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900000004

第4章 喜闻乐见的中路梆子(1)

中路梆子,因形成于山西中部而得名,又被人们称之为晋剧或山西梆子。其流布范围除晋中、晋北外,在内蒙古、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也都有广泛的观众和固定的班社。

中路梆子与北路梆子均脱胎于蒲州梆子。清咸丰前后,晋中、晋北将中路梆子、北路梆子统称“大戏”。两者的活动区域范围也大体相同,两地班社均可互搭演出,没有门户之见。

清同治年间,中路梆子为适应晋中一带百姓的欣赏习惯,加之晋商的扶持与介入,唱腔遂改革为调低腔缓、委婉柔和的演唱风格。而北路梆子地处晋北雁门关内外,民风豪放,蒲州梆子腔高板急的风格正好迎合了强悍刚烈的民风民俗,所以其唱腔基本仍沿袭蒲州梆子的特色,只是由于主奏乐器的不同和拖腔、润腔的不同,日久天长与蒲州梆子形成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为便于区别两者,当时人们将中路梆子称为“下路调”,北路梆子称为“上路调”。

提起《小放牛》,喜欢看戏的朋友们都对这出载歌载舞的小戏,印象深刻。特别是剧中的唱词及旋律,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既朗朗上口,又使人易学易记,很受观众的欢迎。

据说这出《小放牛》,就是中路梆子早期名伶侯俊山依据民间小曲,经其加工改编后才得以广泛流传的。除中路梆子外,川剧、滇剧、湘剧、徽剧、汉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豫剧、梨园戏、云南花灯戏等,均有演出,现以京剧演出影响较大。

牧童(唱)天上银河什么人儿开,

什么人儿跳下了望夫台,

什么人斧劈华山顶,

什么人奔月她就没有回来吧咿呀嗨,

什么人奔月她就没有回来吧咿呀嗨!

村姑(唱)天上银河王母娘娘开,

孟姜女跳下了望夫台,

小沉香斧劈华山顶,

嫦娥奔月她就没有回来吧咿呀嗨!

牧童(唱)什么鸟儿穿青又穿白,

什么鸟儿身披绿豆色,

什么鸟催人把田种,

什么鸟雌雄就不分开吧咿呀嗨,

什么鸟雌雄就不分开吧咿呀嗨!

村姑(唱)喜鹊穿青又穿白,

锦鹦哥身披绿豆色,

布谷鸟催人把田种,

鸳鸯鸟雌雄就不分开吧咿呀嗨,

鸳鸯鸟雌雄就不分开吧咿吧嗨!

牧童(唱)赵州桥什么人儿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就压了一道沟吧咿呀嗨,

什么人推车就压了一道沟吧咿呀嗨!

村姑(唱)赵州桥鲁班爷爷修,

玉石的栏杆神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就压了一道沟吧咿呀嗨,

柴王爷推车就压了一道沟吧咿呀嗨!

牧童与村姑,一问一答,两小无猜,且歌且舞。浓郁的田园风情,两个活泼可爱的少男少女,好一幅清纯质朴,充满乡野情趣的美丽画卷。

之所以提及《小放牛》,缘于侯俊山,更缘于侯俊山在中路梆子的历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从他的身上,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孕育、形成、发展的脉络。

侯俊山作为中路梆子早期的一代名伶,其高超的技艺曾在民间广为传颂。他虽为男儿却以出演旦角成名于舞台,得艺名“十三旦”。多才多艺的他除主工旦角外,可谓文武不挡,除《九花娘》、《红梅阁》、《玉堂春》、《珍珠衫》、《双锁山》、《延安府》等旦角戏,还有《伐子都》、《黄鹤楼》、《八大锤》等武生戏也演得很是出彩。可以说,侯俊山是中路梆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侯俊山生于1854年,9岁随蒲州梆子艺人“老七百生”北上晋中学艺,工花旦。因其13岁即唱红忻州、张家口一带,被称之为“十三旦”。穆辰公《伶史》中就有“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的评价。可见侯俊山在当时梨园界的名气是很大的,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侯俊山也是后世戏曲研究者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因唱红忻州、张家口一带,人们又认为是北路梆子与河北梆子的名伶。其实,这也正好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古老的蒲州梆子派生出了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河北梆子。因三者最初区别不大,所以艺人们在三地之间相互搭班演出也就成为常事。

