又是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其不同意,甚或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心理袒露无疑。冯雪峰曾经谈到过鲁迅和李立三的一次会面。他说在一九三零年五月七日晚,李立三在上海的爵禄饭店与鲁迅会面,希望鲁迅能够发表宣言,支持他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鲁迅没有同意。因为鲁迅认为,那样做对中国革命没有好处。发宣言虽然简单,但结果是自己在中国待不下去,只好到外国当寓公。而自己在国内,“还能打一两枪”。当然,这里的所谓“打枪”,指的是写文章,而不是真正的持枪作战。胡愈之也谈到鲁迅曾与他说起过同一件事。当时李立三介绍说,党要在上海搞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搞武装斗争。李说鲁迅是有名的人,要请鲁迅带队,并且要发给他一支枪。鲁迅却说,“我没有打过枪,要我打枪打不倒敌人,肯定会打了自己人。”胡愈之把这理解为鲁迅对“左”倾机会主义的痛恨。而我却以为这正是鲁迅一贯的立场。他是从来不赞成类似的行动的。他坚守的只是文化的立场。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鲁迅也是非常讲究策略的。他在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九号住时,在附近的溧阳路曾经租了一间房子来存放自己的书。据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回忆,他的叔叔周建人先生曾陪鲁迅去过那里,说里面有许多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也有许多苏联的文艺理论着作等。这是鲁迅为了安全起见,所做的准备。鲁迅还告诫周建人,不可把马列主义的书放在家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着名画家李桦在回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热爱时,特别提到了鲁迅教导他们,开展新木刻运动要讲究策略问题。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要技术;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先将普通的读者吓退。例如这回无名木刻社的画集,封面上是一个马克思像,有些人就不敢买了。”鲁迅在《空谈》中说道:“改革自然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他并且用打仗来作比,认为战士的生命是极可宝贵的,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得买卖相当”。

鲁迅的实际,并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妥协、退让,而是对战斗的坚守和自信,是战士的策略和战术。他不太赞成文人们冲上街去,而愿意在文化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倾向。他是一个不怕战斗的人,是一个打过许多恶仗的人。但也是一个讲究策略,头脑清醒,不脱离实际的人。

18、鲁迅的广告写作

鲁迅不是商人,当然更谈不上是什么广告商了。但鲁迅却有一些文字属于“广告写作”。这主要是他为了向社会介绍新出版的图书而作。《李霁野译〈往星中〉广告》、《〈唐宋传奇集〉广告》、《〈思想·山水·人物〉广告》等都是他的“广告”作品。当然也还有许多被题为“附言”、“出版预告”、“提要”等的文字,实际上也是属于广告一类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感到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鲁迅从不故弄玄虚,耸人听闻,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文字来介绍有关的图书。比如给李霁野翻译的《往星中》写广告,他说,“这是安特列夫的反映一个时代的名剧,表现一九零五年革命失败后充满绝望与革命、坚信与怀疑的精神的俄国社会中矛盾和混乱的情绪,作者追寻人生的意义之深刻与对于人生的态度亦可于此书中见出。”这里,如果说要指出一些带有“煽动”性的字句的话,只能是“名剧”、“深刻”两词了。但我们难道能否认这些词汇的实事求是吗?这还是鲁迅给别人的书写广告。在他给自己的书写广告的时候,语言的平淡可以说真是无以复加。如在《莽原》登载的《坟》的出版预告:“这是鲁迅的论文集。自一九零七年留学日本的文言文《人的历史》起,按年代排列,经登在《新青年》的白话文而至一九二六年登在本刊的《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并演说二篇,共二十四篇。作者较成片段的文章,大概都收录在内。现已付印,不日出版。”在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下书收集了什么文章,却没有对书和文章的“评价”,更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厌了的“商业性”吹嘘,反而有一些诸如“较成片段的文章”之类的话语,可以说与商业性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我以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实,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不做任何的判断,比如说这样的“商品”如何如何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与实惠。他是不说这些话的。鲁迅也不特别强调这些“商品”的炫人之处,他不会去利用商品的某些“特点”来煽动人们的消费欲。他只是客观地把这些东西告诉消费者。当然他也绝不会言过其实。读鲁迅的广告,你会觉得他在言语之间保持了一种低调,但同时也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使人从中感到一种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自信。“《呐喊》,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从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的作品都在内,计十五篇,前有自序一篇。”

这就是鲁迅的广告。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调皮公主三胞胎

    调皮公主三胞胎

    什么?双胞胎?那又怎么样,我和我的两个妹妹还是三胞胎呢!还是黑帮老大卓楚的女儿呢!当初妈咪把我们生出来的时候,可是把接生的护士吓傻了,护士还是第一次看见我和两个妹妹这么不一样的孩子呢。我的眼眸生下来就是紫色的,二妹是蓝色,小妹是淡绿色,护士们看见我们眼睛的颜色与常人不同,都说我们是恶魔,真说对了,我和两个妹妹看上去长的如天使般无害,可是性格却如恶魔般搞怪。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嚣张辣女毒江湖:四姐妹之毒医难

    嚣张辣女毒江湖:四姐妹之毒医难

    (日十更)十六岁的时候,她才知道,相依为命的师傅把她做成了药人。为了活下去,她必须找到潜龙。可潜龙是什么,那个她“毒不了”的男人又是谁?她浑身是毒,他百毒不侵。腹黑男pk腹黑女,又有奸细若干点缀。江湖上的腹黑混战华丽丽的开场了。
  • 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

    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

    孩子从他生下来的那天开始,便是一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父母从读懂孩子这本“书”开始,应注重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交往能力、抗挫能力、亲中能力、学习能力、时代感悟。当你翻开本书时,你一定会感受到它是一…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