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000000004

第4章 山西面食源远流长(2)

三国时代的史学大家谯周的《古史考》记载:“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至今,山西人走亲访友,送给产妇、老人吃的“石子饼”、“疤饼”等,仍是在烧热的石子上烙制,沿袭的还是古老的石烹法。

从中国烹饪史看,周秦汉时期的主食基本上还是粥和饭。面制食品的发展,依赖石磨的出现,汉代是面制食品大发展的时代。从山西传统面食的制法、食法、炊具中,就能找到历史发展的印迹。早在汉代,人们就把面粉与水调和做成“饼”,而且当时将所有的面食统称为“饼”。东汉刘熙《释名》中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同时也记载了几种面食品种:用笼蒸制的面食称为“蒸饼”,用水煮了食用的面食称作“汤饼”,表皮撒上胡麻叫做“胡饼”。当时在宫廷中还设有专司御膳汤饼的“汤官”。这些名称直到明清时代还在流传使用。山西人的祖先们不仅享用着这些面食,而且还把吃当时面食的情形记录下来。晋代束皙的《饼赋》中是这样形容“汤饼”的:“元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柔如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岁月的车轮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面食及面食文化不断在三晋大地上演绎传播,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喜爱面食。

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曾任并州刺史,平时最爱吃并州汤饼,长期在太原居住,至今太原晋祠天龙山仍有他的避暑山庄遗址。他做了皇帝以后生下皇子,便用并州汤饼来宴请文武大臣。从此,北齐朝野均把汤饼作为上等的家宴,儿女过生日以吃面条为时尚,称为“汤饼会”。

北宋时期,北方地区的面食品种已非常丰富,“凡以面为食者,皆谓之饼。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火烧类食品是通过烤炙的方法加工而成的,主要品种有胡饼、油饼、肉饼等。水渝即水煮,主要品种有汤饼、馄饨、角子、棋子、科斗等,笼蒸类食品主要品种有馒头、包子等。此外,还有油炸类食品,如环饼(古之寒具,今馓子)等。北宋时期,包括中原地区的广大北方居民十分喜爱油炸食品,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载:“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每种食品下又可细分,如胡饼,其使用的面团有发酵、油酥、冷水调和多种。有有馅的,也有无馅的;有荤的,也有素的;有甜的,也有咸的;饼面上有洒芝麻的,也有不洒芝麻的;有手工制作的,也有用模子压成各种花样的。象北宋东京胡饼店出售的品种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髓饼、新样、满麻”,夜市和食店还出售有猪胰胡饼、白肉胡饼、茸割肉胡饼等,宫廷食用的有排炊羊胡饼。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把汤饼(汤面)作为御寒取暖的家常饭。在宋代的《太平御览》等书中,就有关于面食做法的详细记载:“水引,如箸大,一尺一段盘中盛,水浸。汤面,如指许,二寸一段,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煮熟。”这些做法,与现代山西面食中的搓鱼儿、揪片等的做法十分相似。由此可见,一千多年前,诸如此类的面食已经成为人们的桌上美味佳品。

明清时期山西食制作有了较大的发展,花样更加丰富多彩:有擀、揪、切、拉、削、压等。烹调方法上有煮、炒、蒸、烤、烙、炸等多种样式,品种如拨鱼、饸饹面、水滑面、托掌面、切面、不托、汤面等,花色之繁、品种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而山西商人对面食的发展功不可没。明清时期,山西是中国商业的中心,山西商人在我国资木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他们由行商到坐贾,由封闭式经营到联合的垄断性经营,由纯坐贾发展到专事金融的票号,反映着封建末期经济演变的轨迹。我们通过衣食住行这些活跃的事象,可以窥见他们有特色的传统习惯和文化特征。山西商家除了具有民间共同的饮食习惯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风俗,在他们的饮食中,主食以面食为主,烧(包括烤、烙)、蒸、煮、炸的诸般面食从造型到花样乃至风味,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早期商人长年漂泊在外,熟悉外埠的饮食习惯,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由行商发展到最后专事金融票号之后,饮食习惯中自然会整合其他地区的饮食习惯。山西商人的饮食习惯对山西面食文化的形成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民国时期,山西面食制作更精美,品种更繁多,风味更独特。刘文炳在《徐沟民俗志》中就介绍了当时太原郊县各种面食的做法。每一品种,因采用原料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有白面、红面(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以及作为增加高粱面韧性的榆皮面(以榆树细皮加工而成)。加工制作方法则有擀、切、搓、拉、压、擦、剔、流、拨、铲、揪、抿;熟制过程有煮、蒸、闷、炒、炸;浇头、菜码和小配料亦是各式各样,真可称得上是蔚蔚面食大观园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山西面食发展历史,那就是:发端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精美于宋代,完成于清末及近代,改造创新于现代,完善升华于未来。