原籍晋南,学艺晋中,唱红张家口、忻州一带,似乎侯俊山与蒲州梆子名伶“老三盏灯”王来来几乎如出一辙。他们成为那个年代蒲州梆子艺人北上传艺,中路梆子和北路梆子不分彼此、同根同源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以看出,中路梆子和北路梆子在形成之初,正是借助于蒲州梆子艺人北上传艺而扎根于晋中、晋北所形成的一个新剧种。北路梆子艺人中代代相传的“陕西梆子蒲州调”之说,指的就是前面谈到的山陕梆子。

当年为使“蒲白”念的地道,晋中、晋北的科班最初采取的方法是从晋南买来幼童学戏。从史料记载的情况看,中路梆子最早的科班之一云生班的情况即是如此。

距今已经有200余年历史的云生班,创办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由祁县东观镇北张庄南村的富商岳彩光在其家乡承办。

岳彩光早年经商时就曾在京津看过“山陕梆子”的演出,很是着迷,于是就有了在家乡自己办戏班的念头。当时正值清廷禁秦腔(山陕梆子)在京演出,京中艺人流落各地。他们加入地方戏班,有的就被聘为科班教习,岳家科班就由这些艺人们担任。

清嘉庆三年,岳彩光从蒲州一带买回男童30多名,第二年又从晋南买回男童20多名,开办了云生班。云生班以严格的训练方法,培育出了“十二红”、“蔓菁红”、“斜眼黑”、“夜壶丑”等一批中路梆子早期名伶。

当年的教习如何教戏,坐科的伶童们如何学艺,今天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蒲州梆子在晋中一带开始传播并扎根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今天的岳家故地及当年所建之戏台早已被毁。唯有“秦妙更晋”的匾额,仿佛还向人们依稀诉说着那段久远的往事。

如果说云生班代表了中路梆子的草创阶段,那么到清同治七年(1868)出现的聚梨园,则代表了中路梆子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阶段。

聚梨园是一个组建早、名家多、活动时间最长的著名“字号班”,也是当时闻名华北的大戏班。

同治年间,中路梆子虽已初具规模,但还未定型,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当时,名噪三晋的班社是榆次的“四喜班”。渠源淦是位酷爱中路梆子,且能拉会唱的晋商巨贾。在他看来,“四喜班”虽好手云集,但处处显得小家子气,不够大方。行头、乐器也不讲究。于是乎,他决心自承一班,以争高下。

从一开始,班社便聘用各方名角,又专门从江苏定制了全新的演出行头,特别是首次将“班”改为“梨园”,可谓一大创举。一时间名角荟萃,声誉大振,聚梨园成为中路梆子班社中傲然崛起的第一批名伶班。

当时的聚梨园分为上、下两班。上聚梨园重在研究改革与演出,下聚梨园则以培育伶童为主,带有戏曲科班性质。

在班社中,名角们各有各的拿手好戏。有的以唱工见长,有的以做工称绝。如“元儿红”张世喜之《反棠邑》、《卖华山》,“一千红”王喜云之《铁冠图》,“玉印黑”王玉印之《忠保国》,“八百黑”安会成之《炮烙柱》、《沙陀国》,“金镶翠”之《祥麟镜》、《鲛绡帕》,“一股风”之《女中孝》、《三上轿》,“天明亮”之《六月雪》,“一盏灯”之《万福衣》,“一条鱼”之《武家坡》,“探探生”之《调寇》,“娃娃生”之《战宛城》,“虎儿生”之《罗章跪楼》,“盘门丑”之《排王赞》,“猪嘴丑”之《月明楼》,“高老旦”之《太君辞朝》等,均红极一时。

