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因此,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早,损失小”,及时报警,这是起火后的首要行动之一,也是及时扑灭火灾的关键。
报警的方法,主要是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报警时应注意让消防部门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性质的火灾,起火地点和起火物,火场燃烧的程度,以及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便于消防部门随时联系。千万不可惊慌失措、语无伦次而耽误时间,甚至出现误报。
(二)组织扑救
一旦发生火灾,采取有效灭火方法是战胜火灾的法宝。应明确掌握三个原则: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于火场主要方面;先控制火势、后消灭火灾;先重点、后一般。根据灭火三原则,应采取以下扑救组织工作:
1.先报警,并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
2.就地取材,立即使用火场及附近的灭火器具进行灭火,利用初起火灾的不稳定性,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3.若有多名人员,应立即组织扑救分工,分头抢险。
4.如有老弱病残人员和贵重物资,首先要疏散到安全地带。
5.自觉地听从指挥机构的指挥,是有秩序地进行灭火的关键。
6.不莽撞行事,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7.消防人员一到,及时向消防人员介绍已查明的火场情况。如燃烧的物质、有无人员被火围困等情况,并在消防队指挥员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扑救火灾。
(三)保护好火灾现场
任何单位和团体将火灾扑灭后,都必须保护好火灾现场,未经消防机关许可,不得自行处理火灾情况。
(四)防止坏人乘机破坏
提高警惕,维持秩序,防止坏人乘火场混乱之机,窃取财物,进行破坏活动。
二、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水和二氧化碳)直接喷洒到燃烧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二)隔离法
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将其他可燃物疏散到安全地带,控制火势蔓延。如灭火时迅速将没有燃烧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关闭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阀门或设备。
(三)窒息法
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冲淡、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物质因缺氧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
(四)抑制法
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燃烧的链反应而使燃烧物停止燃烧。这种方法采用最多的有干粉灭火剂和卤代烷灭火剂。
三、常用的几种灭火剂
任何学校在发生火灾时,报警的同时,起火单位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利用本单位以及附近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灭火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情况,以及灭火器材的情况进行选择。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一)水
水作为灭火剂的最大特点是廉价、广泛,因而使用相当普遍。在具体的灭火工作中,水作为灭火剂,可以大量吸收物质燃烧热,从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最终使燃烧终止。采用雾状水流还可稀释火场空气的浓度,也可以有效地扑救粉尘火灾。但应特别注意,水灭火剂不能扑救遇湿发生燃烧和爆炸的燃烧物,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等;也不能扑救带电物质、非溶性物质(如石油)、浓强酸类物质以及贵重、精密仪器、图书的火灾。
(二)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常以液态形式储存在专用的容器(称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释放时可大量吸收燃烧热,从而达到终止物质燃烧的目的。另外,二氧化碳是很稳定的惰性气体,它可以充分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窒息。它挥发后不遗留任何残留物,而且不具有导电性,因而特别适合扑救高压下的电气火灾和精密仪器设备火灾,不适合碱金属、碱土金属、氢化物火灾。需特别注意的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灭火器喷管的金属部位,以防冻伤。当火场上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一定浓度时,还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使人窒息,所以要特别注意。
(三)干粉灭火剂
这种灭火剂采用超微的化学物质粉剂,作用于燃烧物上,可断裂燃烧链反应而使燃烧终止。它的种类也较多,如碳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磷酸铵盐灭火剂等。这种灭火剂的使用范围较广泛,但不适合扑救木材、轻金属、碱土金属和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火灾。
(第四节)火灾逃生与自救
典型案例
最成功的安全疏散
案例描述:2008年5月6日下午,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号学生公寓6层601宿舍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立即引发楼道内的报警装置自动报警,校方随即报警。数分钟后,消防车赶到。消防员强行打开601宿舍被锁的房门,展开扑救。此时,6层以上楼层均笼罩在浓烟中。多名学校保安挨宿舍敲门检查,与消防员一同疏散学生,学生从电梯和楼道分批有序撤离。目击者称,至少上千名学生被安全疏散。几分钟后,大火被迅速扑灭。
案例分析:“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实践证明,如果了解必要的消防常识,提高消防意识,火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地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各种安全隐患,共同创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基本原则
(一)抓紧时机,迅速撤离
一旦发生火灾,同学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就近、就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物品,想方设法迅速撤离危险区,不要因抢救个人珍贵物品或钱财而贻误最佳时机。
(二)顾全大局,救助结合
1.自救与互救相结合。当被困人员较多,特别是有生病或残疾同学在场时要主动、积极帮助他们首先逃离危险区,有序地进行疏散。
2.自救与抢救相结合。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如不扑灭火灾,不及时消除险情,就会造成毁灭性灾害,带来更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在能力和条件可能时,可采取补救措施清除险情。
3.当逃生的途径被大火封死后,要注意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人员开辟通道,逃离火灾危险区。
典型案例
死亡之挤
案例描述:1994年11月27日13时28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233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歌舞厅仅有一个0.83米宽的小门,且有5个台阶,发现失火时,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一人跌倒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至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火场上,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尸体叠了9层,约有1.5米高,其景惨不忍睹。