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任何社会的基本生存文化模式,是由环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因素长期变异所决定的。气候的因素对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上的山西仿佛天生是面食的福地。多光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水稻,却能够让小麦、杂粮茁壮生长,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显著,大小旱灾多易发生,有十年九旱之谓。早在周代,并州以五谷为主要农作物,《周礼·职方》:“豫州、并州宜五种。”历史上,山西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着面食文化模式发展。而面食文化模式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种植向杂粮种植发展。再者,由于山西总体上气候较寒冷,饮食方面就适宜温热型的,面食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食用方便。它集主食、副食于一碗,边吃边添加,各随其便,不必拘泥于饮食的礼仪,吃饭也不费时,农忙的时候以馍或浇面为主食,农闲的时候则以稀饭或汤面为主食,很是节约。久而久之,面食便在山西扎根,并在人们不断的努力探索之下花样百出,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的食俗文化。

另外山西大陆性气候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气温日差较大,各地平均日差多在13℃左右。白天气温高,日照充分,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气温低,植物吸收作用减弱,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有利于物质和糖分的积累。这便是山西杂粮品种品质较好,果品含糖量较高的原因。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山西面食食俗。

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传统农业,为山西面食的恢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山西以谷类粮食制成的面食之多、用料之广、花样之繁、制法之多、食法之殊,即使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也是独树一帜。同样是面食,在山西各地也是风格迥异。晋南的运城、临汾盆地,在上古时期就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由于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在农业生产上得天独厚,是小麦、棉花的天然王国,自古就有“粮棉之乡”的美称,属于典型的汉族农耕文化区域。晋北一带历史上长期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是民族融合的集中地,游牧文化渊源深远。晋中地区作为晋南与晋北的连接地带,具有兼容并蓄融合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优势。“晋南的馍,晋中的面,雁北的糕吃不厌”,一句俗语,概括了三晋大地三种有代表性的主要食物,也揭示了山西从南到北的饮食文化特点。而这三种代表性的食物,除了作为餐桌上的主食,用来果腹充饥、维持生命以外,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构成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馍文化、面文化和糕文化。

山西地处北方,气候四季分明,加之土壤为微碱性,水和食物中含钙较多,较易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因此只有极少数病人要用药膳。同时,黄土高原土壤含钙较多,且常有大风天气和长期干旱发生,使得许多地区的居民有嗜醋习惯,这有利于消除体内的钙沉淀,可以预防各种结石病。山西人把醋当作饮料来喝,因此山西人患胆结石病和肾病者较少,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病人也相对较少。山西地处北方地区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偏咸。另外,牛羊肉长期以来是主要荤菜。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和地域的气候物产就成了许多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面食”有关的物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源泉。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因素,那就是发端于远古先民,几千年来一代代积淀和演绎的聪明智慧,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自西汉起,山西面食就开始雄踞北方,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积累,山西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面食制作工艺和民俗文化。

同类推荐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灵泉寨

    灵泉寨

    这是一部倾注了太多心血与汗水的作品,凝聚了作家太多太多对家园、对故土的深情与厚爱。有雅士说,《灵泉寨》以浓淡相宜的水墨,为读者创绘出一轴富有民族气派的画卷——灵泉寨百年沧桑风情图;有雅士说,读《灵泉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生活的那个时代和那个如今已不复存在的静谧的村庄;还有雅士说,《灵泉寨》这个书名,充满了灵气,非常鲜活,让人心生好奇。这是一个有些封闭却风景独好,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寨子。《灵泉寨》描绘了一个足以让人心生向往的诗意“家园”,而又通过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变化,向读者展开了一道道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而掀起了一场保卫自然家园乃至精神家园的战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锋凌天下

    锋凌天下

    在叶锋眼里斗气最多只能够算得上是小孩子的把戏,魔法那最多是表演的升级,一个被称为废物的纨绔将要怎么样逆天改命,用修真来踏破一切规则,用强悍来书写异界的传奇。
  •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好比一种精神力量,以深刻隽永的厚度培育出一代代的精英领袖,它也像是一部沉淀着中国近代史的活词典,在这里,你能找到有关“青春”的代名词——不迷茫,不乏力,睿智、创新、颠覆权威….. 本书聚焦北大历史上影响中国、激励人心的北大人,看看他们如何化苦难为辉煌,从失败走向成功。 希望,这本书能助你走出迷茫的困局,面迎全新的人生。
  • 勇士就在你身边

    勇士就在你身边

    2010年春节前夕,故事的主人公刘晓宇在游戏中碰到了一位神秘来客。就在第二天的早晨。晓宇居然在自家的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与这位神秘来客相识并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我们的故事由此展开了。
  • 傲世嫡女:妖孽滚远点

    傲世嫡女:妖孽滚远点

    《女强,女主越来越强!》她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飒风组织的首领。穿越到蓝宫家的嫡女身上。蓝宫家的嫡女虽然说武功高强,但是比起灵念来,她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了。<br/>相貌一般,也没有修炼灵念的资质。但是这家里的老祖宗对她还真不是一般的宠溺,就因为如此,其他的家人都视她为眼中钉!<br/>眼前的这个男人是谁?这个绝美的男人怎么这么可恶?不停地嫌弃她,还口口声声的说要帮助她。既然已经决定要变强,那么就按照他的方法试试吧………<br/>这是做什么?未婚夫带着小三嚣张的来退婚?原因就是嫌弃她没有修炼灵念的资质?好吧!<br/>她从来就不相信没有这种资质,就不能修炼的道理!<br/>她现在没实力,五年以后且看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刀还没磨好,但已经出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