另外,班社还出重金聘请了名鼓师宋兴儿、名琴师彭根子、名马锣师郭三蛮。在他们的努力下,聚梨园首先在场面上做了突破性革新。把文、武场面分开,文场坐下场门,武场坐上场门。马锣加大加厚,由提击改为吊打。还将高音板胡(俗称小壳子呼胡)改为中音板胡(俗称大壳子呼胡),为适应晋中一带人们的欣赏习惯,降低了调门,力创新腔并积极推广,使中路梆子行腔逐渐走向温婉与清雅。

其次,在音乐上采用九手场面。即文场4人:胡芦子、二股弦、三弦、四弦各一人;武场5人,板鼓、铙钹、马锣、梆子、小锣。每一乐器都按其音域音色、轻重主次做了恰到好处的定位安排,使之与演员更能协调配合,伴奏和演唱达到浑然一体。

可以说,聚梨园在中路梆子的定型发展阶段,的确贡献非凡。

今天的祁县渠家大院之戏台院,在坐南朝北的戏台两侧所矗立的四根木柱上,仍悬挂有两副楹联。“些小戏台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为将为相为帝君”;“借古喻今教化众生知伦理;以假为真规劝世人明是非”。置身其中,当年的高朋满座、梆腔绕梁,犹同昨日。

清光绪元年前后为中路梆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当时中路梆子已很受本地百姓们的欢迎,为满足演出市场的需求,晋中一带开办了很多中路梆子的科班,如保和班、小梨园、太平班、喜胜园、禄梨园、小祝丰园等。

在这些班社中,已一改过去从晋南招收幼童学艺的做法,而逐步过渡到了招收本地儿童进科班学艺。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些儿童中出现了一批中路梆子的代表人物,如“狮子黑”乔国瑞、“三儿生”孟振清、“天贵旦”王春元、“说书红”高文翰、“盖天红”王步云、“毛毛旦”王云山、“自来香”高根海等。

他们可以说是中路梆子承上启下的一代名伶。继他们之后,以丁果仙为代表的一大批女演员登上舞台,将中路梆子推向了如日中天的新时代。此为后话。

至此,到清朝末年这个阶段,中路梆子已以强劲之势迅速风靡晋中、晋北乃至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这个脱胎于蒲州梆子母体的新生儿,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既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又注重了婉约细腻的抒情风格。应天时合地利,发展迅猛,渐成气候。其班社之多,人才之众,流布之广,已位居山西四大梆子之首。

在中路梆子孕育形成、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始至终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有晋商的参与和介入。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热门推荐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逆剑狂神

    逆剑狂神

    少年林轩,灵脉破碎,遭人欺辱。偶得神秘小剑,开灵脉,练神功,悟无上剑道,衍化攻伐圣术!一剑星辰灭,一剑神魔惊,一剑在手,一世狂神!
  • 腹黑夫妻:冷面邪君独宠杀手妻

    腹黑夫妻:冷面邪君独宠杀手妻

    【依依第一次写文,可能写的不好,但是依依会努力的,依依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得更好!希望亲们能够多多的支持依依!!】人前,她是妙手回春的神医。人后,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之王“柒玥”。他,人前是青月国病弱三王爷,人后,却是人人惧怕的冷面魔王弑天楼楼主。当一朝风云突变,腹黑相撞,是巧合还是上天注定???当冰山撞上冰山,是擦出火花还是撞成冰渣??????
  •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本书还收录了茨威格其他的几篇有名的小说,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你该怎么安抚一颗漂浮而躁动不安的心灵?如何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命运的手要将你导向何处?哪里才能找到精神的家园? 这些年,你一直在路上。现在,坐下来和自己谈谈,好好梳理一下过去,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接下来,你该何去何从?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问题找对了,事就好办了

    问题找对了,事就好办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只有找到它才能思考谋划进而解决它。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高效迅捷地解决它,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