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800000003

第3章 老一辈晋剧名家(1)

一、丁果仙

丁果仙,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她是一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有“晋剧须生大王”的称誉。她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丁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她创造的晋剧丁派艺术以及她的艺术功绩,都将永载史册。她以夺目的艺术光华辉耀于20世纪前半叶的晋剧舞台,她是晋剧史上一个罕见的奇迹。

丁果仙(1909—1972年),原名丁步云,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她是晋剧史上第一位坤伶须生演员。

丁果仙于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王口镇一个钱姓贫苦农民家中,3岁丧父,4岁时因生活贫困,被卖到太原的丁家。7岁拜师学艺。始学青衣,后改工须生。在师父和养祖父极端苛刻的要求和无情的责打下,她每天接受着残酷的基本功训练。天不亮就要起床到海子边喊嗓、练功;早饭后的整个上午,在师傅的教授下学唱;下午听师傅说戏、练功;晚饭后继续练功,就是深夜睡觉也不能懈怠,躺在床上还要扳起红肿的腿脚做朝天镫姿势,垫在头下当睡觉的枕头。为了练就腿脚上的硬功夫,不仅要踩着半尺高的木跷不停地练台步,而且还得在小腿弯处绑上锋利的竹签,为的是始终保持双腿的挺直,稍一打弯,就会被竹签扎得生疼。这种残酷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她以超凡的毅力咬牙坚持着。两年后她就打下了较扎实的基本功,还学会了几出戏。9岁便开始清唱卖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一投身艺海,她便选择了当一名坤角胡子生这条从未有人涉足而又充满风险的道路,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以往在晋剧舞台还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她一心想要打破常规,以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为此,她在生活中潜心观察男人的声情举止,抬手投足,她都认真观察模仿,有时还把自己装扮成男人,留短发,戴礼帽,着男装,夹在人群里,学着男人的步态大模大样地出现在太原街上。

15岁时丁果仙就在锦梨园挂头牌演出,并驰名太原及晋中城乡,观众赠艺名果子红。当时就有“男的不如女的,盖天红不如果子红”的赞誉。舞台上,她的唱腔圆润豪放,既发挥了女声高亢婉转的特色却又不带女腔女调;她的表演洒脱逼真,动作潇洒帅气,具有男子的阳刚之气,不仅兼备着女性独有的细腻而且不显露女态女相。不明真相的观众,都难以相信舞台上这位长髯飘胸、动作刚劲的演员,原来却是个妙龄少女!“女演男而不露女相”、“女演男而胜于男”,这在当时既无先例可循、又无成规效法的情况下,丁果仙创造了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使丁果仙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应上海百代公司邀请灌制唱片时,即获得了“山西梆子须生大王”的称号而声名远扬。

丁果仙在她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善于学习吸收前辈艺人不同风格的唱腔,博采众长,融汇创新。她在学艺阶段和从艺前期,凭着虚心好学、苦钻深研的精神,不分行当与流派地把许多晋剧前辈和同时代艺人的行腔技巧一点一滴地学到手,而后,将诸家之长熔于一炉,将盖天红行腔高亢脆亮、十二红婉转悠扬、说书红吐字真切等特色集于一身,逐步形成了她那刚柔相济,嗓音苍劲浑厚,声情并茂,发音坚实洪亮,共鸣区域宽广,咬字清晰纯正,气息运用自如的演唱特色和风格,达到了刚劲典雅、朴实华美的艺术境地,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浓郁的地方风韵,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发展为独具一格的“丁派”唱腔。她的唱腔对近代晋剧须生一门的演唱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她多次率班赴京、津、内蒙古、张家口等地演出,享誉长城内外。她还同兄弟剧种演员频繁交流、切磋技艺,广泛汲取营养。在北京她有机会与京剧大师马连良、谭富英等人广泛接触和交流,开拓艺术视野,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手段。丁果仙通过京剧、晋剧两个剧种的对比,深刻感受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别,于是她创造性学习吸收京剧唱词中典雅俊逸的精华,剔除晋剧中粗俗纷杂的缺点。在道白上,她一改土音而吸收了京韵,用普通话的音韵和太原话的声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丁派独具一格的念白。她借鉴京剧行腔归韵的长处,对晋剧传统唱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新与发展,这对晋剧是一大改革。使晋剧做派更规范化,艺术更趋细腻雅致。在与京剧名家的交流中,她又以晋剧《串龙珠》与马连良交流移植了京剧《四进士》,使她的戏路更宽广,艺术技巧更趋完美。

