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处事箴言
由于某些原因,孩子们往往会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化成你争我夺的争斗,而生活中的各种悲哀也常常是由争斗引起的。谦让是一种美德。凡事争则不足,让会有余。教孩子学会让一让,他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公交车上,一位大哥哥给倩倩让座。倩倩征得妈妈的同意,很有礼貌地道谢后就坐下了。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老奶奶颤巍巍的,有点站不住。
妈妈推了推倩倩:“倩倩,观察一下,看看周围有没有比你更需要座位的人……”
倩倩也看到了老奶奶,赶忙起来让座。
周围很多人都朝倩倩投来赞许的目光,售票员阿姨夸奖她说:“这么小就知道谦让,真懂事!”
倩倩一脸兴奋地问妈妈:“我给老奶奶让座,大家好像都很喜欢我!”
妈妈告诉倩倩:“你给老奶奶让座,并能从中体会到谦让的快乐,说明你学会照顾别人了!如果你的谦让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那就应该这样做!”
延伸阅读
教孩子学会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早已习惯了唯我独尊,缺乏谦让意识。且不说公交车、地铁上为了争夺一席之座的惨烈厮杀,单就学校食堂窗口前的你推我挤,就能看出谦让之风在孩子中间的匮乏。
也许是这个社会的竞争过于激烈,使得父母们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才造就了孩子今天的性格特征。难道“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真的已经过时了吗?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幼儿园里,老师讲的两只小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故事说,两只小山羊同时从两边过独木桥,它们在桥中间相遇。小黑羊要到河的东岸去,小白羊要到河的西岸去,它们都想先过桥,然而桥上只能一次过一个人。它们谁也不让谁,结果发生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它们就用羊角顶对方,结果双双掉到山涧里摔死了。
想象一下,如果在大街上,或在学校里,谁都不让谁,会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在很多孩子中渐渐丧失的是谦让,如若父母们坐视不理,任由私欲在孩子心中膨胀,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也许就是整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对孩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路要让一步,味需减三分。”要做到谦虚求学,谦逊处事,谦让待人,切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君子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学会谦让,是一个人立身处事最平安最快乐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异常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嫌他刹车太急,继而又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挥动双拳,大有想把对方打个稀巴烂的架势。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外再无一语,直到那个司机骂得没趣了,扬长而去。
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好好揍他一顿?”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做人境界之高低,往往就体现在处理矛盾的不同方法上。懂得谦让的人会主动化解矛盾,而不懂谦让的人却总是激化矛盾。其实以乔·路易的实力,只需不重的一拳,就可以给那个蛮不讲理的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以谦让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对方。
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谦让需要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的恬淡与宁静。谦让实在是一门生活的学问,很有必要教给我们的孩子。
当孩子们在一起争抢玩具时,许多父母都简单地以“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男孩子让着女孩子”,或是说一声“对不起,没关系”就了事了。殊不知,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困惑,“为什么他做得不对,我还要让着他呢”,“为什么每次都是大的让着小的呢”。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有的孩子甚至用攻击性手法来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对待孩子们中的矛盾,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孩子的谦让问题。父母的任务是要引导他们思考“对与错”,并了解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违反规则,就是错误的。父母要在适时适宜的情况下,帮助犯错的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让他初步体验是与非。这种体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对其今后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成成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因为玩具和发生了争执。妈妈没有简单的要求成成让着对方,而是教成成很有礼貌地问对方:“能让我玩一会吗?”并且告诉成成,如果硬抢,小朋友是不会给他的。等成成得到了玩具,妈妈又跟他商量:“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玩一会儿,大家要轮流玩,玩具也喜欢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呀。”
以后,孩子再遇上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会这样处理。后来,妈妈还看见过成成指着跟他抢玩具的小朋友说:“你不许这样抢,你好好说我就给你玩,你抢我就不给你玩了。”
一次,成成想玩别人的玩具,妈妈也要求他自己去商量。可成成回来很委屈地说:“妈妈,我对小朋友好好说了,他怎么不答应呀?”妈妈笑着给他解释:“小朋友就像你一样喜欢这个玩具,他想跟玩具多玩会儿,过一会儿再问问他吧。”慢慢地,成成也能学会理解别人,学会谦让了。
人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孩子之间的谦让问题也须如此。从发生矛盾到解决矛盾,应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商量,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会得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当然,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教孩子谦让,是教孩子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因为谦让者总能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别人。
教孩子学会谦让,那样将来他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之人。
讲给孩子的故事
豹子和巨蟒的争斗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巨蟒。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豹子。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
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
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气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
于是双方都死命地用着力气。
最后,羚羊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却双双倒地。
猎人看了这一场争斗甚是感慨,说:“如果两者同时扑向猎物,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平分食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同时走开,一起放弃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中一方走开,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也都不会死。”
告诉孩子
有些东西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争夺不来的,结果反而弄得两败俱伤。很多时候,只有以谦让为做人之本,才能保全自己,成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