案例分析:遇到火灾只顾自己逃生,不顾别人死活的不道德行为和前拥后挤的行为,非但不能参与,还要想方设法坚决制止。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的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二、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主要方法
(一)安全出口要记牢
为了自身安全,同学们务必留心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及住宅区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典型案例
安全门保安全
案例描述:1995年某高校1700名师生正在哈尔滨青年宫二层的剧场看话剧,设在三层的夜总会因电器短路起火,剧场内通道广播宣布演出暂时停止,请大家按顺序退场。此时,7个安全门全部打开,师生们在有关人员的疏导下安全疏散,最后才安然无恙。
案例分析: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门顶处、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逃生方向箭头、事故照明灯等消防标志和事故照明标志,被困人员看到这些标志时,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离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二)消防通道要畅通
楼梯、过道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停放自行车或牵绳挂衣物,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三)临危镇定辨方向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并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1.探明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尽可能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能贪恋财物。
3.选择逃生路线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简单、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4.可以利用窗户、阳台、管道逃生。
(四)简易救护不可少
在火灾中真正烧死的极少,大多数是被烟熏窒息死亡。如果门窗、通道、楼梯已被烟火封住,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再冲出险区。如果浓烟太大,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者爬行,穿过险区。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应保持镇静,设法从别的安全地方转移。
(五)善用通道非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比较安全的楼梯通道逃生。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中随时会断电或因受热的作用电梯发生变形,而使人被困在里面。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电梯逃生。
可按当时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脱离险区。
1.可以从别的楼梯或室外消防梯走出险区。有些高层楼房设有消防梯,人们应熟悉通向消防梯的通道,着火后可迅速由消防梯的安全门下楼。
2.住在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如果找不到绳索,可将被褥里儿、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或床架上,然后沿绳缓缓爬下。
3.如果被火困于二楼,可以先向楼外扔一些被褥作垫子,然后攀着窗口或阳台往下跳。这样可以缩短距离,更好地保证人身安全。如果被困于三楼以上,那就千万不要急于往下跳,因距离大,容易造成伤亡。
4.可以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的房间、窗边或阳台上,耐心等待消防人员。
典型案例
火已烧身莫奔跑
案例描述:某大学有一位女同学在进行实验时,不慎将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打翻,酒精溅满了衣服,顿时全身起火。由于事发突然,她和一些在场的同学都惊慌失措,异口同声地叫:“快跑!快跑!”结果火越烧越旺。后来还是一位老师有经验,命令身上着火的同学“打滚”。那位女同学就地打滚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把火熄灭。可是,由于前面来了个“快跑”,所以烧伤程度仍然不轻。
案例分析:如遇火灾,发现身上着火,千万不可奔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快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或跳入水中,让人向身上浇水。
(六)发出信号求援助
当被烟火围困无法逃避时,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并可用水泼在地上、门上,以达到降温和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
(七)迫不得已跳楼逃
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极端恐怖,以至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等。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地方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住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典型案例
成功脱险
案例描述:2006年10月16日下午1时30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院女生宿舍楼失火,五六名被困女生通过身绑床单逃下楼脱险。
案例分析:在火灾发生时,冷静是最重要的。前文提到上海某学院4名女生因火灾跳楼身亡的惨剧,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是多么令人心痛。
三、火场逃生的五大认识误区
(一)从进来的原路逃生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进入一幢新的大楼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以防万一。
(二)向光亮处逃生
在紧急危险情况下,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三)盲目跟着别人逃生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第一反应就是盲目跟着别人逃生。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
(四)从高往低处逃生
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盲目朝楼下逃生,可能自投火海。因此,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
(五)冒险跳楼逃生
火灾时选择的逃生路线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找出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
(附录)校园防火歌谣
消防宣传进校园,安全教育最为先。幼小心灵植上根,影响人生几十年。
教育儿童不玩火,教育少年不吸烟。消防设施要爱护,通道务必使畅通。
火警按钮莫乱动,防火要领记心中。火警电话119,遇火报警即出口。
火势大小要说明,火场地址要说清。呼喊同学快撤离,人生至贵是生命。
被火围困亦莫慌,找准出口往外闯。防烟湿巾捂口鼻,切莫床下柜里藏。
实验室里做实验,化学药品多易燃。严守规程听指导,既达目的又安全。
宿舍规章要细严,人人遵守互监管。不吸烟也不点蜡,电器功率不要大。
食堂用火又用电,消防安全更关键。油锅着火莫浇水,电器着火先断电。
祖国花朵在校园,园丁责任重如山。家长平日多叮嘱,共同培育花更艳。