抗日战争期间,她中止了自己的舞台生涯,隐居忻县山村。新中国成立后,丁果仙的生命和艺术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她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她同她的同行姐妹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把古老的晋剧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创立了许多新的唱腔板式和表演程式,对晋剧艺术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丁果仙以其卓越的艺术表演成就,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她善于将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和不同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塑造出相当完整的人物形象,能把剧中人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忧等各种情感贯注在程式动作之中,并能利用程式动作,充分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尤其擅长运用介板、流水、滚白等散板唱腔,灵巧多变地表达人物的丰富情感。《蝴蝶杯》中田云山打子时的介板,《卖画劈门》中白茂林怒斥胡林时的紧打慢唱流水,《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城楼抚琴时的大段唱腔,《芦花》中闵德仁的花腔十三咳等,传神感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她塑造得最成功的舞台形象,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以旧时代被侮辱被损害而又富于正义感的苍头院公为主的白髯青衫角色,一类是以居官廉正而仕途坎坷的七品县令为主的官衣纱帽角色。丁果仙塑造的《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读状》中的姚达、《走雪山》中的曹福以及《八件衣》中的杨知县、《蝴蝶杯》中的田云山、《串龙珠》中的徐达,被誉为晋剧中“白髯青衫”角色和“官衣纱帽”角色中的“三绝”。所谓“绝”,不仅是指她在表演上的拿手绝活,更主要的是由于她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内心研究得深,揣摩得准,表演得真,因而使整个表演艺术臻于炉火纯青的绝妙境界。她的戏路很宽,如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纯朴热诚的宋士杰,她都以自己深厚的功底、娴熟的技巧、细腻的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她一生从艺严谨,求索不息。五十年的艺术生涯,她上演了近百出剧目,其代表性剧目有《空城计》之诸葛亮、《日月图》之白茂林、《双罗衫》之姚达、《走雪山》之曹福、《四进士》之宋士杰、《芦花》之闵德仁、《捉放曹》之陈宫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之五保户王奶奶等。

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她率领广大晋剧艺人参加民主改革运动,1951年她参加了新型艺术团体——太原新新晋剧团,并担任团长。她还以极大的热忱,参加了赴朝鲜和福建前线的慰问演出。在艺术上,她精进不懈,奋力攀登新的高峰。1952年她演出的《打金枝》、《蝴蝶杯》等剧目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荣获了演员一等奖。当她站在领奖台上,双手接过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的奖状、奖品时,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1955年,她与牛桂英、郭凤英、王正魁、梁小云合演的《打金枝》摄制成影片,蜚声全国。1956年,她受到毛主席接见,并给毛主席清唱了晋剧移植剧目《屈原》中的“橘颂”一段。昆剧《十五贯》在北京上演时,周总理指名邀请丁果仙到中南海参加会议,她聆听了周总理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从此,她积极投身晋剧改革活动,对现代戏的演出作了许多尝试。《血泪仇》里她扮演的老贫农王仁厚,《红旗下的花朵》中扮演的女校长,《丰收之后》中扮演的五保户王奶奶,《小女婿》里本是正工须生的她反串的彩旦角色陈快腿等,演来都得心应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只因她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脑子里的人物形象很多,为她所演的各种角色和情节,准备了相当丰富的生活基础。她这种永不止步地向艺术高峰攀登的态度,使她在后半生的舞台生涯中仍旧能够永葆艺术青春。1959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表达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她入党后第一次交纳党费就是一万元。1964年,又一次交纳党费一万元。

丁果仙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艺术教育家,她对培养晋剧后继人才非常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她捐资创建了太原戏曲学校,并兼任校长。她把太原市晋剧一、二团中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小学员吸收进戏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严格的训练。她作为学校的校长,不仅亲任教学工作,还经常给小学员们排戏,手把手地教,甚至与他们同台演出。省戏曲学校成立后,她又兼任该校校长,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一批优秀学员茁壮成长,后来大都成了省、市戏剧团体的中坚力量。

在创办戏校的同时,丁果戏还按老传统正式收了十几名艺徒。决心把她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艺术财富毫不保留地贡献出来,为晋剧艺术培养更多的人才。数十年精心传艺,培育了众多“丁派”艺术传人。马秋仙、刘宝俊、马玉楼、武忠、刘汉银、阎慧贞、张鸣琴等一批优秀的晋剧演员脱颖而出。

她曾担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和太原市戏曲学校校长,当选为第二、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党和政府为了表彰她的艺术功绩,于1962年在山西太原隆重举办了“丁果仙舞台生涯四十周年纪念活动”。1966年,年近花甲的丁果仙肺气肿病愈发严重。1972年2月16日凌晨,农历正月初二,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溘然离世,走完了她63年的人生里程。这是她完美人生的一大憾事,对晋剧艺术更是不可弥补的一大损失。

1981年1月14日,在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为丁果仙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1992年12月,山西省城太原举行了丁果仙诞辰85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丁果仙当年的老搭档、弟子们纷纷登台献艺,以精湛的艺术告慰亡者。

1994年10月,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排演了晋剧《丁果仙》,引起很大反响。

1995年,山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丁果仙》,多侧面、深层次、艺术地再现了丁果仙为艺术而献身的坎坷曲折的人生轨迹。

2009年,山西文艺界在太原举行了“丁果仙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丁果仙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她作为晋剧丁派艺术的奠基人,其功绩将永载我国戏曲史册。

二、牛桂英

牛桂英,一位闻名全国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在她五十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博采众长,苦心钻研,广泛吸收,在继承晋剧艺术的同时,从表演、唱腔、道白、服装、化妆等方面,对古老的晋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众所公认的艺术成就。她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晋剧牛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在晋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25年6月,牛桂英出生于山西榆次小张义村一家贫苦农民家里。原名月英,乳名英子。当时在榆次小北门有一个晋剧戏班“董家班”,她经常去看人家演戏,不久她就恳求父亲让她学戏。于是,九岁时投身梨园,有了第一个师傅梁柱。在师傅的口传身授下,一年之后她就能在太原的茶馆“唱票儿”了。但是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轰炸太原,人们纷纷逃难,她只得返回榆次。14岁那年她再次拜李庭柱为师学艺,师傅充分考虑了她的综合条件后,让她从须生改为青衣、花旦,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艺术命运。当时太原、晋中地区有许多承戏领班的,在师傅带领下,牛桂英进入祁县韩国华的戏班,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正式登台,开始在晋中、太原演出,之后跟随师傅走南闯北,浪迹于山西、内蒙、河北大部地区及京津一带。为了糊口谋生,他们频繁串班。谁的戏班要人,就给谁唱。多则数月,少则几天。就是在这种漂泊不定的环境中,客观上给牛桂英提供了广泛接触各地名家的机会。有时候是同他们合作演出,有时候是从旁观看,有时候是切磋交流,她领略了各路名家流派的艺术风采,使她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在她串班演出期间,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外,整天都泡在戏台上,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戏和演戏之中,处处留意,勤学苦练,有些戏就是在上下场门边看会听会的。当时她有幸与当时著名晋剧前辈艺术家盖天红、刘少贞、十四红、十二红、毛毛旦、水上漂、丁果仙、筱桂桃、乔玉仙等人合作,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丰厚的艺术素养,为自己的成才奠定了基础。毛毛旦是晋剧史上一位出色的悲剧演员,他在唱做方面均有独特的创造,尤其是他那粗犷的哭腔、深沉洒脱的表演颇有催人泪下的功力。在太原及张家口,牛桂英曾两次同毛毛旦合作,演出《火焰驹》中的《卖水》一折。他那刚柔兼备、婉转多变的声腔,喷口有力的吐字以及表演,结牛桂英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在过去,年轻娃娃给名角配戏是不容易的。但是牛桂英凭借自己的实力,还多次和十四红合作演出了《桑园会》、《芦花》等戏。十四红嗓音洪亮,唱腔优美,桂英在和他的合作中揣摩他行腔运气的诀窍。

在包头,牛桂英还有幸与晋剧名家盖天红合演了《四郎探母》、《未央宫》、《九件衣》等戏。盖天红的唱腔悠扬潇洒,高亢激昂,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气势,当时就曾由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在观众中享有盛名。牛桂英同盖天红师父配戏,领略了他优美的唱腔,为日后行腔追求美与韵味定准了基调。

1942年,18岁的牛桂英辗转来到晋剧的第二故乡——张家口。这里晋剧名家荟萃,但也是晋剧、京剧争艳对峙之地。各路名家展露技艺,相互品评,艺术氛围极浓郁,从实践到理论都给予牛桂英极大的熏陶:像水上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的台步;筱桂桃沉稳细腻的表演,朴实浑厚的行腔;十二红的柔音唱法与气息的运用;五月鲜、六月鲜雅俗共赏的唱词、念白,均给牛桂英以启迪,并为她所取。此间她还与京剧名家袁世海、李少春、高玉倩等人来往较多,在艺术上受到很多指点与熏陶。在张家口的六年是她艺术成长的重要阶段。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我飞了

    我飞了

    我的天哪!他在心里大叫,熟悉的跑道。我飞起来了!把跑道打开吧,我飞了!,神奇的感觉!男生单明明忽然飘然而起
  • 冥皇日记

    冥皇日记

    驱使恶鬼、祭炼鬼刀,呼风唤雨、叱诧风云。冥皇精彩一生,就在冥皇日记。
  • 双神记

    双神记

    四平域政治独立,真域辅只手遮天,幻神政权形同虚设!幻神之位岌岌可危!两位继承人,注定刀剑相向,到底谁能站上幻世的巅峰!“在下风月黛晴,第六十七世幻神伯君。”
  • 主宰之王

    主宰之王

    他意志坚韧,不甘平庸,却资质平平,出自卑微的支族。一次意外,他融合一只太古神灵的眼睛,从此鲤鱼跃龙门,如彗星般崛起,踏上传奇修行之路。从渺小蝼蚁的世界底层,步步生莲,踏入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远古万族、神话争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新书《永恒之心》已经发布】可以交流,获取更多独家资讯。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孽海

    孽海

    孽海下了摩斯大街,拐进赫德路,市面的繁华和喧嚣便隐去了。嵯峨的楼厦不见了踪影,撞入眼帘的尽是花园洋房和西式公寓,有阵阵花香在空气中飘逸。车夫脚下原本尘土飞扬的士敏土路也变得温润起来,夕阳的柔光将路面映得亮闪闪的。路上是幽静的,偶有三两小贩的叫卖声,再无让人心烦的市声聒噪。只是洋车却明显少了起来,一路过去没见到几辆,朱明安便觉得自己坐在洋车上很扎眼。在白克路口,一辆黑颜色的奥斯汀迎面驰来,像似要和朱明安的洋车迎头撞上去,车夫扭住车把去躲,差点儿把朱明安扶在身旁的猪皮箱甩到地下。
  •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现代聪灵少女那菲,因为带有永恒生命魔力的“安卡”而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毅,那菲得到了摄政王子拉美西斯的另眼相看,贵族西木特对她一见钟情,三人间剪不断的纠葛情爱,那菲将会如何选择? 偶然间,那菲收养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哈克什和他的妹妹玛利亚,但这两人却带来了一连串难解的谜团——困扰那菲多年的身世之谜,前世今生的轮回之惑,时间长河的穿越之旅,最后将会落足于何处?
  • 逆天狂女之盛世傲妃

    逆天狂女之盛世傲妃

    一介商家嫡女不受疼宠,曾在妓院帮过工,曾在归乡途中被不明人士劫持,曾跟不明人士睡过同一张床,曾捡了一个身份不得了的干妹妹,曾泼了皇上最疼宠的妃子一身凉水,曾在君王面前自称“老子”,曾于成长间揭开一个隐世机密……停!谁来告诉她,为什么最后不明人士爬上了她的床?丫的,这厮也太妖孽了吧!斑驳红尘的悠然沉醉中,待蓦然回首,那如花的容颜,那似海的柔情,那会闪耀光影无间的泛黄流年,那情已断,那恨已成,从此,原来时光已翩然轻划。繁华盛世,天下三分,天盛与西凉各踞大陆东西,南昭虽是小国,却得以在两大国之间的夹缝生存,其中原因谁人窥得?暗潮涌动的岳夷大陆中,三国之争缓缓拉开帷幕,当权力与真情狭路相逢,谁主沉浮?待到苍山负雪,浮生尽歇,可有一人能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处流离,免她无枝可依。【————精彩片段抢先看————】新婚之夜。某女一盘腿便以极其不雅的姿势坐在了大红色的喜床上,看着从门外进来的风华绝代的邪魅男子,朝着对方调皮地眨了眨眼,对方亦朝她眨眨眼,甚是可爱。“相公,夜深露重,不如我们早些歇息吧?”某女笑意盈盈。“不急。”某男挑挑眉。“你不急我急。”某女继续道。“没事,我不急。”某男坚持己见。“可我急。”某女咬牙。“我真的不急。”某男声音温润如玉。“老娘管你急不急,我睡了先。”某女说完身子一歪便倒下。待到某男走近伸头一看,好啊,脸色红润,呼吸均匀。嗯,没错,这的确是睡着了的节奏。某男宠溺一笑,脱了那一身的喜服跳上床。想了想又在某女额头轻落下一个吻,然后才抱着某女满意睡去。……P:本文设定为架空,有任何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各位亲请自动无视。PP:本文一对一,女主是一步登天的成长型人物,男主邪魅,女主腹黑,强强联手,天下无敌!喜欢的亲们点击【加入书架】收藏,你们的支持将是某纭写作的动力。PPP:本文宠文,偶尔带些虐,如果各位看到虐的地方,那是还没有看到宠的地方,敬请期待!PPPP:本文作者纠结又二缺,所以亲们在看到女主在古代出口一个“靠”字时千万不要凌乱,看着看着呀就习惯了。么么o(≧v≦)o~~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